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绵阳概况 > 绵阳年鉴 > 绵阳年鉴2020

卫生与健康

发布日期:2021-01-11 15:37
字体:【    】 打印

概 述

【概况】 2019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4856个,总数居全省地级市第三位。其中有三级医疗机构18家、二级医疗机构53家。三级医疗机构数量位居中西部同类城市之首,超过宁夏(13家)、西藏(12家)全区总量,与海南(18家)全省总量持平。有综合医院77家、中医类医院14家、专科医院30家、护理院2家,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6家、乡镇卫生院274家、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21家及村卫生室3287家,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2家。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总面积238.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9.46万平方米。有床位数3.97万张,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43.9亿元;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2人、执业(助理)医师2.71人、注册护士2.95人。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专科)71个。

【机构改革与职能配置】 2019年,根据《绵阳市机构改革方案》《绵阳市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以及市民政局的老龄工作管理职责,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行政职责,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处级,加挂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主要职责是:组织拟订全市卫生健康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和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等政策措施;牵头推进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并组织落实全市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免疫规划以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负责全市卫生应急工作,组织和指导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贯彻落实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

【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 2019年1月23日至4月30日,全市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共出动监督检查人员715次,对全市458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63处社区、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100家宾馆、酒店等重要场所,163家保健类店铺,旅游景区等进行检查。对83处农村场镇等重点区域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4次,开展宣传活动25次,开展协作执法29次,其中盐亭县查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1家,立案1起。

【绵阳成为全国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 2019年7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绵阳等118个城市成为全国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 

相关链接:近年来,绵阳市建立市级综合医联体、专科医联体、社区医联体等10多个市级医联体,共计签约成员单位400多家,涵盖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周边省市。9个县市区和各园区均组建县级医联体,搭建多层次、多专科交织的医联体网络。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全市以远程医疗为重要手段,打通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共享难、优质医疗资源全面下沉基层难、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难等难点,促进“大医院能转、小医院敢接”,开辟缓解群众到市级大医院看病拥挤的另一条通道。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医联体网络基本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科学就医格局初步形成。 

【第13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活动】 2019年9月1日是第13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绵阳市疾控中心、涪城区疾控中心以及工区、南山、城厢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涪城区长虹世纪城开展现场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宣传折页、健康小工具等,对“三减三健”(减少盐类摄入、糖类摄入、油脂摄入,倡导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进行详细讲解,重点向公众宣传“915”(就要5克)的减盐理念、低盐饮食知识,现场演示限盐勺、BMI(体质指数)查询卡等相关健康小工具的使用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免费义诊义检,解答健康生活方式相关问题。活动现场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健康小工具及小礼品1500余份,咨询群众达到300余人次。

【绵阳市11人获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表彰】 2019年9月29日,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第三届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领军人才、第二届四川省临床技能名师、第八批四川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名单,绵阳市11名卫生健康工作者入选并获表彰。市中心医院王东、杜小波、俸家富、市三医院黄昶荃4人获“第三届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称号,市中心医院郭道宁、四〇四医院曾娅莉2人获“第二届四川省临床技能名师”称号,安州区人民医院严明、三台县乐安镇中心卫生院陈兴友、游仙区忠兴中心卫生院陈耀辉、盐亭县云溪镇中心卫生院胡平、江油市三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文强5人获“第八批四川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称号。全市所获荣誉称号单项和总量均位列全省各市州第二位。

【四川省首个“胸痛中心全市模式”落地绵阳】 2019年10月19日,绵阳“胸痛中心全市模式”战略合作签约暨启动仪式在绵阳召开。绵阳市卫健委、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启动绵阳“胸痛中心全市模式”。“胸痛中心全市模式”打破过去由医院单独建设胸痛中心的思路,通过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最大限度缩短患者总缺血时间,控制从出现症状—首次医疗接触—完成初次诊断的总时长,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120”急救体系数据共享与无缝对接,实现对全市范围内胸痛患者救治的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绵阳市共有13家医院参与胸痛中心建设,建成标准版2家和基层版5家,6家持续推动建设。至此,绵阳市成为全国第23个、四川省首个落地“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城市。 

相关链接: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庞大,基层医疗承担着多数病患的早期救治。据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最新数据统计,有1063家医院通过胸痛中心的认证,包含标准版和基层版,初步建成“全国急性胸痛救治一张网”。 

【电子健康卡“一卡(码)通”项目启动】 2019年,绵阳在市中心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四○四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盐亭县人民医院7家医疗机构开通居民电子健康卡(码)试点应用。12月14日,在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主题教育工作展示暨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公开承诺活动现场,绵阳市电子健康卡“一卡(码)通”项目启动仪式举行。该电子健康卡“一卡(码)通”旨在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绵阳市民凭借电子健康卡“一卡(码)通”二维码,即可以完成挂号、候诊、报告查询、取药、付费等全过程医疗服务。电子健康卡“一卡(码)通”项目与“绵州通居民健康卡”融合共用,实现跨地区、跨医疗机构线上线下一卡(码)通用,解决“一院一卡、互不通用”的看病就医堵点、难点问题。     

相关链接:电子健康卡如同每个人的“健康身份证”,是一张专属的虚拟卡片,以二维码形式呈现,是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身份识别、基础健康信息存储、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费用结算的基础载体,在推动实名制就医、动态更新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应用中有重要作用。居民持卡(码)可在各级医疗机构办理预约、挂号、就诊、取药、打印报告单等业务,实现医疗服务一卡(码)通。居民可通过健康绵阳网站、健康绵州微信公众号和医院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制注册,完善居民基础资料后即可申领获取;也可在医院自助终端、窗口以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自助终端上凭身份证自助注册后领取。 

【市中心医院成为绵阳市首家互联网医院】 2019年12月31日,“互联网医院远程诊断服务站”授牌仪式在绵阳市中心医院举行,市中心医院成为绵阳首家互联网医院。市中心医院注册成为互联网医院,目的在于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数字四川”工作部署,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现代医院建设、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难点、痛点、堵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医疗技术

【概况】 2019年,全市印发《绵阳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以创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模式为重点,开展覆盖68个临床检验项目及CT、DR、B超等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全年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1.4万余例次。以远程医疗为切入点,全年累计开展远程影像、心电、肺功能诊断、在线问诊8.68万余份,成功处置心电危急事件1100余人次。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引导病人合理就诊。建立健全区域预约诊疗服务,持续加强医疗控费,推进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推进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持续健全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急救体系,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全市建成规范化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共15家,其中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标准版)各2家,印发《绵阳市胸痛救治中心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方案》,促成全国第23个、四川省首个“胸痛中心全市模式”落地绵阳。全市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建成一批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综合养老机构。承担中高考、第七届科博会等各类医卫保障工作70余次,出动救护车114台次、医护人员500余人次。为持有“服务绿卡”“绵州英才卡”的重点人群提供就医健康服务2406人次,总门急诊就医1598人次,健康咨询623人次,住院142人次。 

