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 年度数据

绵阳市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7-01-25 00:00
字体:【    】 打印

 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专注发展战略定力,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工作取向,着力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推进“两个一号工程”,狠抓项目投资工作,全年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2016年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一)综合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0.42亿元,同比增长8.3%,总量仍居全省第2位,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比上年提升3位。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0.2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6.04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4.09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为15.3:49.0:35.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持平,第二产业下降了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保持平稳 
2016年,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6.10亿元、增长4.0%,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223.75万吨,比上年增加2.85万吨,增长1.3%,其中:小春粮食产量52.04万吨,下降0.1%,大春粮食产量171.71万吨,增长1.7%;油料作物产量36.39万吨,增长0.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07.00万吨,增长0.8%。 
畜牧生产略有下降。全年肉类总产量41.02万吨,下降1.3%,其中:猪肉产量25.95万吨,下降3.3%。全年生猪出栏361.54万头,下降4.1%;年底生猪存栏235.25万头,下降2.4%,其中:能繁殖母猪25.88万头,下降4.9%。
(三)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提升2位。全市规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重地发展良好。从县市区目标完成情况看,科创、北川、游仙区属、安州、三台、高新区属、经开全面完成了任务目标;占全市工业比重较大的科创、游仙、安州、江油、高新等地区工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其中:科创增长19.0%、游仙区属增长10.6%、安州增长10.5%、江油和高新区属分别增长10.2%。 
重点产业较快发展。2016年,电子信息、汽车等八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5.0%,增长9.5%,比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6.9%,汽车产业增长18.9%,新材料产业增长11.8%,节能环保产业增长22.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26.1%,生物产业增长14.3%,食品产业增长4.4%,化工产业增长7.8%。
大型骨干企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2016年,年产值超过4亿元的企业达到98户,比上年增加13户,完成产值同比增长8.8%,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3.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30户,较上年增加2户。 
主要产品有增有减。重点监测的143种工业产品中,有80种工业产品增长,增长面为55.9%,比上半年扩大5.6个百分点。其中:空调增长42.4%、发动机增长20.4%、汽车增长12.1%、彩色电视机增长4.4%;卷烟下降12.9%、饮料酒下降8.1%、钢材下降1.0%、水泥下降0.3%。
工业效益情况好转。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含烟九灵)主营业务收入2540.73亿元,增长8.6%;营亏相抵利润总额122.97亿元,同比增长26.6%,增幅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
(四)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放缓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速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放缓,2016年,全市有资质的总专承包建筑业企业355个,其中:有工作量的346个,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7.05亿元,增长12.4%,增速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79.89亿元,增长13.3%;安装工程产值35.53亿元,增长5.9%;其他产值11.63亿元,增长4.3%。
从控股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77.16亿元,同比增长15.8%;非国有企业完成349.89亿元,增长11.7%,占有资质的总专承包建筑业企业比重为81.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五)投资总量持续扩大 
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9.97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从总量上看,在全省居第7位,比上年下降1位;从速度上看,在全省居第14位,比上年提升1位。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89.72亿元,增长10.0%,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58.62亿元,增长9.5%。

