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8410469/202210-00003 主题分类: 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绵阳市审计局 发文日期: 2023-04-04
文号: 绵审委发[2022]1号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关于《绵阳市“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规划》的公告

2023-04-04 14:25文章来源: 审计局
字体:【    】 打印

                             相关链接:关于《绵阳市“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规划》的解读

 

绵阳市“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规划》已于20221024日经中共绵阳市委审计委员会正式印发,现予公告。

 

绵阳市“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审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十四五”时期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四川省“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规划》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绵阳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环境和指导思想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全审计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事业实现创新发展。政治属性更加凸显,市县党委审计委员会顺利组建并有效运行,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其他监督有效贯通,审计机关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有力彰显;监督效能更加有力,全市审计机关围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三大攻坚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等重点任务和关键领域,稳步推进审计全覆盖,扎实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累计实施审计项目2116个,促进增收节支、挽回(避免)损失42.74亿元,核减投资额16.39亿元,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我市“十三五”时期各项任务如期完成作出了积极贡献;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持续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建设,统筹推进计划管理、质量控制、督促整改、成果运用等工作,积极开展组织方式、技术方法等改革创新建成全国首个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系统,率先完成四川省投资审计转型发展示范建设任务,健全国有企业分层分级审计制度体系,审计事业发展基础得到全面夯实。

    “十四五”时期是绵阳抢抓国省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的关键时期,绵阳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机遇。

——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新使命。党的十九大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要求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赋予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宏观管理部门的新定位和常态化“经济体检”的新职责,并强调审计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全市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提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特点、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自觉把审计工作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审计事业跨越发展。

——审计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发展阶段。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推进实施,为绵阳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但“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发展形势严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对审计机关履行“经济体检”职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积极适应并主动融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努力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为实现绵阳“十四五”规划目标保驾护航。

——补齐审计工作短板弱项面临新挑战。现阶段,审计运行体制机制与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审计全覆盖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县(市、区)审计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全市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和不足,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激发全审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二、指导思想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对审计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重大决策部署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推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审计力量。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提高审计机关政治站位,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聚焦主责主业,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坚持原则、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始终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促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扣中国科技城建设住房保障、污染防治、交通建设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切实发挥审计机关宏观调控“工具箱”作用

——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立足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格局,持续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增强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积极推进审计理念、思路、方法、机制创新,加强财政、投资、国企等各专业审计的贯通融合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推动审计事业在创新中发展。

四、主要目标

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挑战,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实现绵阳“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以服务保障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为目标,常态化开展“经济体检”,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完善制度2025年,审计监督的宏观性、建设性、及时性有效提升

——全力服务重大战略落地。紧扣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科技城新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部署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抓住主要矛盾,着力揭示和反映规划落地、政策执行、项目建设以及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力推进重大战略落地落实

——全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审计视角常态化关注财政和金融运行、政府和国有企业债务管理重大政府性投资以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突出矛盾、潜在风险,加强前瞻预判突出资金效益,切实发挥好国家财产“看门人”、经济安全“守护者”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服务民生福祉改善。把群众诉求与审计监督重点结合起来,持续加大对重大民生政策、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着力揭示和反映基本民生保障、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公共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解决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推动公共资产资源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全力服务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发挥审计专业优势,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贯通协作,着力揭示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加大对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七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及时揭露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持续推动正风肃纪

(二)以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审计事业发展根基全面夯实

——审计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健全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机制,优化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运行制度和对外协调机制,构建覆盖全市、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明显增强。

——审计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加强审计监督体系建设的系统集成和有效协同,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中介审计机构的协作配合机制更加健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贯通联动机制更加完善,“一盘棋”格局基本形成,审计监督合力显著增强。

——审计覆盖内容更加精准持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深度,既在审计覆盖面上消除盲区、不留死角,又在审计内容上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精准实施项目、精准揭示问题的能力有效增强,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程度显著提升,实现审计全覆盖纵向与横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审计质率更加优良强化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统筹,改进审计技术方法高标准推进审计项目实施,着力构建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复核审理、督促整改等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审计工作机制,审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审计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要求,强化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第二部分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五、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以促进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目标,加强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助力打通重大政策贯彻落实中的“中梗阻”,促进政令畅通和令行禁止,促进政策意图和政策目标顺利实现。

——聚焦跟踪审计重点。围绕科技城新区建设,聚焦创新引领、工业强市、县域崛起、交通先行“四大战略”,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和重大资金项目落地情况的监督检查,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反映现行制度体制机制不衔接、不配套等影响政策措施落实的问题,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风险隐患,推动资金高效使用、科技成果加快转换、政策措施有效落实。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主动对接省审计厅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省级项目库,积极谋划市级项目库建设,按照一个方面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内容列为一个项目的原则,统筹组织全市审计机关上下联动开展跟踪审计,着力扩大抽审面,全面客观反映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建立各专业审计与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有效对接机制,选择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专项审计,发挥专业优势,确保审深审透。除单独立项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项目外,各专业审计在实施审计时,将中央、省、市相关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关注的重点。

