既要“管绿”,更要“增绿”——“林长”发力 助游仙向绿而行
护古树 游仙区有古树名木75棵,树龄在105到600年不等
建公园 全区已建成小微公园12个,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还有2个正在建设中
增绿量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29%
近日,在游仙区魏城镇文圣村近3000亩的林区内,护林员穿梭于林间,手持监测设备仔细排查每一棵树木的健康状况。另一边,文圣村林长曹本军也忙碌着,他时而拍照、时而清理枯枝,时而通过手机程序记录工作信息。
“我们每周至少巡山一次。过程中,发现小的问题会及时解决;如果发现了大问题,我们会通过微信小程序上报,等待上级解决。”曹本军说。
在盐泉镇圣谕村,两棵140岁树龄的罗汉松枝繁叶茂、巍然屹立。护林员对古树开展日常养护工作时,发现其中一棵因病虫害导致树干受损,村林长和护林员随即商量解决办法,为树干喷洒驱虫药。
“我们建立健全了保护管理机制,对辖区的古树名木基础数据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完善古树档案。同时,制定了养护方案,明确了养护责任人,并定期开展巡护、巡查工作,监测它们的生长状况,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制止人为损坏等问题。”圣谕村林长鲜忠木告诉记者。
林长制的实施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障。通过压实责任、强化监管、打击违法等措施,古树名木得到更好保护,其生态、文化、历史价值也得到更充分的彰显。目前,游仙区有古树名木75棵,树龄在105年到600年不等。游仙将继续创新保护机制,加强古树保护知识宣传,让古树名木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果说,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是在守护城市的厚重历史底蕴,那么,群众身边的小微公园则为城市增添灵动的绿色音符。
在忠兴镇,一处以“林长制”为主题的小微公园于近日建成投用,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公园内种植了各类乔木、灌木和花卉,色彩斑斓。
“出来散步,看到鲜花绿草心情非常好,在这里休闲,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联络感情,真好。”村民邓亮告诉记者。
通过林长制的有力推动,小微公园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游仙区已建成小微公园12个,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还有2个正在建设中,“推窗见绿、开门见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生态保护,要“管绿”,还要“增绿”。近三年,游仙加大造林力度,加快推进生态建设进程,完成9.7万亩营造林,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水土流失。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29%。
“巡林过程中,各级林长聚焦国土绿化资源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草原灾害防控、林长制实施运行等方面,重点开展巡林工作。尤其在重点时期、重要节点、敏感区域等更要加密巡林频次。”游仙区自然资源局林业开发与绿化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林长制工作的开展,有效遏制了非法采伐林木、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推动了生态文明和美丽游仙建设。
近年来,游仙区持续以林长制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在扩绿、护绿、兴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自2021年以来,全区“区、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已形成500余人的管护队伍,各级林长累计巡林近3万次,解决各类问题600余个。
“接下来,游仙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林长巡林工作,持续推动林长制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林长制工作取得实效,全力保障森林资源和群众安全。”游仙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古树保护传承了历史文脉,小微公园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植树造林筑牢了生态根基——游仙在林长制的助力下正向“绿”而行。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绿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
(李静洁 罗端 记者 周钰 李媛媛)
相关信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