相关链接:药品采购“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推行“两票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压缩流通环节、降低虚高药价的重要措施。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2019年,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扩大,持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明确医院功能定位、办医方向、管理制度、举办主体、医院及职工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印发《市属公立医院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首创薪酬总额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和考核。深化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严控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人均门诊费用同比增长3.94%,人均住院费用同比增长3.67%,均远低于省控目标。联合市医保局印发《绵阳市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方案》,从8月10日起全市全面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调整577项医疗服务价格。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数据进行监测,全年累计减轻群众用药负担3.29亿元。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2019年,全市印发《绵阳市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根据医疗服务需要,构建全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格局,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高医疗资源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建立城市医疗集团4个、县域医共体20个、专科联盟24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7个,成员单位400余家。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全市上转2.08万人次,下转18.07万人次,下转人次同比增长140.93%。通过上级医院专家下沉会诊、驻点服务、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建设等方式,提升家庭医生团队医疗服务水平。以《四川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为指引,建立组合签约模式,因人而异吸纳不同专家,最大限度满足签约居民需求。针对慢性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制定10余个个性化服务包,通过对重点人群的精细化管理带动一般人群主动加入签约服务。全年全市组建签约服务团队1948个,签约常住人口321万余人,签约率达66.57%。市卫健委直属医院接诊病例中疑难重症病例占比为10.55%,开展三、四级手术占手术量的62.49%。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90%。

【健康服务业发展】 2019年,全市纳入统计的79家健康服务产业企业总营业收入为51.58亿元,增加值为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6%和36.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家,从业人员7810人,同比增长21.1%;营业收入47.58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加值为5.46亿元,同比增长36.1%。全市二级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比例达37.4%,全市医养结合机构17家,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关系139对。医养结合床位2016张,同比增长12%,医养结合服务覆盖范围和人群逐年扩大,服务内容拓展。开展“懂健康知识、做健康老人”主题宣传周活动,宣传普及老年健康知识,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推进居家社区健康养老,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提高居家和社区医养服务结合度,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形成医养协议等多种医养结合模式。开发运用“互联网+医养结合”,启动建设“市级老年健康智慧信息服务平台”。

卫生防疫

【概况】 2019年,全市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数据分析,每月及时报告疫苗接种情况,全市以县和接种点为单位报告完整性均为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99.5%。对全市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周报告,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管理。截至年底,全市连续32年无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发生,连续34年无白喉病例报告,连续13年无流脑病例报告。全市314个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建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其中建成数字化门诊7个。全市建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平台,实现预防接种数据全市共享,推广预防接种手机APP和线上家长课堂,实现接种单位手机在线百度地图查询;建成省级免疫规划示范区3个;全市有3个疾控机构承担疫苗临床研究现场实施工作。

【慢性病防治】 2019年,全市开展市级督导慢病监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城市创建、贫困县慢病管理、国家级和省级慢病示范区创建、老年人及慢病管理等工作53次,县市区覆盖率100%。健康绵阳创建完成9个县市区、4382人的现场问卷调查和20余个部门的专题座谈,形成《2019年绵阳市健康城市建设基线评估报告》。绵阳市获2019年度四川省慢病防控工作市(州)级先进单位。全市常住居民建档率96.82%,电子建档率96.20%,管理高血压29.57万人,规范管理24.17万人,规范化管理率81.73%;管理糖尿病10.43万人,规范管理8.02万人,规范化管理率76.89%。

【流感防控专题会议召开】 2019年1月18日,市卫健委组织召开2019年绵阳市流感防控专题会议。市卫健委相关科室、各区卫生计生委、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委直属医疗机构负责人共80人参加会议。会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绵阳四〇四医院专家分别就全市流感疫情形势、防控现状、诊疗情况作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对全市流感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研判,认为全市进入流感高发阶段,流行特征与全省、全国趋势基本一致,当前流行态势处于预测范围内,并给予市民健康生活和预防建议。市卫健委要求各地高度重视,科学应对,强化监测预警;加强院感控制,优化服务流程;加大诊疗、防控技术培训力度,提升诊疗能力。做好抗病毒药品及急救设备的储备。加强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市疾控中心通过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乙级资质现场评审】 2019年1月30—31日,绵阳市疾控中心通过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乙级资质现场评审。评审组由省卫健委两名监督员和抽调的省放射卫生专家库3名专家组成。评审组采取现场核查、资料审阅、现场操作、口试、笔试等多种方式,对绵阳市疾控中心的组织机构和办公场所、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检测工作、工作场所、建设项目评价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7个方面进行全面评审。

中医管理

【概况】 2019年,全市共有各级中医医疗机构412家,其中中医医院12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中医诊所338家、中西医结合诊所60家、中医(综合)门诊部1家。有开放床位3811张,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达11.1日,总诊疗量达404万余人次,全年出院人数1.14万人。全市中医执业医师共2889人,占全市执业医师总数26%。全年组织市本级、三台县、梓潼县、平武县完成2018年度中医药产业示范市、示范县现场验收。审查并组织七曲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平武县印象梅林景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北川羌族自治县羌王竹海羌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四川省花城本草健康产业国际博览园申报2019年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组织北川羌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申报2019年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

【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2019年,全市12家中医医院均建成二级甲等及以上中医医院(三甲3所、三乙1所、二甲8所),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置中医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设置率为100%。全市9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市形成以公立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构建多元化办医提供中医药服务格局。

【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 2019年,全市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开展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组织申报2019年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2个。截至年底,全市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双重点中医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2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2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59个,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数量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

【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建设项目阶段性评估】 2019年,全市开展2018年、2019年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建设项目阶段性评估。其中平武县中医医院为2018年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建设补缺补短项目,江油市中医医院为2019年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建设扶优扶强项目,北川中羌医医院为2019年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建设补缺补短项目。阶段性评估结果为:3个县级中医医院均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管理方案进行项目落实,注重项目建设内容,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估;均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项目方案,明确分工;项目执行过程中,加强项目监督,按照《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建设项目申报书》内容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加快资金执行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并不定期开展项目评估。

