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绵阳概况 > 绵阳年鉴 > 绵阳年鉴2014

社会生活

发布日期:2014-12-02 14:00文章来源: 绵阳市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民生工程

【概况】  2013年,全市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十大类民生工程189项目标任务(其中省目标129项,市级目标60项)。截至12月底,129项省目标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60项市级目标中除2项跨年度实施外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进度超过100%的达112项,占全部项目的59.25%。


【民生工程资金投入】  全年计划投入资金86.46亿元,实际投入资金100.42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16.14%。其中争取上级资金投入43.92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24%;市本级财政资金投入6.74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37%;县市区、园区财政资金投入5.73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20%;其他方式投入33.29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1%。


【促进就业4.6万人】   201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22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38万人(其中市总工会落实下岗人员再就业522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66人;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351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4%;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5亿元,发放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7467.7万元;提供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902万元。认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0个;促进239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2010级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培训农民工32274人,其中在岗培训16016人,品牌培训2060人,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14198人;劳务扶贫培训3500人;新型农民培训23919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465366人次;开展农村青年技能培训900人。实施创业培训5222人;实施青年创业地方财政贴息小额专项贷款1200.5万元。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1614人。


【扶贫解困万余人】  2013年,在56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作;扶持10125人农村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4个县实施秦巴片区连片扶贫攻坚计划。城镇困难群众门诊救助人次平均水平达314元,住院救助人次平均水平达2480元;农村困难群众门诊救助人次平均水平达257元,住院救助人次平均水平达1637元;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参保参合率达到100%。建设以县为单位的慈善爱心示范超市服务网络2个。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4.83万人次;新建2个县级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厅;新建20个乡镇(街道)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市为617839人发放计划生育奖扶金或扶助金12937.73万元。帮助43108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4405名贫困残疾人适配亟须的基本型辅助器具。为311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提供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等康复服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发放农机购置补贴7325.43万元。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应急救助7132人次;全年救助困难环卫职工1034人次。免费为城乡困难职工解决便民服务车400辆,便民服务箱200个。


【民族帮扶项目32个】  2013年,组织开展市、县、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培训进修995人次,下派内地医务人员对口驻点支援220人次。民族地区县城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5481人、幼儿园保教费减免资助8683人。实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帮扶项目32个。


【教育助学13万人次】  2013年,全市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做到“应免尽免”;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中职学校(技工学校)招生30199人;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59600人。开工建设31所公办幼儿园,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资助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11158人。资助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8266人;资助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891人;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1927人;资助业余训练贫困学生运动员137人。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2672人。建设农村留守学生之家16所。开工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3800平方米。在试点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90496人。开工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288套。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达到2471人。免费定向培养农村义务教育教师58人。培训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干部345名,培训市级骨干教师301名,培训少年宫管理及辅导员160名,选派市级优秀教师支持北川羌族自治县教育发展34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01人;资助贫困女童上学60人。举办市级以上青少年体育比赛9项。


【城乡养老保险覆盖面43%】  2013年,全市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206元,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98元。集中供养率67%。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236.28万人,参保缴费人数达150.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发放68.2万人,发放社会保障卡195.52万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2.21万人。创建6个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依托儿童福利机构建立市县两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5个。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154人,居家托养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1852人;资助6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为534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新农合”参合率全省前列】  2013年,全市“新农合”制度覆盖涉农县市区,农村居民参合率99.95%,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达61.49%。对参加新农合制度3年内未看病体检的55岁以上农村居民免费进行健康体检。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实行零差率销售。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等10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5.06%;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到50.96%,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到41.51%。派遣234名三级医院医师支援县级医院,派遣127名二级医院医师支援乡镇卫生院;选派116名县级医院医师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实施30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免费对11.14万人农村妇女进行“两癌”检查;向农村符合生育政策并计划怀孕的夫妇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9%。开展“聆听世界”人工耳蜗助听救助活动,为70名贫困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手术、助听器适配、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等康复服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达到62.38万人。建成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项目2198个。为5011名建档困难职工和环卫职工组织一次健康检查。


【百姓安居工程】  2013年,全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01户。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9283套;实施棚户区改造5961户。组织开展5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10383口。完成1.55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解决12.6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对高寒地区用水防冻技术指导。建成省级安全社区12个。实施城市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设施建设4724平方米;建成市级安全社区54个。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7536户。实施富士康项目(501项目)区域市政污水管道建设完成投资1500万元。为“老、军、残”提供15条公交线路免费乘坐,夏季市区空调公交车执行1元票价。发展民用天然气用户25495户。


【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全市建成农村公路1247千米,其中通乡油路(水泥路)198.7千米,通村公路1048.3千米。国省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达到84建设公路安全保障设施481.8千米。从2013年1月1日零时起取消全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桥梁、隧道)收费。新增有效灌面1786.67公顷,新增节水灌面5460公顷。改造农村电网线路281千米。实现202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解决120个行政村通宽带问题。省道205线黄土梁隧道及引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0.84亿元,绵阳绕城高速公路南环线建设完成投资3.78亿元;机场直通道建设完成投资2.4亿元,二环路三期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52亿元。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35亿元。5座人行天桥全部开工,金家林、磨家服务站,长虹大道公交专用通道,马家巷改造项目,安昌河左岸河堤绿道建设,平政河污水管网改造,科创园区与城区污水干管连接,沈家坝6号路道路改造以及棚户区基础设施配套改造等工程全部完工;新建公厕7座,完成绵阳城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城市改造提升、交通畅通配套等城市管理设施建设。完成改造城区陈旧喷泉、滨江两岸及临园干道景观照明提升等城区美化亮化工程项目建设。新建社区警务室63个。


【生态环境治理】  2013年,管护国有林30.64万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12万公顷,补偿集体公益林22.91万公顷。实施“金土地工程”,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98万公顷,新增耕地2046.7万公顷;建成高标准农(粮)田3333公顷。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2个,综合治理河道43.5千米。开工建设乡镇小型垃圾处理设施、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4个;实施城市(县城)风貌塑造、乡镇风貌塑造、村庄风貌塑造52个。实施1个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及监测采集、检测土壤样品1732个。投入450万元实施马家巷改造提升、御营坝社区环境改造试点等项目建设;完成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5个;完成城区河道内违规种植清理38.5万平方米,河道清淤2200立方米、平整3.9万平方米、保洁63万平方米等项目建设。实施土地整理1048.33公顷。投入1000万元完成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完成1个市PM2.5自动监测系统项目建设。限期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8户,限期治理工业污染企业8户,完成平政河污染“一年变样”治理工程,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30个,实施全市秸秆禁烧工程覆盖100%;建设种养殖结合示范养殖场4个。


