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绵阳市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04-23 13:49文章来源: 财政局
字体:【    】 打印

2018年4月11日

在绵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绵阳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绵阳市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各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0.5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47%,同口径增长8.02%。其中:税收收入66.87亿元,非税收入43.72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2.2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27%。市属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3.97亿元,完成预算的101.98%。

支出规模继续扩大。认真贯彻落实“保运转、保民生、转变支持产业发展方式”的财政工作方针,加强资金统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重点保障,提高资金绩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65.06亿元,完成预算的97.36%,增长8.96%。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70.24亿元,完成预算的91.02%,增长3.76%。市属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24.76亿元,完成预算的98.79%,增长15.51%。全市保运转方面支出68.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8.88%;保民生方面支出229.51亿元,占比为62.87%;支持发展方面支出66.63亿元,占比为18.25%。

收支预算总体平衡。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转、调入资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426.07亿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偿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等支出415.55亿元后,全市结存资金10.52亿元。结存资金按规定清理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47亿元、因项目跨年实施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9.88亿元,净结余赤字2.83亿元(均为北川县因地震形成的历年赤字,2017年化解0.24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转、调入资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39.87亿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补助区(园区)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偿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区(园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等支出130.7亿元后,市级结存资金9.17亿元。结存资金按规定清理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亿元、因项目跨年实施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6.93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超收收入0.03亿元,按规定全部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市属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转、调入资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35.22亿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偿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等支出34.27亿元后,市属园区结存资金0.95亿元。结存资金按规定清理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65亿元、因项目跨年实施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0.3亿元。2017年全市、市级和市属园区均实现收支平衡。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初安排预备费1亿元,主要用于“8.8九寨沟地震”应急救援经费、茂县山体垮塌救灾捐赠资金、以及人民警察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补贴等政策性人员支出等。

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规模和使用情况:经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2017年初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01亿元全部补充2017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2017年预算执行过程中,市级财政按规定将财政存量资金、市级一般公共预算超收收入、年终净结余等共计2.24亿元补充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7年末基金余额为2.24亿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结转资金6.93亿元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节能环保、资源勘探、金融和商业服务业方面2.11亿元,农林水和粮油储备方面2.95 亿元,教育、科技、文化和体育方面0.97亿元,城乡社区和住房保障方面0.26亿元,卫生、计生和社保方面0.13亿元,一般公共服务和其他支出等方面0.51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80.01亿元(其中:国土方面收入74.3亿元),完成预算的99.01%;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余、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58.04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81.32亿元(其中:国土方面支出70.41亿元),完成预算的99.11%,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偿债、城市环境卫生、城市公共设施、民航发展、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社会福利、文化体育等;加上调出资金、偿还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等支出后,支出总量为157.31亿元。收入总量减去支出总量后,全市结余0.73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22.49亿元,完成预算的115.67%;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余、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79.77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19.01亿元,完成预算的99.71%,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偿债、城市环境卫生、交通运输、城市公共设施、民航发展、社会福利、文化体育等;加上补助区(园区)支出、调出资金、转贷区(园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出后,支出总量为79.71亿元。收入总量减去支出总量后,市级结余0.06亿元。

市属园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4.99亿元,完成预算的122.16%;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余、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7.09亿元。市属园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6.6亿元,完成预算的97.21%,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城市公共设施、偿债、社会福利等;加上上解支出后,支出总量为6.9亿元。收入总量减去支出总量后,市属园区结余0.19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1.0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上年结转、上级补助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16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1.02亿元,完成预算的88.17%,其中:调入一般公共预算0.32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增加国有企业资本金、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等。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全市结转资金0.14亿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0.8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上年结转、上级补助等收入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0.99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0.85亿元,完成预算的86.16%,其中:调入一般公共预算0.26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增加市属国有企业资本金、解决市属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等。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市级结转资金0.14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实现66.8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上年滚存结余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62.91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59.2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用于足额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提高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全市滚存结余103.63亿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实现34.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上年滚存结余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02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29.9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用于足额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市级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补助下级和上缴统筹基金等。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市级滚存结余72.05亿元。

