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55789209/202305-00001 主题分类: 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23-05-05
文号: 绵科管委发[2023]3号 关键词: 绵阳科技城直管区(高新区)“无废城市” 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绵阳科技城直管区(高新区)“无废城市” 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023-05-05 15:11文章来源: 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
字体:【    】 打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精神,根据《绵阳市2022年度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绵府发〔2022〕22号)要求,进一步推动绵阳科技城“无废城市”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达到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标准为目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科技城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底,科技城全域达到市级“无废城市”建设标准,危险废物收贮运体系日趋完善,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稳步提升,实现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逐步下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稳步降低、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大幅提升、绿色建筑形成规模、装配式建筑占比显著提升、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为实现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范围

科技城直管区(高新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范围包括普明街道和永兴镇,共16个社区和11个村所辖全部区域。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

1.大力推动源头减量,建立长效推进机制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控制生产过程排放,升级末端治理设施,提高生产制造全过程清洁化水平。促使企业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它资源,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降低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性。深入落实《绵阳市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2021-2023年)》。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鼓励规模以上企业按照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等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普明街道办事处、永兴镇人民政府,以下各项工作均需普明街道和永兴镇参与,不再单独列出)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全区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化和动态提升步伐,带动重点行业和相关领域的同类企业对标提升。按照“布局优化、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绿色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推动工业企业建立覆盖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物流运输、废物回收等重要流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立绿色工厂,实施绿色包装,深入推进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建设。(牵头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

促进园区低碳集约发展。以科技城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为方向,科学调整现有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促进培育新型显示、先进材料、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特色产业园,完善产业园区发展布局。(发展和改革局、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设循环利用体系,加强资源化利用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等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业务,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牵头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现代服务业促进局、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加强可循环、可降解材料的应用推广,着力削减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和新材料等3大重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牵头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

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推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机制,探索建设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和基地建设,推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牵头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创新局、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代服务业促进局)

3.聚焦低值废物,推进末端处置设施建设

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项目建设。鼓励产废量大的企业建设固体废物自利用处置项目,通过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实现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金融国资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4.注重经验积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监管机制。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制度,结合“无废四川”系统加强台账数据管理,提高申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种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台账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要求,及时移交相关环境执法线索。(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发展和改革局、高新区公安分局)

(二)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1.推进药肥源头减量,降低不可降解农膜使用量

探索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智能水肥一体化、精减施肥等化肥减量技术,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行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提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巩固全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成果。(牵头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财政金融国资局)

推广可降解农膜使用,实现不可降解农膜减量。提高生物可降解农膜覆盖面积,扩大全生物可降解农膜使用比例。继续严控农膜市场准入和监督工作,禁止生产和使用厚度小于0.01mm的农用薄膜,推广使用国标加厚农膜。积极推广农膜减量增效技术,增加设施蔬菜、高效露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农膜使用量。(牵头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2.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模式,提升收集效果。探索农药包装押金返还制度或奖励制度,依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标准和补助政策,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增加农药包装废弃物存储站和回收点建设,实现回收点全辖区范围内覆盖。打通农药包装废弃物收运体系和危险废物收运体系,使得农药包装废弃物能得到有效处置。完善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科学使用、农户参与、多方回收的农膜回收网络,在重点用膜区整乡推进农膜回收,完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牵头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财政金融国资局)

(三)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

1.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源头减量

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居民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垃圾分类。鼓励分阶段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辖区范围内逐步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推行生活垃圾“四分法”,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现代服务业促进局、财政金融国资局、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

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引导居民拒绝过度消费、拒绝过度包装。推荐循环使用布袋购物。限制一次性用品,在宾馆、住宿、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从源头上减少一次性用品废弃物产生量。鼓励和引导消费者使用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有机产品,在辖区城市核心商圈打造一批提供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的绿色商场。通过实施“节能补贴”“以旧换绿”等措施,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牵头单位:现代服务业促进局,配合单位:党群工作部、发展和改革局、财政金融国资局、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推行绿色采购。严格执行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探索建立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办法,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规模。(牵头单位:财政金融国资局,配合单位: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各采购单位主管部门)