——优化组织管理模式。健全条块结合、职责明晰、运转协调、推进有序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组织管理模式。加强政策分析研究,系统研判“十四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及时提出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方案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全市工作组织和自身承担的实施项目,综合汇总审计结果,反映重要审计情况。县(市、区)审计机关重在抓好审计实施,掌握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本级党委政府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揭示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需要上级部门改进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促进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财政审计

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目标,加强对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政府债务管理等的审计力度,推动进一步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坚持对“四本预算”审计全覆盖。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每年对本级政府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进行审计,重点关注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和绩效,与财政资金直接相关的政策目标、投资项目、重大任务的落实和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建设等情况,推动财政资源合理配置,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增强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部门预算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重点关注预算执行、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以及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七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等情况,对本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5年内至少审计1次,重点部门和单位每年安排审计,深入揭示预算执行中各类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促进各预算单位规范管理,增强预算约束。

 ——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围绕全市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措施以及政府实事项目等,对资金投入规模大、社会关注度高、保障全市重大工作任务的重点专项资金和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依法评价各类重点专项资金和基金的管理使用绩效,切实促进专项资金和基金提质增效,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政府债务审计。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部署,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债务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提高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推动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促进财政平稳安全高效运行,维护国家财政安全。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重点关注政府财务报告编报合并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报告利用情况,促进全面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提升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推动完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七、农业农村审计

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聚焦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资金安全绩效,加强对农业农村相关专项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审计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政策落实,重点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低收入人口、东西部协作等重大政策落实落地情况,促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任务落实、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等,重点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现代种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情况,推动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促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审计。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点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乡村公共服务情况,推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乡村宜居宜业绿色发展、农民富裕富足。

——农业农村改革任务推进情况审计。围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等,重点关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健全完善乡村治理和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

八、公共投资审计和开发区审计

以审计署投资审计转型发展试点为契机,加速构建“政府投资全领域监督,建设项目全流程监管,协作配合全方位贯通”的投资审计监督新体系,打造全国投资审计转型发展示范标杆,更好发挥投资审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监督保障作用。同时,聚焦产业发展加大开发区审计力度,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重大建设项目审计。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关注重点推进项目、国防科工项目、抢险救灾项目等重大建设项目,强化服务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聚焦科技城新区建设、国防科工专项工程、省市重点工程、交通大会战、城建攻坚、水利工程、工业技改等不同领域投资建设情况,充分发挥投资审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聚焦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地震恢复重建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抢险救灾工程,通过审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反映群众心声,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投资项目审计。不断探索公共投资审计方法,在实践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开拓创新,拓展审计发展空间。适应投资主体多元化新趋势,掌握各方市场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和特点,提升全面履职水平;适应全流程投资监督新趋势,掌握项目规划、征地拆迁、招投标、合同变更、质量安全等各业务领域的政策规定,使审计能力与公共投资特征相匹配;适应总体投资评价新趋势,注重对项目运行模式、管理水平、预期收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实现对项目运营过程的常态化“经济体检”。推动政府投资充分发挥杠杆撬动作用,引导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促进区域要素合理流动,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新活力。

——投资领域行业审计。聚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增强行业性审计监督力度,把投资审计融入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当中去研究谋划,围绕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不同行业选取国省干道、综合管廊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开展审计,揭示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规律性等重大问题,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审批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等,提升相关行业、相关领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典型突出问题治理审计。持以责任审计为导向,注重多专业、多领域深度融合,加大反腐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环境。加大对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工程结算和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突出查处和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重大失职渎职、重大损失浪费、重大工程质量隐患等问题。对串通投标、违规转包分包、虚假物资采购等问题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贪污行贿、内外勾结、利益输送等各种行为。打通“定责、定损、定利益输送”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营造区域内风清气正的投资建设环境,不断展现投资审计新作为。

——开发区管理和绩效情况审计。聚焦权力运行和产业发展“两大轨迹”,重点对开发区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体制机制运行、目标任务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配套、招商引资落地、财政财务管理、生态环境治理、资源要素保障、园区平台公司资产负债以及行政管理等情况开展审计监督,专项发力,重点突破,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九、民生审计

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持续关注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工程,加大对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确保惠民政策落地生根。

——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失业人员权益保障等稳就业相关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提高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围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社会保险基金使用和运行风险等,促进社会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有效,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彩票公益金、捐赠资金、优抚安置、救灾应急等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促进政策公平,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住房保障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资金等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和住房分配使用,以及住房保障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确保住房保障各项政策部署落实到位,推动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审计。围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教育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改革,促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卫生健康体系改革完善情况审计。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和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情况,促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十、资源环境审计