以上2017年市级、市属园区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

(二)市人大预算决议落实情况

2017年,全市各级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脱贫攻坚,支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指导,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积极听取和吸纳代表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改进财政工作。

一是增收节支保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按规定及时报告预算、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坚持依法征收,切实加强收入征管,圆满完成年初预算目标,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调整支出结构,始终将支持产业发展、促进财政增收作为工作重点,持续提高政策资金绩效。细化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切实做好各项重点项目支出,集中财力保障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支出实现持续增长。清理盘活存量资金,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市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1.98亿元,比2016年下降21.11%。

二是加快推进财税改革。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围绕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年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透明预算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台预决算信息公开操作规程,预决算信息公开更加规范及时。按照统一部署,税收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从2017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绩效管理全面深化,绩效评价扩面提质,市级绩效评价项目扩大至25个,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绩效目标管理切实加强。

三是积极支持经济发展。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全年减税降费62.82亿元,有力支持企业发展。加快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发挥效益,支持银行产业信贷、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应急转贷、贷款风险补偿、科技保险和融资担保等财政金融互动政策效应明显。全市推进PPP项目34个,投资总额480亿元,其中已落地实施项目16个,投资总额175亿元,全省最大的市政PPP项目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市级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100个,总金额1.78亿元。

四是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增强民生政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全市投入80.56亿元,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办好20件民生实事。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7年筹集资金6,111万元。落实租赁住房租赁补贴政策,发放补贴2,152户。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2017年全市安置5,237户。大力支持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等社会事业发展。

五是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全面规范政府性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出台《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规划》《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各级各部门举债方式,严格债务资金用途,严禁违法违规举债和担保政府债务行为。截至2017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376.87亿元,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限额内。切实加强全市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控债务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缓解各级政府当期偿债压力,有力支持了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六是切实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构建严肃财经纪律、落实监管责任长效机制。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民生专项资金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和成效。全面开展预决算信息公开情况专项检查。全市完成财政评审项目2820个,送审资金172.92亿元,审减支出19.87亿元。全市实施政府采购14.24亿元,节约财政资金1.85亿元。清理规范全市财政专户,共撤并财政专户62个。加大对结转结余资金的清理力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三)全市一般公共预算重点支出情况

2017年,全市各级切实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重点,不断提升支出绩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是突出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支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市投入9.82亿元,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支持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科学新城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科技创新基地。加快建设研发、转化、服务“三类创新平台”,全面打通“军转民、民参军”双向互动通道。深入实施“涌泉计划”和“创新创业绵阳行动”,推进孵化器专业化、市场化建设。深入实施“梧桐计划”,推动央属军工企业在绵阳布局一批项目,建设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着力培育高端产业,打造产业新城、城市新区。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建好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国家科技城分市场。办好第五届科博会,打造彰显军民融合特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盛会。扎实开展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建设运营好各类军民融合金融专营机构,支持军工企业、军民结合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

二是坚持着眼同步全面小康,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全市投入36.09亿元,支持23个扶贫专项计划实施,确保年度目标如期完成,全市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降至1.14%。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实现全覆盖,整合资金3.87亿元。加强扶贫“四项基金”管理,建立健全基金补充机制,2017年底基金规模累计达到4.51亿元,先后资助0.7万贫困家庭学生就学、1.1万贫困人口就医,支持2.5万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信用贷款6.3亿元,向14万贫困户提供产业扶持基金2.1亿元。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加快扶贫资金拨付,确保早投入、早见效、早受益。探索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新模式,“互联网+精准扶贫会计代理记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三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全市投入8.49亿元,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推进木龙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等40个污染防治项目。继续深入开展“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抓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切实抓好土壤环境监测、治理修复等工作。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计划,以化工、冶金、建材、造纸等行业为重点,推进工业“三废”等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创新环保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四是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投入46.13亿元,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出台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畜禽水产等6个重点产业和生猪、麦冬等10个主导产品,扎实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三大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落实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财政支持政策,加快转变财政支持农业发展方式。

