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8410557/202006-00005 主题分类: 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0-06-22
文号:  绵府办发[2020]13号 关键词: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和绵阳市城市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方案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和绵阳市城市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

2020-06-22 16:34文章来源: 网站管理
字体:【    】 打印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绵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和

绵阳市城市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

 绵府办发〔2020〕13

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有关单位:

  绵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绵阳市城市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已经市政府审定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617 

 

绵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为建设国内一流、西部领先具有科创特色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结合绵阳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城市发展目标,聚焦智慧政府、智慧社会、数字经济,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推进中国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实现数汇科技城,智创新绵阳的长远愿景。

二、建设目标

依据《绵阳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20202022)》,以惠民、兴业、优政为重点,着重开展“1251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即坚持1个目标引领,强化两个转换、两个构建,落实5大任务,实施13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全面实现城市数创资源共享化,全面深化民生服务便捷化,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协同化,全面加快产业发展数字化。到2022年底,初步构建覆盖全域的智慧城市生态体系,搭建以城市智脑为核心的共性平台,实现城市数据资源汇聚融合、智慧应用创新普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产业创新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建成国内一流、西部领先具有科创特色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三、建设原则

(一)以人为本,普惠全民。充分发挥信息化对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作用,立足市民生活、政府管理和服务企业运营的实际需求,全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统筹部门职能和各方资源,汇集各领域专业数据,推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切实增强智慧城市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强调需求导向,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确保具体建设内容服从并服务于全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城市管理、惠民服务、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顶层规划、分阶段强化目标和建设进度,根据实际需求滚动推进实施计划,科学有序地推动绵阳智慧城市建设。

(三)集约建设,共建共享。对基础网络、政务云平台、大数据中心、城市智脑应用等信息化支撑体系进行全市统筹规划和统筹建设,为各区县、各部门提供安全稳定的信息化基础支撑,实时准确的数据服务,为全市市民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线上入口。市级充分考虑覆盖区县级使用需求,同类系统区县级不再进行单独建设。

(四)政府引导,开放合作。强化政府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应用示范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开发商、运营商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及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吸引金融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五)可管可控,保障安全。依法加大对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统筹制定全市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并与国家、省级平台标准对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应急处置方案,各区、各部门遵照执行、协同联动,确保网络空间安全运行,确保信息共享和大数据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四、总体架构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为“1131”,着力构建以城市智脑为核心、以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融合应用为重点的智慧城市生态体系。

1绵阳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示意图

“1”套基础支撑体系。建设统一的城市大数据平台,构建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和覆盖广泛的感知体系,形成绵阳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底座

“1”个绵阳城市智脑。以数据的开放共享和融合利用为核心,重点建设数据共享和业务共性支撑能力,建设城市态势感知与仿真平台、城市联动指挥与协同处置平台、城市智能决策与预测预警平台,实现绵阳城市运行体征的监测和统一指挥调度。

“3”类融合应用。着力建设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三类融合应用,构建均等化的民生服务体系,提升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体验, 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建立产业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1”个城市统一服务入口。全面汇聚城市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以及其他各类城市应用,为政府、企业及个人提供统一的移动综合服务入口。

五、建设模式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采取政府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投资建设等模式,根据项目情况分类分层级灵活选择不同建设模式。政府投资建设包括:公益属性强、涉密要求高、投资额度较小、急需建设的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包括:公益属性强、服务标准性程度高、基础性强、前期投入较大、非经营性、使用期长的项目;政府与企业共建:面向公众服务、具有一定消费市场潜力的准经营性项目;企业投资建设:面向公众的经营性项目。

六、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智慧绵阳建设思路和目标,根据整体架构统筹规划,坚持以问题导向,优先弥补发展短板,以提高政务效能、降低经济成本、完善公共服务、方便群众生活为重点,实施5大主要任务

