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市内要闻

绵阳市人民政府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发布日期: 2024-02-28 来源: 绵阳市司法局 访问量:
【字体: 收藏 打印

2023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统筹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统筹谋划推进绵阳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印发《绵阳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法律顾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系统安排。关键少数法治素养提升,全市179个市级机关单位(含企事业单位及学校)、9个县(市、区)及4个园区做到学法考法全覆盖,市县两级学法考法参考率均高于90%。持续巩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成果,梓潼县获评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二)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优化制度保障。印发《绵阳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136条任务清单。深入实施暖企行动,印发《绵阳市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19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闭环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助力市场主体发展。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政务移动办公平台覆盖市县乡村。印发《绵阳市深化数据赋能建设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市本级证明事项取消率达60.1%。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实施7个省级创新试点。公布《绵阳市企业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第一批)》,印发《推进两集中、一上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全市材料减免率49.85%,承诺提速率93.34%。落实国家13个和省级47个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场景。三是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上线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汇聚享政策、提诉求、办政务、找产业、通金融5项功能,累计注册企业12万余家,服务企业办事全生命周期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解难题促发展·千企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 3000余家,解决问题3500余个。对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有序办理涉企行政诉讼和复议案件,依法保护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自主经营权。

(三)提升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一是科学编制立法计划规划。围绕服务中心大局,坚持小快灵、小切口立法,聚焦保障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科学制定绵阳市人民政府2023年立法计划,并有序组织实施。制定《绵阳市行政立法基层联系点考核办法》,建立1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切实发挥行政立法基层联系点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功能,持续夯实立法工作底部基础、汇集更多立法共识。二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绵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细则》,严格落实三统一制度,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提示函制度,防范行政规范性文件“制而不备”“超期报备”等情形。市政府全年完成2312件文件清理,向社会公布106件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并按规定报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备案,有效维护法制统一。是严格决策把关。在全省率先出台《绵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指引(试行)》,印发《绵阳市乡镇(街道)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指导意见》,有序推进全省重点领域合法性审查要点指南编制试点市工作,促进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迭代升级、扩面提质。建立完善重大疑难事项集体审议制、专家协审制,通过开放式访、听、商、部门联合双审等形式,确保审查质量。2023年共审查决策事项2503件,确保各项惠企政策高速出台,护航经济社会发展。3个案例入选四川司法行政合法性审查典型案例汇编。四是管好用好法律顾问。出台《绵阳市市级党政机关法律顾问选聘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党政机关法律顾问遴选、管理、考核、评价、备案制度。组建200人的市级党政机关法律顾问人才库,公开遴选产生2家律师事务所和10名执业律师作为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为市委、市政府把好依法决策关、依法行政关。

(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协调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下放100余项行政管理和事务工作权限,执法机构精简力度达40%。梓潼县创新三个一综合行政执法模式,打造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示范样板,被《中国改革报》专题报道。二是全面推行精准高效监管执法模式在公安、住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高效监管执法模式梳理完成分类行政检查事项2249项,编制五张清单各类处罚事项共18762项。创新建立涉案主体合规审查评估工作机制,给予企业容错纠错机会,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肯定。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将全市14万余户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分类,结合双随机、一公开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三是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印发《绵阳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全力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打造集执法资格考试、业务培训为一体的绵阳市行政执法考试培训中心,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今年市本级共组织执法人员培训5场次,培训人数1000余人次。严把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关口,今年先后3次组织全市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考试。

(五)完善矛盾纠纷行政预防化解体系。一是建立健全重点领域纠纷调解机制。探索创立1+3+N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模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建立全省首家市场监管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绵阳市工商联(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绵阳市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纠纷化解。今年,全市已建成调解组织2374个,调解案件3.7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5%。二是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发挥行政复议化解争议主渠道作用,建设规范化、信息化智能行政复议办公场所,推进掌上复议、开通涉企绿色通道、设置92个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点,进一步畅通申请渠道。建立行政争议多元协调化解中心,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2023年全市新收行政复议案件597件,同比增长50%,调解(和解)后终止案件比例达30.69%。市政府被省政府复议案件纠错率和市政府行政诉讼败诉率均为三是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全覆盖开展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将法治绵阳行一月一主题细化到一周一单位,进一步压实普法责任。加强法治助力乡村振兴,全市培养法律明白人10405名,12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第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开展6个法治+项目,打造中国两弹城红色法治文化教育馆,开办《法在身边》《见事说法》等法治电台栏目。全市4个法治阵地被评为第四批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8部微视频微电影在省级评选活动中获奖,多项工作被央视新闻联播、四川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六)健全行政监督体系。一是积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按规定出庭应诉。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推行常态+通报+督导模式,切实破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难问题。近三年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递增。二是持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印发《绵阳市行政执法积分制考核办法(试行)》,细化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两套考核指标,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监督。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举行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涉企执法监管专场座谈会,开展全市涉企行政执法案卷大评查专项行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三是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完善行政决策、执行、组织、监督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机制,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监察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等,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3件、政协委员提案261件,全部按时办结。加强政务公开,2023年公布各类政务信息13万余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市政府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不断加大重要工作部署推进和重大问题研究解决力度。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强调,要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今年以来,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法14次先后听取审议年度立法计划3个地方性法规草案、深化放管服改革、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等重点工作。推广依法行政法治账图模式,34个市直执法部门和9个县(市、区)制作完成法治账图,将法律依据、法律要求和法律责任,细化落实到一把手,渗透到决策、管理等各个环节,使法治账图成为各级政府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职行权的方向标、导引图。

三、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3年,绵阳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法治政府建设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县(市、区)之间、乡镇(街道)之间还存在一些明显差距。个别部门和地区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还不够,挖掘培育法治政府建设特色亮点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还有待提升。执法方式和管理方法仍需规范,乡镇(街道)执法专业能力不足、持有行政执法资格证人员较少,不利于乡镇(街道)充分履行行政执法职责。三是法治化营商环境还有优化空间。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招投标合同履约监管等部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还需加快推进。

四、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4年,市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法律和工作监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是持续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示范项目,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二是全面深化法治领域事项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抓好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机制,积极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三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法治绵阳行,切实增强普法质效。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