【文化体育便民化】  2013年,全市免费开放8个图书馆、10个文化馆、27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博物馆纪念馆和美术馆;继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成31个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免费开放体育锻炼108.5万人次。采用直播卫星方式,解决1525个边远山区20户以下自然村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采用地面数字电视方式,解决22091户农村群众收。解决369个行政村通广播问题。完成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编制方案,完成市博物馆建设投资6000万元;完成绵阳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投入3700万元完成市老年(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建设乡镇(街道)妇女儿童之家53个,建设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67个。建成全民健身路径38条。免费培训社会文艺团队20个;举办学校少年宫成果作品展出2500幅。完成未成年人公益电影展播100场。(叶德忠)

社会保障

概 述

【概况】  2013年,全市社会保险参保555.2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37万人),其中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28.4万人、134.6万人、37.1万人、31.6万人、23.5万人,基金征收分别为52.3亿元、17.06亿元、9800万元、5100万元、1.48亿元。


【社保待遇水平提高】  2013年,按时足额支付养老保险待遇;完成29.37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调待工作,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62.33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68.2万人、4.35亿元,待遇发放率100%,月均56.72元。争取上级支持,将3.56万名老失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适当调整市本级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标准;提高60周岁以上城镇退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账比例;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封顶线分别从20万元、11万元提高到22万元、13万元。


【社保基金监督管理】  2013年,完成涪城区、游仙区等7县市区的基金现场监督和江油市、三台县等4县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在328个社保经办机构窗口公示社保基金监督举报电话,受理养老金冒领案件147件,追回38.63万元。全年争取各类补助资金17.76亿元,同比增长3.22亿元。


【社保服务经办水平】  2013年,运行新版社保信息管理系统,推行“四险合一”一票征收,推进个体人员缴费银行代扣,方便参保对象业务办理。严肃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工作,主动采取“双公示”的办法接受所在企业及职工和社会的监督。


【基本养老保险】  2013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3.02万人(退休人员34.88万人),同比增加4.45万人;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52.51亿元,同比增加10.42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4.47亿元,同比增加9.22亿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03%】   2013年,加强政策宣传解释、经办服务平台建设、保费征缴等工作,全市符合参保条件的239.36万人中有23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99.03%,发放养老金人数68.2万人,发放率100%。


【医疗保险改革】  2013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共计134.6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8%以上。为切实提高老年参保患者保障水平,2013年1月起,以本人上年基本养老金或退休费为基数,在原来个人账户4%的建账比例基础上,60~70周岁(不含70周岁)增加到4.2%,70~80周岁(不含80周岁)增加到4.4%,80周岁以上的增加到4.6%。江油市、梓潼县作为试点,率先开展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全市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全面进入招投标阶段。为保障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的人身权利,《绵阳市市级行政执法和城区社会救助医疗挂账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推广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一卡通”,实现参保人员市内医保无障碍即时结算。将城镇补充(大病)医疗保险纳入信息系统即时结算,减轻参保人员就医垫资负担。加大医保费用监管力度,控制医保费用支付不合理增长,节约资金用于切实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积极推行总额付费、单病种付费、综合考核、分级管理等相结合的付费机制。


【生育保险参保31.6万人】  2013年,全市生育保险基金征缴5100万元,拨付生育保险待遇3674.26万元,生育参保人数达31.6万人。


【工伤保险参保37.1万人】  2013年,全市工伤参保37.1万人,工伤保险基金征缴0.98亿元,拨付工伤保险待遇5765.66万元。全市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2144件,做出工伤认定决1928 件。


【失业保险人数23.5万人】  2013年,全市全年征缴失业保险费1.79亿元;截至12月底,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3.5万人,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支出3762.41万元。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  2013年1月,为应对物价上涨造成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继2012年初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后,市民政局与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等部门协调,对全市城乡低保标准进行调整,由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2年12月起,全市各县市区(园区)统一执行新的低保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260元/人・月提高到300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由130元/人・月提高到150元/人・月。(黄国鑫)

社会救助

【概况】    2013年,全市城乡医疗累计救助困难群众367689人次,支出救助资金10169.6万元。其中,城市医疗救助平均每人次门诊救助达314.4元,完成目标任务220元的142.9%;住院救助11621人次,支出2882.26万元,平均每人次住院救助达2480.2元,完成目标任务1400元的177%。农村医疗救助平均每人次门诊救助达256.9元,完成目标任务180元的142.7%;住院救助28038人次,支出4588.85万元,平均每人次住院救助达1636.6元,完成目标任务1200元的136.4%。  


【城镇低保补助水平增长6.7%】   2013年,全市将61051户116703人城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累计保障1427348人次,累计支出29441.7万元,人均补助水平206.27元,在2012年累计人均补助水平193.26元的基础上增加13.01元,增长6.7%。


【农村低保补助水平增长10.1%】  2013年,全市完成本年度民生工程目标任务195元的105.8%;将104003户190681人农村困难群众纳入低保,累计保障2300709人次,累计支出22487.6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助达97.74元。在2012年累计人均补助88.78元的基础上增加8.96元,增长10.1%,完成本年度民生工程目标任务95元的102.9%。


【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出台】  2013年,全市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医疗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政策不断完善,切实保障生活困难群众有病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治疗。根据省民政厅要求,结合绵阳市实际,对《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绵府办发〔2009〕67号)进行修订,印发《绵阳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绵府办发〔2013〕73号)通知。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  2013年,将正住户口在绵阳市行政区划内的农村五保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确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城乡低收入家庭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同时将符合医疗求助条件的患先心病、白血病、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20种重特大疾病的城乡困难群众纳入大病救助范围。


【医疗救助比例提高】  2013年,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市级医院住院治疗的救助比例均提高15%,政策范围内最高救助比例达到75%(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救助),患重特大疾病的最高救助金额可达3.5万元。


【“五保”供养标准提高】  2013年,为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根据《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提高我省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通知》(〔2013〕39号)和《绵阳市民政局绵阳市财政局关于提高我市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通知》(〔2013〕5号)精神,对纳入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其供养标准提高为每人每月不低于250元。

△“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


【“五保”集中供养率达67%】  2013年,全市各地将符合条件的21646名“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集中供养“五保”对象达1464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3%的106%。全市共有敬老院221所,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敬老院达189所,占85.5%,集中供养床位20317张,新增敬老院床位217张,“五保”集中供养床位率达93.8%。


【开展帮扶残疾老人儿童专项活动】  2013年,按照省厅文件和相关政策,落实“明天计划”“孤儿保障大行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行动”“晚情行动”等专项工作,在社会上收到较好的反响。一是“明天计划”,主要是针对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实施康复手术。全年为3名孤残儿童施行手术矫治和康复手术。二是按照民政部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要求,开展“孤儿保障大行动”。三是为帮助绵阳市贫困家庭中患有疝气的儿童得到及时良好的手术治疗,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全年为2名患儿在市定点医院成功实施手术。四是开展“晚情行动”,对城市“三无”、农村“五保”中患有白内障和肢体残疾的老人实施帮助,全年为21名老人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842名老人参加装配假肢矫形及康复辅具,帮助他们解除疾患,安度晚年。(于天成)