五是着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全市投入93.02亿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投入交通建设资金15.07亿元,全力支持交通大会战、南郊机场停机坪扩建、农村公路建设、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北川灾毁公路建设、涪江三桥维修、团柏崖地质灾害处置等重点交通建设资金。支持改善公共交通,促进公交事业发展,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全市投入6.03亿元推进集中发展区建设,推动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项目、安昌河草溪河综合整治和生态景观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城大道河边段、高铁大道西段、滨河北路涪城段等在建项目。

六是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协调发展,着力实现公平优质教育。全市投入61.05亿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城乡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加大民办园扶持力度。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高校生均拨款制度,推动职业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探索引导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创新。大力支持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免费午餐计划”实现全市全覆盖,惠及50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9万余名学生。

七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市投入93.02亿元,支持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全面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将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50元,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450元。大力实施“就业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改革,支持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为4.98万名失地农民补交社保,基本解决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坚持把促进就业摆在优先位置,统筹抓好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转业军人和零就业家庭等群体保障工作,重点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扎实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重点方面的财政投入统计,部分项目存在归类口径交叉。同时,全市、市级、市属园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为2018年3月20日决算初审数据,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并与省财政办理结算后将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017年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监督指导、市政协支持关心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财政收支规模偏小,人均收支水平偏低,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地区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资金使用绩效和财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政府债务管理不够规范,债务风险比较突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推动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城“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我市开启西部经济强市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编制好2018年预算,对贯彻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西部经济强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2018年财政政策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18年财政收支预算的通知》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8年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1.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较大规模减税降费。统筹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积极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绵阳实施方案》和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按照中央、省部署深化税制改革,继续减税降费,促进新动能培育和经济转型升级。

2.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开好合法合规举债的“前门”,合理确定政府债务限额。严堵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各类隐性债务增量。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

3.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继续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产业扶贫,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建立完善“四项基金”限时补充、监督考核等政策机制。继续支持农村危房改造,集中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

4.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用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支持大气污染治理,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完善天然林保护投入政策,扩大退耕还林范围,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培育,支持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优化科技经费投入,加强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支持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拓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健全技术创新引导支持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动能。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强经费保障,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6.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财政支农投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实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构建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7.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增加基本民生保障投入。稳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巩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健全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高校拨款制度,推进市属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合理确定困难群众救助政策标准,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支持平安绵阳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二)2018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根据市委确定的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收入预算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支出预算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编制2018年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

根据收入预算编制原则,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2018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120.54亿元,同比增长9%;加上上级对我市税收返还、上级提前通知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20.43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32亿元,国债转贷结余、上年结转等9.9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等各类调入资金17.81亿元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272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扣除上缴上级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和债务还本支出11.71亿元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260.29亿元。

根据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和现行城区财政管理体制,2018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14.43亿元;加上上级税收返还、上级提前通知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补助47.16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3亿元,国债转贷结余、上年结转等6.95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等各类调入资金4.07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9.17亿元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4.01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扣除补助下级税收返还、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上缴上级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等30.12亿元后,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63.89亿元。

2018年市属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26.05亿元;加上上级税收返还、上级提前通知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补助2.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61亿元,上年结转等0.3亿元,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29.86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扣除上缴上级支出等8.27亿元后,市属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21.59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117.91亿元,加上上级提前通知专项转移支付补助0.35亿元,上年结余、调入资金等0.74亿元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19亿元。按照以收定支和收支平衡原则,扣除调出资金、债务还本支出等18.22亿元后,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为100.78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49.68亿元,加上上级提前通知专项转移支付补助0.23亿元,上年结余0.06亿元后,可供安排的收入总量为49.97亿元。按照以收定支和收支平衡原则,扣除调出资金、对下转移性支出3.94亿元后,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为46.03亿元,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城市基础设施、污水处理、交通运输、社会福利等。