(一)建设集约智能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基础网络,完成在科技城主城区和县域中心区域5G网络的总体布局并投入商用,开展城市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在交通、环保、水利、气象等领域建立高速稳定、覆盖广泛的感知体系;持续推进全市各部门非涉密电子政务应用向政务云平台迁移,加固网络安全威胁监测、预警防护、应急处置、数据隐私保护等措施,建设安全可靠的政务云中心。

(二)形成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格局。健全完善全市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城市级大数据资源中心。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加强大数据资源的分析利用。打造城市智脑体系,增强人工智能、区块链、电子证照等共性服务,建立城市交通、应急指挥、产业经济运行、民生保障等多个城市级智慧中枢,建设智慧政府的综合监控、展示、指挥、决策的实体中心。

(三)优化民生服务供给质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统一服务入口、智慧健康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精准扶贫服务体系、社区生活服务体系、教育文化服务新模式,促进民生服务资源均等化和普惠化,并增强教育和医疗领域的特色优势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腿,逐步消除城乡鸿沟,保障入城务工人员享受同等同质的城市服务体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四)促进城市治理智慧协同。聚焦群众关注的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等领域,加大监控监管信息采集及视觉计算分析等手段应用,建立城市时空大数据一张图,整合交警和公交等多方数据,不断优化城市交通资源配置,提升应急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完善法治环境建设,实现各级政府部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全面建设数字型政府。

(五)多维度开拓产业发展空间。加强政府数据、企业数据、互联网数据的深度融合,重点提升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能力,营造健康产业发展环境;围绕绵阳电子、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和科技城的资源禀赋,加快信息技术、科技资源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延伸产业创新空间;依托各电信运营商、“5G智造联盟等单位,大力发展5G系列产品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庭等特色产业及临床医疗等领域融合应用,引导前沿科技产业发展。

七、重点工程

按照绵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和总体架构,结合五大建设任务,总体规划了13项系统工程,作为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基础网络提升工程。积极培育长虹、九洲等一批本地化相关企业,创建5G网络生态体系建设,加强5G网络创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完成全市5G网络的总体布局,实现重点交通道路、城镇5G网络全覆盖。开展智能灯杆、北斗定位服务等物联网示范项目,推动万物感知互联,形成高速、泛在、智能的感知网络体系。

(二)城市大数据及智脑工程。从全市统筹管理的角度出发,完善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体系、交换共享体系,建设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将散落行业和领域数据即时汇聚、共享和开放,形成海量数据资源,提供统一的城市数据、用户、流程、分析等支撑服务,以城市民生保障、交通、应急、环保、气象、产业经济运行等为突破口建立智脑中枢,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进步。

(三)智慧政务提升工程。推动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为导向,以一网通办为抓手,加快政务云平台扩容升级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立本地信息资源平台和宏观经济库、产业企业库、社会舆情与研报智库三大公共数据智库,基于全市数据汇聚共享,优化再造政务流程,打造四位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智慧化政务管理应用水平,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构建协同、高效、便民、创新的智慧政府框架。

(四)统一城市服务工程。让市民用一个APP畅享所有城市服务为核心理念,围绕市民生活企业经营的每一天,探索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营保障模式,围绕身份认证、账户管理、电子证照、支付、客服等应用环节,建设互联网+城市服务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立一个多屏联动的全景式的城市服务门户,形成城市服务统一出入口,让市民和企业能够享受一站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城市服务。

(五)智慧健康服务工程。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促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药品供应保障、医保结算、医学教育和科普、人工智能应用等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进一步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居民健康管理支撑、区域远程医疗、公共卫生应急等体系,促进健康绵阳建设,打造国家智慧城市卫生健康样板。

(六)综合社会保障工程。全面整合全市就业创业、人事人才、社会保险、住房保障、优抚救助、养老供给、医疗保障等领域的业务信息资源和系统,完成互联网线上服务与社区基层的线下服务相结合,实现全流程协同管理、基层综合办理和网上一站式服务,为城市居民、退役军人及低保特困群体提供多渠道、便捷灵活、足不出户的服务,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切实保障。