【绵阳中医健康城项目开工建设】 2019年8月20日,绵阳中医健康城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经开区松垭镇日新村,由绵阳市中医医院投资建设,总投资12.5亿元,占地17.6公顷。项目计划建成一个集医疗康复、科教培训、养老养生为一体的国际化医养结合基地。具体包括新建绵阳市中医医院松垭分院、新建绵阳市中医药养生护老中心及多功能酒店复合式培训中心三大块。

【绵阳市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 2015年,绵阳市创建成为“地(市)级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市”(评审周期4年)。2019年,绵阳市“地(市)级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市”届满,具备复审条件,接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8月21—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复审工作组对绵阳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进行复审。专家组采用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查看、调阅资料、走访调查、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随机抽取绵阳市中医医院和江油市、三台县等11家医疗机构进行实地检查。经检查认定:绵阳市达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检查重点指标,复审验收合格。

【2018年度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 2019年9月20日,全市开展2018年度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现场考核工作。10月21—23日,针对初步通过现场考核的考生开展实地走访调查,经过考核领导小组审议,确定全市2018年度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合格人员为4人。

妇幼保健

【概况】 2019年,全市妇幼健康工作以维护妇女儿童健康为主线,突出重点,坚守底线,补齐短板,持续改善妇幼健康服务,提升妇幼健康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全年全市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健全,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高,妇幼健康服务管理规范,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成效,率先在全省出台《绵阳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方案》,协调市财政、医保,将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纳入市级民生工程项目。全市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1.96‰、3.05‰,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0,妇幼核心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 2019年,全市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按照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健全内部业务规划,规范业务部门设置,强化公共卫生责任。涪城区、平武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乙复评。将原市质监局、原市卫计委办公用房划拨给市妇幼保健院,使其业务用房面积增至1.9万平方米。市儿童医院落成投用。强化项目实施,争取到相关部门支持,完成三台、盐亭2个县妇幼保健院项目申报。全年市妇幼健康工作争取省、地方政府债券4350万元。争取到省预算内资金200万元,用于市儿童医院项目及3个县区的妇幼保健院建设。争取到市儿童医院二期建设用地2公顷,涪城区划拨区妇保院迁建用地1.33公顷,梓潼县划拨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用地2.6公顷,盐亭县将预留给县疾控中心土地划拨给县妇保院用于扩建。健全以母婴安全管理办公室、母婴安全指导中心和产儿科质控中心为核心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机制。建立市县两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28个,创新成立片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专科联盟。全年组织调动市县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市中心血站、市母婴安全指导中心等,并协调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专家成立抢救指导小组,合力成功抢救极危重孕产妇5人。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二级网络建设,获得省卫健委同意,将市妇幼保健院规划为全市第2家产诊机构。率先在全省出台《绵阳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方案》,成立市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统筹推进出生缺陷防治管理工作。

【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2019年,全市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以爱婴医院创建复核及妇幼项目、信息化工作等为切入点,开展基层组织培训、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分级质量控制,加强全市助产技术服务行业监管力度,规范妇幼健康服务行为,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打造妇幼健康服务队伍。健全“请进来、送出去”常态化集中培训机制,通过邀请国家、省级专家20余次,共开展培训会8期,培训4000人次。组织全市72家助产机构、240余名医务人员以产后大出血为背景开展急救演练。组织122家助产机构开展全市基层妇幼健康技能比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1人(紧缺专业人才12名)。推进妇幼专科联盟建设,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组建的绵阳市妇幼专科联盟成员单位达20余家,与四川大学华西二院构建战略合作关系。探索推进“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依托绵阳母子一卡通系统开发手机客户端“绵阳妇幼健康助手”,实现妇幼健康服务提质增效。

【第二届国际HPV知晓日绵阳站活动】 2019年3月4日,第二届国际HPV(人乳头瘤病毒)知晓日绵阳站活动在铁牛广场举行。绵阳是该活动全国7个站点之一。国际HPV知晓日活动由世界乳头瘤病毒学会发起,本次绵阳站活动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由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绵阳市妇幼保健院承办。500余名绵阳妇女参加活动。活动现场举行专家公益讲解、有奖知识问答和文艺表演等活动。

【妇幼健康工作暨新生儿疾病筛查增项启动会】 2019年4月3日,全市2019年妇幼健康工作会暨新生儿疾病筛查增项工作启动会召开。会议通报2018年妇幼健康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对2019年妇幼健康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妇幼健康工作会后,全市举办新生儿疾病筛查增项工作启动会,邀请省妇幼保健院新筛中心主任介绍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情况。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园区社发局分管领导、妇幼股长,市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市级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主任,二级以上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产、儿科主任等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首届“我最喜爱的儿科医生”评选】 2019年5月31日,绵阳市卫生健康委、绵阳日报社主办的2019年绵阳市“我最喜爱的儿科医生”颁奖典礼暨“健康向未来”义诊活动在涪城万达广场举行。本次评选活动自5月8日开始,全市52名优秀的儿科医生参评。经单位推荐、大众评选、评委复审、公示等程序,最终评选出10名“我最喜爱的儿科医生”和10名“我最喜爱的儿科医生”提名奖获得者。颁奖典礼上,对郭美凤、王敏、李建军等10名2019年绵阳市首届“我最喜爱的儿科医生”和孙新一、唐勇等10名“我最喜爱的儿科医生”提名奖获得者进行颁奖。 

【妇幼健康重点工作推进会暨绵阳市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授牌仪式】 2019年9月19日,2019年全市妇幼健康重点工作推进会暨绵阳市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授牌仪式举行。会上,绵阳市三医院、盐亭县、三台县卫健局围绕母婴安全保障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市妇幼保健院通报2019年上半年妇幼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及母婴安全相关工作情况;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就全市妇幼健康执法监督情况进行通报;举行“绵阳市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授牌仪式和妇幼健康重点项目管理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业务培训。科学城卫健委、各县市区卫健局、园区社发局的分管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委直属医疗单位业务分管院长、医务科科长,妇幼保健院院长、保健部主任,妇幼健康重点工作负责人,各县市区新筛工作相关人员共200余人参会。

【2019年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急救演练】 2019年12月19日,2019年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急救演练在市中心医院举行。该演练由绵阳市卫生健康委主办、市中心医院承办,旨在加强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能力,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演练中,绵阳市中心医院就某县某乡镇发生的1例产妇产后出血真实死亡病例进行模拟场景演示,开展危重孕产妇产后出血救治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急救演练。科学城卫健委、各县市区卫健局、园区社发局的分管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委直属医疗机构分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产科主任,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分管领导,市、县市区妇幼保健院院长、产科主任、基保科科长,各县市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分管院长、产儿科主任,二级以上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产儿科主任,市卫健委医政科、应急办、中医科、基层科负责人共计240余人进行现场观摩。