社保基金管理

【概况】  2013年,全市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年征收560778.55万元。其中实现养老保险征收收入542731.72万元(企业办法收入525107.08万元),机关事业办法收入17624.64万元,实现工伤保险征收收入11380.43万元,实现生育保险征收收入6666.40万元,代征本级医疗保险基金58164.51万元。另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92175.49万元(财政补贴54054.87万元)。


【养老金发放】  2013年,为全市企业办法参保离退休人员329379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及其待遇544678.34万元,为事业办法参保休人员6473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及其待遇18921.45万元。为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82025人发放养老金47845.49万元。


【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2013年,支付工伤保险基金6732.76万元,支付生育保险基金4713.10万元。


【社保基金管理】  2013年,全市学习贯彻《社会保险法》,改进和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抓好社会保险费征缴扩面工作;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强化基金预算管理,抓好基金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跟踪分析;严格执行基金财务制度,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各险种基金正常、规范、安全运行;开展内审稽核和内控评估检查,防范经办风险,确保基金安全;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更新业务系统软件,增强信息系统对业务经办的支撑和风险控制;加强社保业务档案规范管理,通过达标验收;严格执行政策和基金管理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争当遵纪守法模范。(华 坚)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机构】  2013年,全市有国办社会福利院10家(绵阳市中心社会福利院、绵阳市社会福利院、游仙区社会福利院、三台县社会福利院、盐亭县社会福利院、安县社会福利中心、梓潼县社会福利中心、北川羌族自治县社会福利院、平武县社会福利院、江油市社会福利院);民办社会福利院5家;农村敬老院221家。


【5个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挂牌成立】  2013年,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儿童福利院和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3〕33号)精神,结合绵阳市孤儿分布及儿童福利工作情况,任务分别下达给市本级、江油市、三台县、盐亭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按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职责,要求相关县市区依托各县市区福利中心成立相关机构,落实专职人员,完成孤儿的资料统计、经费发放、落实养育政策等工作。年底,5个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均完成挂牌。


【3个县区慈善超市建设完成】  2013年,根据《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创新慈善爱心超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川民发〔2012〕183号)要求,绵阳市慈善爱心示范超市服务网络建设以慈善爱心超市为平台,集慈善工作宣传、物资捐赠、清理、义卖、社工组织及志愿者活动、发放困难群体补贴等为一体。经研究,市民政局将任务分别下达给涪城区、游仙区、安县3个县区开展建设工作,民政部和省民政厅下拨部分补助资金,资助绵阳市开展慈善超市示范化创新建设项目。


【6个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区建设完成】  2013年,根据《四川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3年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厅办〔2013〕38号),省民政厅下达绵阳市创建6个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的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根据绵阳市创建工作情况,任务分别下达给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三台县、安县、平武县。通过各县市区的努力,年底,6个省级养老示范社区均通过省厅验收,并通过省民政厅下发的《关于2013年全省创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验收评定情况的通报》(川民发〔2013〕207号)予以确认。市民政局对通过验收的示范社区加强督查和指导,不断提升创建质量,保证其发挥作用,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养老服务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健全】  2013年,绵阳市政府制订出台《绵阳市“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绵府办发〔2013〕33号)。明确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提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指导原则,为全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依据。


【福利企业管理】  2013年,按照民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社会福利企业年检工作的通知》要求。5月,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市国税局、地税局等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38户社会福利企业(10户本级社会福利企业)进行年检认证工作。通过深入企业实地查看,主要核实企业人数和残疾人在企业中的比例,督促企业交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年检报告书。全市38户福利企业拥有从业人员2104人,其中残疾人944人,占45%,年创产值58589万元,上报减免税金978万元。


【福利彩票销售】  2013年,全市销售总量达3.54亿元,同比增长13.83%。其中,电脑票销售2.47亿元,网点即开票销售0.5亿元,中福在线0.57亿元,超额900万元完成省福彩中心下达的3.45亿元任务。

(林自亮)

婚姻与家庭

【概况】  2013年,全市有10个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分别是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安县、梓潼县、盐亭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三台县、科学城办事处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全市共办理结、离婚登记61671对(其中:结婚登记47006对,离婚登记14665对,出具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4783次)。登记合格率达100%,信访处理率达100%。


【婚姻登记管理】  2013年,全市各婚姻登记机关严格按照《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依法实施婚姻登记工作。根据民政部颁布的《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全市各婚姻登记机关积极开展全国等级婚姻登记机关创建工作,重点推进三台县和安县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的创建工作,并通过省民政厅和民政部的验收。全市有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1个(盐亭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1个(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黄国鑫)



物 价

【小麦稻谷价格】  2013年,绵阳市冬干春旱,小麦略有减产,国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保护价,小麦价格在上行通道中运行。12月,全市小麦(三等)收购均价1.28元/500克,较6月上涨6.67%,同比上涨11.30%,高于国家最低保护价0.16元/500克。受国外低价大米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的冲击,3月以后,全市稻谷价格在下行通道中运行,9月跌至低谷,10月受托市政策影响,小幅反弹后继续下行。12月稻谷(三等)收购综合均价1.25元/500克,较6月小幅下跌2.34%,同比下跌9.42%。


【经济作物收购价格上涨】  6月,新上市油菜籽(中等)收购均价2.63元/500克,同比上涨3.95%;受国际市场生丝价格上涨对国内的传导影响,6~10月,蚕茧(混等)收购均价37.55元/千克,同比上涨16.98%,比全市中准收购指导价微高0.4%。


【仔猪与生猪价格】  1~2月,养殖户补栏,仔猪价格快速回升后下行;5月中旬,受生猪价格上涨的影响再次回升;8月中旬,创年内新高12.58元/500克后又下行;12月,仔猪收购均价9.08元/500克,较6月份下跌8.10%,同比略涨1.91%。

受生猪供应增加,节日性、季节性消费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3月10日以后,全市生猪收购价格呈快速下滑的态势,猪粮比价在盈亏平衡点以下,5月中旬生猪价格跌至低谷,下旬全市启动冻猪肉收储政策,价格回升,7月底猪粮比价重返盈亏平衡点(6 ∶ 1),养殖户不再亏损。12月生猪收购均价8.20元/500克,较6月份上涨24.43%,同比略涨1.74%,全市猪粮比价6.46:1,在正常区域内运行。