(七)文化教育惠民工程。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建成公平、优质、特色、创新、开放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突出绵阳千里名城,李白故乡文化特色及宜养宜居地域特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IT实训基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文化内涵。

(八)智能交通畅行工程。依托绵阳城市智脑打造交通中枢,全面整合公安、交通、城管等各部门各行业的交通相关数据和视频监控资源,建设智慧信号融合管控平台、城市交通决策分析及仿真系统等系列智慧化应用,构建全市大交通模式下的全方位城市智慧交通体系,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出行效率,为畅通绵阳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九)公共安全保障工程。充分利用物联感知、大数据、智能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全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智慧城管等重大项目,推动各类视频监控资源、数据资源和应急指挥资源的有效整合,全面增强城市治安防控和应急指挥能力,实现城市管理共建共治、协同高效,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为百姓安居乐业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十)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基于绵阳环境信息化现状和实际业务需求,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重点建设环境质量综合决策、污染源智能监管、污染溯源分析、重污染天应急管理等智慧化应用,并建立土壤环境数据管理系统、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分析系统,全面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绵阳环境质量,建设美丽绵阳。

(十一)产业经济监管提升工程。基于产业经济和企业运营数据的整合优化,打造宏观经济运行监测与重大项目监管、产业运行监测调控、市场综合监管与农业信息化管理等重大项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产业经济运行监管,优化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经济平稳发展。

(十二)智慧企业服务整合工程。以协同、创新的信息化服务载体建设为助手,推动企业综合服务一体化平台、科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对各种企业服务、产业服务进行整合提升,营造面向企业发展的一体化综合服务环境,构建开放、便捷、智能的企业服务生态体系。

(十三)产业经济保障工程。通过智慧财政、智慧国资、智慧审计等系统建设,聚焦重大项目,绩效导向,规避风险,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推进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联合创新监管模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为城市经济平稳高效发展提供保障。

八、建设时序

以《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考核指标体系》为参照,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的民生服务问题为出发点,优先启动紧迫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建设,以此为抓手突出建设成效,推进智慧绵阳建设一年一台阶,年年新面貌

——2020年以重点突破、夯实基础为导向,围绕城市发展的刚性需求和民生领域短板,以及框架性、紧迫性、重要性、探索性项目需要,将城市大数据与城市智脑、城市服务平台、智慧健康等建设内容纳入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全市智能化应用基础将得到进一步夯实,基本完成智慧绵阳总体架构建设,整体进入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期的高级阶段。

——2021年,以融合协同、全面推进为导向,以集约化、协同化、泛领域化为着力点,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建设,打造智慧绵阳建设生态系统,将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社区平台等建设内容纳入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各领域智慧化应用进一步完善,绵阳智慧城市的智能化应用效果显现,进入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长期

——2022年以智能引领、建成标杆为导向,一方面开展重点工程项目回头看,全面升级和完善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等领域各类智慧化应用;一方面加大三融”“五跨实施力度,加快建设数字化、智慧化政府,通过众多平台将城市全场景与人、物全面连接起来,绵阳智慧城市建设突显局部性或领域内的智能化,达到智能城市标准,整体进入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长期的中高级阶段。

九、保障机制

(一)建立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推进机制,组织研究建设过程中的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绵阳市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和本方案《新型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二)优化项目管理,有序开展建设。坚持以《顶层设计》指导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坚持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实施的原则,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建设时序,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实施项目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可行性论证报告,报市建设服务型政府领导小组新型智慧城市联席会议研究,并按程序市政府审定。为统筹推进,确保本方案计划的6个系统工程的整体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各系统工程整体招标,各牵头单位会同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和相关责任单位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有序开展好具体建设工作。

