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8410266/202205-00009 主题分类: 建议提案
发布机构: 绵阳市司法局 发文日期: 2022-05-26
文号: 关键词: 关于对政协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0053号提案的回复

关于对政协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0053号提案的回复

2022-05-26 10:20文章来源: 司法局
字体:【    】 打印

尊敬的张良花委员

您在政协绵阳市委员会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推动基层依法治理的建议》(第0053号提案)收悉。收悉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对提案办理立即进行安排部署,研究制定相关工作的实施原则、程序规范和保障机制,并落实责任科室按步骤统筹推进,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建设关心和支持。在建议中分析了法律顾问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平衡,工作知晓率不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沟通配合不够协调,制度机制不健全”等五类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经费保障加强考核监督,加强教育培训,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宣传力度”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十分中肯,必将对我市进一步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实现“一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新突破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把握疫情防控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城乡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主线,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不断健全完善“一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制度机制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总体工作

2018年3月,由市司法局牵头,以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名义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绵司法发〔201849号),健全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市村(社区)法律服顾问工作齐抓共管、协作配合的合力。各地按照“属地优先、就近服务”原则,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个人自荐,区市县(科学城)司法局、园区司法所审核,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村(社区)法律顾问人选,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2020年9月,市司法局下发了《关于规范和加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通知》(绵司法发〔202075号),进一步提升“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质效,健全完善了人员公示、教育培训、动态管理、考核评估制度机制,落实“经费单列、镇所对接、两个清单、双向考核、动态管理”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新模式。法律顾问每月到村(社区)为群众提供不少于4个小时的法律服务,每个季度围绕当前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事件,为群众举办一场法治讲座。通过电话预约咨询、设立流动咨询点、自制便民卡、张贴发放宣传资料、解读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166个乡镇(街道)基本实现法律顾问定期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制度,大大减少综治信访的工作量。村(社区)法律顾问特别是党员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专业和工作优势,深入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及时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期间,驻地法律顾问积极开展专题法治讲座,全程参与监督投票、监票、唱票等各个环节,为“两委”换届的顺利完成提供法律保障。对辖区的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敏感问题,村(社区)法律顾问实行全程跟进,进行业务指导和现场答疑等,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建议。村(社区)法律顾问加强对两委干部、新乡贤、调解员、网格员等工作骨干的培训,培养村(社区)法律明白人8900余名。2020年至今,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中立性、公益性特点及其专业优势,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大量法律服务。共向联系村(社区)宣讲政策法规20467次,化解矛盾纠纷 13013件,协助和提供法律援助6663件,参与村民自治管理7590次,处理群体、敏感性案件613 件,接访法律咨询 59525(人次),为基层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085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统筹,完善制度。市司法局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上升到反映平安绵阳建设和教育整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成效的高度来进行统筹谋划局主要领导多次安排研究部署并作出要求,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人、财、物三大方面给予保障支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方法,为下步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指引。下发《关于规范和加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通知》,制定《(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年度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绩效评分表》《(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日志》《(社区)法律顾问协议》以及村(社区)法律顾问政府购买、公示培训、动态管理、评估考核、互联信息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全面落实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三个有”要求,即司法行政部门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有服务、指导、监督的制度和措施有专门工作台账、工作日志和工作报表。各地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下发文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业务交流研讨会等形式,认真研究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项细化举措、落实责任,村(社区)法律顾问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针对我市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分布不平衡及人员短缺的实际情况,根据村(社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法律服务资源固定充足、相对匮乏、严重匮乏等不同类别,采取一人一村、对口支援(制定了《村(社区)法律顾问对口支援任务分解表》,主动对接有对口支援任务的法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1+N服务(即由一个法律服务机构对应多个村(社区)的办法进行配置)、公职人员兼职不兼薪等模式,科学调配使用法律服务资源,量化人员配置指标,保证偏远乡村和法律服务资源较少地区基本法律服务需求,较好地解决了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法律顾问100%的“全覆盖”。目前,全市2069个村(社区)均签订了法律顾问共有273 名律师和111 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分别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落实乡镇(街道、园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年度经费约314.901万元。

