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8410389/2018-00401 主题分类: 文件解读
发文机构: 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18-12-29
文号: 关键词: 解读

《绵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解读:科学规划水域滩涂 合理布局水产养殖

2018-12-29 11:20文章来源: 农业局
字体:【    】 打印
  渔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2016年绵阳市水产养殖面积32.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7.5亿元。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绵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旨在科学划定各类功能区,合理布局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水产品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增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

  科学划定三大功能区,确保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国家、地方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规定,按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在科学评价本地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的需要,协调渔业与其他各行业综合发展关系,科学划定水产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范围,推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明确“禁、限”范围,强化生产监管

  一、禁止养殖区

  1.河流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河道水域;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河堤两侧纵深各50米的陆域。

  2.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的水域;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的陆域;渠道从输出口至取水口的水渠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

  3.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30米范围。

  4.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

  5.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在规定为禁止养殖区的区域内,严禁新建、扩建、改建各类水产养殖场。禁止养殖区内现有的水产养殖场按相关规定处理。

  二、限制养殖区

  1.河流饮用水水源地:从禁止养殖区上界上溯2500米的、下游200米的河道水域及河道两侧纵深各50米的陆域。

  2.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禁止养殖区以外的水域和正常蓄水线以上200米内的陆域以及从流入水库的河流入口上溯25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3.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30米到60米范围。

  4.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

  5.绵阳市基本农田养殖方式限制为稻渔综合种养,稻渔综合种养田间工程面积控制在10%以内。

  6.在重点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限制开展网箱围栏养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限制养殖区在水域承载力范围内,不影响生态环境条件下,控制养殖密度,优化养殖品种,科学合理地进行水产养殖活动。

  积极开发水域滩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

  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以外的水域均为养殖区。根据养殖区内各类水面不同特性,围绕优、绿、特、新、实、强要求,明确相应的布局方向和发展重点。

  池塘养殖区:1)专业商品鱼基地以发展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中华鳖、小龙虾、泥鳅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为重点;2)北川县、平武县、安州区、江油市山区冷水资源丰富,重点发展虹鳟、鲟鱼、裂腹鱼、大鲵等冷水性鱼类养殖;3)充分利用水资源、地理等优势,大力发展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

  水库养殖区:我市水库主要以开展生态养殖为主。大中型水库主要开展增殖渔业,投放有净水作用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依托涪江上游为水源的武引工程系列水库,打造“武引有机鱼”品牌,依托鲁班水库、仙海湖等大、中型水库,打造“郪海”、 “仙海”等水库生态鱼品牌;小型水库全面实行生态养殖,控制放养密度、科学投喂,确保不影响水库灌溉功能。

  稻渔综合种养区:绵阳市现有宜渔稻田50万亩,已养稻田4.6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以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产业化为重点,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整合项目资金,开展稻渔工程建设,大力推广稻虾、稻蟹、稻鳅等综合种养模式,打造优质渔米品牌,到2030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5万亩。

  河沟增养殖区:我市河沟养殖承包期满后,一律开展增殖渔业和碳汇渔业。结合河沟土著鱼类资源优势,开展土著鱼类繁殖和增殖放流,恢复和开发优势资源。投放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滤食性鱼类,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还天然水域自然属性。

  在养殖区内,按规定实施养殖证制度,规范水产养殖行为,保障渔民合法权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走向多元化发展。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打造以水产品消费、渔文化展示、游钓为主题的休闲渔业品牌,建设一批有影响的“美丽渔村”、“渔家乐”、“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养殖区环境保护的基本路径和主要措施是:

  1.科学规划,确保渔业用水安全和达标排放

  严格执行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和最新环保要求,严格区分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实施养殖许可制度。在规模养殖场进、出水口建立相应的水处理设施,以保证渔业用水安全和养殖尾水按渔业用水排放标准排放。

  2.调整养殖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合理调整和优化养殖结构,规划养殖品种、养殖密度和养殖模式;分层次养殖滤食性-杂食性-肉食性鱼类;采用渔菜-渔农模式,使营养物质在养殖生物-水体-水生植物之间循环;减少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投入,降低污染累积,保证生态优良。

  3.加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

  推广使用利用率高、适口性好的渔用饲料,无残留的渔用药物、添加剂和环境改良剂,优质苗种;科学合理投喂,生态防控病害,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4.节约水资源,发展循环水养殖。

  推广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开展人工湿地建设,使养殖尾水流经人工湿地得以净化,再回到养殖池塘并循环使用,减少养殖尾水排放。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新技术,实现节水减排。

  5.强化养殖投入品和渔业生产环境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加强鱼药及环境改良剂、渔用饲料等投入品使用监管,严禁使用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和渔业水域环境安全。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