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绵阳概况 > 绵阳年鉴 > 绵阳年鉴2013

社会生活

发布日期:2014-06-12 17:01文章来源: 绵阳市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民生工程

【概况】 2012年,全市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10大类民生工程,132项目标任务(其中省目标105项、市自选目标27项)。截至12月31日,105项省目标,完成100%的有35项,完成超过100%的有61项,有9项省上自行组织实施;27项市目标,完成100%的有9项,完成超过100%的有18项[其中:绕城高速建设、二环路建设、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编制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老年(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等5个项目为跨年实施项目]。

截至12月31日,全年实际投入民生工程资金95.17亿元(其中: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补助40.08亿元,市级财政资金投入4.64亿元,县市区、园区财政资金投入3.92亿元,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其他资金投入46.53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11%。


【就业促进方面】 城镇新增就业4760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652人,其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落实15207人(含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29人),市总工会落实2446人;扶持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12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3%,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5582.6万元,提供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2144万元,发放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45363.2万元;促进614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促进276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2009级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农民工在岗培训14594人、品牌培训3187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4832人,劳务扶贫培训826人,贫困地区农民技能培训2307人,新型农民培训24578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50.4957万人次,农村青年技能培训1188人。


【扶贫解困方面】 完成5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扶持122529人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3629人;按城市低保人数计算,城市年人均医疗救助水平达到346元,按农村低保和“五保”人数计算,农村年人均医疗救助水平达到300元;建设社区慈善爱心超市12个;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51617人次,新建2个县级以上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厅,建立规范化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18个,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730件;给予66545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父母发放奖励金6388.32万元,给予4012人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父母发放特别扶助金585.46万元,给575152人独生子女父母发放奖励金1725.46万元;为12882名困难职工每人每年提供生活和医疗救助300元至1000元;帮助5706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救助贫困家庭脑瘫儿童305名;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应急救助6575人次;完成市青少年权益维护综合服务基地建设1个。


【民族地区帮扶方面】 培训州县卫生行政干部8名、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3名、乡镇卫生院负责人14名;实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帮扶项目41个。


【教育助学方面】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做到“应免尽免”;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完成5所中职学校基础设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招生3.21万人;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32所;资助中职学校学生40608人,资助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087人,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545人,资助业余训练贫困学生运动员137人,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2390人;建成农村留守学生之家16所;开工建设中小学校舍170131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人数2430人。


【社会保障方面】 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达到193.26元,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达到88.78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床位率达到94%、集中供养率达到65.3%;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达110.83万人,其中参保缴费人数达76.5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覆盖人群达67.24万人;创建2个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92人;居家托养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1769人,资助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2家;为598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医疗卫生方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9.68%;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2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63人;派遣211名三级医院医师支援县级医院、370名二级医院医师支援乡镇卫生院,安排110名县级医院医师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为20108名建档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及环卫工人组织一次健康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8%;救助贫困家庭0至6岁符合人工耳蜗手术条件的重度听力残疾儿童20名;救助5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百姓安居方面】 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13771套,实施棚户区改造9508户,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13162户;实施188处中小型地质灾害应急排危;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19904口;解决11.4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投入4158.66万元推进新村基础设施建设。


【民生基础设施方面】 建成农村公路129.41公里,其中:通乡油路(水泥路)201.41公里、通村公路1095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达到84;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153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座;实现135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230个行政村通宽带问题;全面建成武都水库工程;完成绕城高速南环线建设投资6.1亿元、二环路建设投资12.76亿元;开工建设5座人行天桥,改造城区堵点路口17处、城区内涝积水应急工程5处,在松垭新建成16公顷苗木基地;新建社区警务室90个。


【生态环境方面】 全面完成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任务;管护国有林30.67万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12万公顷;实施“金土地”整理1.30万公顷、新增耕地1333公顷、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7540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1.06万公顷;限期治理省挂牌督办工业企业7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3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0%;限期治理市挂牌督办工业企业5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9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完成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4个;完成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规范化项目84个;建设机动车环保检测线线13条,完成楼房村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设施土建、设备采购、水电配套等前期工作。