【成品粮价格】  12月,中籼米(本地、标一米)2.00元/500克、粳米(东北珍珠米)2.60元/500克,同比分别下跌9.09%、3.70%;面粉(本地、标一粉)1.90元/500克、面粉(外地、特一粉)2.20元/500克,同比分别上涨5.56%、4.76%。


【食用油价格】  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降的影响,上半年,国内生产厂家相继下调以大豆为原料的食用油价格。5月,全市桶装食用调和油(金龙鱼二代)零售价格下调至67.90元/5升,降幅6.34%,较1月下跌6.34%,同比下跌1.45%;受国外转基因油菜籽的冲击,12月,本地散装菜籽油(四级)6.50元/500克,同比下跌6.15%。


【猪肉价格】  2013年,全市鲜猪肉零售价格走势与生猪相同。12月,鲜猪肉(去骨一级)零售均价12.68元/500克,较6月上涨16.97%,同比微跌0.47%。


【牛肉价格】  2013年,全市牛肉价格走势较平稳,但受肉牛产量不足、饲养成本走高等因素影响,逐月上涨。12月鲜牛肉(牛腩)零售均价28.00元/500克,同比上涨7.69%。


【禽蛋类价格】  2013年,鸡蛋价格先降后升再跌。春节后,受需求减少,供应量增加以及禽流感影响,鸡蛋价格一路下跌,4月中下旬跌至谷底;随着禽流感疫情减弱,5月止跌上行,涨幅逐步扩大;中秋节前达到年内最高水平,节后小幅回落。12月鸡蛋零售均价5.41元/500克,较6月上涨12.24%,同比微涨0.19%。全年鸡肉、鸭肉、淡水鱼供应充足,价格总体运行平稳。


【蔬菜价格】  2013年,蔬菜价格波动较频繁,春节期间部分零售菜商停业,市场需求集中,导致零售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节后,菜商返回市场营业,蔬菜需求恢复正常,价格惯性下跌;4月本地蔬菜进入供应淡季,大量外地调入的蔬菜因天旱减产,价格迅速回升;5~6月随着旱情缓解以及夏季本地蔬菜上市量增多,价格回落;7~9月全市遭遇暴雨天气,部分地区断道、断桥,蔬菜生产、运输均受到影响,拉动价格加速上行,创全年新高;中秋节后,秋菜大量上市,价格下降。1~12月,绵阳城区30个蔬菜品种批发均价2.16元/500克,同比小涨2.37%;零售均价4.37元/500克,同比上涨15.92%。

【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  2013年,衣着类5个品种价格全面上涨,零售均价同比上涨11.72%,高端品牌、时令服饰涨幅较大;家用电器类14个品种价格同比8升6降,零售均价略涨1.27%;烟酒类中高端白酒降幅较大,中低档白酒、葡萄酒价格总体平稳,啤酒价格有涨有跌,幅度不大,香烟价格稳中有降;日化类6个品种的价格同比3升2降1平,零售均价小涨3.51%。(熊小蓉)

城镇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根据绵阳调查队调查显示,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0元,比上年增长11.3%。收入水平比全国低3855元,比全省高732元,在全省排名第五(前四位分别是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阿坝州)。增量排名第二(仅次于成都市)。增幅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四(前三位分别是达州市、南充市、巴中市)。各县市区增幅均在11%以上。


【工资性收入上涨】  2013年,市委、市政府加快科技城建设,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成为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保证中小企业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实现经济成果更多地分享给居民。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763元,比上年增加723元,增长4.8%,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4.3%,比上年的66.0%下降1.7个百分点,但仍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经营性收入】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营环境改善,尤其是减税减费政策使得家庭经营活动增加,个体私营业主的经营效益提高,是经营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740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长14.5%,增幅居各类收入之首。经营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0.5%上升到11.2%,提高0.7个百分点。


【财产性收入】   2013年,城镇化建设加快,出租房屋收入成为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城镇居民存款增加拉动利息收入的增长,民间借贷,金融理财产品的多样化助推了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843元,比上年增加63元,增长8.1%。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与上年持平,同为3.4%。


【转移性收入】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5163元,比上年增加603元,增长13.2%。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20.0%提高到21.1%,提高1.1个百分点。主要增长因素,一是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上调10%;二是全市提高低保标准,上调15%。并给困难户和低保户家庭发放一次性价格补贴和过节慰问费。


【城镇居民高低收入差距缩小】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275元,比上年增长9.2%,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28元,增长16.9%,高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2年的3.77 ∶ 1,缩小到2013年的3.52 ∶ 1。但高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差距有所拉大。


【家庭就业者负担系数略增】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户均人口为2.83人(新口径),比2012年户均人口2.91人减少0.08人。户平均就业人口为1.47人,比2012年户平均就业人口1.61人减少0.14人;每个就业者负担1.93人,比2012年每个就业者负担1.81人,增加负担0.12人。


【家用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  2013年,全市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为20.1辆,比2012年增加4.9辆,增长32.4%。


【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6.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7平方米,增长11.1%。


【城镇居民消费平稳增长】  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比重明显变化,消费结构优化,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成为拉动消费的增长点。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6714元,比上年增长6.3%。从消费构成看,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用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六类消费增长;衣着、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下降。


【食品类消费】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类支出6452元,比上年增长6.3%,人均在外饮食消费1106元,占家庭人均食品类消费支出的17.1%。食品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8.6%,比重与上年相比下降0.5个百分点。


【衣着消费】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880元,比上年下降5.9%。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2%,与上年相比下降1.5个百分点。主要因素,一是近年来衣着消费连续高增长;二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家用汽车拥有量增长较快,旅游、休闲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上升。


【居住消费支出】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1362元,增长12.8%。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1%,与上年相比上升0.5个百分点。住房装潢装修和水电改造是拉动住房支出增长的主要因素。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1212元,增长8.7%。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2%,与上年相比上升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对家庭耐用品更新换代、家政服务和设备维修支出的增加是拉动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的主因。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010元,增长20.8%。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0%,与上年相比上升0.7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医疗保健,以及滋补保健品和医疗健身器具消费的增加等因素拉动医疗保健支出快速增长。


【交通与通信消费支出】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2094元,增长14.5%。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2.5%,与上年相比上升0.9个百分点,成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中的第二大消费。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带动了车辆用燃料及零配件消费支出的增加;二是自驾游出行大量增加,车辆的保养、维修、过路费、停车费等相关服务费支出相应增加。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2090元,增长7.4%。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2.5%,与上年相比上升0.1个百分点。教育支出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第三大支出,健身活动、休闲娱乐、旅游已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人教育是人们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技能的重要手段,成为拉动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615元,下降3.4%。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7%,与上年相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高低收入家庭人均生活费支出增长】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20%高收入户和20%低收入户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7293元、10946元,分别增长10.2%、13.7%。