【市儿童医院落成投用】 2019年12月31日,市儿童医院举行落成仪式。市儿童医院位于高新区石桥铺238号,是国家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省、市重点项目和重要民生实事。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设计修建,是全省地级市首家专科儿童医院。占地1.6公顷,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计划床位数200张。以儿童内外科疾病诊疗、儿童危急重症救治、儿童保健和康复理疗为重点,综合开展内科、外科及公共卫生、卫生应急等业务。

基层卫生

【概况】 2019年,全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增加至69元,并从重大公共卫生平移妇幼卫生、老年健康服务、医养结合、卫生应急、孕前检查等项目。调整市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运行方案,加强对县市区的指导。全市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市常住居民免费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部分县市区推广使用“两只蜗牛”“长虹妥妥医”“惠康家医”等工作终端,随访结果等数据自动上传至基本公共卫生平台,实现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服务管理。涪城区、游仙区等地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全年全市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列为卫生健康重点工作,组织召开全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及慢性病、老年人健康管理培训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项会议及办公室会议8次。针对市级行政部门机构改革,调整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的组织架构,并落实资金管理;成立专家指导组,全年开展7次现场专项督查指导及多次点对点技术指导。举办全市基本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班,共培训300余人。截至年底,全市到位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市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上级补助资金后,于30日内均全部下达县市区财政。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2019年,全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市291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相关创建活动。经过县级初核、市级第三方复核,全市共60家机构达到基本标准及以上,其中10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推荐标准受到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全年先后4次配合省人大、市人大、市政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题调研。三台县芦溪镇卫生院、北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社区医院。平武县被全国卫健委列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之一,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医共体内实现行政管理、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考核、药械采购“六统一”,构建优质高效的新型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到游仙、三台、江油、平武一线摸清基础情况,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基层综合改革专项调研。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临床骨干、护理、乡村医生等共1693人开展专题培训。严格乡村医生准入,组织开展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考试,全市共79人通过考试。推动乡村医生退出补助落实,向符合条件的退出乡村医生3123人发放生活补助,发放率达100%。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19年,全市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其纳入市级民生实事管理。建立组合签约模式,以慢性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为重点,制定个性化服务包10余个。在二级以上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为家庭医生团队预留30%的专家号,增强签约服务吸引力。在游仙区、江油市、梓潼县建立家庭医生示范工作室5个,以点带面,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化。依托“长虹妥妥医”“两只蜗牛”“健康小屋”等设备,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全年全市建立家庭医生团队1948个,签约常住人口321余万人,签约率达66.57%。

【全市完成2018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绩效评价】 2019年2月17—22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绩效评价组对全市2018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涪城区、江油市代表绵阳接受现场考核。评价组随机抽取涪城区和江油市各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查阅资料、现场察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主要内容有项目组织管理、资金管理、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考核结束后,召开情况反馈会。会上,绵阳市卫生健康委、涪城区和江油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分别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情况汇报。省绩效评价组组长陆国庆肯定绵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的成绩,各项指标任务均达到四川省规定要求。市卫健委副调研员董铭作表态发言。绵阳市、涪城区和江油市两级财政及卫生健康部门等共130余人参会。

【全省首台家庭医生人工智能机器人亮相游仙】 2019年5月17日,全省首台家庭医生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游仙区玉河镇“5·19”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上亮相。该机器人由游仙区卫健局与成都博诚智医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是省内首台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该机器人具备精确导诊分诊、健康咨询、智能签约的功能,并能回答居民的健康咨询,记录居民的健康信息。活动现场,居民进行智能签约体验。

【第9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 2019年5月19日是第9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全市组织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及2019年“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主题“携手家庭医生,共筑健康生活”开展宣传活动。全市整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培训及优质服务基层行等相关工作,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活动期间,通过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医师签约服务相关政策、内容宣传,进行现场免费体检、健康宣传进单位、进机关、进学校等活动。

医学教育科研

【概况】 2019年,全市共招聘卫生计生从业人员2296人,其中县以下653人;57家公立医院(含妇保院)新考核招聘专业技术人员848人,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58人(含科学城15人)。全市348名专业技术人员新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309人。

【重点学科建设】 2019年,全市新增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总数达71个。省卫健委科研立项课题19项、省卫健委适应技术推广立项7项。加强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重点专科评审工作,立项20个,验收通过35个,市级科研立项课题91项。全年申报立项国家继续教育项目16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55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275项。全市卫技人员在相关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9篇。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邀请国(境)外专家44人次到绵阳开展学术交流活动58次。组织参加国(境)外培训、学术交流75人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护士培训班举行】 2019年1月11—21日,由市卫健委主办,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第一、二期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骨干护士培训班举行。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及护士骨干共160人参训。该培训是全市2019年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重要项目之一。每期培训时间为5天,培训的内容和重点为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护理能力,规范用药以及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

【全市首例卫生系统专利成果实现转化】 2019年4月,四〇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研发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一次性带刻度计量吸痰管》(专利号:ZL201621255649.9)实现成果转化。该成果是全市首例卫生系统专利成果转化。该专利能改善重症监护室护士记录中意识障碍、无法自理的重症患者的痰量,只能靠护士的临床经验、又增加吸痰管受污染风险的情况,具有吸痰深度精确、测量痰量精准、判断病情准确、造价相对低廉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既方便护士临床操作,又能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卫生行政管理

【概况】 2019年,全市深化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放管服”政策,全面实行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优化流程配置,压缩各环节办理时间,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提速76%,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全程网办。对中介服务事项、证明事项进行清理,取消证明事项14项。全年共受理行政许可事项254件,办结254件;接受电话咨询2537人次,实现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提前办结率“4个100%”。全年全市注册执业登记民营医院共92家(含2家体检门诊部)。

【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联合市公安部门转发《四川省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网络安全联合执法检查3次。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国家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甲测评,联通省平台和市内434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打通居民健康卡系统、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分级诊疗系统、医疗“三监管”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电子健康档案调阅、重复检查、重复用药提醒和6家三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在线互认。全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经授权通过平台调阅健康档案信息41余万次,在线互认检验检查2100人次,累计减少重复检验检查3.5万人次、重复用药11.98万人次。新增数字化医院9家、数字化基层机构37家,总数分别达43家和44家;通过互联网医院评审2家、备案3家。全市60%的三级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3级标准,50%以上的二级医疗机构达到2级标准。全市30%的三级医疗机构启动开展院内平台建设,8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院内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健康信息共用共享。县级医共体远程诊疗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三台县中医院、游仙区人民医院分别接入成员单位5家以上,全年通过该系统预约转诊6.7万人次、预约检查2.1万人次、预约住院5300余人次、下转随访1.9万人次。开展网上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26万人次、移动支付服务63万人次、结果查询服务63.5万人次、就诊提醒服务28.4万人次、信息推送服务73.9万人次、电子处方服务1.7万人次、电子处方药品配送服务12.9万人次。市居民电子健康卡平台上线运行,7家试点医院实现电子健康卡发放和应用,共发卡(码)1.4万张。

