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841024X/2018-00054 主题分类: 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文日期: 2018-09-07
文号: 关键词: 就业形势

绵阳市2018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

2018-09-07 10:47文章来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    】 打印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绵阳市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努力扩大投资消费,夯实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更加稳固,为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提高就业质量需求的压力逐步增大。

  一、经济稳中向好趋势更加稳固,重大项目不断开工投产成为了就业形势稳定的压舱石

  2018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61.54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60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口径增长17.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更加稳固,质量效益不断改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同时,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不断推动项目年建设,全市上半年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54个,其中产业项目79个,占全部项目的51.3%,总投资达到647亿元。经过多年来大量各类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不断扩大我市就业容量,成为了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的压舱石。

  二、人力资源供需两旺,就业向好因素逐渐累积助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趋势更加稳固

  近年来,绵阳市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就业向好因素不断积累,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趋势更加稳固。

  (一)就业容量扩大,带动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增长。上半年,以150余个重大项目为主的各类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在建设建筑领域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且随着近年重大项目的陆续建成,尤其是各产业项目的陆续建成,如绵阳京东方等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进一步扩大了全市就业容量。截止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157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5.7%,实现连续三年增长(见图一)。

  (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减少,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

  通过春风送岗系列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通过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技能提升补贴等措施稳定企业岗位,减少登记失业人员。截止6月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430人,比去年同期下降18.5%;城镇登记失业率3.07%,较去年同期下降0.68%(见图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540人,较去年同期减少4595人,本年度也基本呈现逐月减少的趋势(见图三)。

  (三)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两旺,需求增长高于供给增长。

  上半年,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呈现供需两旺,岗位需求人数为61052人,求职人数为51727人,求人倍率为1.18,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1.8%、17.2%、0.04,尤其是制造业需求人数同比增长较快(见图四)。

  (四)大力推动双创,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

  近年来,绵阳市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通过完善扶持创业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培训体系,以及不断强化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打造优质创业环境,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创业带动就业的成效明显。从对绵阳市人民政府前三届“创业明星和创业能手争创活动”评定的190位创业明星和创业能手回访来看,吸纳就业人数共计18062人(不完全统计),与评选当期统计数据相比增长1.53%。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4875户,其中企业6830户,同比增长8.66%、9.04%。其中,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2039人,本年度新增创办企业数596户,较去年同期增加214户;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就业总数达到12.48万人,本年度新增企业吸纳就业总人数1.05万人。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保持稳定。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6万,虽较去年减少约1万人,但转移到省外就业人数增加了1.1万人,省外务工回流人数减少0.13万人,劳务收入达到1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亿元。显示农村劳动力向省外转移就业更加稳定,收入略有增加。

  三、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中仍然存在一些就业矛盾和问题

  在经济稳中向好趋势更加稳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就业仍然面临以下矛盾和问题。

  (一)单位经济增长拉动就业能力减弱。虽然经济总量增大,单位经济增速的经济体量更大,但由于科技进步、经济转型升级,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加,单位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能力减弱。一是农业作为劳动力蓄水池的功能进一步弱化。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全市农业增加值116.18亿元,农业从业人员122.34万人,到2016年第三次农业普查来,由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经营的推广,全市农业增加值实现280.29亿元,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127.49万人。用基本相同的人数,实现了超过一倍多的经济总量,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吸纳更多劳动力回归农业的能力也减弱;同时,两次农业普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数量基本一致,显示输出更多劳动力的空间不大。二是智能化技术替代步伐加快。从节后对各县市区、园区就业形势的调研来看,参与座谈的企业中有大约10%的企业开始使用智能设备,一些企业实现增产不增员、一些企业实现了稳产并减员。如普思电子从2016年开始启动人工智能计划,在保持产值增加的同时,减少员工约3000人,减员约50%;太极集团、清香园、银河集团、利尔化学等智能设备的使用比率逐年提高,均实现增产不增人,甚至减少用人。从全市134户企业失业动态监测来看,虽然经济形势向好,但是监测企业岗位数1-6月依然持续减少(见图六),且制造业连续6个月减员人数排名前5以内。同时,绵阳部分超市、银行、餐饮等服务业在推广智能化服务设施,也进一步挤压了劳动力岗位。上半年人力资源市场岗位需求数来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均出现同比下降。