农村居民生活

【概况】  2013年,绵阳市农村居民收入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稳定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57元(位列全省第5位),同比增加1044元,名义增长12.7%,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9.6%。


【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03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6%,同比增加562元,增长16.2%,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3.8%。其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同比增加213元,在乡外县内从业得到的收入增加177元,两者合计增收390元,占工资性收入增长总额的69.4%。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稳定,农民工素质和工资水平稳步提高,是工资性收入得以持续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家庭经营纯收入】  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41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7%,同比增加327元,增长8.6%,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31.3%。其中,农民从农村第一产业得到的纯收入达到3402元,同比增加238元,增长7.5%,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是主要农林牧渔产品产量基本呈稳定增长态势(粮食产量增长0.6%,实现七连增,油料产量增长3.5%,水果产量增长4.0%,生猪出栏增长2.4%,水产品产量增长2.9%)。乡村旅游、交通运输、批零餐饮等农村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人均纯收入672元,同比增加95元,增长16.5%。


【财产性纯收入】  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223元,同比增加40元,增长21.5%,相比上年增幅提高15.3个百分点。其增长点主要在于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利息收入、农用机械租金收入等。国家将保护农民财产权益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土地流转、征用价格逐步提高。


【转移性纯收入】  2013年,各级财政支付的各种政策性涉农生产补贴到位,总额基本持平;全市“三农”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势明显。全市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857元,同比增加116元,增长15.6%。


【现金收入】  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937元,同比增加985元,增长9.9%。年末农民人均金融资产余额6751元,同比增加24元,增长0.4%。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6162元】  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62元,较上年增加391元,增长6.8%。八大消费支出全面增长。其中衣着、交通通信、其他商品消费呈两位数增长,食品、医疗保健、文教娱乐消费稳定增长,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略增。


【衣着、交通通信、其他商品消费】  2013年,农民个人着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衣着消费人均支出473元,同比增加68元,增长16.9%;手机换代、上网,有车农户明显增加,带动交通通信人均支出644元,同比增加87元,增长15.5%;首饰、化妆品等特色消费上涨明显,带动其他商品支出人均165元,同比增加21元,增长14.7%,其中购买首饰人均支出增长69.5%,购买化妆品支出人均增长15.7%。


【食品、医疗保健、文教娱乐消费】  2013年,农民食品消费质量进一步提高,加之蔬菜、粮食、禽、蛋等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食品消费人均支出2661元,同比增加150元,增长6%,其中在外饮食增长13.6%。在保证基本生活消费的同时,农民更加重视身心健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医疗保健人均支出553元,同比增加27元,增长5.2%;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387元,同比增加24元,增长6.5%。


【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  2013年,农民居住人均支出863元,同比增加5元,增长0.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417元,同比增加9元,增长2.1%。          


创业就业

【概况】  201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223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15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66人,全市平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4%以内,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目标。创业培训5222人,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1.04亿元,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239人,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50个,藏区“9+3”毕业生就业率98%,农民工在岗培训1.6万人、劳务品牌培训2018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4198人。


【失业人员登记】  全年,全市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就业失业登记总人数72.5万人(其中:就业登记入库68.7万人,失业登记入库3.8万人),比上年新增登记入库12.3万人,增幅达20.35%。累计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19.1万本。


【困难对象就业援助】  2013年,全市按照“精细化、长效化”的要求,开展就业援助工作。把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等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巩固“户户有就业”成果,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137人(“4050”人员18551人、残疾人275人、低收入人员733人、被征地农民2889人、长期失业者1689人),其中自主创业989人、被企业吸纳就业2139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815人、实现灵活就业19194人。


【劳动关系管理】  2013年,全市规范用工合同管理,推进企业劳动合同制度,签订工资集体协议8408份,覆盖企业1.66万家,覆盖职工72万人。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各类小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4%,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1%,集体合同覆盖率达98%。加强劳动监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专项行动,为劳动者追回工资、抵押金等经济损失2.57亿元,补签劳动合同0.48万份,补缴社会保险费541.7万余元。取缔非法职业介绍机构3个。加快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全年市本级开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671件,涉案金额5932.9万元,结案644件,结案率98%,通过调解方式处理各类劳动争议143件。维持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企业工资管理】  2013年,全市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开展监督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少数违规超额发放的企业及其负责人进行责令整改,实现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制定发布2013年全市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调整基准线为14%,上线为19%,下线为7%;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将最低工资标准从每月880元、960元调整为1070元、114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9.3元、10元调整为11.1元、12.1元。(曾胜利)

社区建设

【概况】  2013年,全市有街道办事处18个,社区526个,其中涪城区有社区77个、游仙区48个、江油市96个、三台县110个、梓潼县20个、盐亭县56个、安县27个、平武县16个、北川羌族自治县32个、高新区18个、经开区12个、科创区6个、仙海区1个、科学城7个。全市建设农村社区1172个。安县河清镇富乐社区、江油市德胜社区、平武县龙安镇报恩寺社区、三台县刘营镇正街社区、游仙区魏城镇桂花社区、涪城区城厢街道南河路社区创建为“省级居家养老示范社区”。


【社区办公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  2013年3月,市民政局联合市规划局和市住建局印发《关于城市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开发建设单位免费为社区提供办公服务用房。截至年底,住宅开发商移交、签订协议为主城区30余个社区免费提供40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11203.93平方米,总价值5600余万元。新调剂8个国有闲置资产项目共计2691平方米移交社区使用,全市范围内累计将1万余平方米闲置国有资产移交28个社区免费使用。据统计,2013年,全市投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254个,总投资达到7290.2万余元。


【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2013年,全市城市社区专职干部数量平均达到6名,基本能够满足社区工作需要。从201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连续两次实施“千名干部进社区”活动,市、区两级派出千名干部分别联系117个社区,全市各地均建立干部联系社区制度。全市各地组织对社区干部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脱产培训,共有121名社区干部通过社工师资格考试,其中取得社工师资格证书的59名,助理社工师资格证书的62名,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  2013年,全市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利用社区“道德讲堂”、文明城市流动宣传车、LED显示屏、社区宣传栏、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社区文化长廊、简报等形式,利用群众文艺队、老年表演队等业余队伍作用,使廉政文化融入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之中。集中打造一批廉政文化进社区示范点,全市涌现出中科社区、开元路社区、铁牛街社区、绵州社区等廉政文化先进典型社区。


