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8410506/201910-00031 主题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文日期: 2015-01-08
文号: 关键词:

绵阳市健康绿道系统规划(2011-2020)

2015-01-08 00:00
字体:【    】 打印
一、规划背景
    “绿道”理念来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并成功的运用于巴黎、伦敦等世界著名城市建设的实践中。2009年,绵阳市委、市政府结合绵阳实际提出了争创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明确了“以建设‘六个绵阳’为抓手,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思路。健康绿道可以成为实现‘六个绵阳’的重要空间载体和抓手;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从两个层面确定规划及研究范围:
    宏观层面——绵阳行政区域范围,包括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和安县、北川、平武、梓潼、盐亭、三台6县,总面积20249平方公里。重点安排绵阳市域绿道线路布局及相关配套要求。
    中观层面——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涪城区全部和游仙区部分地区,总面积871平方公里。重点落实市域绿道线路,安排绵阳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道线路布局及相关配套要求。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1—2020年,分为远、中、近三个阶段;
    近期为2011—2012年,中期为2013—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三、规划目标
    依托生态资源本底,结合城市空间布局,串联城乡自然、人文景观,发挥绵阳科技、历史、山水景观、多元文化优势,在市域、城市规划区两个层面构筑城乡一体、健康安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低碳节能、衔接方便、多类型、多功能的绿道网络系统,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绿色出行、增加防灾避险能力,建设宜居绵阳。
    四、绿道系统总体布局
    (一)绵阳市绿道网规划综合考虑自然生态、人文、交通和城镇布局等资源本底要素以及相关规划等政策要素,结合各区的实际情况叠加分析,综合优化形成由6条市域绿道(总长860公里)、12条城市绿道(总长240公里)两级构成的健康绿道系统,同时还规划了9处城际交界面,11处区县交界面,划定了一定范围的绿化控制区,共同构成绵阳市的绿道网系统。
    (二)绵阳市绿道网系统总体格局可概括为:“一心、两轴、三脉”。
    “一心”,指城市规划区绿道网络,主要由城区12条城市绿道组成的组团网络型绿道网,是绵阳市绿道网的核心组成部分。
    “两轴”,指依托涪江、安昌河、梓潼江组成的贯穿南北的两条水轴形成的三条市域绿道,分别为市域1号绿道、2号绿道和6号绿道。
    “三脉”,指依托三国文化主走廊,藏羌文化走廊,丝绸文化走廊东西走向的三条文脉形成的市域绿道,分别为市域3号绿道、4号绿道和5号绿道。
    1、市域绿道
    规划绵阳市域绿道共六条,全长860公里。分别为:
    市域1号绿道——涪江山水绿道,全长316公里。
    市域2号绿道——安昌河地震遗址绿道,全长116公里。
    市域3号绿道——三国文化绿道,全长93公里。
    市域4号绿道——三盐古丝绸绿道,全长107公里。
    市域5号绿道——羌藏文化绿道,全长95公里。
    市域6号绿道——梓潼江绿道,全长133公里。
    2、规划区绿道 
    规划结合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交通系统结构及市域绿道的安排,在城市规划区范围规划了15条绿道,其中3条绿道为市域绿道,分别为市域1-3号绿道城区段全长110公里,12条绿道为城市绿道全长240公里,总体呈现由中心向外放射的“集中放射”式结构。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绵阳市健康绿道系统规划(201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