提倡绿色就餐。在餐饮服务场所设置节俭消费标识,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对要求打包的消费者应提供可降解打包盒或借用可循环利用打包盒。实行“光盘行动”激励措施,对主动光盘的顾客给予一定奖励。合理设定自助餐浪费收费标准,对超量浪费行为实行计量收费。(牵头单位:现代服务业促进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鼓励绿色出行。提倡公众优先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设立健康步道和绿色骑行道,鼓励步行和骑单车出行,促进公众养成低碳环保的出行习惯。坚持公交优先战略,设立公交车道,发展共享交通。加快在党政机关办公场所、超市卖场、商务楼宇、医院、旅游景区、物流园等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公(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现代服务业促进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金融国资局、区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

推进绿色寄递。加强快递业绿色包装治理,大力推行运单电子化、包装减量化、用材绿色化、仓配一体化、回收体系化的“五化”共治。(牵头单位:现代服务业促进局)

进行绿色示范。结合辖区内科技产业发达特点,“点、面结合”全力打造“无废”公益宣传示范基地和绿色低碳城市示范区。以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为重点进行示范。鼓励示范单位绿色办公,倡导节约纸张和无纸化办公;倡导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倡导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等。(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现代服务业促进局、财政金融国资局、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

2.加强设施配套建设,多渠道统筹收储运网络

完善城区收运体系。规范垃圾分类投放标志,加快老旧分类收集设施改造,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箱房、站点等设施,积极推广撤桶建站、定时投放和监督指导等分类投放模式,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系统。(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

布设村镇清运网络。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和管理机制,建立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再利用。保持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收运处置模式,完善村庄常态化保洁制度。(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

合理布局废旧物资回收站点。以便利居民交售废旧物资为原则,合理布局回收交投点和中转站。提升站点运营管理水平,鼓励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经营,确保整洁卫生和消防安全。支持回收企业采用自建、承租、承包等方式运营废旧物资回收站点,提升全品类回收功能,形成扎根社区、服务居民的基础网络。(牵头单位:现代服务业促进局,配合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提高餐厨垃圾收集覆盖率。鼓励餐厅、处置利用企业建立台账制度,运用“集中规模化+分布收集”模式,提高餐厨垃圾集中收集率和收运体系覆盖率。完善小型餐馆的餐厨垃圾收集转储运体系,扩大餐厨垃圾收集范围。结合餐厨垃圾产生量及分布情况,合理配置餐厨垃圾收集容器和收运车辆,及时收运餐厨垃圾,防止过程环境污染。(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党群工作部、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推广智能回收。鼓励推广具有智能识别、自动计量、自动兑付等功能的智能回收设施,实现可回收物智能分类回收。(牵头单位:现代服务业促进局,配合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

3.梳理再生利用体系,着力推动资源闭环

推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鼓励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电器、电池生产企业,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建设。通过政策扶持等激励机制,鼓励打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动力电池等绿色回收中心,提高投放市场产品回收率,鼓励使用再生资源进行产品生产。(发展和改革局、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财政金融国资局、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现代服务业促进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鼓励规范回收利用。加强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广应用再生产品,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通过以旧换新、积分奖励等政策,鼓励消费者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动力电池、报废汽车等资源交回生产者规范回收处理,提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动力电池、报废汽车的规范回收率,提高废塑料、废钢铁、废铝、废玻璃、废纸等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牵头单位:现代服务业促进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4.加强利用处置监管,确保终端安全消纳

确保污泥安全消纳。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加快污泥减量化生产项目建设进度,探索干化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途径,可通过干化-制砖-建材利用等模式进行综合利用。(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科技创新局)

加强监督执法。坚决取缔不符合环保条件,无相关资质的非法再生利用和处置企业。提高处罚力度,减少餐厨垃圾黑市流转、乱排乱倒等非法问题。将相关利用处置设施列入“双随机、一公开”范围,抽查监督运行效果,确保达标排放。(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配合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高新区公安分局)

