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67284010/202101-00002 主题分类: 重大民生信息
发布机构: 绵阳市乡村振兴局 发文日期: 2021-01-12
文号: 关键词: 脱贫攻坚

同心同向同行 共赴全面小康之约——“十三五”的绵阳答卷·脱贫攻坚

2021-01-12 14:36文章来源: 扶贫开发局
字体:【    】 打印

东西部扶贫协作,陈家坝镇精品茶叶产业项目精准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12月,初冬。盐亭县高渠镇五里村寒风习习。而村集体的生猪养殖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喂饲料、打扫圈舍,一刻也不得闲。

站在村口的高地上眺望: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交错,明镜敞亮的农家院错落有致,孩童的嬉笑此起彼伏,丝毫不见从前房屋破败、道路坑洼的萧条景象。

乡村小故事折射时代大进程。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围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总体目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凝心聚力、不胜不休。

这是攻城拔寨的5年,是决战决胜的5年,这5年,绵州大地上无数个“五里村”的命运发生蝶变——绵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

携手奔康,穿越贫困,还看绵阳!

担当——

政府推动,唯此为大,细化落实帮扶政策

近日,梓潼县演武镇小亭村幸福埝养殖专业合作社举行分红大会,21户入社村民每户喜获1500元分红。数着崭新的百元大钞,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脱贫致富能手,村民吴朝义说:“党的政策那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我们坚信,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专合社负责人杨大勇说,村民对未来的日子信心十足,争取年年都是红火年!

秉持“奋斗”精神,“十三五”期间,绵阳带领11万余贫困老乡同步奔小康。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时间回溯到脱贫攻坚开局之年——2016年,绵阳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紧密部署,奠定全市“十三五”脱贫攻坚坚实基础。

2017年,23个扶贫专项的实施方案首次印发,作为指导全年扶贫工作的“操作手册”;2018年,制定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决战决胜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制定时间表、施工图、任务书;2019年,安排部署“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2020年,召开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强调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微观落子接踵而出,从楼里开会到泥巴路上奔忙,从下文发函到以心换心沟通,各级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真抓实干的帮扶中进一步密合生长,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奋斗好日子,需要聚焦精准扶贫攻坚克难。

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北川羌族自治县等15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北川成为我市首个脱贫“摘帽”县。近日,记者走进北川油房沟村,来到一座干净整洁的羌家小院,这是当地村民陈仁庆的家。“2014年之前,我们赶集相当艰难,肩挑背扛,早上六点过动身,晚上八点过才能回家,相当艰苦。”陈仁庆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村里的入户道路、院坝都进行了硬化。在老陈眼里,路通了,是脱贫致富的底气和动力,他加入村上的乌山养殖专业合作社,自家还发展起了红豆杉种植,在2017年,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

市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说,“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开出一张张脱贫“药方”,绵州大地迎来巨变。资料显示:2016年至2020年,全市共有8.3万贫困户摘掉“穷帽子”;贫困发生率由5.9%下降到0。

攻坚——

精准识别,力补短板,扫清脱贫“拦路虎”

院里院外,灰墙红瓦;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日前,走进平武县泗耳藏族乡茶坊村脱贫户胡维富家里,此时他正在细心打扫卫生。“你看,热水器安装好了,今年就在新房里过年了。”胡维富高兴地说,“做梦都没想到,我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

今年49岁的胡维富和72岁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原本的房屋地基塌陷,无法居住。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不到一个月,一座崭新的砖瓦房拔地而起。2016年以来,我市共对301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对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圆了千万人“新房梦”。

教育公平也得到进一步维护,2014年以来,全市共减免近6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保教费等,为86万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和生活补助;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费午餐计划”全覆盖;大幅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一张“教育保障网”越织越密。

“有了脱贫不脱帮扶不脱政策,咱们贫困户心里有了底。”北川禹里镇已脱贫的杨盛兵夫妇2017年6月发生交通事故,花了7万余元治疗。除民政救助、社会捐助、行业处置,以及肇事驾驶人员赔偿外,自身仍需支付2.3万余元住院治疗费。本已脱贫的一家人,又笼罩在了返贫阴影下。在详细了解并综合杨盛兵家庭困难实际情况后,按照程序,北川启动《农户临界贫困预警处置》,上门为杨盛兵送上了10000元的农户临界贫困预警基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战的“拦路虎”。脱贫攻坚期间,绵阳每年为全市21.1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财政代缴贫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

瞄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一遍遍“把脉问诊”,一次次“对症下药”,让“脱真贫”不打折扣。

2019年,我市制定了《绵阳市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实施方案》,从6月至9月,开展一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全面摸清“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市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大排查”真正取得实效,发现的问题核实后,我市已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全面整改。

鏖战——

产业助力,合力攻坚,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本。根据资料,全市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规模总量2.97亿元,目前已使用基金约2.58亿元,使用率达86.8%,每一分钱,均用在发展产业的“刀刃”上。

“十三五”期间,全市贫困地区产业版图悄然生变——

从无到有,截至今年6月,贫困地区建设三台县麦冬+生猪、安州区优质粮油等现代农业园区26个;北川禹珍实业、平武绿野科技等14家涉农企业腊肉、香肠等86个产品列入第一批《全国扶贫产品名单》。“圣迪乐村”鸡蛋、“文昌天宝”天宝蜜柚、“桑道”桑葚酒、“亚隆”核桃油、“平武中蜂”蜂蜜获全国农交会“金奖”产品……

贫困地区“靠天吃饭、产业薄弱”的状况得到扭转,全市上下干劲十足,构建起政府推动、平台支持、社会参与的社会扶贫大格局。

“现在日子好过了,包里也有闲钱了,我要特别感谢帮助我的扶贫干部!”平武县高村乡光一村的脱贫户伍正平谈及脱贫带给自己的变化,既感慨万千又满怀感激,今年全家预计收入超过20万元,这是伍正平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前,家里老人长期患病,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夫妻俩天天起早摸黑务农种庄稼,收入也寥寥无几。而今,平武县科技部门实施科技扶贫专项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对愿意进行核桃嫁接的农户,以低于市场价50%的优惠帮助嫁接,并由专家进行一对一免费技术指导,在村农技员的指导下,伍正平还在核桃林下间种了豌豆,又多了一份收入

作为昔日贫困户,伍正平是如何享受到扶贫“红利”的?

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选派1342名第一书记、1081名驻村工作队员、545名农技员和194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向贫困群众伸出帮扶之手。各级各部门“一对一”联系指导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单位资源,帮助受扶地区。

“老伴有了新轮椅,感谢大家!”江油市厚坝镇脱贫户唐光芝非常感动,在村级信息管理员的帮助下,她把需要轮椅的心愿挂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爱心人士很快为其圆了梦。

唐光芝口中的“中国社会扶贫网”是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搭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扶贫信用建设的社会扶贫公益平台。2017年,绵阳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宣传推广试点,该平台依托全国建档立卡大数据资源,构建起连接贫困户多元化需求和社会爱心资源的平台。

站在“十三五”收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历史时刻,绵阳儿女携起手来、再踏征程。

“十四五”,你好;“十四五”,更好!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