【文化体育方面】 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编制启动招投村程序,完成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专用设备配送,8个图书馆、10个文化馆、271个乡镇文化站、9个博物馆和纪念馆免费开放,完成绵阳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投资4786万元,依托文化站建设乡镇妇女儿童之家57个、建设村(社区)妇女之家69个,市老年活动中心在原址破土动工进行重建;建设农家书屋713个;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体育锻炼107.65万人次,建设全民健身路径52条;完成4000户卫星直播、16269户地面数字电视“村村通”建设;全年完成公益电影放映41231.1场次,完成城区未成年人公益电影展播67场。(叶德忠)

社会保障

概   述

【概况】 各险种参保总人数为211.0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7.21万人(退休人员29.3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9.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5.5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8.91万人,分别较上年同期新增参保人数8.15万人、6.82万人、3.66万人、5.86万人。城乡居民登记参保203.24万人,参保率达到86.84%。


【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对全市27.03余万企业退休人员调待工作,人均月增加200.99元。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封顶线分别从16万元、9.5万元提高到20万元、11万元,支付参保人员门诊、住院、慢性病补助等费用约3.75亿元。支付工伤保险基金3355.31万元,支付生育保险基金1352.9万元。将3300多名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


【“社保卡”发行】 筹备完成社会保障卡发行的前期工作。受8家银行委托,在纪检、审计、检察院、财政监督下,通过公开竞争性谈判选定社保卡数据采集商,开展数据清理工作,发行社会保障卡78万张。


【基本养老保险】 2012年,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年征收达578036.64万元。其中,实现养老保险征收收入421049.63万元(企业办法收入406003.4万元,机关事业办法收入15046.23万元),实现医疗保险征收收入140836万元,实现工伤保险征收收入10887.26万元,实现生育保险征收收入5263.75万元,五险种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城居保”实现全覆盖】 继全市2009年起江油市、安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农保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后,2012年7月,涪城区(高新区、经开区)、游仙区、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至此,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截至2012年底,全市符合参保条件的234.2万人中有203.2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86.79%,其中60岁以上人数646640人。


【推进医疗付费方式改革】 探索单病种付费,单病种付费范围由原来的6个病种增加到12个;在原来按项目付费的基础上,在市本级二级以上定点医院实行医院基本医疗保险费总额控制。门诊特殊重症疾病病种由4种调整为6种,增加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两种病种。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由16种调整为18种,增加精神分裂症、甲减两种病种。对患有两种以上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的参保人员,从2013年起统筹基金支付每人每年增加300元。开展并实施居民(大学生)门诊统筹,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统筹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即时结算。探索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平台建设,推进实现异地即时结算工作。


【构筑养老金冒领防范体系】 为保障退休人员合法权益,防范瞒报、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依托基层劳保中心和社区开展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认证率达95%;对退休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异地安置人员和高龄人员进行生存状况的核实;健全社会保险防冒举报制度,对举报冒领人员,给予奖金奖励,全年查处冒领案件16宗,追回冒领养老金49.79万元;部分县市区使用退管软件,领取养老金资格通过网络平台认证。


【开展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专项检查】 2012年,先后对城区内116家医疗机构和240家零售药店联合开展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按情节轻重对未认真履行服务协议的药店进行处理,其中对43家定点零售药店提出口头整改意见,11家定点零售药店作出停机整改的处理;对6家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病人在院率低、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诊断升级、不合理收费、病人入院指针把握不严、病例书写不规范等问题,要求其限期整改,并根据情节轻重做出填写“定点医疗机构违规(约)案例登记表”,对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支付,停机整改1~3个月,和按统筹基金支付金额1~2倍扣除的处理。(黄   佳)

城乡低保

【概况】 全市(扩权县)争取中央、省补助城市低保资金3.05亿元,农村低保资金2亿元,市本级财政配套城乡低保资金600万元。

2012年1~12月,全市将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164339户310452人纳入低保保障,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79亿元。其中累计救助城市低保对象63102户、121591人,累计支出2.82亿元,按城市低保对象人数计算,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193.26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72元的112.3%,累计月人均补差水平比上一年度增加7.8元。累计救助农村低保对象101237户、1888861人,累计支出1.97亿元,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88.78元,完成全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务73元的122%,累计月人均补差比上年增加5.2元。