【社区创新社会管理】  3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管理暨社区建设工作会。会议参观三个在信息化建设、养老服务和社区文化等方面各具特色的社区,表彰一批社区工作先进县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城市社区中开展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绵社建〔2013〕1号),在6个社区探索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在朝阳街道社区开展两年“社区综合事务服务系统”试点工作。该系统将辖区内的人员信息、房屋信息、公共资源信息等十几类、上百项信息纳入其中,具备综合查询、分类查询、分类统计等多项功能,能迅速分类查阅社区分布、公共设施、社区低保、社区老龄人口、社区居民基本情况、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等情况。为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省、市、区三级财政匹配140万元专项经费,其中省财政80万元,市财政40万元,区乡级财政20万元。

(柏庚先)

社团管理

【概况】  2013年,全市有社会组织2150个,其中社会团体131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836个。全市社会团体成立登记129个、变更137个、注销18个、撤销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149个、变更117个、注销7个、撤销4个;其中:市本级办理社会组织成立登记38个(社会团体2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2个)、变更登记30个(社会团体2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个)、注销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撤销12个(社会团体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个)。


【社会组织机构年检】  2013年,全市依法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完善社会组织年检制度,在严格依照审批程序,加强与市级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的联系沟通,督促市级社会组织依法参加年检。全市社会组织年检率达到100%,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年检率96%的目标。

市民政局组织机关人员到团体组织中,对社会组织遵纪守法、遵守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工作程序、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检查。对违法社会组织查处率达100%,非法社会组织取缔率达100%。


【健全社会团体规章制度建立】  2013年,在全市社会组织中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社会组织行为失信惩戒制度》,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督促社会组织遵纪守法。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和社会监督体系等方面下功夫,提高社会组织“依法管会、规范管会”意识。截至年底,全市社会组织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内部规章制度达95%,部分县达100%。


【争取社会服务项目资金65万元】  2013年,根据《民政部〈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实施方案〉通知》要求,广泛发动社会组织,认真谋划,科学设计,做好项目指导工作。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公未来社工服务中心获得灾后社区融合与发展示范项目资金40万元、江油市九岭镇养猪协会获得受灾群众救助示范项目资金25万元。


【社会组织评估】  2013年,绵阳市制订《绵阳市行业协会(商会)评估评指标》,印发《绵阳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市属行业协会(商会)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社会组织评估实施方案》,各县市区相继召开社会组织评估动员大会。截至年底,全市有7家社会组织递交评估申报表。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  2013年,全市依法开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工作,印发《绵阳市民政局关于开展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的通知(试行)》。市民政局组织各县市区民政局、市级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在绵阳高校共青团委书记召开全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会议,会议上对四类组织直接登记工作进行解读部署,对开展创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活动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塑造品牌与服务社会活动进行安排,转发相关通知。做好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工作,截至年底,全市登记备案的基层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34个。

(蒲洪泉)

人口和计划生育

【概况】  2013年,坚持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及时督促检查,严格落实重点管理、追踪奖惩等制度,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90.4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96‰以内,确保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


【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标准提高】  2013年,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调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发放标准的通知》(川财教〔2013〕22号)和《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调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的通知》(川财教〔2013〕133号)文件精神,从1月1日起,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标准提高为每对夫妇每年不低于120元,独生子女死亡父母特别扶助标准提高为每人每月不低于350元,独生子女伤残父母特别扶助标准提高为每人每月不低于280元,全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惠及61.78万人,累计发放资金12937.73万元。


【生育关怀微笑系列行动】  2013年,为81名唇腭裂患儿免费手术,探索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模式项目。游仙区、涪城区、梓潼县投入57余万元,惠及446户计生特殊家庭。拓展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全市0~6周岁独生子女意外伤害保险和手术对象意外伤害保险参保人数达7.8万人,参保金额达158万余元。深化计生“三结合”工作,全市新增计生“三结合”帮扶户3901户,新建、巩固帮扶基地547个。


【计生行政水平提升】  2013年,市计生委出台《方便群众办证实施意见》,全面启动网络办理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工作,简化办证程序,切实解决群众“办证难”问题。严格遵守人口计生行政执法“七不准”“十禁止”,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文明执法,社会抚养费征管用工作合法、合规、公平、公正。深化阳光计生行动,“12356”热线服务、网络理政平台、政务微博互联互通,新建与巩固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公开栏3372个,计生政策和办事流程全部实现上网、上墙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办结率、满意度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率均达到100%,确保无行政侵权案件、无行政复议案件、无具体行政行为被责令撤销情况。截至年底,全市人口计生群众自治实现全覆盖,红旗村997个,先进村、合格村70%以上,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县3个,省级阳光计生示范县4个,全国依法行政示范乡镇11个。


【计生免费服务】  2013年,全市实现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累计为27705名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开展免费服务,覆盖率达100%。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创建并命名51个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县乡服务站技术人员达541人,占84.7%。推广“五个一”灾后再生育全程免费技术服务机制,累计服务13.3万余人次,全市拟再生育家庭怀孕1511人,生育1298人,怀孕率达94.7%,生育率81.3%。继续实施环孕监测、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全年完成279人次病残儿医学鉴定,已婚育龄妇女享有计划生育免费服务落实率达100%,完成环孕情监测114万人次,药具应用率达95.3%,综合节育率88.2%。

△“五个一”:一站式、一卡通、一对一、一月一随访、一家一档案。


【计生工作调研】  2013年,先后组织开展全市5‰人口抽样、生育意愿、人口发展现状、乡镇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等调研10余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开展覆盖全市的“单独”家庭生育意愿调查,为“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做好准备。加大与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协调合作,完成对全市未来人口若干重要问题的研判和战略研究。组织近200余人次分赴各地,深入基层,调查千名群众,审核个案资料,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简化办证、落实计生惠民政策等重点工作进行督查,确保人口计生工作稳中有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明显提升,扎实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行网络办理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工作,实现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证。全年,在全市巩固和打造207个人口文化示范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收到成效,出生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控制在110以内。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新政策】  2013年12月,绵阳市人口计生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局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在生活保障、居住条件、养老照料、大病医疗、再生育服务等方面政策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给予优先便利,解决这部分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一是落实低保政策。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将按规定纳入城乡低保。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除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和特别扶助金。二是解决居住困难。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申请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分配标准涉及申请家庭人数的,应考虑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需要,给予保障。对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村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优先将其纳入改造范围。三是解决养老和医疗保障。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县市区人民政府参照对重度残疾人的代缴政策为其全额代缴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年满60周岁、无生活来源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妻,由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按照就近和自愿原则,及时予以集中供养。其他年满60周岁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妻,有意愿进入机构养老的,由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优先安排入住。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老年夫妻,户籍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将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发放护理补贴。四是提供医疗和养老扶助。经济困难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由县市区级民政部门给予资助。经济困难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住院治疗,在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按政策报销后,仍有困难的,由户籍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相关规定给予医疗救助。对女方年龄在育龄期内且有再生育意愿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由人口计生和卫生部门提供再生育免费技术服务。五是开展心理慰藉和社会关怀。符合条件、有收养意愿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在收养子女时,民政部门将优先考虑。各地发挥社会和群团作用,面向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开展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活动。村(社区)将建立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监护人和联系人制度,及时为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提供必要帮助。


