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8410557/2018-00167 主题分类: 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18-08-27
文号: 绵府办发[2018]27号 关键词: 疫苗流通

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8-08-27 11:47文章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

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绵府办发〔201827

 

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770号),推进健康绵阳建设,进一步规范我市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现结合绵阳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管理工作机制

(一)健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由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做好政策协调与衔接,协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健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协调机制。

(二)完善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各地要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及鉴定水平。在全省统一建立的商业保险等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的机制下,逐步建立包括基础保险、补充保险在内

 

的多层次保险补偿体系,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效率。

二、强化疫苗全程管理

(一)规范疫苗采购工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汇总本地区第二类疫苗需求,按照公开透明、竞争择优、公平交易的原则在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集中挂网采购,并供应给辖区内预防接种单位,以满足群众疫苗接种需求。

(二)加强疫苗冷链配送管理。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17年版)》的相关规定加强冷链配送和储存的监督管理。第二类疫苗采购数量较少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可由当地疾控机构和疫苗生产企业商定,委托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代为采购和配送,三方签订采购配送委托协议。

(三)加强疫苗全程追溯管理。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疫苗流通和使用全过程进行追溯管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严格规范疫苗购进、运输、储存、使用各环节管理,建立疫苗供应索证制度和验收制度,做好相应资料存档登记,发现包装无法识别、超过有效期、脱离冷链、来源不明等疫苗,应当逐级上报并按规定程序销毁。

三、全面提升预防接种水平

(一)科学设置预防接种单位。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服务人口任务和服务范围等因素,科学设置预防接种单位,并采取在线地图查询与展示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原则上在农村实行以乡镇为单位的集中接种模式,村卫生服务站(卫生室)不得接种第二类疫苗。城镇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应尽量采取接种服务方式,农村地区可采取日、周接种方式,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要通过强化乡镇卫生院流动服务,提高预防接种的可及性,保证预防接种质量。

(二)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结合实际,依法推进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接种门诊要远离急诊科、放射科、感染科等科室,有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功能分区合理、设施完备、急救设备齐全。加强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室(公共卫生科室)建设,充实技术力量,落实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职责。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接种职责与任务的医务人员必须通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行为。各接种单位要统筹推进预防接种和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延伸服务,提升预防接种均等化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儿童疫苗接种登记管理制度,建立成人第二类疫苗接种台账,注重保护受种者个人信息安全。各级设产科的医疗机构要按照谁接生谁负责的原则,完成对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首针次的预防接种,并完善相关接种信息,填写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记录单交新生儿监护人。接种单位必须在接种门诊醒目位置公示疫苗相关信息,优先使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为儿童接种,提供第二类疫苗接种服务时,要切实履行告知义务,按照知情同意、自费自愿原则实施接种,严禁诱导、夸大宣传来开展第二类疫苗接种,严禁将治疗性生物制品作为疫苗推荐使用。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要按照《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关于疫苗预防接种服务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8331收取相关费用。

(四)加强考核评估和风险评估。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预防接种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划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和疫苗接种率监测,综合分析疫情变化与接种率的关系,科学评估疫情风险,为当地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综合防控与干预。

四、落实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各地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计生部门检查检验能力建设,推进建立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加强规范化培训,切实提高检查专业化水平。

(二)保障机构人员编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在编制总量范围内,落实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采取公开招聘、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建设,强化人员配备。

(三)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切实落实支出责任,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需要和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特别是冷链系统和信息化建设等发展建设支出。要统筹考虑第二类疫苗管理模式变化等因素,科学合理核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足额列入预算,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服务性收入按收支两条线纳入预算管理。

(四)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风险高等特点,科学核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联系的考核分配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各项津补贴政策。

五、加强工作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强化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考核评估。

(二)明确部门责任。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疫苗预防接种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疫苗采购、储运、使用情况监督检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要求,组织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执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通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教育部门负责指导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由当地卫生计生部门配合托幼机构、学校负责查验有无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托幼机构、学校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财政部门负责将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合理安排并及时划拨资金,加强资金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将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负责疫苗和预防接种知识的公益宣传,协调新闻媒体开展经常性宣传报道。妇联负责组织动员基层妇女干部主动参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为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儿童家庭提供关爱和帮助。科技部门负责支持免疫规划科研立项,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公安部门负责本地出生儿童的户籍登记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流动儿童、暂住儿童的统计工作,协助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平台作用,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强化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宣传,重点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引导群众参与预防接种工作,努力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第二类疫苗接种覆盖面,有效防止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要健全预防接种信息发布机制,强化舆情监测,积极回应社会和公众关切,消除公众疑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强化监督检查。各地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贯彻办法,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预防接种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政策落实情况等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有序做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各项工作。市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专项督查,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824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