  (二)劳动力供给不再无限增长。一是劳动参与率有下降趋势。在座谈过程中发现一部分拆迁失地农民由于有一定经济基础,其参与工作的意愿降低;部分妇女由于家庭原因和有一定经济基础,其参与劳动意愿降低;部分高校毕业生由于家境经济条件较好缺乏参与工作的意愿,或由于工作机会高不成低不就而不愿参加工作。节后对93个村的调查显示不愿工作的劳动者达到1141人,占劳动力总数1.25%。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减少劳动供给。绵阳人口自然增长率从80年代的10.13‰下降到最低为2010年的-3.6‰,近年维持在2‰以下,造成劳动力供给减少(详见图七)。三是接受教育时间更长减少劳动力供给。一些劳动者由于低一层次教育缺少找较好工作的机会,选择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从而减少劳动力供给。同时,现在普遍受教育时间较过去时间更长,其劳动年龄内工作的时间相应减少,造成劳动力供给减少。如近年来,虽然出生率下降,但参加高考人数却显著增加,主要原因就是中途辍学人员减少、中职学生减少,更多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四是市内用工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紧缺。由于绵阳市缺乏区位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不明显,对年轻人的发展机会有一定影响,造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和男性劳动力流失。如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男性占56.5%;同时,市内一些企业反映青年劳动力、男性劳动力招聘困难,而且入职后流失率高,尤其是县市区这种现象表现得更明显。

  (三)企业薪资增长潜力与劳动者对收入预期的矛盾。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摩擦不断,压缩了企业利润率。上半年,绵阳市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0.4%;工业生产购进价格指数(IPI)同比上涨7.3%,显示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结合节后与部分企业座谈情况来看,有个别企业纯利润率仅1.5%,企业提高薪资待遇的空间不断减小。但由于房价、能源价格等不断上涨,劳动者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劳动者对收入增长的期望越来越高,造成一些企业招工困难。在节后的调查和招聘会现场来看,企业待遇较低、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的都存在员工招聘困难,人员流失率高的问题。

  (四)企业经营困难造成小规模失业的风险依然存在。从1-6月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岗位流失原因来看,其中有4个月存在企业转产或经营方式调整、经营困难等原因造成人员减少的现象。同时,如经开区反映,中视迪威激光显示技术公司出现经营性裁员。从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数来看,上半年就业转失业求职人数达到18102人,较去年同期增加444人,略有上升。

  (五)劳动者对更高质量就业的需求提高。劳动者不在仅仅满足于有一份工作,而是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上半年失业动态监测企业来看,基本上每个月都存在因工资低、对工作环境不满意、找到新工作造成企业人员流失的现象,且人数基本占当月减少人数的10%左右。

  (六)技能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随着产业升级、新经济等发展,以及现有职业培训体系、教育模式与市场脱节,导致部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难以适应新的需求。在节后就业形势调研过程中,参与座谈的企业中有大部分反映技术工人招聘困难,尤其是工业基础较差的县区表现更为突出。如盐亭县4个有员工缺口的企业都是难以招聘到合适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熟练操作工;太极药业需要一个机械维修工人发布招聘1个多月未招聘到人员;江油一个模具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很长时间都未招聘到模具技能工人等。

  四、实现更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的建议

  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情况下,为促进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增加劳动者改革成果的获得感,提出一些建议:

  (一)围绕加快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建设,进一步增大经济体量、就业容量。在单位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能力减弱的情况,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速是增大就业容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围绕市委制定的《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首要解决的就是经济总量不大的问题。通过发展六大重点产业、八大重点服务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吸引优质人力资源聚集绵阳,解决绵阳现阶段技能人才、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党群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打造“创业之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二)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形成人才聚集洼地。一是完善劳动者薪酬增长的良好机制。在政府减税降负让利企业的同时,引导企业为职工提供良好的薪酬增长条件,切实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减小与沿海等发达城市的差距。引导企业根据人才的技能状况提供合理的薪酬水平,提升劳动者提升劳动技能积极性。二是适度降低生活成本。进一步完善各项民生政策,加大民生投入,为劳动者来绵阳发展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环境,降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成本,化解企业薪资增长潜力不足与劳动者收入期望的矛盾。三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劳动者获得安全的工作环境、合法的休息时间、正当的薪酬等各方面权益。

  (三)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人才上下流动环境。一是引导企业建立内部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建立企业员工培训基金,加大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建设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完善政府各项培训政策。政府各项培训政策要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利用政府培训补贴,引导企业参与劳动者技能培训,逐步构建政府、企业、劳动者三者共同投入的就业能力提升机制。三是搭建企业与职业院校对接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开展梳理,并将需求情况与绵阳各职业院校开展对接,职业院校针对需求合理调整专业,提供人才供给。

  (四)加大公共就业创业精准服务,促进更高质量就业。一是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补充绵阳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人员,增强稳定性。二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专业性。人力资源多数通过市场化配置资源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但是一部分难以通过市场化实现就业的劳动者需要公共就业服务部门为其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定向推荐等精准服务。三是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大力建设创业服务载体、专家指导队伍,增强双创活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四是维护公平的就业环境。公共就业服务部门要对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进行监督和服务,维护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就业形势研判,做好失业预警。公共就业服务部门要加强与用工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用工变化情况。同时,积极与统计、发改、经信、建设、商务等部门交换信息,掌握经济发展动态,对经济发展对就业影响进行预判。对人力资源供求变化和特点及时进行研判,及时发现就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劳动者择业提供指导,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建议。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绵阳市2018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