【《绵阳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印发】 2019年4月,《绵阳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即让病人在全市不同医院看同一种病时,在质量同质、时间限定等条件下,医院能够认可同级及上级其他医院的CT、B超、血项等检查检验结果。《实施方案》旨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覆盖68个临床检验项目和CT、DR、B超等影像检查结果,选定市中心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先行试点。在全市全民健康信息互联网平台上,加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模块,将6家试点医疗机构有效期内可互认的检验结果收集存储,当患者在其他医院就诊时,医生可以直接通过本院的HIS系统在平台查阅可以互认的结果。《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各地各单位加强质控考核,夯实全市临床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基础工作。市级医学超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质控中心定点增加3万元执行经费,落实工作保障;严格质控检查,确保基础,全市组织相关质控中心对6家试点医院进行定期拉网式排查,实验室开展室间质控,确保各医院机构间互认基础扎实;定期专家研讨,统一标准;原则与灵活相结合,降低风险,即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中,对于时间较长、病情变化等情况,医生根据病情,可进行再次检查检验,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绵阳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挂靠管理方案》出台】 2019年11月8日, 市卫健委出台《绵阳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挂靠管理方案》(以下简称《挂靠管理方案》)。《挂靠管理方案》旨在利用区域内卫生资源,发挥综合性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的技术优势和指导作用,确保用血量较小医院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保障广大城乡群众的用血需求。《挂靠管理方案》明确挂靠单位和管理单位的定义,即:挂靠医院是指用血量较小,客观上无法单独设置输血科(血库)而又需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原则上仅限经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符合《绵阳市临床用血挂靠医院准入条件》,且年用血量小于200单位的医疗机构;管理单位是指向挂靠医院提供临床用血代领、储存及相关技术服务和指导的医院,原则上应为储血点医院或其他临床用血量较大且符合《挂靠管理方案》规定的二级综合性医院或三级医院。明确管理单位和挂靠医院各自准入条件。明确管理单位主要承担挂靠医院临床用药的代领和暂存等职责,挂靠医院应建立临床输血的相关制度和条件。

【重大任务医疗保障工作规范化培训会召开】 2019年12月11日,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全市重大任务医疗保障工作规范化培训会。会议旨在提升全市重大任务医疗保障能力,确保重大会议活动顺利举行。会上,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蒋涛解析重要大型会议和要是活动的医疗保障及急诊急救规范,市卫健委医疗预防保健科负责人,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四〇四医院急诊科主任及市“120”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分别从重大任务医疗保障工作制度规范、重大会议活动紧急医学救援保障、任务保障中院前快速诊治以及医疗保障工作的思考与经验分享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与培训。市直属医疗单位医务科,保健科负责人,各县市区、园区卫健部门负责人,县人民医院分管院长、医务科主任,市、县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人以及全市承担医疗保障任务的医护骨干80余人参加会议。

爱国卫生运动

【概况】 2019年,市政府将国家卫生城市巩固工作纳入市委目标绩效管理,调整市爱卫会成员单位,组织召开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专题会议。开展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专项整治,印发《绵阳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专项整治方案》《国卫复审专项整治督查方案》《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三年实施方案(2019—2021年)》。全年新增国家卫生县城1个(三台县),国家卫生乡镇6个(安州区永河镇、安州区清泉镇、江油市青莲镇、三台县立新镇、盐亭县玉龙镇、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新增省级卫生乡镇29个、卫生村347个。

【市级领导分片巡查机制建立】 2019年,全市为推进国卫复审工作,建立市级领导分片巡查制,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带队,按照《绵阳市2018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方案》中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对绵阳城区各地各单位推进国卫复审工作及整改落实情况实行分片巡查。巡查组分别对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高新区、科创园区、经开区、仙海区的国卫复审工作进行巡查,主要针对各区、园区国卫复审工作的推进情况,前期督查问题的整改效果,重点检查国卫复审第二期通报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通过走访巡查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详细查看市容环境卫生的整治情况、集贸市场内的卫生管理和市场周边卫生和经营秩序、食品安全、病媒生物防制等整治情况。要求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抓好整改;要坚持标本兼治,以复审为契机,建立城市卫生精细化、规范化长效管理机制体制。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专项整治】 2019年3月28日至4月30日,全市在绵阳城区范围内开展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专项整治行动。该行动旨在加强全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专项整治行动重点从市容环境卫生、农贸市场管理、食品安全、重点场所卫生以及病媒生物防制等5个方面进行排查,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全面整改。结合爱国卫生月活动,发动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营造“人人参与创建、人人享受创建成果”的良好氛围。

地方病与传染病防治

【概况】 2019年,全市报告法定管理传染病23种,报告发病5.35万例,报告死亡129人。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101.52/10万,同比增长168.27%。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

【艾滋病防治】 2019年,全市有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家、筛查实验室61家、检测点322家,实现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艾滋病检测网络全覆盖。全年完成艾滋病检测208.3万人次,覆盖率达43.09%;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CD4细胞检测5100人,检测率达96.54%;抗病毒治疗病人病毒载量检测3445人,检测率达95.19%;病毒抑制3263人,抑制率达94.72%;新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1455人,在治5003人,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93.69%。报告住址为绵阳市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341例,报告死亡227人,全市报告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为5340例。全市艾滋病检测网络实现全覆盖。

【地方病防治】 2019年,全市开展寄生虫病监测与防治,涪城区、高新区通过血吸虫病消除达标省级考核验收。指导江油、梓潼和北川开展包虫病调查工作。每月定时审核各县血片复核数据。指导各县市区对20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指导各地开展碘缺乏病症状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均符合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组织对全市碘缺乏病和大骨节病进行消除评估,对饮水型氟中毒进行控制评估,结果为均保持消除和控制状态,达到3年攻坚中期目标。