全面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加强对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资金和项目绩效、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专项审计,推进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奋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围绕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业聚集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管理机构的主要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组织开展“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情况,督促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和项目绩效审计。围绕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修复治理、节能减污降碳等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审计。重点关注绵阳“十四五”期间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大气污染协同控制、土壤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功能区建设、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推进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推动重点项目落地生效,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促进政策目标实现。持续发挥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增强监督合力促进资源环境问题的全面整改。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持续关注绿色发展约束性指标完成及考核情况、“碳达峰”“碳中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长江十年禁渔等政策执行情况,助力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推进。围绕绵阳“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决策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相关重点任务,组织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产业转型升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生态修复等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统筹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协同绿色发展。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研判,持续发挥审计信息功效,积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十一、金融审计

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加强对地方国有金融机构(组织)的审计。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情况审计。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关注我市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地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组织的风险状况,揭示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维护全市金融健康平稳运行。

——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经营管理情况审计。在上级审计机关组织下,围绕地方重点国有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关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风险防范、公司治理及内部管控等情况,促进合规经营,助推质量提升,推动金融政策落地落实,促进地方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

十二、企业审计

以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目标,突出对法人治理、运营绩效、改革创新、风险防范的监督,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本监管部门的审计。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围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重点关注重大境内外投资、资产处置盘活、对外担保借款、大额资金管控、物资贸易采购等情况,关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统筹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营管理绩效和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落实重大政策措施审计。围绕贯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相关部署,结合国有企业功能定位,选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以及科研经费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创新攻关等情况。积极指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推进国有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监管审计。围绕“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重点关注国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境外资产管理情况,推动监管部门职能转变、优化管资本方式,促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推动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提升主管部门内审机构对所属企业的监督效能。加强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审计,推动健全国有企业资本金动态补充机制,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绩效。

    十三、经济责任审计

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责任落实。

——突出审计重点。全面落实市县经济责任审计五年规划,以任中审计为主,突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履职特点,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重点关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地区(部门、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及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和效果,重大经济决策,预算绩效管理,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以及在经济活动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等情况。

——创新组织方式。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整合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资源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构建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深化“1+N”审计模式,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同步开展预算执行资源环境等审计。对重点行业和事项探索开展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

——规范审计评价。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查清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准绳,在审计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考虑历史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准确界定责任,力求审计结论客观公正、问题处理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推动结果运用。加强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及成员单位协作配合,发挥监督合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联合进点、审计结果联合反馈、审计整改联合督查等工作机制。及时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明确审计内容、反馈审计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开展整改督查,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十四、加强审计计划管理

注重发挥审计计划的龙头作用,坚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健全机制,推动审计计划管理提质提效。

——优化审计项目立项机制。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坚持统分结合的审计计划管理原则,推进全审计项目统筹谋划、审计资源整合配置、审计力量统一调度。加强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的有机衔接,建立分类摸底、动态更新、逐级报备的全审计对象数据库和中长期审计项目库,实行动态滚动调整。

——加强审计计划与审计资源的匹配。增进上级指令计划与本级自定计划统筹协调,加大上下级审计机关纵向联动、各专业审计横向协作力度,推进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项目计划的协调。综合考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上级审计机关审计计划安排、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等因素,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实现各层级各类别审计目标协同、内容互补、成果共享。严格审计计划上级审计机关备案制度,实现项目计划级集中管理。

——推进市县审计机关之间审计项目计划的协调。对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统筹全审计机关力量组织审计,确保审计计划高效协同实施,总结经验、分析得失,推动后续审计项目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十五、督促审计查出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贯彻落实审计署、省审计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要求,坚持以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巩固和拓展审计成果运用为目标,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做实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

——推动审计整改责任全面落实。坚持党委总揽、人大监督、政府督办、职能部门监管、被审计单位具体执行、审计机关督促检查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全市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研究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的处理意见,统筹协调并督促落实。要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督促被审计单位抓好整改,完善制度,从根本上防范和解决问题;审计机关要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跟踪检查指导,汇总形成整改情况报告。

——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健全审计机关整改督查工作运行机制,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逐项分解形成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时间表等,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对账销号管理。要坚持科学合理、分类施策提出整改要求,规范审计整改结果认定标准,推动立行立改和体制机制完善。对于能够立行立改的,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标准统一的整改要求;涉及体制机制或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的,提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单位研究改进。加强与人大、目标绩效、财政等部门联合开展整改督查,坚持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结合,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大力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和审计整改情况公告,形成推动审计整改的监督合力。

——推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加强与纪检监察、巡察监督、组织人事、财会监督的贯通协作,健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用审计整改结果。推动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对未按要求整改和报告整改结果、整改测评满意度低、不按要求公告审计整改结果的,采取向上级报告、通报、约谈等措施推进整改。对拒绝整改、推诿敷衍和虚假整改的,严肃进行追责问责。

