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67284010/2018-00027 主题分类: 工作动态
发布机构: 绵阳市乡村振兴局 发文日期: 2018-11-15
文号: 关键词: 脱贫攻坚,工作专报

脱贫攻坚专报第20期

2018-11-15 10:15文章来源: 扶贫移民局
字体:【    】 打印
            编者按:为进一步助推扶贫产业发展,提高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我市各地通过采取搭建供需平台、畅通销售渠道、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等扶贫创新措施,组织引导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以购助扶活动,走出了一条从传统输血向持续造血转变的新型扶贫路子。现将各县市区以购助扶的经验做法予以印发,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

 

安州区设立“扶贫赶集日”创新以购助扶新模式安州区积极探索“以购助扶”活动形式,通过设立“扶贫赶集日”,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贫困群众增收难、满意度提升难的问题,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一是精心组织发动。根据各地贫困人口规模、帮扶力量大小,结合帮扶部门日常工作安排,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按需统筹开展,每月固定一天时间为“扶贫赶集日”,灵活设置村委会、日间照料中心“固定赶集点”和人口聚居地“流动赶集点”,以帮扶干部为赶集“主力”,同时广泛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普通群众等积极参与赶集。二是规范活动流程。按照“产品登记-发布信息-意向认购-现场交易”的活动流程,由乡镇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第一书记和村组干部提前2天上门统计贫困户待售农产品,将农产品名称、数量、单价等信息逐一分类登记造册,及时通过微信、QQ等平台发布赶集信息,帮扶干部可提前认购或订购,并与单位食堂、超市对接进行意向采购,确保销售量。三是丰富赶集形式。活动当天统一设置销售摊点,将售卖产品按禽畜类、蔬菜类、蛋类、干杂类、手工艺品类等不同类别有序摆放、统一售卖;组织乡镇卫生院、农技站、文化站等单位,适时开展政策宣传、免费义诊、技术指导、文艺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赶集的帮扶干部可与贫困户“当面”交流,了解近期生活状况、解决实际困难、更新帮扶资料。四是强化活动监管。村两委负责监督农产品来源渠道,确保真正产自贫困群众;区发改局负责指导农产品销售价格,防止价格虚高,影响活动持续开展;区农业局负责农产品质量监督,定期现场抽查农产品质量,确保买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扶贫赶集日”活动52场,发动6000余名帮扶干部、爱心人士等参与赶集,销售家禽、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48.5万元,为1385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50元。结合“扶贫赶集日”同步开展免费义诊1532人、实用技能培训560人、发放扶贫政策宣传资料15720份。

北川县“以购助扶”加速脱贫攻坚持续“造血”。一是以购助扶促销售。帮扶干部以自愿购买贫困户农副产品方式深入开展“以购助扶”活动,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促进贫困户持续造血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广大帮扶干部累计购买价值280余万元农副产品。全县充分发挥“五个一”“三个一”驻村帮扶力量协调小组作用,动员帮扶单位进行购买,据初步统计,市县帮扶单位帮助销售产品约280多万元。同时,安排专人不定期搜集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需求和帮扶干部购买需求,建立起“以购助扶”信息对接机制,发挥党组织作用,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二是线上线下加速度。创新开展了“第一书记我为我村代言”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载体,有计划、有组织开展代言活动,帮助群众找销路、闯市场。搭建传统展销平台。结合各类节日活动,设立第一书记代言专题展销点,集中展示代言产品。在十周年商贸活动及特色饮食文化节上,短短7天,第一书记代言产品销售额达15万元,接受预约订单26笔,为30多个贫困村下半年农特产品找到了市场。搭建线上“京东-北川羌族馆”,抢抓“互联网+”机遇,与北川食哈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北川禹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加入“京东”电商体系,采用“电商+公司+第一书记+专合社+农户”的模式,网上销售农特产品。自3月开通以来,总销售额已突破50万元。搭建线下体验馆,在北川电商港规划200多平方米展厅,建起第一书记代言产品线下直销点“第一书记羌货馆”,展销实物、展示图片,直卖直销。三是干群关系升温度。通过“第一书记代言”、帮扶干部“以购助扶”等活动,老百姓生活得到实实在在改善,仅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帮助贫困群众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千万元、年人均增收480元;北川的帮扶干部在购买贫困户农副产品过程中,深入开展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帮扶干部在开展以购助扶活动中,既买农产品,又与贫困户拉家常,向他们宣传扶贫政策,贫困群众对这种“接地气”的帮扶方式表示热烈欢迎,在购买活动中密切了彼此关系,让扶贫更增添了几分温度。

