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8410020/2016-00236 主题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绵阳市商务局 发文日期: 2016-07-06
文号: 关键词: 商务,工作要点

2016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

2016-07-06 10:03文章来源: 商务局
字体:【    】 打印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按照全省商务工作总体安排和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提出以下商务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16年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统筹推进商务领域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工作,围绕现代服务业“一号工程”和“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提升内贸流通现代化水平,着力推进服务业提速增量提质增效,着力将我市打造成有较强自主创新力、产业集聚力、品牌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中国西部电商城”,努力开创经济新常态下的绵阳商务转型发展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2016年商务发展的目标是:力争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21.5亿美元,实现外资到位1.8亿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左右,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400亿元,实现网络零售额150亿元。

  三、工作重点

  (一)围绕市委“一号工程”,推动电子商务实现新突破

  1.深入推进电商应用。大力实施品牌培育战略,力争培育知名区域农产品网销品牌20个,培育壮大重点工业品网销品牌10个;在淘宝、京东、苏宁全国前三位电商平台上建设“绵阳特色馆”,扩大“绵阳造”产品销售规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驻知名电商平台,力争2016年全市农村电商覆盖率达90%,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亿元;引导传统工业线下产业集群向互联网市场延伸、拓展,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拓展市场,力争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电商应用率达90%以上,工业企业线上交易额位列全省前列;加快百货商场、专业市场、连锁企业、便利店、餐饮企业等传统商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推进旅游、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电子商务全面应用,力争2016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应用率达90%以上。

  2.培育壮大本土电商平台。加快实施“本土旗舰平台”培育计划,重点在3C电器类、酒类、皮具类、家具类、农产品、旅游和养老等领域打造一批电商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超千亿、百亿和十亿的旗舰级电商平台,培育形成领先省内、知名全国的电商平台集群。着力培育壮大以九洲科瑞“觅来”时尚购为代表的商品综合型电商平台;规范建设北川维斯特、“普网.药博园”、“蜀农网”等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现代物流为支撑、金融及信息等配套服务为保障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电商平台;鼓励发展“长虹点点帮”、“慧当家”等社区生活类平台;培育壮大“靓家宅配”、“乐居商城”等家装建材电商平台,“金循环”再生资源电商平台,“食哈哈”、“梓州云商363”等生鲜农特产品电商平台,“满天星旅游网”、“五福养老”等旅游养老电商平台。力争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100亿元平台达2家、超10亿元平台达4家、超亿元平台达12家。

  3.建设一批错位差异发展的电商集聚区。依托科创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打造集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创客空间展示、数据分析、企业孵化等于一体的科技城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高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体系,完成跨境电子商务资源整合及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具有进出口双向功能的商务和关务平台,为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指导涪城区以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电商创新改革为核心,依托中央商务区、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石塘商贸物流城、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及加工园区、新皂科技物流产业园,打造千亿电商产业集聚区。依托电商进农村工程,指导各县市区加快建设和运营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推动县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4.强化电商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市级电商试点示范,继续争创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电商进农村示范县等,力争培育1-2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2户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再培育2-3个省级电子商务集聚区、3-5户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加强对上衔接,努力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分类开展针对农村电商、社区电商、跨境电商,以及工业领域电子商务推广应用等专业化培训。充分发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商培训学院和四川电商人才培训中心作用,继续拓展一批电子商务人才培训项目,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的培训,打响绵阳电商培训品牌,将绵阳打造成四川省乃至中西部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研究制定电子商务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统计和采集,建立电子商务运行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反映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模、结构变化、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继续举办电商峰会等电商促进活动,并扩大活动规模、提升活动水平,增强绵阳电商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围绕集聚集群发展,打造区域性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1.分类推进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涪城区中心城区服务业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重点打造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为重点的服务业核心区。推进科创区、金家林金融、科技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打造服务业新增长极。推动江油、安县、三台等县市加快建设区域性服务业中心。支持平武、北川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引导其他县区、园区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农村服务业。

  2.大力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绵阳市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及空间布局方案》,推进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物流、金融、会展、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八大重点产业率先发展。根据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按照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集中集约发展的原则,将八大重点产业布局到各县市区、园区,明确各地现代服务业发展主攻方向,推动全市服务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3.深入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绵阳省级服务业示范市、石塘商贸(物流)、金家林(信息软件)、科创区(科技)、安县罗浮山(旅游休闲)4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培育经开区同力汽车城、涪城区杨关产业带、江油市中心商圈等集聚区,力争成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科技)物流园区、龙门农产品物流园区、工业品物流园区、生产资料物流园区、江油市消费品物流中心等特色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培育扶持万达广场、富临大都会等城市综合体,力争培育商业面积2万平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达到25家以上。

  4.大力实施服务业三百示范工程。积极向上争取,推动更多项目和企业纳入省级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100户服务业龙头企业和100个服务业重点品牌。大力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鼓励争创中国名牌、地方名牌或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加快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