 

第三部分 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十六、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全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提供坚强的审计监督保障。

——健全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机制。推动建立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审计工作制度,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级审计委员会议定事项,研究制定本地区贯彻落实措施;及时听取重要审计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审计查出重大问题处理意见等重大事项,把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优化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对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作用。健全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察督办工作机制,建立定期“回头看”和报告、通报、问责制度,确保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完善党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沟通、联络、协调机制,推动审计工作有序高效。

    ——完善并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等按程序请示报告。完善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制度,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请示报告工作负总责。严格落实审计机关就重大工作首先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制度,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制定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责任追究制度。

——构建全市一盘棋工作体系。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进一步优化审计组织模式,统筹调配审计力量,切实提高全市审计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内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更好发挥作用,依法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持续深化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其他监督的贯通协作机制,在审计计划制定、内容安排、结果运用等方面加强信息互通、监督互动,形成衔接顺畅、保障有力、配合有效的大监督工作格局。

十七、加快推进科技强审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加强审计工作创新,更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高效服务和支撑审计监督工作,推动审计质效提升。

    ——夯实基础环境。金审工程(三期)推进为契机,高标准建设好数据分析室、配套机房及网络环境,加强国产化设备管理和运用,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提升网络安全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全市数据采集整理和标准化工作,实现财政财务、住房公积金、不动产交易登记、财政供养等数据全市全覆盖,且每年更新,为项目应用奠定数据基础;发挥财政联网平台作用,实现市县两级财务数据全覆盖采集。

——强化技术应用。充分发挥数据全覆盖优势,整合骨干力量,对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加强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促进数据、技术和项目的融合,通过数据视角发现隐蔽的问题线索。强化无人航拍、三维建模、建筑工程雷达检测、GIS、知识图谱等技术手段在审计项目中的应用,拓展数据分析应用场景、提升成果展现能力。在已积累的财政财务、社保、医疗等现有数据分析模型体系的基础上,探索经责、企业、资环类审计项目的技术应用方法,并不断迭代优化,形成较为完备、可复用、可移植的技术方法体系,推动现代技术应用工作向标准化迈进。适时开展信息化项目专项审计,在重点项目中试行数据主审机制,确保技术应用在审计项目中作用的有效发挥。

——打造特色亮点。金审工程(三期)为背景,建设具有绵阳特色的智慧审计系统,实现财政财务和政府投资类业务数据的定期自动采集,提升数据采集转换工作效率,降低或消除数据应用门槛;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基本信息动态库,实现投资项目穿透式审计,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推动内审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形成“人人能用、人人会用”的良好局面,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十八、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立足事业长远发展,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确保“十四五”时期审计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大力弘扬和践行审计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精神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崇尚,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立场践行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保持对审计事业的忠诚和对审计职业的操守。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注重专业人才引进,强化专业能力培训,拓展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确保具备审计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和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续增长强化实践导向,坚持在审计一线锤炼干部过硬本领,提高能查、能说、能写能力。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严把干部入口关,按规定条件、程序开展干部考录、调任、聘任、遴选、选调等工作,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推动落实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加强干部队伍日常调研分析研判,注重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让想干事、能干事、善干事的人才有平台。配齐配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持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注重干部队伍管理。推进干部轮岗交流、职务与职级并行、量化考核,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落实和完善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用好平时考核成果,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

——持续抓好政治机关建设。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推进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和制度建设,推动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和审计全过程管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七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要求,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觉接受纪检监察、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

——深化审计理论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审计项目实施,加强与审计机关、高校和各部门单位内审机构的合作,积极参加审计课题研究深入分析审计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积极探索审计工作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对审计实践的支撑指引作用。

十九、提高依法履职水平

——强化依法审计意识。加强审计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和审计整改情况公告力度。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审计意识,规范行政处罚,积极应对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

——抓好审计流程管控。加强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规范审计现场管理,加大项目进度控制,提高审计质效。厘清各环节质量控制责任,提高复核审理效率,推动重点项目跟踪审理,更好服务审计业务开展。强化与其他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重大问题线索移送等审计流程管控制度。

——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完善从业务部门复核到审理机 构审理到局审理委员会议审议、从审计组成员到总审计师到审计机关负责人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优秀审计项目培育,加大审计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实行重大审计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县区审计业务指导。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交流,持续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业务质量检查力度。加强对优秀审计项目讲评、宣传和推广,发挥优秀审计项目对审计质量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十、切实抓好规划实施

本规划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对规划进度和成效进行日常监督、中期检查和效果评估;全市审计机关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实施责任,抓好规划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各地各部门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凡是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凡是行使公共权力、履行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都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关于《绵阳市“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规划》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