(三)开放生态平台,创新合作机制。联合绵阳市国家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服务技术中心等科创资源,构建开放生态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赢发展。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引入国内电子政务、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大型企业,与本地化IT企业建立多样化合作关系,坚持高点定位、前瞻引领,共同创建面向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为绵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绵阳市城市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绵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安排部署,有效整合全市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各种数据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将绵阳市城市服务平台“i绵阳建设成全市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统一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和市民企业办事的重要平台,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围绕一号畅行绵阳,一屏智享生活的目标,建设全市统一的城市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统一城市服务入口,着力打造全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服务,基本形成覆盖绵阳全域的本地化服务生态,实现城市服务资源汇聚融合、城市公众服务平台集约化建设、智慧应用创新普惠,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建设内容

一)建设城市服务平台统一入口。打造统一的便民服务入口,整合汇聚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务、公共和社会服务信息惠民服务,开发一批便民应用,将行政审批、卫生、教育、交通、社保、民政、公共事业等面向市民的事项汇聚在手机APP“i绵阳上,引导商家逐步纳入生活、经济、旅游、商务等行业信息,为市民提供随时随地高效便捷的场景化、可闭环、线上线下相结合绵阳城市服务生态体系,面向市民、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市民无须重复下载APP,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多种事宜。

(二)城市服务支撑平台。开发建设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支付平台、开放平台、电子证照、智能客服和区块链应用平台等,为解决全市分散建设、信息孤岛、为民服务导向不足三大问题,打造全市数字化时代城市软件基础设施提供强力支撑

(三)建设数据资源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绵阳城市服务平台相关的数据,包括用户数据、业务数据、消息推送数据等。建立统一数据标准规范,通过清洗、规范、分类等程序,推进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深化政务信息数据利用、挖掘,发挥政府数据的综合效益,提高城市服务水平,为政府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统一APP基础平台。建设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统一APP基础平台,提供虚拟一卡通、消息推送、微服务治理、内容发布管理、全文搜索、千人千面、智能客服、运行监控、日志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通过平台化、组件化、标准化的方式,实现统一APP 应用服务的集约化管理,支持原有移动应用服务无缝接入和新建移动应用服务的快捷开发;同时接入成熟的电子证照、位置服务、视频服务等公共平台,以及物流快递、金融等第三方服务,为统一APP提供基础支撑。(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

(二)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APP与网上办事大厅、政务服务大厅、公共便民服务共用统一用户身份体系,根据不同场景需要,分别与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对接,满足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及便民服务等各类应用用户体系打通、统一身份认证的需求。全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应根据统一APP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为自然人、法人提供分级实名认证服务,提供统一用户注册、统一用户实名核验、统一用户单点登录等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

(三)建设统一APP应用平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重点围绕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文化教育、医疗健康、旅游服务、社区服务等场景合理规划布局,融合各县市区、各部门、各社会机构的服务内容,实现位置服务、用户管理、组织管理、业务管理、统一配置中心等功能,推进全市各委办局、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的公众服务对接到“i绵阳上来。为保障数据安全、降低开发成本,委办局、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的公众服务均应通过“i绵阳开放平台接入并进行用户体系打通。(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市级有关部门)

(四)确定统一支付平台运营主体。整合纳入统一支付平台的各类商户服务资源,建立平台统一的支付账户,规范各类公益和公用事业缴费资金清结算行为,确保缴费资金安全,确定市财政局下属国有独资企业为“i绵阳统一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

(五)建设电子证照。各相关部门将身份证、社保卡、驾驶证、行驶证、居住证、企业营业执照等常用证件电子化,明确电子证照的使用范围,并将电子证照推送至统一APP的用户电子证照卡包,用户可利用电子证件在统一APP上办理业务和亮证使用。(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市级有关部门)

(六)建设企业服务平台。为更好的服务于绵阳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水平,通过统一服务入口,聚合政策推送服务、企业诉求服务、帮办代办服务、企业合作服务等社会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全链路场景化的服务,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市级有关部门)

