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北川实践”

发布日期:2022-12-26 09:02文章来源: 绵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今年以来,北川羌族自治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A夯实生态“家底”

撑起野生动植物“保护伞”

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川片区腹地的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日,工作人员在收集红外相机影像时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群的身影。在翠叶掩映下,这群可爱的“小家伙”怡然自得地在山林间组团“聚餐”、悠然闲坐、追逐嬉戏,萌态尽显。

这并非在该区域首次发现野生保护动物踪迹。近年来,布设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川片区的红外相机曾多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扭角羚、中华斑羚、黑熊等多种国家珍稀野生保护动物的活动踪迹。

为何这么多的野生保护动物都选择在此地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这背后,离不开近年来北川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持续夯实生态“家底”,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

总面积951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川片区,占据县域面积的30.8%。据统计,该区域内有野生脊椎动物515种、昆虫328种,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22种、79种;野生植物2150种,珙桐、红豆杉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北川共有野生大熊猫74只,在四川省排名第6位,全国排名第9位,是我国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分布区。”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赵军介绍,自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北川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在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宣传引导、功能分区优化、资源保护管控、优化公园范围等多项重点工作,保护好大熊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北川将青片乡场镇、上五村、正河村等不属于大熊猫栖息地的场镇、村落及人口集中区调出公园范围,新增部分属熊猫栖息地的集体林和国有林,并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使功能分区更加符合北川实际,确保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品质,方便管理。目前,监测数据和评估报告显示,北川片区内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稳定,主要保护物种大熊猫的种群数量维持稳定状态,其适宜生境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升。

B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好绿水青山“底色”

“污水过滤池改成了污水集中处理站,现在排出来的水无色无味,看着就干净。”曲山镇黄家坝村村民赵正军喜欢饭后出来溜达,新增的3000余平方米绿化园林让人心情舒畅,停车场、消防水池等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凉亭、文化长廊和法制长廊等公共休憩场所成了大家聊天、娱乐的好去处,“还有新增加的太阳能路灯,照得路上亮堂堂的。”

黄家坝村的变化,来自于北川立足“三水”守护一江碧水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北川积极推行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共治,建成污水处理厂(站)23个,持续推进2022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实施污水相关项目10余个,实现乡镇场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全县80.7%的行政村(不含涉农社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守护好绿水青山是利在当下、泽被后世的大事。近年来,北川相关职能部门贯彻“生态立县”战略,聚焦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落细落实执法监管,稳固资源保护基础;聚焦灾害防治,持续绷紧安全防范红线,齐心协力擦亮生态“金字”招牌,守护好绿水青山“底色”。

全市首个“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建立,不仅进一步健全林长制5项配套制度,更实现了112.96万亩国有林、33.15万亩公益林、55.64万亩天然商品林等森林草原资源管护、监管常态化;全市首个公益诉讼补植复绿警示教育示范基地,集“补植复绿、生态修复、警示教育、开庭审理、社区矫正”于一体,实现异地补种树木3000余株,当事人承担生态修复费用24万元。

矿产开采以法条的形式进行明确,持续实行“三个最严”“积分制”“采运凭单”管理制度;完善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53宗矿业权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账户并签订监管协议,生态复绿211亩,推进生态红线内矿业权退出工作,完成25宗矿业权退出。

认真组织森林督查案件查处整改,林地“一张图”年度更新和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调查监测,助力全域增绿;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积极开展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3.38万亩,组织全民义务植树115万余株,完成营造林6万亩,完成221株古树名木一树一册保护方案,并落实了日常养护责任,挂牌古树日常养护率和保护率100%;有序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被确定为省林草局直接联系的国家储备林建设县;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监测巡护,开展“林蜂”专项行动,联合检查繁育利用场所70余处,救助野生动物14只(头)。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联防联动工作机制和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专班实质化运行机制;压实森林防灭火工作举措,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墙”,严格落实包保责任,983名“五类人员”专人监护,组织培训会80余场,组织防灭火演练20场,排查整改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57个,实现了防火形势平稳可控,持续36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

C推进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北川苔子茶、高山生态示范有机稻、高山蔬菜、中药材、花魔芋……越来越多的绿色生态产品聚集在北川区域公共品牌“羌食荟”下,走出四川,让更多的客人近距离体验“好山好水好羌调羌乡羌味羌食荟”。

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正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助力北川绿色发展加劲提速。

清扫庭院、准备食材……这几天,擂鼓镇楠竹村村民正为即将到来的元旦旅游小高峰忙碌着。北川羌王竹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始羌王竹海餐饮和住宿项目提升改造。“公司看好明年的旅游发展趋势,投资1000多万元扩大接待能力,”公司负责人赵义兴说,今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营业额500多万元,夏天最热期间持续出现了房间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改善餐饮和住宿接待能力迫在眉睫。

在曲山镇石椅羌寨,1600余亩枇杷、李子产业园,赏花采茶节、瓦尔俄足节暨枇杷节、李子节、年猪节等风俗不仅吸引了诸多游客前来参与体验,车联网平台助力游客智能找桩快捷充电、智能电气厨房试点和全电式特色民宿,也让更多游客感受到了羌寨的新风貌。

好山、好水、好风光不仅融入乡村形成产业,也走进城市扮靓生活。北川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59公顷,拥有各类公园18个、街旁绿地广场7个,每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数量0.33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100%,基本形成居民出行“50米见绿、100米入园”的城市格局,特色花廊街景已成为市民打卡必去之地。

从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到节水节电、“光盘”行动,节约成为了日常习惯,节能成为了生活态度,广大羌乡儿女也积极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倡导者和传播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顺丰速运北川网点,快递人员正在使用一种名叫“π-BOX”的快递盒进行打包。该快递盒无胶纸和“拉链”,全箱体使用魔术贴粘合,每个包裹平均可以节约纸类包装材料200克、一次性塑料50克和胶带25厘米。“当快件寄到客户手中,客户取货、验货后,我们就把箱子回收到网点,进行循环使用。”北川顺丰快递员姚元亮说。

在永昌镇禹龙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扫码、输入电话号码、选择分类……居民补世苹在屏幕上熟练地操作着。补世苹说,没分类前,小区居民虽然也将垃圾丢进垃圾桶,但汤水等抛洒物在高温天气会发臭。“垃圾分类后避免了这种现象,垃圾分类还可以攒积分去超市换购呢,”补世苹说,环境改善了,现在大家都感到满意。

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家园。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产业不断成熟,和谐家园更加美好,绿意盎然、欣欣向荣的北川将画出更加炫丽的风景。

(张延  记者 蒋炜 )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北川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