(三)加强培训,构建网络。村(社区)法律顾问的服务对象大多是基层群众,法律顾问除了要有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外,还要深入了解基层法律需求,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才能更“接地气”,更容易取得效果。加强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业务培训,针对基层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如针对村(社区)换届选举、村规民约制定、城中村“三旧”改造等举办专题培训,全力为基层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以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为载体,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积极开展“送法下乡”“与农民工同行”“法治体检”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对接脱贫攻坚,实行结对帮扶,推动法律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实现村(社区)法律服务零距离。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在基层调解工作中的专业优势,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与人民调解工作有机结合,在全市命名了3个以村(社区)法律顾问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民调解品牌,推动人民调解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有效衔接和深入开展。建立1951个“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及时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疏导群众情绪、指导群众依法维权,有效处置和解决群众遇到的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广泛宣传,形成合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目的,是让群众足不出村(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深人民心,切实发挥便民利民的作用,除通过发放丰富多样的宣传品,使宣传贴近生活外,还与媒体、网络、专栏及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共同策划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2020年至今,发放宣传资料40万余份,受教育120人。举办法治讲座和宣传活动300余场次,服务基层群众13余万

三、主要问题

(一)群众认知不够到位。部分乡镇、村社出现法律顾问公示牌缺失、无照片、联系卡未发放到位等现象,基层群众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了解的有44.5%,知道但不了解的有40.1%,不清楚的有14.4%。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了解的有44.7%,知道但不了解的有38.7%,不清楚的有16.7%“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响应和关注度不够导致基层群众缺乏“我有法律顾问”思想意识,呈现触发性低频需求的特点,远未达到日常性高频需求的程度。

(二)服务水平不够到位。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涉及的法律事务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不但要求法律顾问法律功底扎实,还要熟悉各项政策的历史延承、民风民俗和村委运作实况并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调研中发现,村(社区)法律顾问专业素养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还不能完全满足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需求,群众满意度较低。同时村(社区)法律顾问1人对多村现象突出,工作成本高、精力不济,敷衍了是、走过场,部分法律顾问甚至根本不到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严重损害了村(社区)法律顾问的社会形象。

(三)沟通协调不够到位。村(社区)法律顾问和村(社区)委沟通不及时,联系不紧密,互动性不强。调查显示,两委会议、村民会议、党支部会议等经常邀请法律顾问参加的比例仅为20%,近60%的群众不了解法律顾问坐班时间,26.8%的群众在过往一年里从未享受过法律服务。部分地区没有协调好业务主管部门、司法所、村(社区)、村(社区)法律顾问之间的关系,对法律顾问的监督指导、组织协调还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到实处。部分村(社区)意识不到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落实政策要求不彻底,工作严重脱节。

(四)保障机制不够到位。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覆盖范围差异导致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量不均衡激励机制明显不足,补贴低,未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奖励措施有限。目前各地每年村(社区)法律顾问的补贴标准不一,有甚至“想当然”约定补贴费用,除去值班的交通费、餐费、通讯费等,补贴所剩无几,甚至还有倒贴的情况,收入与付出不对等,直接影响了村(社区)法律顾问履职成效。对村(社区)法律顾问的考核、监督机制及续聘稳定性保障机制落实不到位,未按要求真正做到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并记录考评。

(五)制度落实不够到位。部分村(社区)法律顾问未建立工作台账,未按要求记录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内容过于简单抽象,未标明服务对象和服务人员,更有甚者对工作日志不予填报,导致无法反映其工作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主管部门对该项工作的准确评估。

