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市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绵阳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 2011-04-14 来源: 绵阳市人民政府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绵阳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及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一个办法四个制度”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队伍建设、载体建设、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年度报告电子版通过绵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全文公开,如有疑问请与绵阳市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联系(地址:绵阳市绵兴东路98号;邮编:621000;联系电话:0816-2530560)。
一、概述

2010年,绵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深入贯彻实施《条例》,认真落实全省政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函〔2010〕128号),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三个加快”,准确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路径,着力构建以政务服务中心和绵阳政务网为主要载体的政务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在主动、及时、规范公开上取得新的成效,在促进依法行政和阳光施政,助推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推进有力有序。

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将其作为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加强日常督促检查,结合机构改革落实了信息公开办公室编制、机构和人员。同时,注重各级“窗口”建设,各项为民办事服务平台进一步得到提升。各县(市、区)政府和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把信息公开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做到工作有计划、任务有分解、责任能落实、结果有成效。

(二)注重公开平台建设创新,信息公开更加深入。

一是加强场地标准化建设。按照省政务服务中心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我市完成了招投标交易服务中心新址改造装修﹐并于2010年3月20日正式对外办公。新址分设开标区、评标区、监控区和信息公开交换区四个功能区域,布局合理、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善,为推进招投标电子化建设搭建公平竞争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二是实行网上招标。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对公开招标的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实行“网上招标”,招标文件、图纸在指定网站公开发售,由招标人从网上直接下载,整个过程全部由系统自动控制。投标人购买标书和缴纳投标保证金均通过网络和银行自动对接完成,投标人所有信息在开标前系统自动保密,促进了整个标书发售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三是率先开展电子评标。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计算机自动评标系统,实现了商务标的自动评审和技术标的辅助评审,系统运行良好,成效明显。2010年,我市招投标交易服务中心累计完成开评标工作1519次,合计2186宗﹐投资金额201.58亿元,1384个项目实行网上招标,399个项目顺利实行了电子评标。

(三)积极开展信息公开培训,提升公开工作质量。

为更好更快地贯彻落实《条例》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避免基层相关人员因认识不到位、工作不熟悉而造成工作失误,我市专门邀请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杨小军教授来绵阳向市政府各部门及“窗口”负责人专题辅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同时还积极组织极重灾区负责信息公开的工作人员到省上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全市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从工作上得到了加强。

(四)强化信息公开监督检查,掌握信息公开动态。

2010年7月由市政务公开办牵头,对市辖区各级门户网站公开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适时下发了工作通报,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10月份,印发了《关于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及政务公开工作督查调研的通知》(绵府办函〔2010〕336号),对各县(市、区)和部分重点市级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等60多个单位和部门的政务公开和行政效能建设情况进行督查调研,重点检查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政务公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政务公开,推进行政决策过程的公开,以及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及时公开、定期公开、依申请公开以及公开方式、保密审查等情况,同时重点抽查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卫生、供水、供电、供气、食品、药品、环保等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情况。

(五)着力整合信息公开载体,畅通信息公开渠道。

我市各级各部门在市信息办的指导下重视抓好自身门户网站建设,不断拓展网站功能,从办事、公开、互动三.个层面增加公开内容,不断扩展政务公开范围并积极向基层延伸。绵阳市政务服务大厅完成了中心网站的升级运行,形成政府公众信息网、门户网、专业服务网站等功能的有机整合。有部分单位以电子政务为载体,创新构建镇乡(街道)村居三级公开体系,实现政务公开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结果向过程公开转变,拓展了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六)把握信息公开重点难点,提高信息公开实效。

一是强化了灾后恢复重建政务公开工作。紧紧围绕灾后重建工作重点,及时公开重建项目、重建资金及重建政策、招投标、对口支援、住房分配、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情况。

二是强化民生工程政务公开。围绕十大民生工程,及时公开上级有关法规政策、项目和资金安排情况,实施效果以及群众反映的情况。

三是强化决策过程公开。我市主动以网络和报刊公开新上项目、城乡规划、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集体资产处置、资金分配的过程。

(七)加大网上信息公开力度,拓展信息公开形式。

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打造权威、全面、方便、快捷的网上政府,我市建设了统一规范的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集群,完善了分类专栏,主要包括:政务公告、便民公告、最新文件、政府公报、统计信息、行政收费、政府机构、灾后重建、办事服务、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订阅等子栏目,开发设置了依申请公开系统,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利用政务网自助建站系统,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截至2010年年底,已完成投入使用的部门网站达265个,其中市级部门171个,县级部门和各乡镇94个。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各部门充分利用网站平台扩大了公开范围,深化了公开内容,有效提升了办事和服务效率,多数单位和部门门户网站已成为信息公开和市民互动交流的平台和载体,公众登录市政府门户网站(绵阳政务网http://www.my.gov.cn),就可以浏览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各部门的网站,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公开信息、工作动态、办事程序等相关信息。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内容

2010年,各级各部门在绵阳政务网上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共计49543条。其中,概况信息类信息70条,占0.14%;计划总结类信息125条,占0.25%;工作动态类信息30813条,占62%;法规公文类信息1731条,占3.4%;人事信息类信息(包括公选公招、人事任免、公务员考录)232条,占0.5%;灾后重建类信息6136条,占12.3%;其他类信息10436条,占21%。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集群信息公开栏目访问量累计达676500余万人次。全年编发绵阳市人民政府公报24期,免费向各级各部门、基层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发放。

(二)公开形式

全市主要以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查阅点(档案馆、图书馆)、新闻媒体和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各级各部门政务公开专栏,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宣传资料等形式及时公开相关政府信息。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全市各级各部门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91件。其中市级部门受理3件,县(市、区)受理188件;当面申请178件,占93%;网络在线填报申请0件,信函邮寄申请7件,占3.6%;以其他形式申请6件,占3.1%。向市级机关申请公开的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灾后重建、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行政执法等方面;向县(市、区)申请公开的内容主要涉及有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灾后重建、行政审批事项等。

在受理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已办结申请183件,占95%;结转下一-年度答复的8件。在已办结申请件中,同意公开180件,占94%,属部分公开信息9件,属依法不予公开的2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0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无收费和减免情况。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0年,全市未收到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无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尽管我市2010年政务公开工作成效明显,信息公开工作有新的举措,开展有力有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极个别的基层单位在受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时,法规意识不够强,工作程序不够规范。二是个别基层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程度还不够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随意性和间断性。三是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为一体的网络公开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四是按照全省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增加政务服务中心功能的要求,有个别单位场地建设还有待加强,规范化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相关单位在新的一年里要增添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加以改进。

2011年是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信息公开工作将继续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坚持打基础、强素质、促发展,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加大信息公开培训力度。采取举办相关专题讲座或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部门及乡镇相关工作人员到省委党校参加学习,从业务专业化水平、服务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加强培训,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水平和质量。

二是结合机构改革尽快完善各级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加快建立健全各县(市、区)便民服务和信息公开体系,逐步实现县、乡镇(街道)到村(社区)全覆盖,形成功能完善、运转高效、公开透明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

三是加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日常督导考核力度。认真贯彻全省政府网站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提升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和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对各地、各部门网站建设指导、监督工作,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工作,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及时通报各地、各部门网站建设、网上信息公开工作和日常信息公开管理实施情况,督导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各部门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日常检查和管理,推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