(七)制订标准规范。制定服务事项接入及管理标准规范,包括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交互标准以及接入流程、安全设计要求和视觉设计规范等,为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有序开展提供基础保障。2020 5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

(八)梳理服务资源。各县市区、各部门组织本单位及下属企事业单位梳理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公共服务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及相关应用系统情况,确定面向公众提供的高价值服务。梳理的服务资源范围重点包括各县市区、各部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九)推动高频服务接入

1.对接燃气公司应用服务。重点推动绵阳市主城区燃气服务接入,各县市区城区燃气公司服务分批接入,实现市民可以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上进行在线开户、燃气缴费、燃气查询等服务应用。20205月底前,完成各县市区城区的燃气服务对接,6月底完成绵阳中心城区主要燃气公司服务对接,实现燃气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建委,市燃气集团、港华公司以及各县市区城区燃气公司)

2.实现扫码乘车服务全覆盖。强力推进市公交集团公共汽车实时公交、线路查询、刷码乘车等服务应用对接,使“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扫码乘车及乘车优惠服务惠及绵阳市广大群众,进一步方便市民交通出行。20205月底前,完成公交扫码服务的对接工作,并同步开展相关宣传工作。(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公交集团)

3.对接水务公司应用服务。推进绵阳主城区、各县市区城区水务公司服务逐步分批接入,实现市民可以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上进行水务缴费、水费查询、用水报装等服务应用20204月底前,完成与绵阳主城区供水公司的服务对接,520日前完成各县市区城区供水公司的服务对接。(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建委,市水务集团及绵阳城区主要供水公司、各县市区城区主要供水公司)

4.对接供电公司应用服务。推进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平武电力公司、三台永安电力公司服务接入,实现市民可以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上进行电费缴费等服务应用。2020520日前,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平武电力公司、三台永安电力公司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国家电网绵阳分公司,三台县、平武县人民政府,三台永安电力公司、平武电力公司)

5.对接绵阳停车应用服务。推进停车服务对接,实现市民在平台上进行附近空车位查询、车位导航、扫码缴费等服务应用,2020520日前,绵阳市停车管理公司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市国资委,绵投集团、市停车管理公司)

6.对接绵阳客运应用服务。推进客运服务对接,实现市民在平台上进行客运班线查询、客运购票等服务应用,20205月底前,绵阳客运总站完成服务对接。(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交发集团、绵阳汽车总站)

7.对接医疗健康应用服务。推进医疗健康服务对接,实现市民在平台上进行预约挂号、在线缴费、检验报告查询、电子处方、健康管理疫苗快查等服务应用。当前已对接6家医院,20204月底前,完成与健康绵阳APP全服务对接,完成绵阳城区重点医院对接,12月底前完成各区县重点医院接入。(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卫健委,市各级医疗机构、各县市区城区主要医疗机构)

8.对接公积金应用服务。推进公积金服务对接,实现市民以在平台上进行公积金查询、异地缴存证明打印、贷款信息一览等服务应用。20205月底前,市公积金中心完成全面对接。(责任单位: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9.对接社保应用服务。推进社保服务对接,实现市民在平台上进行社保信息查询、缴费明细查询、电子社保卡二维码扫描(药店购药)等服务应用。20206月底前,市人社局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10.对接不动产应用服务。推进不动产服务对接,实现市民在平台上进行不动产登记预约、不动产查询等服务应用。(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11.对接公安、交警应用服务。推进公安交警等服务对接,实现市民在平台上进行驾校预约考试、驾驶证有效期满换证、违章查询等服务应用。20206月底之前,市公安局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

12.对接民政应用服务。实现市民可以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上进行结婚离婚登记预约等服务应用。在20205月底之前,市民政局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13.对接文化旅游应用服务。推进文化旅游服务对接,实现市民在平台上进行票务预订、语音导游、优惠促销等服务应用。20205月底之前,文化旅游局、文旅集团、图书馆、博物馆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文旅集团、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博物馆)

