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828452X/2015-00078 主题分类: 建议提案
发布机构: 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15-06-15
文号: 关键词: 政协工作

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2015-06-15 11:41文章来源: 政务服务管理局
字体:【    】 打印
  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绵阳市政务服务工作情况报告

(2014年12月10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结合、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和《四川省政务服务条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其职能作用,全力打造绵阳市政务服务品牌,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务服务中心。

一、我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

绵阳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0年12月28日,是全省第一个政务服务中心,由公共服务大厅、并联审批大厅、行政审批大厅、中介服务大厅、商务大厅和政务服务管理局办公区共同组成。目前,涉及经济发展、公共管理以及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79项行政审批事项、94项公共服务事项和28项上报事项进入中心统一受理、办理和送达。市级30个部门在中心单独设立了服务窗口,8个部门进入综合窗口开展委托办理。

市政务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便民、规范、高效、廉洁”为服务宗旨,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中心共接件3247615件,依法收取各种税费70多亿元,为改善我市投资软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企业和人民群众等作出了积极努力,先后荣获“四川省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先进集体”、“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8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被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推荐表彰为“全省记一等功公务员集体”,目前已经省人民政府网站公示。

二、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10年砍减93%。近年来,我们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创造活力,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把绵阳打造成为西部政务服务环境最优越的城市。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八次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截止2013年,通过全面、认真清理,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公布市级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绵府发〔2013〕30号),取消行政审批项目34项,下放行政审批项目64项,暂停审批行政审批项目16项,初审转报省级以上部门审批项目28项,保留行政审批项目79项,保留公共服务项目94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48项,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10项,保留行政事业性收费64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由2000年的1243项砍减到现在的79项,精减了93%,大大减少了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干预。

今年,认真开展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严格控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事项的工作,严禁自行设立核准、备案、注册、登记、收费等事项,防止变相搞审批。同时,对行政审批项目流程做了进一步优化,对每项行政审批的名称、实施主体、是否年审(检)、所需时限、办理流程(权力运行图)等15项内容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对法定依据不充分或没有法定依据的前置条件、申报材料、年审(检)、专家评审、论证、公示、现场勘验等一律取消。目前,市级部门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办理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平均提速达到77%;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专家评审、论证、现场勘验和部门内部审批环节141个,取消可要可不要的申报材料83个,取消前置条件45个,并于今年7月底,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公布市级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流程优化结果的通知》(绵府办发〔2014〕45号),要求市级各相关部门遵照执行,在相关网站上进行了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今年9月底前,我局已将市级部门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办理流程(权力运行图)编印成册,放在市政务服务网上,供办事群众和企业使用和监督。

(二)拓展服务范围,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201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省委、市委也先后出台了贯彻意见,今年,省政管办又印发了《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川府政管〔2014〕8号),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将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继续深化各级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目前,市本级和市辖9个县市区、4个园区,287个乡镇(街道)、3714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室),均在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网站上进行了规范展示,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同时,2012年,绵阳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好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工作的意见》(绵委办发[2012]37号),该文件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为抓手,以加强基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依托,在全市城乡基层党组织中全面开展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工作,整合政务服务资源,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重点,加快县、乡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通过民意代言、事务代办和诉求代理,帮助群众办理包含需上级部门审批的生育、保险、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等行政审批和医疗、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类,以及代收代缴水、电费等其他社会管理事项,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搭起了一座“连心桥”。通过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政务服务从市区延伸到了基层,切实方便了广大基层群众办事。

(三)全面实施并联审批,全市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我们在并联审批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了企业并联审批窗口,4个园区分别派驻了1名工作人员常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并联审批服务窗口帮助企业协调办理相关业务,对投资项目、工商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和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项目实行并联审批,促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2013年,兴业银行进入并联审批窗口,开展金融服务,并联审批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同时,建立了纵横联动的并联审批运行机制,横向按照统一受理、提前介入、同步审查、限时办结的原则实行并联审批;纵向实行并联审批办牵头协调,市、县市区两级同步联动;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联系制度,开展“绿色通道”、全程代办、上门服务、跟踪督办、特事特办、会商会审等特色服务,跟踪服务率100%;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实现工商营业执照、质检组织机构代码、国税、地税税务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

今年初,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绵阳市中心城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工作的通知》(绵府办发[2013]84号),自1月1日起,我市正式施行中心城区建设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对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涉及到的市、区(含园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公共服务项目、日常管理项目及相关收费项目,实行联合验收。截止11月底,共对224个工程建设项目开展竣工联合验收,已办结件平均总验收时间在45个工作日以内,时间最短的不到30个工作日,起到了规范验收行为、提高验收效率的目的。