三次产业投资稳步增长。按产业结构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8.32亿元,增长6.1%,拉动投资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92.12亿元,增长9.9%,拉动投资增长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19.53亿元,增长10.4%,拉动投资增长6.7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2016年,由于西成铁路、成兰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以及九绵高速、绵西高速、三台五里梁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及时入库并纳入统计的支撑,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94.51亿元,增长33.7%,增速比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23.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31.1%,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6.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7个百分点。
国家预算资金大幅增长,民间投资增速回落。2016年投资到位资金1221.49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国家预算资金144.05亿元,同比增长52.1%。完成民间投资742.82亿元,同比增长4.9%,较上年回落4.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呈现向好态势,去库存成效初显。201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5.58亿元,增长3.6%,扭转上年负增长局面。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94.15万平方米,增长16.2%,增速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分县市区看:除了平武县之外,所有县市区均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其中:北川、梓潼、游仙区属、安州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02.4%、101.6%、101.2%、101.2%。
(六)消费市场平稳较快发展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8.48亿元,增长12.4%。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其中: 城镇市场实现660.36亿元,增长12.6%;乡村市场实现328.12亿元,增长12.1%。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81.69亿元,同比增长14.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44.78亿元,同比增长11.4%;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8.98亿元,同比增长15.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3.03亿元,同比增长14.6%。 
限上企业零售增长平稳。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498.44亿元,增长11.7%,其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3.7%。16大类商品零售中,仅有其它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分别下降6.2%、2.6%,其余14个大类均实现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106.58亿元,增长21.7%;汽车类实现零售额90.20亿元,增长8.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70.09亿元,增长12.1%;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29.31亿元,增长10.5%。 
分县市区看:除了科创区之外,其余县市区均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其中:高新、盐亭、北川分别比全年目标高出2.2、2.1、2.0个百分点。
旅游业平稳发展。2016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21.95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21.84亿元,同比增长22.8%。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205.60万人次,增长24.2%。
(七)物价温和可控,城乡居民持续增收
201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较上年扩大0.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七升一降”:食品、烟酒上涨4.5%、其它用品和服务上涨3.2%、衣着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7%、医疗保健上涨1.4%、居住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下降3.0%。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下降4.7%,工业生产购进价格指数下降2.9%。
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07元,增长8.2%,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72元,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在全省21个市州中排第1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4元,增长9.3%,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01元,增速在全省21个市州中排第13位,比上年提升5位。
(八)财政收入增速回升,金融存贷平稳运行
2016年,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7.62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63.84亿元,下降4.9%;非税收入43.78亿元,增长18.2%。主体税种中:受营改增影响,增值税大幅增长91.7%、营业税下降45.4%、个人所得税增长19.5%、企业所得税下降4.3%。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2.26亿元,增长9.2%,重点领域民生支出保障较好,其中:教育支出56.6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7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6.5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39.14亿元。 
2016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181.69亿元,同比增长10.4%,比年初增加298.7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838.25亿元,比年初增加197.39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67.43亿元,同比增长8.8%,比年初增加134.58亿元。
(九)科技城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6年,科技城实现二三产业增加值1288.95亿元,同比增长9.2%,总量占全市GDP总量的70.4%,增速比全市GDP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807.49亿元,增长9.0%,总量占全市第二产业总量的90.1%,增速比全市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81.45亿元,增长9.6%,总量占全市第三产总量的73.6%,增速比全市高0.1个百分点。 
科技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和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3.18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79.0%,同比增长13.6%,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323.20亿元,增长13.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1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4.9%,同比增长12.5%,增速比全市高0.1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亮点
(一)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次有提升
全年GDP增长8.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比上年提升3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比上年提升9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提升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居全省第14位,比上年提升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居全省第13位,比上年提升5位。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2016年,钢材、水泥产量分别下降1.0%、0.3%;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6.2%,增速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资产负债率61.7%、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全年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分别增长63.8%、32.3%、25.0%,分别高于全社会投资53.8、22.3、15.0个百分点。
(三)经济结构优化,服务业贡献率提升
从增速看,三产增速分别快于一、二产业5.6、0.6个百分点;从构成看,与上年相比,二产比重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看,与上年相比,三产贡献率提高了4.8个百分点。
三、2017年的展望
总的来看,2016年全市上下克服了经济发展的诸多压力和挑战,成绩来之不易,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绵阳也存在结构调整困难、工业结构性产能过剩、投资规模扩大困难等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2017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压力和困难。对于绵阳来说,既有挑战,更面临机遇。开年之际,市委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年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了着力抓好全创试验、扎实推进“两个一号工程”、深入实施“项目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工作重点。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各县市区、园区和有关部门狠抓落实、锐意进取,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会不断夯实,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逐步增强,产业结构、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等方面也会不断出现积极变化。总之,全市经济将延续总体平稳向好的健康发展势头,在全省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中能够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开创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新局面。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绵阳市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