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8410557/2024-00140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发布机构: 绵阳市应急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24-03-27
文号: 关键词: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0231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4-03-27 17:20文章来源:绵阳市应急管理局
字体:【    】 打印

尊敬的杨守贵委员:

您在市政八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市县级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第0231号)收悉后,市应急管理局立即进行了安排部署,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体系,应急管理有章法。一是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县级层面,按照市上应急管理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置,各县市区设置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应急委员会,其办公室均设在本地应急管理局;其中,应急委员会下设包括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多个突发事件指挥部,分别制定了应急委员会和专项指挥部工作规则、应急委办公室和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细则,各专项指挥部针对对应的事故灾害,按照预案规定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在乡镇层面,整合原有针对不同事故灾难种类的应急指挥机构,建立了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任指挥长的综合应急指挥部,将应急管理各相关业务线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纳入应急管理体负责组织辖区应急管理,防范化解辖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指挥灾害事故先期处置。村级层面,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村级应急管理,防范化解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指挥灾害事故初期处置。二是健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县(市、区)明确本级及乡镇党委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职责,指导乡镇党委政府明确村“两委”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并将职责任务分解到下属机构部门和人员;乡镇党委政府统筹推动工作落实,协调解决辖区应急管理重大问题,指挥应对处置事故灾害。村(社区)落实应急工作网格化管理,组织辖区内地灾监测员、护林员、灾害信息员等力量,承担村(社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日常巡查监测、信息报送、预警发布、避险转移、人员安置、自救互救等工作,协助乡镇(街道)落实辖区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报送与核查、灾损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三是健立应急预案体系。重新构建全预案体系,各县市区总体应急预案已全部印发,市级层面的36个专项应急预案已印发29个,编修完成比例80.5%,37个部门应急预案已印发28个,编修完成比例75.67%;县级层面的专项应急预案已印发197个、部门应急预案已印发221个,乡镇(街道)层面的综合应急预案应已全部编制印发完成。做好演练与预案相融合,编修的预案印发后,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学习培训,并按照预案规定,分领域分层级组织开展市、县级层面应急演练64 场,涉及地震、防汛、森林火灾、疫情防控、大面积停电、人员疏散、特种设备、应急保供、粮食安全、道路交通、城市消防等多个领域。通过演练,进一步规范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指挥流程,锻炼了队伍,检验了各类预案的实用性。四是建立及时预警发布和信息报送工作机制。县级和乡镇分别建立了应急值守平台,承担值班值守、信息接报、预警发布、指挥调度等工作。及时对接气象、水文、应急、水利、自然资源、交通、林业等部门,建立事故灾情预警信息通报制度,运用广播、手机、电视、网络等渠道,适时对辖区企业、单位、群众发出预警提示加强与110119、120指挥中心和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直接联系,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的准确信息。落实并发挥村(社区)灾情信息员作用,帮助和组织群众提前防灾避险全市 166 个乡镇(街道)、2069 个村(社区)落实灾害信息员4495名,市、县每年都将对灾害信息员进行培训,并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制度,确保灾情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规范五是建立区域联防联动机制。各县市区分别与本市或外市的毗邻县市区签署应急联动协议各乡镇分别与本市或外市的毗邻乡镇签署应急联动协议建立了本地区一主两辅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联动工作机制,在中心消防站网格化保护单元内的乡镇(街道)制定乡镇(街道)应急队、村(社区)应急分队与中心消防救援站联勤联动制度。实行风险隐患一体排查治理,灾情信息多方共享,物资设备互济运用,救援行动配合协调,形成一盘棋运作的工作格局。六是完善宣传教育培训机制。由县级统筹计划,开展应急管理业务培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应急管理法律法规、防灾减灾救灾的知识与技能作为培训主要内容,市、县(市、区)应急、水利、自然资源、林业、交通、消防等部门全力支持培训工作的开展。乡镇、村(社区)编制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宣传“五进”工作计划,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广播、板报等渠道,在场镇、商场、公路、学校、医院等场所,开展安全生产与防灾减灾宣传动员,开展灾害与用电、用火、交通等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警示教育。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救相结合”的原则,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分年度季度或特殊时段,全面评估辖区安全与灾害风险,针对性组织全域性或专门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台账,动态掌握,及时上报,闭环管理。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要制度化、责任化,形成高效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队伍,基层先期处置有力量。建立以区域性中心乡镇(街道)消防救援站(以下简称中心消防救援站)为主力,乡镇(街道)应急队和村(社区)应急分队为辅助的一主两辅基层应急力量体系,确保各类灾害先期处置有队伍、有装备、有物资。一是建强中心消防救援站。全市新建12个中心消防救援站,整合重组17个中心消防救援站,均参照《四川省乡镇专职消防救援站建设指导手册(试行)》标准进行建设,消防救援站基础设施和人员、装备配备到位,基本形成了战斗力。二是组建乡镇(街道)应急队。以乡镇(街道)机关干部、民兵及公安派出所、医务、电力通信保障、公益性岗位、企业等工作人员为主,组建不少于20人的乡镇(街道)应急队166个并挂牌授旗地震断裂带、山洪和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域以及区划面积大、人口数量多、产业较集中、救援任务重的乡镇(街道)人员达到30-50人。三是组建村(社区)应急分队。统筹村(社区)组干部、民兵、村(居)民等人员,组建适应工作需要、不少于10人的村(社区)应急分队2069个并挂牌授旗。同时,依据《四川省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导意见》和《居民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2069个村(社区)依托村(社区)应急分队完成微型消防站建设任务为微型消防站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将微型消防站纳入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统一实施调度指挥四是明确责任清单和工作制度。各县市区制定出台了“一主两辅”应急队伍建设标准、职责任务、训练演练、管理保障、考核奖惩“五张清单”;健全完善应急队伍巡查检查、应急值守、区域联动、先期处置、转移疏散、避险管控等七项工作制度。五是提升应急装备水平。县市区政府参照《四川省乡镇专职消防救援站建设指导手册(试行)》标准,为中心消防救援站配备装备器材。根据所属乡镇(街道)、村(社区)实际,按照山区、丘区、平坝三个类别和应急队伍人数制定乡镇(街道)应急队和村(社区)应急分队装备器材储备清单和个人防护物品清单,保证应急抢险救援和个人防护需要。