三台县以激发内生动力为突破口 抓实抓好“以购助扶”。一是用活用好帮扶力量,增强产品“内消”能力。动员社会力量,用活用强帮扶力量,鼓励行政单位积极参与,统筹指导县级定点帮扶单位,与对口帮扶的贫困村签订农产品预购或代购协议,明确产品种类、质量标准、购买时间等内容,引导贫困村积极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鼓励职工食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农产品,在规定标准范围内,单位工会给职工发放福利、慰问品等可以优先发放在贫困村购买的农产品。此外,倡导全市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医院、企业主动同产业基础较好的贫困村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签订农产品长期采购合同,引导贫困村发展订单式农业。目前,绵阳师范学院已和秋林镇山枝村签订土鸡预购协议,合同价值达13.2万元。二是发挥帮扶单位资源优势,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题。充分发挥帮扶单位资源优势,统筹安排贫困村联系领导、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主动收集本村农产品供给信息,通过单位微信群、QQ群等平台向定点帮扶单位和社会公众发布,建立专门的“以购助扶”微信、QQ交流群,实时共享产品信息,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南瓜、辣椒等农产品。同时,驻村帮扶干部引导建立村级农产品小超市,将贫困群众生产的农产品由小超市代售,帮扶责任人定期到小超市选购。督促帮扶责任人指导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自己购买或通过微信朋友圈等,鼓励亲朋好友自愿购买帮扶对象生产的农产品,确保帮扶对象发展的增收项目产品能及时售出。三是依托现有服务体系,搭建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主管部门作用,以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为重点,搭建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村享受便捷的信息服务,提升农民运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同时,在县城各大综合市场挂牌建立贫困户农产品销售点和订购点;做好本地超市与镇乡农产品的购进指导工作,并在超市农产品区域设立“以购助扶”项目的特制卡片,开展农产品专场促销活动;组织电商运营团队等为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提供农产品电商转化、品牌推广、代运营等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并推动适合网销的扶贫农产品通过邮乐网、云端363等平台进行网上销售,不断建立健全长期稳定销售渠道。

平武县“出四招”做实以购助扶以购助扶工作一是政府“出招”指方向。把“以购助扶”纳入《脱贫攻坚工作操作指南》,大力打造平武绿宝“龙州九宝”“食药同源”等区域公共品牌。积极申报创建平武香菇平武中蜂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大力推进“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创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与建立合作关系的党政机关、大型企业、大型超市积极协作,通过定点采购、定向供应等方式,促进生态有机农产品大额分销。二是干部“掏包”树榜样。鼓励全县3000多名帮扶干部以向贫困户购买农副产品、积极推介平武特色农产品的方式进行帮扶。据初步统计,2018年以来帮扶干部通过“以购助扶”方式直接购买贫困户特色农产品价值50余万元,推荐销售特色农产品近100万元,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三是网络“搭台”提销量。建立智慧农旅大数据平台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管控。引导龙头企业入驻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品台。创建“平武一点通”“平武生态农特馆”“润生众品”等自主电商平台,加强农村电商、微商建设和培育,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插上“网络翅膀”。借助农村淘宝淘乡甜天猫官方旗舰店、蚂蚁森林、聚划算寻味全球IP品牌活动开展网上预售活动,首批10000瓶蜂蜜仅用时一小时就以99/斤的理想价格售罄。四是活动“推高”树形象。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组织县域企业参与“川货北京行”“新春购物节”“糖酒会”等各种展会活动。平武县首届“农民丰收节暨第一书记代言”大型公益活动吸引了上万人参加,活动期间达成销售额约300万元。