【网络办理流动人口一个孩子生育服务登记】  10月1日,绵阳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网络办理流动人口一个孩子生育服务登记工作。夫妻一方是绵阳户籍的,在现居住地办理流动人口一个孩子生育服务登记后,可直接免费领取“生育服务证”;双方户籍均是绵阳市外的,只发放《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证明》,持此证明回户籍地换发“生育服务证”,享受现居住地人口计生机构提供的服务;不能核实婚育情况的,现居住地根据当事人承诺,向育龄夫妻发放《生育服务登记证明》,并将办理结果及时通报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部门。经户籍地核查、反馈,不符合办理条件的,现居住地向申请人发出不予办理的通知书。标志着全市解决流动人口育龄群众“办证难”问题取得重要进展。


【发放计生民生工程资金超亿元】  2013年,全市大力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三项计生民生政策,通过个人申报、调查核实和评议、公示、复核、审批等程序,最终确认符合2013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对象83632人。其中:国家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对象70220人,省级奖扶对象13412人;符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4534人;符合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289992户共529673人。共计应发放民生工程资金10316.12万元,同比增长18.59%,是自2004年执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以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计生e通”人口信息采集终端系统】 2013年,绵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中国电信绵阳分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开通“计生e通”人口信息采集终端系统。“计生e通”是依托通过电信CDMA网络,建立的一套基层计生干部的移动办公系统,解决对人口信息采集的移动信息化问题,实现科学管理,信息准确及时。开通“计生e通”人口信息采集终端系统,有助于建立人口信息村(社区)直报制度,加快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截至年底,首批364套“计生e通”人口信息终端系统全部配置在涪城区、游仙区和各园区全部的计生信息员。(张 兵)

民族宗教

【帮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013年,省民委、省民开办全年下达绵阳市三州开发资金355万元,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22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5万元、民族工作机动金65万元,散杂居地区资金60万元,民族特需商品生产性贷款贴息资金20万元;市两项配套资金400万元,北川羌族自治、平武县旅游发展资金10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投向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等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增收工程、特色村寨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


【维护民族宗教领域稳定】  全年化解处置涉及民族宗教领域各类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事件22起,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大局。


【实施少数民族帮扶工程】  2013年,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筛选上报民族地区各类民生工程项目,全年落实32个民族地区帮扶工程项目,投入资金975万元,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全年接受少数民族群众各类咨询2830余人次,为少数民族群众办理民族成分更改626人,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1件。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2013年,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新川社区、北川羌泉啤酒有限公司、北川羌城旅游区管委、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安县塔水镇初级中学等5个单位,分别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示范村寨、示范学校、示范企业和示范景区。省人民政府追授兰辉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


【民族团结示范片建设】  2013年,按照“发展、团结、繁荣”的目标要求,推进北川羌族自治县吉娜羌寨片区和平武白马藏寨片区民族团结示范片建设,完成项目实施规划,投入民族项目6个,投入资金180万元。


【批准开放宗教活动场所】  2013年,为满足信教群众宗教生活需要,年内新批准设立宗教活动场所3处。即:设立江油市禅林寺为佛教活动场所,设立高新区普明寺为佛教固定处所。设立安县高川玉皇观为道教固定处所。

【宗教慈善活动】  全年,指导市级五大爱国宗教团体开展“慈善周”活动,各级宗教协会分别在扶贫、济困、助残、养老、义诊等方面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全市宗教界共计捐助善款77.1万元,其中为“4・20”雅安芦山地震捐款36.5万元。


【规范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  市民宗局会同市旅游局、工商局、城管局等7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宗教场所燃香活动的意见》(绵民宗发〔2013〕59号)、《关于规范宗教场所燃香活动的通告》。全市张贴《通告》3000余份、《倡议书》2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1000余条,制作宣传栏(板)50块,出动宣传车辆200余辆次。采取定点、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强督促检查。规范燃香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45处佛、道教场所达到文明燃香规范要求。


【宗教团体换届与培训】  8月30日,市道教协会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道教协会领导班子,顺利完成换届工作。全年,举办全市宗教界人士培训班1期,参加人员52人,组织宗教界人士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共计189人次。


【宗教场所登记换证】  2013年,按照国家宗教局、省宗教局部署,完成全市宗教活动场所登记换证工作。已换证的宗教活动场所127处(其中:佛教61处、道教14处、伊斯兰教26处、天主教16处、基督教10处),达到换证前摸底总数的100%。


【宗教基础信息数据采集报送】  2013年,严把审核关,确保规范、准确,完成采集上报宗教基础信息数据675条,其中:宗教团体信息21条、宗教工作机构13条、宗教教职人员信息516条、宗教活动场所信息125条。


【行政审批项目清理】  全年,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保留行政审批项目3项,初审转报省级以上部门审批项目1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项目1项。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委托办理。


【县级民宗机构建设】 涪城区、梓潼县民宗办更名为民宗局,三台县民宗办经费单独纳入财政预算,办更名为局和列为县政府直属部门、增加人员编制等事项正在审批中。各县级民宗部门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构建设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力得到加强。

(吴 东)

老龄工作

【概况】   2013年,全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68040人,占全市总人口19.5%。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717091人,占67.1%;80岁以上老年人165264人,占15.5%;100岁以上208人。全市建老年人协会2104个,参会人员达337131人。


【老龄工作宣传】  2013年,全市发行《晚霞报》4000余份,发行《中国老年报》700余份,发行《老年实用手册》1万余册,印发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法》10万本。全市各级老龄工作部门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信息稿件200余篇;老年艺术团体到基层慰问演出110多场次;各级评选表彰敬老爱老先进单位700多个。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全市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除各种摊派和捐款,老年人信访案件由2012年的1659件下降到1550件,各级老龄工作部门对直接受理的信访案件均给予认真回复和处理。全市发放“四川省老年人优待证”7万余个;发放“绵阳市高龄老人优待证”14000余个。发放年满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500余万元;年满100周岁以上老年人长寿补贴40多万元。


【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  按照全国和省统一安排,“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2013年进行首轮申报命名。经过推荐、考评,绵阳市中心医院、涪城区南河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江油市老年病医院、科学城九○三医院被全国老龄委命名为“全国敬老文明号”;市公安局老干部处、市老年大学等16个为老年人服务窗口单位被省老龄委命名为“省级敬老文明号”。


【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2013年,全市有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116所,在校学员23914人。市老年大学新建校舍主体完工。三台、梓潼、北川老年大学迁入新修校区开展教学活动,梓潼、北川老年大学解决机构编制问题,改善教学条件。在省老龄办组织开展全省老年教育30年教学成果展中,绵阳市5幅作品获得三等奖。


