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 以“粮”为媒 串起乡村振兴路

2024-05-23 10:15文章来源:绵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眼下,正是小麦丰收季,沃野麦飘香,满地铺金黄。5月22日,在盐亭县大兴回族乡金宝村的田间地头,机器轰鸣、麦浪翻滚,一派丰收景象。

收割、脱粒、麦秆粉碎……看到金灿灿的麦田里,多台收割机来回穿梭,麦秆飞扬,成熟的小麦颗粒饱满、粒粒金黄,金宝村党总支书记朱玉青欢喜地说:“我们村500多亩小麦将收获粮食200多吨,价值40多万元,农户能收取土地租金、务工费20万元。”

丰厚的效益从何而来?朱玉青介绍,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搭平台、探路径,以“粮”为媒,与县农旅公司合作建立“党建+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联建模式,由公司租地取得土地经营权,向村集体、农户支付土地租金和劳动报酬,实现公司出资,村集体管理,农户出力,合作共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既让土地增值,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还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

一边忙着抢收,另一边正忙着抢种。在大兴回族乡林园村林截粮食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基地,拖拉机、插秧机在田间来回作业,一台台不停运转的机械,一株株新插的秧苗,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一幅美丽田园画卷。

实际上,林园村此前还一直为耕地而苦恼。“村里耕地1800多亩,承包地多为‘绺绺田’,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土地效益不高。”林园村党支部书记何小松说,最终发现只有将土地托管起来,实现土地连片经营、机械化作业,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思想决定出路,围绕“稳面积、攻单产、增总产、提品质”总体工作思路,大兴回族乡积极打造“大兴香米”等特色农产品,采用“田保姆”种植托管服务模式,实施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烘干、统一指导,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截至目前,林园村共有20多户群众将40多亩土地进行托管。算着这笔账,何小松笑着说,“以前水稻亩产450-500公斤,不算人工各项费用需要490元。现在统一机耕、机种、机收,成本降低到400元左右,亩产达600多公斤。”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大兴回族乡聚焦农时节令、农民需求,积极邀请县级农业职能部门开展实地指导,依托全乡“新农人”“土专家”“田秀才”等资源,组建了5支助农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增强群众务农信心,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王琴 记者 彭紫薇 杨沐琪)

相关信息

相关附件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