【城乡困难群众春节一次生活补贴】 2012年春节,全市发放城乡困难群众春节一次生活补贴326217人,7750万元;其中城市122567人,发放3677万元,农村181300人,发放3626万元,农村“五保”22350人,发放447万元。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 12月19日,绵阳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市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请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260元提高到300元/月・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130元/月・人,提高到150元/月・人,2012年12月1日开始执行。


【城乡医疗救助困难群众超34万人次】 全市(扩权县)争取中央、省补助城市医疗救助资金0.32亿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0.46亿元。市本级配套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20万元。

2012年累计救助341726人次,累计救助支出10418万元。其中城市累计救助111527人次,累计支出4208.8万元,人均救助水平346元,城市重特大疾病救助264人次,累计支出232万元;农村累计救助230199人次,累计支出6209.18万元,人均救助水平300元。农村重特大疾病救助330人次,累计支出255万元。


【农村“五保”供养】 2012年,全市符合条件的21625名“五保”对象全面纳入供养范围,全市221所敬老院有集中供养床位20211张,“五保”集中供养床位率94%,完成目标任务134%;集中供养“五保”对象达1411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5%,完成目标任务63%的105%。累计支出集中供养“五保”金5153万元,累计发放分散“五保”供养金1833万元。

2012年,绵阳市继续加强“五保”供养的制度建设,继续推进敬老院规范化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四川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弱病残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保障工作的通知》(绵府办发〔2011〕124号)文件精神,稳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全市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年均供养标准达3650元,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年均供养标准达2441元。


【建立临时生活救助资金804万元】

2012年,全市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基金804万元,为临时生活救助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其中北川羌族自治县210万元、江油市190万元。争取省补资金124万元,充实临救基金。全市11561户因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对象获得608万元临时生活救助资金。


【开展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 2012年上半年,先后组织前去成都、乐山等地学习借鉴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出现的问题,根据这些工作经验并且结合绵阳本地实际情况,争取财政、发改、公安、教育等十四个部门支持,联合下发《绵阳市城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为绵阳市城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敬老院职工培训】 9~11月,全面培训全市所有敬老院院长、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共计800余名。培训内容涉及政策、法律、管理、护理、常见病处理等多个领域,社保资金审计方面:2012年,全国开展声势浩大的社内容丰富并且贴合敬老养老工作实际。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 2012年,全国开展社保资金审计工作,城乡低保资金也被列入审计范围。全市民政系统积极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学习审计数据采集要求,掌握采集要领。按期完成约800万条数据的采集录入并汇总进入数据库的工作,所采数据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成特办的验收。经过严格审计,全市范围内未发现严重低保资金违规事件。(黄   佳)


社保基金管理

【概况】 2012年,全市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年征收达578036.64万元。其中,实现养老保险征收收入421049.63万元(企业办法收入406003.4万元、机关事业办法收入15046.23万元),实现医疗保险征收收入140836万元,实现工伤保险征收收入10887.26万元,实现生育保险征收收入5263.75万元。

另外,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征收28211.92万元(财政补贴12861.6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57707.62万元(财政补贴20483.20万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面覆盖】 继2009年江油市、安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农保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后,2012年7月,涪城区(高新区、经开区)、游仙区、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至此,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2012年末,全市参保人数2277563人。其中全市60岁以上人数646640人。


【养老金发放】 2012年,为全市企业办法参保离退休人员289809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及其待遇452498.5万元,为事业办法参保离退休人员6310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及其待遇14505.35万元。

2012年,为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641876人发放养老金30377.08万元。



【工伤与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2012年,支付工伤保险基金7671.31万元,支付生育保险基金3126.16万元。


【社保基金管理】 学习贯彻《社会保险法》,改进和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始终坚持不懈抓好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强化基金预算管理,抓好基金预算的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严格执行基金财务制度,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各险种基金的正常、规范、安全运行;开展内审稽核和内控评估检查,接受审计监督,防范经办风险,确保基金安全;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系统对业务经办的支撑和风险控制;加强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管理,为达标验收做好准备;严格执行政策和基金管理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争当遵纪守法模范。(华   坚)

社会福利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工作政策法规】

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年初制定《关于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暨启动“敬老爱老助老工程”的实施意见》。成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推动绵阳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印发绵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和《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绵阳市“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上报市政府审定。这些指导性文件明确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提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指导原则,为全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依据。