【开展“敬老月”活动】  2013年,市老龄委印发《关于开展2013年“敬老月”活动的通知》,对全市“敬老月”活动做出安排,提出要求。市老龄办、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在绵阳城区铁牛广场共同举办2013年“敬老月”暨“我为百万老人献爱心”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拉开全市“敬老月”活动序幕。市委书记罗强等领导带队走访慰问贫困高龄老人。全市各县市区及基层单位相应安排“敬老月”活动专项经费,帮助解决老年人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

(任永全)

扶贫移民

【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2013年,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10331.7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00万元、市县行业及群众投工投劳6331.7万元),项目覆盖北川县羌族自治县、平武县9个乡镇24个贫困村。通过新建、改造贫困村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及能力建设培训等项目实施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614人。


【扶贫开发项目整村推进】  2013年,全市9个县市区56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全部启动实施,项目总投入17681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600万元、市县行业及群众投工投劳12081万元),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改造村社道路153千米,核桃基地12341.55822.77公顷、藤椒1745116.33公顷、魔芋种植6万公斤(购种子)、红豆杉33.3公顷、四木药材378.67公顷、高山蔬菜148公顷、整治沟渠71.55千米、蓄水池136口、新建沼气池496口、新建垃圾收集池72口、对41户农房进行风貌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农房形象提升2300平方米,改造高压线路6千米、更换变压器3台、解决90户农户用电难问题。


【劳务扶贫培训】  2013年,实施劳务扶贫培训3500人,通过家政服务、种养业技能、厨师、计算机知识、缝纫等专业培训,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合同,转移输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3456人,转移输出率达98.7%。实现农民工转移输出的目标,达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


【产业扶贫项目】  2013年,全市产业扶贫项目资金600万元,其中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县和梓潼县各200万元。项目覆盖北川羌族自治县坝底乡青坪村,梓潼县文兴乡水花村、高峰村、荣耀村和安县塔水镇七里村,农户1944户5300人,其中贫困户887户2261人。建设田间作业道6千米,蓄水池7口,土地整理8.13公顷,种植蔬菜266.7公顷,新建生猪圈舍1500平方米,出栏生猪1000头,钢架大棚建设13.3公顷,建“U型”渠道5.74千米,建设100吨组装式冷库1个。


【民生工程建设】  2013年,全市以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为目标,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125万人,超目标任务1.73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0.6%。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   2013年,金峰水库应搬迁安置人口579户2155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签订合同578户,2154人,占任务99.9%。完成移民投资1.6亿元。开茂水库累计完成永久性征地184.53公顷,农村移民搬迁人口766人,生产安置人口872人。完成移民投资2.5亿元。古城电站完成工程蓄水阶段征地移民自查验收。高坪铺电站、小坪子水电站、冬瓜山电航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正式启动沉水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2013年,绵阳市后扶人口45414人,较2012年年底核减146人,全年兑现落实移民后期扶持直发直补资金2728.965万元。全年,全市落实并组织实施移民扶持项目65个,总计投入资金2309万元,受益群众达8.8万人,其中受益移民1.1万人。县市区移民部门开展移民技能培训30批次,全市投入培训资金125万元,受训移民1705人,达到8096人次。


【移民信访】  2013年,移民部门共接待移民来信来访380人次,回复移民政策问题130余件(项),做到移民信访渠道畅通,移民诉求及时有效解决。成功处置沉抗水库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金峰水库移民上访和集访,实现全年无重大移民稳定事件发生的目标。(邓 君)

残疾人事业

【实施助残民生工程】  2013年,全市八项残疾人民生工程落实经费1751.61万元,10.67万名残疾人直接受益。其中安排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35173人、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43108人,为贫困残疾人适配基本辅助器具4405人,救助贫困家庭脑瘫儿童311名,居家托养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1852人,资助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6家,为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534户,救助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70名。


【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新建绵阳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项目经设计、勘探、公开招投标、项目报建和审批等程序,6月13日,项目在游仙区游仙镇正式举行开工仪式,总占地1.05公顷,建筑面积12808.64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2940万元,2014年9月底建设项目全面竣工。


【残疾人康复工作】  2013年,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3367例,装配假肢109例,救助精神病患者1600人次,完成聋儿语训54名,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27名,免费赠送轮椅、助听器、盲杖等辅助器具4405件套。6月17日,中华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中华美业标准管理推行专业委员会向绵阳市捐赠100万元,用于绵阳市343名残疾人进行假肢装配、助听器佩戴等康复治疗工作。


【残疾人教育服务】  2013年,相继在涪城区特校和北川康复机构开展孤独症儿童和聋哑儿童幼儿期教育试点工作,填补绵阳市孤独症、聋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空白;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特教投入力度,盐亭县、安县、梓潼县新建3所特校,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易址新建,均投入使用;发放“金秋助学”资金33.3万元,帮助111名贫困残疾生或残疾人子女喜圆大学梦;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全市投入资金200万元,培训各类残疾人共计22197名。


【残疾人就业】  2013年,全市投入资金403万元,安排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35173人;全市对405名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发放小额创业扶持资金205万元。2013年,全市征收残保金6351万元,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残疾人扶贫工作】  2013年,市残联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绵阳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对安置和带动残疾人就业较多的给予奖励扶持。市残联先后对12个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扶贫基地投入扶持资金50万元。为1206名符合条件的下肢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440190元。为14名取得C5驾驶驾照的残疾人给予一次性补助14000元。300名因患大病或遭遇突发性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群众得到政府提供的医疗或生活救助。

殡 葬

【概况】  2013年,全市有1个市级殡仪馆(绵阳市殡仪馆)和5个县级殡仪馆(安县、盐亭县、梓潼县、三台县、江油市殡仪馆)。其中,市殡仪馆有火化炉7台,全年火化遗体7112具;安县殡仪馆有火化炉2台,全年火化遗体3024具;盐亭县殡仪馆有火化炉3台,全年火化遗体1694具;梓潼县殡仪馆有火化炉3台,全年火化遗体399具;三台县殡仪馆有4火化炉台,全年火化遗体2681具;江油市殡仪馆有火化炉5台,全年火化遗体5190具。


【殡葬管理】  2013年,绵阳市严格按照《殡葬管理条例》依法开展殡葬管理工作,学习宣传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春节、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安全、文明、有序,市民政局被省民政厅表彰为“清明节工作优秀单位”;开展全国殡葬管理示范单位、全国殡仪服务示范单位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墓园创建活动,市殡仪馆荣获第三批“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深化惠民殡葬工作,全年共有2620人享受惠民殡葬政策,减免费用207.67万元。(冯 鑫)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