  5.健全服务业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服务业联动发展工作机制,强化目标绩效考核、统计运行分析、人才培养,建立重点工作督促落实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分工,做好统筹协调和跟踪督查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执行、政策落实、政策创新,健全服务业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全市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围绕促进消费升级,提升商贸流通新水平

  1.创新商业模式。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打造新动力,积极引导企业根据需求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网上平台,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开展全渠道营销。引导长虹国际城、凯德广场等大型商贸企业不断丰富消费体验,增加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设施,实现由商品销售为主向“商品+服务”并重转变。推动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市场、进企业,推动餐饮、娱乐、旅游等生活服务业在线化,促进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相结合,提供个性化、便利化服务。

  2.完善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完善公益性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和运营机制,建设不同层级、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传统专业市场、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升级。加快商贸镇建设,着力推进江油青莲镇、游仙徐家镇等县域商贸流通设施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流通业态,推进电商进农村,继续争创国家级、省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整合社区商业资源,规范发展家政、洗染等居民服务业,扩大“一刻钟便民服务商圈”辐射半径。加快发展现代连锁经营、共同配送、直销配送、折扣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培育流通领域大企业大集团,扶持中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发展。

  3.培育消费新热点。积极培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开展“迎春购物月”、年货节等各类促销活动,力争组织40000多企业(品牌)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活动1000场以上,累计实现活动销售金额超过270亿元。组织60户以上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各站点活动,力争累计实现活动成交(协议)金额达到2.5亿元。大力发展会展业,全年举办科博会、电博会、国际汽车展等各类区域性较大展会20次以上,展陈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以上。

  4.保障供应安全。加强重要商品储备管理,按照“制度完善、管理严格、运行高效”的储备要求,切实落实政府储备的属地管理职责,抓好储备商品管理。切实增强应急保供能力,按照预案完备、货源充足、渠道畅通、企业可靠、品种齐全、投放及时、布局合理的要求,不断完善应急调运体系。

  5.营造法制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单用途商务预付卡日常监管工作,积极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和信息监测统计工作。推进商务领域诚信建设,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推动在商务行政管理事项中依法核查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激励守信惩戒失信。依法加强典当拍卖、特许经营、二手车流通、茧丝绸、家政服务等领域和行业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流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四)围绕开放合作,构建外向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1.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实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助“蓉欧快铁”开拓国外市场,努力扩大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深入推进“万企出国门”活动,力争组织带领200余家企业走出去抢抓订单。加快出口加工区升级综合保税区步伐,提升外经贸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市级涉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简化办事手续,用好用足国家和省级有关发展外贸的优惠政策。务实开展外贸业务培训,提高企业政策知晓度,定期深入县市区和企业调研,在优势行业建立重点企业项目储备库,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促进企业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合作项目的高效实施。充分利用科技城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研究出台我市发展服务外包支持政策,打造服务外包集中区。研究出台我市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措施,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2.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创新承接重大产业转移方式,推进由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由产业招商向供应链、核心价值链招商转变,推动跨国公司、知名企业来绵投资。抓住国家推进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的有利条件,加快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的开放合作,加快推进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园区)项目,积极收集、筛选、整理更多对德有吸引力的合作项目,加强政府层面、企业之间的对接;瞄准德国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外资项目。积极申报设立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绵阳分区,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提高投资开放度。积极开展各类境内外投资促进活动,巩固“第十届欧洽会.科技城专场”活动成果,积极争取举办“第十一届欧洽会.科技城专场”活动,进一步加强与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领域的合作。

  3.积极稳妥推动境外投资。发挥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的主体作用,推动行业企业抱团“走出去”,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推动商贸、物流、酒店、餐饮、文化等行业境外发展。进一步密切与我国驻外经商机构的联系,积极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形成本土企业抱团出海的良好局面。鼓励长虹、九洲等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力争实现对外投资总额1.2亿美元,增长56%。

  (五)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做强商务发展新支撑

  建立2016年度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库,计划建设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约70亿元。全程跟踪伟经智慧物流园、立宇国际家居建材综合体、川西北汽车博览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绵阳万达城南中央商务区项目、绵阳铜锣湾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为其提供优质全方位服务。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精心包装服务业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推进机制和监测分析制度,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并通报发展动态,对在谈项目,要加强对接,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对未谈项目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力争早日引进;对签约项目,要加强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四个一批”滚动推进的良好格局。

  (六)围绕自身能力建设,营造商务发展新环境

  坚持规划引领,抓紧编制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商务发展专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引领商务经济科学、有序发展。营造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搭建良好的政策平台,研究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涵盖整个商务发展的规范政策,将各项产业专项资金、贴息贷款、用地指标等优惠政策和要素资源进一步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充分发挥扶持性政策促进商务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商务改革、推动商务发展,不断提高商务工作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党内监督,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认真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加强警示教育,保持反腐倡廉高压态势。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按照好干部五条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选拔干部,把“从严”原则贯穿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全过程。 开展全市商务系统全员大培训,引导树立“服务至上、落实为要、效率第一”的理念,提升全系统干部谋划发展、服务市场、推进落实的能力。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2016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