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8410434/2018-00059 主题分类: 建议提案
发布机构: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18-09-28
文号: 关键词: 政协委员提案答复

(绵卫函〔2018〕242号)对市政协第七届三次会议第368号提案答复的函(A类)

2018-09-28 18:29文章来源: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字体:【    】 打印
 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对市政协次会议第368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张安珂、邓坤、任云委员

在市政协第七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分级诊疗工作的建议》(第368号提案)收悉,经我委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共组建各类医联31个,成员单位近400家市级医疗机构疑难重症病人占比增加0.45%,三、四级手术占比增加5.96%,全市医疗机构上转7.7万人次、下转1.4万人次,医师日均诊疗量降低2.41%,人均担负住院床日降低5.91%初步构建起“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二、目前主要措施

(一)科学完善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合医院建设和基层医改的进展,制定公立医院的规划布局,按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调整公立医疗机构资源布局与结构,提高卫生资源质量,盘活存量,严控增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新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二)明确分级诊疗责任目标。一是明确领导责任。为促进分级诊疗深入实施,成立了绵阳市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将分级诊疗作为各地各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的重点工作,并确定工作时限、任务目标,纳入2018年绩效考核内容,此举得到5月份国务院医改督查组的充分肯定;二是明确医疗机构责任。在推进医联体建设中,明确牵头大型医疗机构负责联合医联体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日常运行管理,通过派驻人员、接受进修培训、开设专家门诊、教学查房、技术讲座、设备捐赠、联合病房等,担负提升医联体整体医疗服务效率的责任。成员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医联体内签订的相关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牵头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担负发展基层临床重点专科、推广使用适宜技术应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为的责任,并要求原则上同一医疗机构可参与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医联体;三是明确工作目标。到2020年,要求达到市级医院二级诊疗科目齐全、疑难危重病人收治及三四级手术占比增加30%以上,所有县级综合医院一级诊疗科目齐全、床位使用率达90%以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达标率85%以上,市内就诊率达90%以上,全市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达省内先进,区域医疗辐射能力明显增强。

(三)增强分级诊疗的政策指引。一是设立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便捷服务窗口和绿色通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二是明确150个市级疑难病种、150个县级医疗机构诊治病种及60个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病种,原则上由不同层级医疗机构负责相应病种的诊治工作,为进一步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引导病人合理就诊、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发展、监测分级诊疗等,提供了有效的工作指引全市无因转诊不当、转诊不力的医疗不良安全事件发生,获得了基层群众的高度赞扬。

(四)突出医联体的专业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服务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委根据各个医院的专业特色组建不同的医联体,充分发挥牵头医院专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了各级医院合理定位,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特色科室,提高医疗服务质同时相继成立跨区域心身整合医疗联盟和跨区域眼病专科联盟分别由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和绵阳万江眼科医院牵头,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专科共建,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等方式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联盟内双向转诊,会诊和互联网+智慧医疗模式及运行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功能协同、服务同质化、共同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新需求。

(四)加强分级诊疗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拓展信息化平台支持广度与深度,推动居民健康档案普及,建立网络、手机等健康信息自主管理和服务渠道。以政府为主导,打造区域整合的预约挂号、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便民医疗信息服务应用体系。目前渔歌医疗有限公司已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分级诊疗转诊管理平台,并进行相关培训,分级诊疗转诊管理平台现已运行。

(五)强基层诊疗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支援。按照《绵阳市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方案(2016-2020年)》,组织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通过临床诊疗、技术支援、学科建设、进修培训、管理输出、共建帮扶、实物捐赠等形式,建立起多层次、全覆盖、科学合理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2018年先后派驻200余名医务人员在各县及基层医疗机构驻点支援;二是强化对县级医疗机构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通过医联体建设和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牵头医院和支援医院的技术优势,通过派出团队、科室对科室和担任特色科室首席专家等方式,积极帮助县级医疗机构开展适宜新技术、新业务,建设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和科室带头人;三是强化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推行“12345工程”,即每年召开1次学术年会、2次医联体工作例会;牵头医院建立3个平台(即远程会诊平台、教学培训平台、科研合作平台);每年组织4次专家巡讲、5次联合义诊活动。