四、思路举措 

(一)着力制度建设,强化统筹协调。一是引入“以案定补”激励机制,有效提高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性。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是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一项重要职责,对迅速化解基层矛盾、和谐邻里关系、减少上访信访有显著成效。可以参照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激励机制,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以案定补”激励机制,提高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纠纷化解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村(社区)法律顾问考核监督,切实发挥督促作用。坚持考核逗硬,严格按照《绵阳市(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绩效考核评估办法》相关要求,对检查考评结果在70分以下的法律顾问(不按要求到村(社区)服务或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镇村给予差评,不按规定规范填报工作记录、工作台账、工作日志等)要进行约谈教育,若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在征求村(社区)的意见后可进行更换。对于检查评估成绩在60分以下的,直接解聘,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比表彰、个人执业诚信、执业年度考核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四是强化基层司法所责任,发挥统筹衔接作用。切实发挥好司法所承上启下的优势,负责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人员要扑下身子,多到村(社区)了解法律顾问工作和服务情况,为村(社区)法律顾问解决问题提供指引和帮助。收集村(社区)委干部和基层群众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及其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统筹指导村(社区)法律顾问开展工作。

(二)着力教育培训,强化服务水平。一是严格村(社区)法律顾问对口支援选任,打造高素质村(社区)法律顾问队伍。在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对口支援上,综合考虑该地区的辖区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经济生产等情况,按需求选任对口支援法律顾问人员。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确保村(社区)法律顾问拥有良好的品行、能力和职业操守。二是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培训机制,有效提高服务水平。目前对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培训力度还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要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时长、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结合具体情况、不同特征和实际困难,提高针对性、实时性和匹配性尤其要加强对村(社区)法律顾问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教育培训,提高其履职担当,服务质量和工作成效。三是党建引领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建设忠于党的村(社区)法律顾问队伍。各法律服务机构党支部主动适应新形势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新要求,注重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各环节,牢牢把握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党员法律顾问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投身到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当中,为基层组织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三)着力协调指导,强化环境建设。加强司法行政部门与乡镇(街道)的沟通联系,及时向乡镇(街道)通报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工作情况,争取乡镇(街道)的支持和关注。做好法律顾问与村(社区)基层干部的协调与沟通,为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工作开展提供好服务与保障。深入基层一线,听取基层干部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和对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协调配合。加强典型案例宣传,让村(社区)看到法律顾问的工作成效,提高对“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四)着力多元服务,强化保障机制。一是加强村(社区)法律顾问基本保障,满足其服务需求。加大协调力度,努力将村(社区)法律顾问纳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范畴,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服务保障目录,探索在不新增财政预算的情况下,从村(社区)现有工作经费中,单列3%—5%作为法律顾问经费,同时将经费发放与服务时间、评优评先和工作绩效相挂钩 二是采取固定值班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在固定值班做法的基础上,增加流动服务模式,到人口相对密集、交通不便的地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开展法治讲座等,有效解决辖区面积广阔、居民分布零散地区的群众到村(社区)寻求法律服务不便的问题。村(社区)法律顾问可以提前将服务计划通过村(社区)向基层群众进行通知。是增强村(社区)法律顾问线上法律服务实效。目前,我市已建立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基本实现微信群全覆盖。要加强对微信群的管理,引导基层群众进行线上咨询,随时解决基层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提高村(社区)法律顾问线上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着力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认知。一是有效拓展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网络、专栏、墙报宣传“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辖区内的人口集中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在村(社区)委会或醒目地点悬挂《绵阳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公示牌》,公示法律顾问姓名、执业机构、服务范围、服务地址和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咨询,满足基层组织、群众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同时要及时公布社区(村)法律顾问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二是积极创作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深度。通过“以案释法”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详细分析案例涉及的法律法规,讲解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技巧,分享工作心得。加强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信息的编撰,及时发布重大工作动态、总结工作经验成果,提高宣传实效。

当前,在落实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进程中,司法行政部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存在上述问题和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总体要求为指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规范化建设力度着力解决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机制不健全、群众感知率低、履职积极性差,服务成效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协调关部门,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落实各项举措,有效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体系的深度构建

我们相信,在您的关心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新的起点必将实现新的发展、新的突破。

再次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