经过多次调研,多方征求意见,今年7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绵阳市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绵府办发[2014]43号),从8月1日起,绵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并联审批,从用地预审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间由原来法定时限的65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80个工作日左右,审批办理大大提速。从10月13日开始,我们组织全面开展施工前准备阶段并联审批试行工作,截止11月30日,为92个投资建设项目提供施工准备阶段并联审批服务128件次,到期件全部提前办结,运行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受到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此项工作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关注,先后以信息通报的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政务服务质量逐年提升。我们通过开展综合窗口委托办理、建立中介服务大厅、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等,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实现了“进一道门、办所有事”,切实方便了群众、企业办事,减少了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了我市投资软环境。一是在全省率先实行综合窗口委托办理,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综合窗口管理科负责,任命一名副调研员为综合窗口首席代表,进入中心综合窗口的部门法人,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规定,通过与综合窗口首席代表签订《行政审批委托书》,授权给综合窗口首席代表审批。同时,对进入综合窗口的部门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办件量的变化对进入综合窗口的部门和项目进行调整,及时将个别办件量多的部门和项目调整出综合窗口单独设立窗口,将一些办件量少的部门和项目调整到综合窗口进行委托办理,现进入综合窗口委托办理的共有8个部门,20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其中市级行政审批项目12项,初审转报省级1项,公共服务项目7项。二是全省首建中介服务大厅,选聘执业水平高、资质全、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入驻中心,对外提供与行政审批相关的资产评估、工商代理、审计验资、法律公证等中介服务,切实方便群众办事。三是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2011年,我市市本级和9个县市区电子政务大厅正式开通运行,2012年,又在全省率先开通了手机3G版电子政务大厅。同时,大力推行网上申报、预审,逐步实现网上审批,以药监局窗口为试点,继续推进网上审批,目前,绵阳食药监远程审批系统增加到了14项,窗口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办理。在政务服务网上开通了市公安局网上公安业务,指导三台县政务服务中心通过电子政务大厅开展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网上林业审批。今年,依托我市云平台,正在开发建设高度集成、部门联网、信息共享、综合性强的绵阳市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系统,申报材料实行网上传递。9月,租用专线开通了政务服务事项办结短信通知服务和中心大厅免费WIFI,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确保政务网络安全,受到了普遍欢迎。

(五)推行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行为不断规范。认真落实省上出台的政务服务中心在服务、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标准,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行政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行政审批标准化。严格按照市政府清理规范后保留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上报事项实施集中受理和办理,审定并统一印制了办事指南和流程,供办事群众查阅。二是办事制度标准化。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制定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实施细则,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修改完善并联审批制度、健全投诉举报制度等大厅管理制度。三是政务服务标准化。对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仪容仪表、态度、用语等服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并在中心大厅实行大厅接待、上门办理、延时办理、预约办理、特别通道等服务。四是场地和设施标准化。在进出市区交通路口全部设置了政务服务热线公告牌并开通了96196政务服务热线,对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场地进了改造装修,在窗口前台和一楼大厅分别安装使用了行政效能多媒体评价系统(AB屏)和多功能触摸屏查询系统,进一步规范办件评价和方便群众查询。通过推行标准化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大厅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设施设备更加规范统一、服务方式更加丰富便民、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健全、服务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六)切实加强监督管理,营造阳光行政、廉洁审批的工作氛围。建立健全各项规范运行管理制度和内部、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并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用制度管人管事,实现窗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长效机制。窗口管理上,修改完善《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加强窗口的管理,并注重在提升制度的执行力上狠下功夫,突出考勤考核,实行按天考勤、按月考评、按季度创先争优,按年考核评比表彰,强化了工作纪律。内部监督上,一是建立健全部门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部门对窗口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行为的监督;二是组织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部门逐项目、逐岗位确定廉政风险点,制定风险防控措施,目前,共对中心窗口163个岗位进行了廉政风险排查,查找廉政风险点近500个,制定防范措施400余条;三是加强行政效能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并将其延伸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对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工作情况进行全程现场监控。外部监督上,一是通过聘任5名政务服务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对窗口行政审批运行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二是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机制;三是公布行政效能投诉和党风廉政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意见箱,并定期和不定期对科室、窗口工作情况开展督促检查。今年5月,通过外部监督,发现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梁某服务态度不好及工作不认真作为的问题,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及时调查处理,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进行了通报批评,从严从快作出了处理,并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提高政务服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各项专题活动、狠抓廉政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政务服务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一是建立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市委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务服务中心队伍建设的意见》(绵组通〔2012〕141号),对选派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原则、条件、调整、管理、组织关系、学习培训、考核、提报任用、财政保障、违规违纪处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切实加强政务服务中心队伍建设。二是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每季度开展“文明服务先进党支部(窗口、科室)”、“文明服务标兵(优秀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进一步增强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三是认真开展“有困难您找我、有问题我协调”值日活动,每个工作日安排1名局领导带班、1名科级干部在政务服务大厅值班,当场协调解决办事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活动开展以来,共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256件次。四是注重抓廉政建设,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每年都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方案》,层层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强化一岗双责,做到了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了科级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科室负责人、窗口负责人向纪检组述责述廉,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监督,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廉洁自律意识。

三、当前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两集中、两到位”不够彻底。部分入驻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未完全向一个内设机构(行政审批科)集中,导致进驻不彻底,授权不到位。有的部门派驻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还有临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心工作的开展。

(二)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发展还不平衡。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总的来看,工作进展不错,但发展还不平衡,仅场地面积一项就可看出端倪,目前9个县市区有的面积2万多平方,有的面积才2千多平方。由于场地的限制,无法满足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全进驻中心,成为制约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发展的瓶颈。

(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不够规范和完善。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已呈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特征,并在不断完善之中,但新建立的基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虽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但受到农村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及硬性资源条件的约束而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建设不达标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这就对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政务服务条例》,该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就政务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的地方创制性立法。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法治意识,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政务服务条例》,乘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东风,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优化办事流程,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完善并联审批,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健全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政务服务干部队伍和一流的政务服务平台,为建设绵阳科技城和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努力在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率、服务人民群众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