5.全过程多维度保障,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理清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监管全过程,健全监测监管网络体系;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依托绵阳市“无废城市”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污泥调度、餐厨垃圾等子专题平台;通过智能终端感知设备数据采集,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污泥消纳处置等全过程监控能力、预警能力以及溯源能力。(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四)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1.实施绿色设计、推广绿色建筑

完善绿色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建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推动形成研发、材料和部件生产、设计、施工、资源回收再利用等一体化协同的绿色建造产业链,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造标准体系。(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创新局)

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结合国家、省、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计划,大力推广新型环保节能建材、全面实行绿色建筑星级评定,推广保温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一体化、楼面保温隔声系统等建筑节能创新技术在新建建筑中的应用。(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发展和改革局)

推广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造方式从公共住房向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渗透推广,引导工程建设向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

2.实施建筑垃圾分类,完善建筑垃圾收集体系

依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统计、再利用等相关规定,加强施工现场监管。物业服务企业应引导业主做好房屋装修垃圾的分类和堆放。(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高新区公安分局)

3.推行智慧监管,加强全过程管理

推广应用建筑垃圾智慧监管。通过绵阳市“无废城市”数字化平台的建筑垃圾智慧监管模块,对辖区内建筑垃圾排放、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及利用等处置过程进行全流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智慧监管。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及时查处乱倒乱埋、超载超速等违法违规行为。构建建筑垃圾管理市场诚信体系,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规范责任主体行为,接受公众举报,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企业和人员不良行为信息。(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高新区公安分局)

(五)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1.坚持科学科技引领,促进源头风险防控

科学谋划减量化工作。加强工业危险废物源头监管,督促企业科学编制工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通过工艺更新、技术改造,降低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持续推进工业危险废物减量化措施。(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创新局)

完善内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鼓励有条件的涉危险废物单位,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完善内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程度和危险废物内部全过程监管能力,实现源头管控,降低环境风险。(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

2.延展收储运网络,防控转移环境风险

补齐分散危险废物收集能力。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项目建设;逐步推行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收运模式,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管理体系建设。(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

加强转移运输监管。强化危险废物电子联单及运输资质管理,落实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人员及运输路线备案制度。完善“点对点”的常备通行路线规划,确保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安全便捷、风险可控,着力打击非法转移以及危险废物运输途中的倾倒、倒卖行为。(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高新区公安分局)

3.强化监督管理,打击违法行为

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监管,探索开展危险废物全过程物联网监管试点建设,按要求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全面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强化执法能力。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与执法相衔接,严把产废和经营单位两道关,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高新区公安分局)

(六)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协调机制

根据《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对应调整专班成员,进一步厘清各部门职责,落实各项工作机制。发挥无废办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职能,增进部门协同配合,加大指导帮扶,加强执法监管,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实效。对标《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和绵阳市要求,完善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体系、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明确“七张清单”。建立方案实施跟踪评估制度,强化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七)弘扬“无废文化”,打造“无废细胞”

1.传播“无废文化”,营造无废氛围

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市政公园、文化广场、公共交通、建筑工地围挡、商场超市显示屏、海报等生活场景宣传“无废理念”。综合运用微信等社交媒体,畅通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并采取志愿者服务、文明劝导等活动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牵头单位:党群工作部、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建设“无废细胞”,发挥示范作用

将“无废城市”理念融入管辖区域绿色工厂、绿色旅游饭店、环境优美示范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等的创建工作,大力开展“无废校园”“无废工厂”“无废小区”“无废机关”“无废工地”和“无废乡村”等“无废细胞”工程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通过“无废细胞”建设,落实企事业主体责任,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发展和改革局、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现代服务业促进局、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负责全科技城全域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科技城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协调机制。2023年3月底前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二)健全推进机制。管委会要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 坚决扛起“无废城市”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日常工作调度、评估、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每年年底前将工作总结报送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科技城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职责及建设任务,于每年年底12月10日前报送当年的工作总结。

(三)强化资金保障。科技城有关部门要强化政策资金统筹,加大对 “无废城市”建设支持力度。要完善政策体系,将“无废城市”建设相关资金纳入政府预算。鼓励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无废城市”建设。


政策解读:《绵阳科技城直管区(高新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解读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