▲梓潼县“转签调扩”做实做活以购助扶一是转变观念,让以购助扶激活起来。在县域内广泛开展“产业脱贫之星”、“卫生文明之星”、“励志脱贫之星”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转变观念。大力推行贫困户积分制管理模式,将贫困户参与义务劳动、评先评优、环境卫生、产业发展等情况逐项换算成积分,并与扶贫代养场分红挂钩,实现贫困户自生发展动力与经济效益结合,倒逼贫困群众动起来。二是签订协议,把以购助扶稳定下来。通过内引外联方式大力推广“以购助扶”活动。通过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牵线搭桥,与县内外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农副产品订购协议,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激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信心。三是调整结构,让以购助扶存活下去。充分调查研究贫困群众的发展意愿和市场的需求,要求驻村农技员和帮扶责任人根据每户贫困户的种养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提供技术支持,把以购助扶从单一代养土鸡、生猪发展成代养土鸡、生猪、肉羊、大米、水果等多样订制模式,确保代养贫困群众发展的产业可存活、有质量,能见效。四是扩大规模,把以购助扶盘活起来。积极探索成立以购助扶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人管理确保代养产品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打响以购助扶品牌等措施壮大以购助扶产业,把“以购助扶”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以购助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种养循环、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盐亭县实施“以购助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一是积极发动“提士气”。编制《盐亭县大力开展精准扶贫“以购助扶”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以购助扶”工作会,动员干部职工有序参与“以购助扶”活动。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宣传造势,重点宣传贫困户转变“等靠要”思想,勤劳致富、主动脱贫典型案例。贫困户冯红兵潜心养羊,年收入达10万元,带动6户贫困户增收。二是定向采购“架心桥”。联系帮扶单位主动对接联系帮扶贫困村,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联系村的农产品用于职工食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扶贫干部积极引导贫困村(户)发展订单农业,将生产的桃、李、葡萄等特色水果和粮油、禽畜产品、水产品纳入采购范围。目前,累计销售蔬菜、菜籽油等农产品24万公斤,鸡、鸭等小家禽2万公斤,直接带动1100户贫困群众增收1200元。“以购助扶”已成为脱贫攻坚“连心桥”,增强了广大干部与贫困群众的联系和情感。三是多措并举“畅渠道”。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开设扶贫产品销售专区、专柜、专铺、专店,直采直销贫困村(户)生产的农产品,在望江楼农贸市场、新兴旺市场设立“扶贫超市”各1个。动员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利用微信、QQ等工具销售农产品,吸引市民采摘采购。借助“四川省第六届农博会”、“绵阳旅游成都金秋旅游推介会”、“丰收节”等大型活动,引导农产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扶贫电商向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县通过各种渠道直销桑叶茶、桑葚酒、嫘祖豆瓣、青花椒、土鸡蛋、鹅等农副产品40余种,销售额近3500万元。四是电商平台“插翅膀”。借鉴“蒲江馆”成功经验,综合利用农村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积极筹组农产品销售“盐亭馆”。每村选配1名农村电商扶贫信息员,收集统计贫困村生产的农产品种类、规模、质量等基础信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数据库,并及时发布扶贫产品销售信息,畅通网络销售渠道,让农产品插上翅膀,成功地走出农村。目前已在贫困村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点40个,带动当地农村贫困家庭人均实现纯收入近3800元。五是规范管理“谋长远”。保护群众利益,规范管理,防止销售价格畸高,影响活动持续开展。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引导贫困户树立农产品安全意识,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农牧、食药工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导和监管,对不合格农产品及时曝光,列入“以购助扶”黑名单。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脱贫攻坚专报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