【重大传染病乙肝结核研究队列实施方案培训会】 2019年1月18日,绵阳重大传染病专项乙肝、结核研究队列实施方案培训会召开。会上四川大学华西项目负责人姬郁林介绍课题概况、进展情况,讲解项目任务、经费使用及奖励机制;华西项目办工作人员分别就乙肝实施方案(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队列、乙肝携带者研究队列及乙肝患者研究队列实施方案)和结核病实施方案(结核病重点人群随访干预队列研究,结核病患者治疗与管理队列实施方案),信息系统开发利用进行解读。四川大学教授袁萍,绵阳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江油、涪城和安州项目办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结核定点医院负责人,各体检点重传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共80余人参会。

【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全市“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在绵阳市涪城区铁牛广场举办。该活动由绵阳市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办,涪城区人民政府、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以“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绵阳我行动”为主题,市、区防艾委成员单位、医疗卫生单位、防艾社会组织等共1000余人参加宣传活动。现场举行基层工作代表倡议、HIV健康咨询、现场HIV抗体检测、现场授课及微信有奖问答等活动。

人口与计划生育

【概况】 2019年,全市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两孩”政策,强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推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简化办事办证程序,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一站式服务,施行生育服务登记和生育审批网上办理、承诺办理、委托办理等惠民措施。群众对生育政策知晓率达100%,计划生育工作满意度稳步提升。全年全市出生人口43539人,其中二孩17719人,占比40.70%。人口出生率7.95‰,人口自然增长率1.30‰(卫健部门统计数),生育秩序保持稳定。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建设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2家,注册登记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托幼机构7家,申报国家城企联动普惠性托育服务项目9个。

【计划生育服务】 2019年,全市纳入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18万人、特别扶助对象1万余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15.26万户,年发放扶助金约2.76亿元。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就医“两免四优先”(即免挂号费和一般诊疗费,优先看病、优先挂号、优先取药、优先住院)、免费体检、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政策,开通就医绿色通道325个,申请省医药慈善基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15人。建立乡(镇)干部、村(居)干部、家庭医生“三岗”联系制度,开展“一对一”服务和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136万余元。开展特殊家庭住院护理保险补贴,全年理赔112.98万元,赔付率达59%。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优生优育指导中心绵阳项目点揭牌】 2019年8月2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优生优育指导中心绵阳项目点揭牌仪式在绵阳市妇幼保健院临园分院举行。四川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省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刘捷,绵阳市卫健委副主任潘卫东,市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苏勇共同为“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优生优育指导中心”绵阳项目点揭牌。绵阳市优生优育指导中心是全国首批28个项目试点之一,也是四川首个和唯一的项目点。该项目实施单位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划出6000平方米房屋用于承载该项目,该项目除可开展常规产儿科保健和疾病治疗外,还配备生物分子实验室,用于产前诊断中优生优育项目的筛查。该项目点具备为年轻父母及其他看护人提供科学育儿、照护知识、技能咨询和培训,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启智、亲子游戏互动等活动,为新婚夫妇和孕产妇提供婚孕检信息和服务、孕产期保健知识和技能,开展政策、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活动等。

职业病防治

【概况】 2019年,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实现无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无群体性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生。全年新发职业病14例,同比下降12.5%,占全省2019年新发职业病病例总数的0.87%。全年完成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的调查摸底,矿山、冶金、化工行业用人单位尘毒危害现状调查,职业性尘肺病随访与回顾性调查3项调查;完成职业病防治项目5项监测,收集体检个案卡3774张,开展职业健康核心指标主动监测223人,对310家企业进行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项目县级覆盖率达100%;实施矿山、冶金、化工行业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尘毒危害专项执法行动,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3个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健康绵阳 职业健康同行”主题宣传活动;联合12个部门制定《绵阳市职业病防治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规范绵阳市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及考核发证工作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走进长虹集团】 2019年4月28日,市卫生健康委、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5个部门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举办图文展览、有奖问答,播放警示宣传片。工作人员现场向长虹集团一线职工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解答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奖品1000份,接受咨询1100人,义诊120人。

【职业病防治监测项目工作培训会】 2019年6月27日,市疾控中心举办2019年职业病防治监测项目工作培训会。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分管领导、职卫科长、监测统计报告人员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会议总结绵阳市2018年度重点职业病监测、医用辐射监测和职业病报告情况;安排部署2019年职业病防治监测工作任务。与会专家讲授绵阳市2019年职业病防治监测项目工作技术实施方案。与会人员对监测方案进行讨论学习。

 

相关链接:2019年绵阳市职业病防治监测项目包含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等5个子项目。监测项目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园区,涉及1500余家用人单位、2万名劳动者。

 

