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29836822/202401-00002 主题分类: 建议提案
发布机构: 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24-01-02
文号: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0098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4-01-02 16:47文章来源: 发改委
字体:【    】 打印

杜勇委员:

提出《关于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第0098号提案)已收悉,提案客观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市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经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委等部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碳排放智慧管理平台,提升能源智慧监测及管控水平”的建议

(一)我市现有能源监测情况。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能源智慧监测系统建设,梳理全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企业端建设,现有33家重点用能单位完成建设任务并接入国家平台,实现了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全覆盖。

(二)我国碳排放监测现状。我国碳排放仍坚持“核算为主、监测为辅”的工作原则,用能源结构推算总碳排放量。碳排放监测难度高、对精确性要求更高,目前国内仍然在起步阶段,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启动重点行业、城市、区域三个层面的碳监测评估试点,在碳监测试点推进过程中,全国温室气体监测网络的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已建成26个高精度、90个中精度监测站点。

(三)我市积极探索碳排放智慧管理平台建设。2022年,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员前往浙江省衢州市学习调研碳账户平台建设。衢州市依托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了覆盖碳源碳汇、六大领域、三类主体、企业等各类社会主体“碳账户”,系统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个人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一年来,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多次与衢州碳账户平台建设单位、清华大学国家CIMS碳实测联合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机构对接,探讨研究符合我市实际的工作方案。  

目前,我市工业领域依托全国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企业接入端建设,已能实时监测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费情况,从而准确核算工业碳排放总量。下步,我市将在推进全市碳达峰工作中,依托绵阳市城市大数据平台,以政策鼓励、商业激励、公益支持和交易赋值四驱联动为支撑,探索建立城市碳普惠机制。

二、关于“积极对接碳汇交易市场,发挥绵阳绿色经济优势”的建议

(一)我国现有碳汇交易市场情况。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市场机制和重要政策工具,目前我国已形成全国性市场与8家试点市场共存的碳汇市场,四川省不是碳排放交易权试点省,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全国碳排放市场实现。

(二)我国碳汇交易市场运行机制。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市场上线交易,碳市场运行主要以碳配额管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为主。碳配额发放主要有两种模式:免费发放和付费(拍卖或者固定价格),以免费发放为主,付费占比较低,全国碳市场采取免费分配的方式;碳市场也可以采用CCER作为抵消机制,能够产生CCER的项目主要有光伏、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以及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减排项目。碳排放强度较高的控排行业可以选择购买更多的CCER抵消部分碳排放,全国碳市场对抵消上限、项目时间限制、项目地域限制和项目类型限制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

(三)我市企业进入碳汇市场情况。目前全国碳排放交易仅覆盖电力行业,我市3家火电企业(含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圆满完成碳交易履约工作,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730万吨二氧化碳。今年我市3家火电企业将参加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清缴配额交易。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不高,市场需求小,交易量持续走低,同时我国从2017年起暂停了CCER的签发。下步,我市相关部门将做好以下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摸清全市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底数,建立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引导企业做好碳排放核算工作,逐步实现年温室气体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企业100%覆盖。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推进实施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为提供更多的CCER打好基础。

三、关于“重点监督建筑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

(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是印发《绵阳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方案》(绵市碳委办〔2022〕1号)、《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绵委发〔2022〕10号)。二是印发《绵阳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绵府发〔2023〕12号),明确了我市“十四五”各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其中:城镇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达到100%。三是编制绵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实施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八大重点任务,推动我市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方案待市委市政府审议后印发。

(二)我市建筑业节能减排情况。一是大力创建绿色建筑。规范星级建筑标识管理,2022年城镇新增绿色建筑面积764.3万平方米,其中星级绿色建筑120万平方米。二是提升装配式建设水平。2022年我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03.14万平方米,在新建建筑中占比26.58%,其中钢结构装配式建筑83.92万平方米,在新建建筑中占比10.98%。三是推进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2022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51个,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改造23.87万平方米。

下步我市建筑业节能减排工作将着力建管并重,强化减污扩绿力度。一是推进建筑垃圾处置。推进城东、城西建筑固废消纳场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出台《进一步加快提升绵阳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细则》《绵阳市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管理办法》等文件。三是提升城市更新水平。全面推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依托城市体检的数据基础,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严格控制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老树等现象。

                                                                             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8月9日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0098号提案答复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