14.对接医保应用服务。推进医保服务对接,实现市民在平台上进行医保账户余额、支出明细、缴费明细查询等服务应用。20205月底之前,市医保局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市医保局)

15.对接教育体育应用服务。推进教育服务对接,加快在线报名等相关系统开发建设,实现市民在平台上进行小学及中学在线报名、学区划分查询等服务应用。20206月底之前,市教体局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市教育与体育局,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

16.对接司法应用服务。实现市民可以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上进行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律师服务等服务应用。在20206月底之前,市司法局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市司法局)

17.对接生态环境应用服务。实现市民可以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上进行空气质量、环保督查、环境噪音等服务应用,在20206月底之前,市生态环境局完成与对接。(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8.对接高农司应用服务。实现市民可以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上进行菜价公开、检验检测公开、农产品电商等服务应用。在20206月底之前,高农司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市国资委、高农司)

19.对接市场监督应用服务。实现市民可以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上进行12315在线投诉、96933电梯应急救援服务等服务应用。20206月底之前,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对接农业农村应用服务。实现市民可以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上进行就业创业、农产品在线销售等服务应用。20206月底之前,市农业农村局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1.对接各县市区、园区应用服务。对接各县市区、园区应用服务,实现各县市区、园区市民可以在“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上进行企业政策、企业办事指南与利企便民服务等应用。20206月底之前,各县市区、园区完成对接。(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22.鼓励社会机构多行业服务接入。发挥社会资源力量,接入服务业、餐饮业、教育业、健康业、旅游业、零售业、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更多服务资源召,探索多样化合作模式,积极联动,发展共赢。(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各有关部门、相关服务企业等)

四、实施步骤

根据绵阳市城市服务平台APP 建设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项目分三个阶段建设,具体步骤如下:

(一)平台建设(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完成统一APP 基础平台及应用平台建设与调试,APP上线试运行。

(二)服务接入(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1.优化平台系统架构,拓展完善平台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建设功能完善的综合移动服务平台;2.制定主要标准规范,包括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交互标准、以及接入流程、安全设计要求和视觉设计规范等;3.接入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教育服务、房产服务等领域高频公共服务。

(三)全面推广(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1.完善平台功能,拓宽服务渠道;2.完善相关标准规范;3.各县市区、园区、各部门根据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特色子门户,进行自运营开发;4.拓展市民生活服务场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升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市城市服务平台“i绵阳的建设、应用、推广工作,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按照职责分工、建设任务的要求,分解目标任务、细化方案措施、明确责任要求、倒排序时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指定专人负责做好对接工作,加强对上争取,确保对接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强宣传推广。1.由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宣传推广、运营维护、市民服务等有关工作。采用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在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运营商营业网点、银行营业网点、公交车站等场所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借助行业研讨会、展览会等大型活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开展市城市服务平台“i绵阳宣传推广工作,让广大市民充分了解其各项应用服务,引导并鼓励广大市民使用“i绵阳(责任单位:市政管局、市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2.由各县(市)区、园区、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在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活动时,优先考虑应用市城市服务平台“i绵阳开展;同时,将活动资讯信息及相关新闻同步发布于市城市服务平台“i绵阳。(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三)落实经费保障。市级责任部门做好接入统一APP所需要改造费用以及子门户建设管理工作费用预算,送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做第三方评估后,市财政局在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统筹安排。

(四)加强监督考核。绵阳市城市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纳入2020年度全市营商环境工作绩效考核,市政府办公室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市绩效办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对于工作不力、进度拖延等行为重点督查督办。对未按要求完成对接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市财政局和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暂缓安排部门政府信息化项目经费预算和方案评审。

 

附件:接入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责任清单

     附件:接入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责任清单.docx

     文件解读:《绵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