绵阳市大型医院简介

【绵阳市中心医院】 绵阳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39年,占地面积7.67公顷。2019年,医院有职工3300余人,开放床位2200张,门诊服务240余万人次,年住院服务10万余人次。有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省、市级“科技拔尖人才”及高科技人才100余人,博士、硕士近400人。医院配备有3.0T磁共振、直线加速器、双源CT、DSA、SPECT、全飞秒激光近视治疗仪、海扶刀等大中型现代化仪器设备。医院设有绵阳市急救中心、放射介入诊疗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眼病防治中心、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训练中心、妇科腔镜治疗中心,肿瘤防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以及四川省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绵阳分中心。建成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有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33个,有省级重点学(专)科18个、市级重点学科37个。医院是以临床医疗、健康管理为主,集医疗、教学、科研、急诊急救、灾难医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四川省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服务辐射川西北区域和甘肃、陕西等省份,服务覆盖人口上千万。医院先后获“四川省慈善工作奖”“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先进集体”“2019年省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2019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化便民惠民最佳实践奖和优秀组织奖”“绵阳市2018年度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2019年,医院医疗救治能力持续提升。医院搭建恶性肿瘤、脑卒中、心脏中心、消化、呼吸、关节疾病、大动脉疾病、凶险型前置胎盘等MDT诊疗平台或协作组;牵头启动“绵阳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牵头发布绵阳地区“卒中地图”;国家级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通过现场评审;海扶中心投入运行,中法盆底功能障碍诊疗合作中心正式挂牌;通过夫精人工授精项目校验;引进全飞秒激光治疗机,阜外患者比例达40%以上;肾内科入选“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成员单位”;改扩建急诊抢救室和EICU,急救能力提升;获批“全国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四川国际造口治疗学校临床实践基地”等6个省级护理工作室;临床、医技专业开展新技术64项。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改善。聚焦患者就医体验,改善服务273项;启动智慧厕所革命;建立临床医保智能化动态监控、费用审核系统,实现全国医保在院直报服务,开通省内异地医保个人账户门诊直报,全年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均为3%。重点学科能力持续加强。成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科研及学科能力建设;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4项,获批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申报省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0项;完成3个省重点学(专)科、2个市重点学(专)科的立项,通过2个省重点学(专)科、3个市重点学(专)科验收;6个专业进入“2018年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专科)科技影响力评价”全省前十;组织申报省市级科技奖6项,发表论文1207篇、核心期刊159篇,其中SCI 25篇;启动标本库及中心实验室建设。临床教学工作持续进步。做好研究生、本科、毕业后教育等各类教学工作,住培结业考试通过率96.04%,举办国家、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7项,教学工作获多项奖励。医院获批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并完成考试工作;完成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技能考核绵阳考点工作、绵阳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执考工作。医院重点项目推进。核医学中心完成社会资本方招商工作,完成项目公司注册登记,规划设计方案取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批复,完成人防审批,航空限高审批,地勘、环评、交评、土壤氡气浓度检测、基坑支护设计等前期工作,取得二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下属企业康健公司与绵阳市中心社会福利院、四川医者仁心有限公司协商共建养老院康复医院。根据市委要求,康健公司100%国有产权无偿划入教投集团,并完成相关协议签订和产权变更登记。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始建于1955年,是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一所以脑系和老年医学为特色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负责牵头全省精神医学医教研防及重精病人督导管理工作,下辖高新分院、游仙区中医医院2个分院。院本部占地8.67公顷,总资产8.74亿元,编制床位1200张,开放床位2060张,开设有临床学科61个,建有省市级重点学科32个,有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标准版)、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医疗中心。挂靠绵阳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1个。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博士12人(其中博士后4人)、硕士238人,高级职称272人、中级职称433人,省市级学术带头人22人。先后承担省级科研课题立项80余项、市级科研课题立项130余项。拥有3.0T超导磁共振、瓦里安医用直线加速器、四维彩超、64排128层螺旋CT、大型数字血管机、生化免疫流水线、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治疗系统、脑立体定向治疗系统等大型高精设备100余台。医院设置有独立注册的法人单位“四川三益法医学司法鉴定所”,主办有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双月刊),是西部唯一精神卫生专业期刊。医院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阳区域联盟中心医院”,是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和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教学医院,新挂牌为川北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成都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与台湾马偕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海军总医院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进行合作;与美国、德国、以色列和泰国的相关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医院先后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100余项。

2019年,医院开展肿瘤、上消化道早癌、中毒中心、创伤中心、VTE防治MDT项目5个,通过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及胸痛中心现场验收评审并获得授牌;强化三级公立医院指标落实的督促检查和动态管理;建立提质增量控费促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完善三级护理质控管理网络,组建院级护理质控专组,建成疼痛管理、心理护理等4个专项“护理工作坊”,在四川省护理学会护理用具创新发明比赛中获“最佳组织奖”。“清洁间接导尿术”获四川省卫健委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立项。申报药物临床试验(GCP)机构备案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医院各项药物考核均合格达标;开展“医疗质量月”及“感控周”系列活动;依托信息化建设简化院感、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上报流程。根据医院建设发展需要,完成人才队伍建设5年规划蓝图;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及动态管理,精神医学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分别接受省级重点学科动态管理评估和省乙级重点学科验收评审;开展实施颅内复杂动脉瘤Tubrige血管重建装置(密网支架)介入治疗术以及超声引导下脑血管支架置入术、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牙龈癌术后口腔缺损手术等多项市内首例高新技术,青少年马蹄内翻足矫形手术等在地区治疗达领先水平。全年申报新技术(项目)共计70余项,组织申报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科技厅项目14项、省卫健委等厅市级科研课题73项,完成省卫健委、市科技局课题结题验收16项;申报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参研项目分获2018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科研成果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申报获批国家、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03项、省卫健委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5项。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执医考试首次通过率为86%。《四川省精神卫生》杂志获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建立“管理科学化、服务多元化”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设置总会计师并制定相应工作制度,重建收费项目字典库。在改善服务全国医院擂台赛中获“全国最佳组织奖”“最具人气案例奖”“最具价值案例奖”等30项荣誉;据国家满意度测评统计,住院患者满意度94.8%,门诊患者满意度94.82%,员工满意度86.14%。参与省精神卫生顶层设计,形成精神卫生“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报告、四川70年精神卫生法治建设工作报告等政策建议;承办绵阳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经验全省推广现场会,引智法国专家跨国开展社会心理工作指导;把控全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质量,对52个乡镇(社区)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和面诊;补充开展“686”项目服药补助和残联服药补助等惠民项目;牵头成立四川医院协会精神卫生管理分会。

【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 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绵阳市红十字医院、绵阳市传染病医院。医院始建于1964年,是原电子工业部部属重点医院。1994年,由原绵阳市卫生局管理,成为市直属卫生事业单位。占地4.67公顷,业务用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除跃进路本部外,建有四〇四医院丰谷病区。2019年,医院有编制床位1198张、开放床位1500张,设有内、外、妇、儿、传染等临床、医技科室45个,其中省级重点学(专)科7个;市重点学科28个;绵阳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8个。开展高新微创诊疗技术,拥有的腔镜技术、介入技术、内镜技术三大核心品牌技术。医院总资产5.93亿元,固定资产4.81亿元,设备总价值2.3亿元。医院设内镜中心、介入中心、放射治疗中心、血液透析中心、ICU、CCU、PICU、NICU以及全净化手术间等。拥有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00余台件,价值1.7亿元,其中包括1.5T超导核磁共振、128层CT、大型平板数字减影血管成像仪(DSA)、直线加速器、数字化乳腺X线摄像系统、心脏三维标测仪、超声支气管镜和超声胃镜等诊疗设备。医院拥有绵阳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是四川省卫生厅批准设立的市级医疗中心,是四川省乙级重点学科,也是绵阳市政府批准建立的“绵阳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绵阳市甲级重点学科;累计成功开展近500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大血管手术,手术成功率达98.6%,位列全省地市级医院首位。每年心脏介入诊疗近5000台次。绵阳市消化疾病防治中心是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设立的市级医疗中心,是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四川省胃癌协作组组长单位。开展消化内镜诊治3.5万例次/年以上。绵阳市传染病防治中心是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设立的市级医疗中心,是四川省甲级重点建设专科,是绵阳市市级及主城区唯一传染病定点治疗机构,全省学科排名第1名。