市属园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3.57亿元,加上上级提前通知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上年结余、调入资金等0.19亿元后,收入总量为3.76亿元。按照以收定支和收支平衡原则,市属园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为3.76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为1亿元,加上上年结转和上级转移支付补助0.16亿元,收入总量为1.16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为1.16亿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为0.66亿元,加上上年结转和上级转移支付补助0.16亿元,收入总量为0.82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为0.82亿元,主要用于解决市属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增加市属国有企业资本金等方面。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70.55亿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103.63亿元,收入总量为174.18亿元。按照现行社会保险支出政策,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算为61.14亿元,滚存结余113.04亿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60.5亿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78.39亿元,收入总量为138.89亿元。按照现行社会保险支出政策,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算为53.97亿元,滚存结余84.92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主要用于按时足额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绵阳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进行整合,原“新农合”基金从县级统筹县级编报调整为市级统筹市级编报,因此在编制2018年市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收入、支出、结余预算时均包含了新农合保险相关数据,其中:编制结余预算时,上年累计结余数含新农合保险累计结余6.34亿元。

5.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

遵循“保运转、保民生、转变财政支持方式”的支出序列,合理安排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转变”和兼顾“不变”的原则,统筹整合财政资金,突出重点,加大产业支持和税源培植力度。

(1)保运转方面

安排资金26.45亿元,主要用于保障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性支出;提高市直机关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严控一般性支出,保障市直机关正常运转。

(2)保民生方面

一是支持教育体育发展:安排资金4.18亿元。

二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安排资金0.82亿元。

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安排资金4.03亿元。

四是强化卫生计生保障:安排资金2.27亿元。

五是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安排资金0.43亿元。

六是安排基层组织和公共服务运行补助资金0.05亿元。

(3)支持发展方面

一是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安排资金2.11亿元。

二是支持各类科技项目:安排资金2.23亿元。

三是夯实农业基础:安排资金4.06亿元。

四是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安排资金0.55亿元。

五是转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政投入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推进项目实施,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4)安排市级预备费1.04亿元,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2018年1月1日至预算草案批准前拟安排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2亿元,主要用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基本支出和项目经费等。

6.市属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

(1)保运转方面

安排资金5.72亿元,主要用于保障市属园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性支出;提高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严控一般性支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

(2)保民生方面

一是教育方面支出:安排资金2.46亿元。

二是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支出:安排资金0.05亿元。

三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支出:安排资金1.3亿元。

四是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支出:安排资金0.49亿元。

五是节能环保方面支出:安排资金0.09亿元。

(3)支持发展方面

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资源勘探信息方面支出:安排资金2.56亿元。

二是技术研究与开发等科技方面支出:安排资金1.77亿元。

三是农林水方面支出:安排资金0.14亿元。

四是商业服务业方面支出:安排资金0.09亿元。

五是城乡社区方面支出:安排资金2.49亿元。

(4)安排预备费0.35亿元,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以上市级、市属园区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按照相关规定应提交的市级86个部门2018年部门预算草案已全部报送大会,请予审查。

(三)2018年财政工作

2018年全市各级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组织落实好本次人代会关于财政预算报告的审查意见和相关决议决定,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认真贯彻“两保一转”财政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确保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大力培植财源,涵养税源,夯实增收基础。大力支持“项目年”行动,推进京东方等项目加快建设。新推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动民间投资增长。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质量强市”战略实施,增强“绵阳造”在全国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力。认真落实县域“振兴计划”,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好对外开放平台,办好第六届科博会等重大展会,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

二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民生政策,加大民生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0%以上。实施好十项民生工程,办好19件民生实事,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统筹加大财政投入,支持22个扶贫专项年度计划实施,为脱贫任务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深入实施“1+4+4”财政扶贫政策体系,加大财政要素保障和政策倾斜力度。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管好用好扶贫“四项基金”,发挥好财政资金放大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参与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资产收益扶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各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创新财金互动助推脱贫攻坚方式,开展“政担银企户联动”扶贫试点。强化各类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安全。

四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逐步消化存量债务,确保债务规模控制在核定的债务限额内。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禁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和变相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加强债务风险预警监控,制定债务风险化解规划。严格债务管理考核问责,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五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保护生态、防止污染、美化城乡环境。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健全财政激励约束机制,支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推动土壤污染分类管控修复,支持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大力实施良好水体保护“四大工程”。推进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支持城镇污水处理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建设。

六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有序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按照中央、省部署有序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全面开征环境保护税,做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完善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加快建设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纵深推进财政支持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运营,规范实施PPP项目,提升项目质量,有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大会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指导,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扎实办理和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西部经济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

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和2018年财政预算报告附表

相关情况说明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