(三)强基础,防灾减灾有保障。一是分类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站点。在县市区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在乡镇(街道)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站,在易灾、边远村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根据实际,按照山区、丘区、平坝三个类别,统一制定全区物质储备站点规划,以抢险类和生活保障类物资前置储备为重点,制定不同类别站点应急物资储备清单,规范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在易灾、边远村前置粮油、棉衣棉被、雨衣雨靴、救生衣、照明灯等应急物资。目前,全市建成市、县、乡、村、组、点六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站、点475个(其中:救灾物资储备库10个。储备站166个,储备点299个),2022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304万元,采购应急物资40余种、10.5万件套,市、县、乡三级应急物资储备站(点)和物资均已纳入“四川省应急物资管理平台”系统,做到了应急物资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科学化。二是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依托两项改革后闲置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在乡镇(街道)建立基本功能具备的紧急避难场所;依托建制调整改革后的闲置村委会,在村(社区)设置紧急避险转移安置点。目前,全市共设置紧急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险转移安置点1945个,各乡镇(街道)均建立救灾物资应急保障方案,确保应急状态下,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三是建立应急通讯网。建立空、天、地“三维一体”应急通讯网络体系。目前,市级及县级应急管理局均配置了350M手持对讲终端依托公安对讲通讯基站,建立应急通讯对讲机群;配备北斗手持终端28部和卫星电话245部,其中:为平武、北川、安州、江油的24个边远、灾害易发乡镇配备北斗手持终端其余县(市、区)所有乡镇都配备卫星电话;配备短波电台47台,其中:市本级1台、县级4台,为平武、北川、安州、江油的24个边远灾害易发乡配备41台,形成了无线短波电台通讯群。实现了极端情况下的灾情反馈、指令下达、信息传递顺畅高效、务实管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一)应急管理机制仍需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防治救的职责边界尚需进一步厘清,统一高效的全市应急救援体系还有待完善,社会救援力量以及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工作机制仍需加强。

(二)应急救援能力需增强我市救援队伍的全灾种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矿山、隧道、核事故等特殊救援力量仍然欠缺,偏远乡镇的应急救援力量未完全覆盖,队伍间应急联动、联演联训机制还需加强。

(三)预案体系建设存在不足。部分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不足预案编制和具体实施之间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四)应急保障制度有待健全。一是救援队伍装备、人员未形成制度化保障,专业装备、专业指挥人才、专家队伍仍不足二是信息化保障有待提升,市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信息化系统仍处于建设阶段,未有效发挥其决策辅助功能,“三断”等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通讯能力还需增强三是救援现场保障能力不足,应急现场指挥部搭建、通信保障、后勤保障等方面能力明显不足。四是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保障制度有待健全,预案编制、队伍日常训练、装备建设、应急抢险救援等方面还未纳入市级年度预算或预算明显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和救援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以市应急委员会为统领,救援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各部门、县市区通力配合,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协同参与的城乡应急管理机制,落实好救援指挥部各工作小组职责分工,保证救援及时反应、有序指挥。

(二)持续推进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开展多灾种应急救援训练、演练,着力提升队伍在森林火灾、洪涝、矿山、危化品、隧道、航空等方面的应急救援能力,推动实施救援队伍联演联训,提升队伍间协调配合能力二是建强基层应急力量,鼓励乡镇配齐应急救援装备、抢险器材、通讯设备、防护设施等,升级广播村村响系统应急功能。三是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参与抢险救援各项制度规范,提升救援现场指挥协调效能。

(三)进一步完善市县应急预案体系。一是对已经完成编修印发的市级预案,督导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培训、演练二是针对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开展专项督导检查,规范企业从预案编制到预案实施间各阶段行为,提升预案实用性、有效性。三是结合国、省总体应急预案修编,全省应急预案改革试点等契机,以突出简洁、有效、实用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我市应急预案体系。

(四)不断健全应急保障制度。一是加快推进绵阳市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信息化系统建设。二是对机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进行升级改造,继续加强应急通讯设备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应急救援前线指挥部提供应急通讯保障,全力满足市委、市政府前线应急指挥调度工作需要。三是加强避难场所建设和运行维护,严格执行和落实救助政策,健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机制。四是争取将应急管理急需的建设内容纳入年度市级财政预算范围。

浏览次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