2019年,全院在岗职工1415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者230人,占比16.25%;拥有中级职称者346人,占比24.45%;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博士5人、硕士152人。医院职工中有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健康卫士1人、中国优秀南丁格尔服务志愿者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临床技能名师1人、四川省名中医2人、四川省“首届新时代健康卫士”8人、四川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3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绵州名医1人、绵州杰出科技工作者1人、绵阳市中青年学术技术拔尖人才5人、绵阳市名中医2人、绵阳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专家56人。医院为“国家自然基金依托单位”,共承担、参与各级政府资助的医学科研项目244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4项、市厅级项目220项。科研成果获奖70项,其中国家卫计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9项、省医学科技奖12项、市科技进步奖45项,其他科研成果奖3项。与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医院先后与西南科技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等9所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合作,每年在院实习生300余人。累计培养川北医学院全程教学班学生181人,培养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两高校医学硕士研究生65人。医院作为绵阳市传染病医院、绵阳市传染性疾病防治中心,承担全市传染病治疗、预防工作。医院丰谷病区从2011年12月起正式运行,有开放床位105张,收治结核病、艾滋病等病人,并长期承担着全市“甲流感”、手足口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防治任务。

【绵阳市中医医院】 绵阳市中医医院建于1984年,是四川省地级市首家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全国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四川最美丽医护中心、四川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四川城市医院管理优秀奖等多项荣誉。医院本部占地1.33公顷,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有编制床位1199张(含经开区分院499张)、开放床位1078张。有大型CT、超导磁共振、DSA、飞秒激光、数字乳腺X光机、全数字化高清腹腔镜、口腔(CT、CAD/CAM修复系统)、适时四维超声设备等大型高精设备及数字化整体手术室。2019年,医院门诊83万人次,出院病人3万人次,手术18488台次。有在岗职工11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4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0余人,高级职称180余人、中级职称220余人,博导1人、硕导14人,国家、省、市级名中医及学术技术带头人30余人。开设临床医技科室及专病专科50余个。其中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21个。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针灸科、眼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肺病科、心血管病科、骨伤科、老年病科是省级重点专科,内分泌科、儿科、康复科、肛肠科、泌尿外科、普外科、放射科、脑病科、肿瘤血液病科、妇科、肾病科、乳腺病科、耳鼻咽喉科、中医护理是市级重点专科。医院开展中医特色治疗技术100余项、中医优势病种63个,常年坚持名老中医查房,各病区均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形成“针灸全科化”诊疗模式,门诊中医治疗率达84%,病区中医参与治疗率达94.29%。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与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加强老年病科建设,完善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中医经典病房”,探索以中医药为主要手段诊疗急危重症的有效途径。每年开展冬病夏治、举办中医膏方节,每月开办绵州健康大讲堂。做好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建立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举办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本科“蒲辅周班”、绵阳市“西学中”培训班。承办绵阳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复评迎检工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服务水平,强化分级诊疗转入患者承接能力。制定《科研管理办法》等制度,激励医护人员开展科研创新。先后对口支援马尔康、昭觉、北川、擂鼓、陈家坝、禹里、芦溪、松垭、梓橦9家基层医疗机构,驻派20名卫生技术人员。帮助马尔康中藏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的评审。同俄罗斯、泰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启动绵阳中医健康城项目。

【绵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绵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前身为1976年成立的绵阳市妇幼保健站,2013年增挂“绵阳市儿童医院”牌子,2016年与市计划生育指导所、市药管站合并成立“绵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保留“绵阳市妇幼保健院”“绵阳市儿童医院”两块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中心形成“两院三址”的发展模式,中心本部(原市妇幼保健院和原市质量监督局办公大楼)占地0.33公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临园院区(原市卫健委和原市计生指导所办公大楼)占地0.2公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高新院区(市儿童医院)占地1.6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中心共有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170张。中心是全市唯一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是绵阳市妇产儿专科预防、保健、医疗、科研、教学、情报信息交流和培训的中心,承担全市9个县市区的妇幼健康业务管理、培训及质控的工作。2019年,有专业技术人员528人,其中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95人,硕士学历33人,拥有10余名在国家级专业学术委员会及省级学术委员会任职的学科带头人。通过现场专项督导、专题培训和对口支援等方式,为基层单位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大批妇幼保健专业人才。指导9个县市区妇幼保健院上等升级,全市二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占比达100%,全市整体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与成都、德阳并列全省第一。在中心主导下,全市妇幼重点健康指标提前完成国家和省级“十三五”健康规划的发展目标,实现全年孕产妇死亡率和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零(位列全省第一)。中心牵头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率、免费婚检率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群覆盖率均保持在全省前列。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落实三级防控的具体措施,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广“互联网+妇幼健康”的服务模式,在“母子保健系统”信息平台基础上,首批接入全市人口健康平台,实现中心所有检验、检查和药品等信息的全平台共享。探索互联网医院模式,成为绵阳市第一家上线互联网医院业务的单位。完善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全市妇幼信息共享和动态监测,为市委、市政府的妇幼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遵循“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理念,致力打造“5个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产前筛查和诊断中心、体检中心、海扶中心、月子中心)“1个基地”(省级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开展院前急救演练、三基培训、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和适宜技术推广等,提高医疗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养。

【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家三级甲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开展A类检验项目214项、B类检验项目123项,承担全市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处置、卫生监测、检验检测等工作。先后建立国家流感、诺如病毒网络实验室,省级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网络实验室,率先在全省加入国家分子分型网络体系、致病菌识别网络实验室。2019年,成为全省唯一开展V503-023疫苗临床试验项目的试验现场。传染病防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体系,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各乡镇卫生院100%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强化突发应急处置能力,市县均成立专业的应急队,建立工作预案和工作制度,成功处置系列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曾获国家卫计委表彰的芦山“4·20”地震抗震救灾表现突出奖、四川省“8·8”九寨沟抗震救灾团体表彰。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艾滋病检测覆盖率、抗病毒治疗覆盖率、抗病毒治疗成功率、母婴传播率等核心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年度考核要求。全市结核病“十三五”规划指标和任务全面完成,核心指标全部达到规划目标,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下降,各县市区配置结核病核酸检测设备。全市大骨节病、疟疾、碘缺乏病、麻风病、血吸虫病5种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先后达到国家消除和控制标准。免疫规划。全市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率达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全市连续34年无白喉病例,连续32年无脊灰病例,连续13年无流脑病例报告,15岁以内儿童乙肝发病率达0.35/10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达0.79%。健康绵阳建设。开展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共场所“六进”健康服务,全市累计打造建成健康单位、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小屋等支持环境单位300余个。承担国家脑卒中筛查干预、心血管疾病筛查、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等疾病防控相关项目,有慢病综合防控国家级示范区1个,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6个,获得2019年度四川省慢病防控工作市(州)级先进单位。2019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0.3岁。(周锡勇)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卫生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