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8410557/2018-00229 主题分类: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18-09-19
文号: 关键词: 政策解读

《绵阳市“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解读

2018-09-19 16:42文章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生态循环全域化沃野绵州踏歌来

  ——《绵阳市“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解读

  “吃干榨尽”循环利用模式,既能做到农业资源和废弃资源物尽其用,更保护生态,“绿色化”生产。

  作为农业大市,绵阳农业发展方兴未艾。如何以“水滴石穿”之韧劲,深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谋农业绿色发展之策,求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双赢”。

  日前,我市印发《绵阳市“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构建三大主题区域、实施种业高地建设、种养循环示范等6大工程,绘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新蓝图”。

  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伴随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脚步,一个全区域、全产业链生态循环发展的“沃野绵州”正踏歌而来。

  布局——

  构建三大主题区域,绘就循环农业“新蓝图”

  绵阳,属传统农业大市,大企业、大品种、大产业等优势不明显。且生产环境山大丘多、土地零碎,后备资源不足,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人口多、地形杂的绵阳,在“螺蛳壳”里也要做出“大道场”。

  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域推进“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全市已建成24个“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基本形成了 “市场大循环、合作中循环、园场小循环和家庭微循环”等四类效益驱动型模式。

  然而,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传统农业比重仍然偏大,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等诸多矛盾日益凸显。既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态势不协调,也限制了发展。

  如何加快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规划》的诞生,示意着绵阳将焕发新的生机。

  《规划》明确:坚持“大生态、大农业、大循环”的发展理念,结合各县市区具体情况进行精准定位、构建三大主题区域—生态农旅融合先行区、都市绿色农业样板区和现代循环农业创新区。

  “在明确区域定位后,我们开始思考具体的发展策略。”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均沛介绍,生态农旅融合先行区主要包括平武县、北川县、江油市北部及安州区山区等区域,将以中药材、茶叶和特色养殖为主,因地制宜发展精细农业和品牌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都市绿色农业样板区主要包括涪城区、游仙区西部、江油市南部、安州区东南部、三台县北部,将通过发展现代种业、“菜篮子”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业态丰富、功能多样、绿色循环、特色鲜明的都市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循环农业创新区则涵盖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的大部区域以及江油市部分区域,将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

  推进——

  采用两种发展模式,打造循环农业“新样本”

  9月17日,在莫斯科国际食品展上,梓潼“天宝蜜柚”首次走出国门。一亮相,便受到国外友人的青睐。“口味甜,水分多”是出现最多的评价。

  品质好,原因何在?原来,蜜柚的肥料不一般。

  梓潼建立“1100”生猪代养场,通过“猪场粪污-干稀分离-沼气净化-干粪还田-沼液灌溉-果园生态”的场园化内循环模式,将正大50万头生猪和20万亩蜜柚基地配套发展,既能消纳生猪粪便又能改良土壤。据统计,通过生态循环利用,农户每亩减少肥料费用200元,果树平均亩产增加500公斤,蜜柚甜度增加1度。

  “1+5”生态循环模式成功实践的背后,生态循环农业“功居首位”。《规划》明确,全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主要采用生态化资源循环共生模式、多元化产业融合互促模式两种典型模式。

  其中,生态化资源循环共生模式要通过种养结合、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途径,推广污水减量、三沼利用、粪便堆肥和秸秆综合利用等生态化治理工程,实现家庭微循环、园场小循环和片区中循环。

  多元化产业融合互促模式要通过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等多种形式,探索产业链延伸、农旅融合和新技术渗透模式等。同时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等利益联结模式,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归根结底,都为发展。我们既要绿水青山、还要金山银山。”王均沛表示,《规划》明确要实现产业融合,提出通过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推进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构建农牧结合、产业融合的大循环绿色农业产业体系。“这样,将‘融合’发展理念融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让农业生产‘绿起来’,向产业结构优化要效益,不仅确保了产品优质安全,还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王均沛说。

  落实——

  7大任务6大工程,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生态循环农业,关键词在于安全、绿色、生态、健康和高效。一切都为:绿色发展。

  《规划》专门用一章节提出进行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主要目标,以高效节水农业、农药化肥减施、畜禽粪污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和地膜回收为重点,确保到203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农作物化肥施用量比2015年减少50%等目标任务完成。

  “耕地是农业的命脉。”王均沛说,当前,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内源外源污染叠加,我市部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一场 “净土”保卫战必须打响!

  根据《规划》,我市将通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减施行动、提升耕地质量、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加大畜禽粪污治理、深入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地膜与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7大重点任务,全力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以“加大畜禽粪污治理”为例,该项工作将通过全面推进种养结合,根据畜禽养殖规模配套相应粪污消纳土地,或根据种植需要发展相应养殖场户,就近消化畜禽粪污。同时通过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园、加强养殖密集区整治、探索多渠道治理模式,实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0%。

  绿色发展,有破有立。今年上半年,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同比减少258吨,继续保持负增长趋势;全市规模以上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94.83%。,且呈上升趋势。

  此外,《规划》提出近期(2016—2020年)总投资约268.05亿元,实施种业高地建设、种养循环示范、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服务支撑、面源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装备保障6大工程,涉及81个项目,支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据介绍,为确保《规划》内容真正落地开花、取得实效,《规划》还提出要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人才保障、资金保障,真正将绵阳建设成为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引领区,让现代农业发展如虎添翼,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双赢”。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