(六)严把医疗质量关。一是加大双向转诊的技术保障。由绵阳市医联体医疗技术保障组,定期分析和研判分级诊疗过程中的医疗安全风险和问题,打破不同医院、不同类别医联体之间的壁垒,为医联体内外双向转诊病人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确保病人特别是复杂危重病人、疑难急症患者在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治疗、转诊高效、及时、安全;二是加大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在医联体内成员医疗机构间推行医疗服务“四个一致”,即:规章制度一致、技术标准一致、业务培训一致、质控效果一致。同时,依托各质控中心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质量督查,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同一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体现出治疗步骤、用药情况、检查项目、服务内容、诊疗效果保持高度一致,初步解决病人对基层信任度不够、优质医疗服务无法有效衔接的情况;三是加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通过牵头市级医院组织专家定期深入医联体内乡镇、社区医疗机构义诊、查房、坐诊等形式,使最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群众快捷、方便获得市级医院优质医疗服务;通过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将优质医疗服务延伸到末端、巩固在基层,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共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第二执业地点医疗机构人才短缺、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对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开展

(一)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建设和内部管理,规范医联体模式和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服务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   

(二)完善对“强基层”的顶层设计。一是要更新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的标准。根据分级诊疗的要求,大力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配备影像、超声、全自动学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以基本满足“首诊”的设备要求;二是要制定更具吸引力的待遇制度。要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充实基层医疗机构人力,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立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分配与晋升制度,使基层引得进人、留得住人;三是要制定激励基层进修的考核制度。将基层医务人员定期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培训,与医院等级评审、医师职称晋升挂钩,让医院乐于放人进修,医生愿意主动进修,不断提升基层的诊疗服务能力,以满足“首诊”的技术要求。

(三)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通过全面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等改革,不断提高二、三级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使二、三级医院在重大疾病、专科疾病的治疗上,在转诊病人的把关上,真正发挥“龙头”作用。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一般门诊,只开设急诊和接受下级医院转诊病人,支持城市大医院医师在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门诊、县级医院医师在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坐门诊,并按照国际惯例合理制定二级、三级医院医务人员门诊收费标准,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和技术价值,切实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级医院要针对诊治技术薄弱环节,提高基本诊治技术标准,增添诊疗器材,加快填补县域临床诊治技术空白和创新临床诊治技术项目,为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进一步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不断提高签约服务内涵。

(五)健全多机构执业配套政策的制定。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医疗机构“因事设岗,人岗匹配”,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社会化、人员流动和固定相结合、能进能出、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突出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改变;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改进医院用人模式,设立全职和兼职岗位,支持兼职岗位医生开展多机构执业,并按其工作量、工作时间及效益贡献调整薪酬制度;鼓励多机构执业医师购买医责险,降低执业风险,建立多机构执业医疗机构信息备案制度,掌握设立多机构执业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医疗设备、人员资质,严格执行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六)拓宽医疗知识普及的渠道。通过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渠道加强医疗知识的普及,研发卫生信息APP,使群众在手机上就能了解更多的医疗知识,随时掌握相关医疗机构的专家坐诊、床位剩余等相关信息,以便患者作出合理、全面的医疗选择。注重舆论宣传的作用,提高对分级诊疗的宣传力度,增强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任。

(七)继续加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积极拓展信息化平台支持广度与深度,推动居民健康档案普及,建立网络、手机等健康信息自主管理和服务渠道。以政府为主导,打造区域整合的预约挂号、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便民医疗信息服务应用体系。各层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各类设备的整合,充分挖掘设备潜力,以减少医疗服务的边际成本,降低患者的单位服务费用。大医院可以将富余设备调拨至基层有关科室使用,加大对基层人员规范使用设备的培训,加强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保证分级诊疗的方便快捷。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925

 

(联系人:刘立钊        联系电话:13881188773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