【创建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 2012年,全市创建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5个,分别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金霞社区、游仙区开元中街社区、盐亭县两河镇镇江社区、盐亭县黄甸镇黄天坝社区、安县花�镇白鹤林社区。


【专项救助工作】 推进“明天计划”“重生行动”“儿童疝气”“微笑列车”老年人“幸福家园”“康复工程”“晚晴行动”等专项救助工作。其中“明天计划”4例、“微笑列车”32例、“晚晴行动”17例,推动社会福利工作的开展。


【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建设】 提高福利机构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2011年9~10月,分7期对全市800多名敬老院、福利院管理人员、护理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培训,全面提升全市敬老院、福利院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实现全市养老机构的上档升级。完成对全市37家福利企业的年审和换证工作。


【福彩公益金的销售及争取与分配】 2012年,全市争取和分配福彩公益金2186.66万元。其中:省上下拨市级福彩公益金分成1444.14万元,孤儿集中供养基本生活费市级补助资金35.91万元,提前下达2013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预算381.61万元,“慈善爱心超市”建设补助资金145万元(项目建设85万元、超市目标建设60万元),养老示范社区经费补助120万。市政府配套养老示范社区经费补助50万元,“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市级奖励资金10万元。

社会福利项目资金争取和分配439.92万元。其中:“幸福家园”项目250万元、“微笑列车”项目6.4万元、“明天计划”项目4万元、“晚晴行动”项目6万元、国寿保险资助资金173.52万元。


【慈善超市建设】 2012年,分别在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三台县、盐亭县、安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高新区、经开区建设12个慈善爱心超市,完成目标任务100%。

(黄   佳)


婚姻与家庭

【概况】 全市有10个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分别是涪城区区、游仙区、江油市、安县、梓潼县、盐亭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三台县、科学城办事处民政局婚姻登记处。2012年,全市婚姻登记处办理结、离婚登记64969对。结婚登记51256对,离婚登记13713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17833次。登记合格率达100%,信访处理率达100%。全市10个婚姻登记处中,游仙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为国家级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其余9个婚姻登记处为四川省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窗口单位。


【婚姻登记管理】 2012年,各婚姻登记机关严格按照《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依法实施婚姻登记工作。根据民政部颁布的《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市民政局制订《绵阳市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和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力争全市10个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在2015年之前达到国家评定的3A、或4A、5A级婚姻登记机关的标准。(黄   佳)

物   价

【基础农产品价格】 国家连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小麦、稻谷收购价格同步上行,12月份全市小麦(三等)1.15元/500克、稻谷(中籼稻、三等)1.38元/500克、玉米(二等)1.08元/500克,收购均价较1月份分别上涨5.50%、3.76%、1.89%,同比分别上涨6.48%、6.98%、2.86%。小麦、稻谷收购均价比国家最低保护价格均高0.13元。

油菜子(中等)受种植成本增加的影响,全年收购均价2.57元/500克,同比上涨7.53%。

2012年春蚕茧(混等)受国际市场生丝价格下跌的传导影响,收购均价比2011年同期下跌15.66%,10月份国际、国内生丝价格回升,带动全市秋蚕茧收购价格上扬,并创年内新高。全年蚕茧收购均价32.10元/千克,同比小幅下跌3.05%,比全市中准收购指导价微高0.31%。


【成品粮价格】 2012年,受国家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引导,绵阳市成品粮价格在上行通道中运行。12月份中籼米(本地、标一米)2.20元/500克、粳米(东北珍珠米)2.70元/500克、面粉(本地、标一粉)1.80元/500克,较1月份分别上涨3.29%、3.85%、9.09%。


【食用油价格】 2012年,受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国内两大食用油生产厂家相继上调部分食用油价格。12月份绵阳市菜子油(桶装、金龙鱼一级)67.90元/5升、食用调和油(桶装、金龙鱼二代)72.50元/5升,较1月份分别上涨9.52%、6.62%。


【仔猪、生猪和猪肉价格】 2012年1月,仔猪收购价格延续2011年底下跌的走势,2月、9月受补栏需求增加影响,价格小幅反弹,但全年总的走势是大幅回落。12月仔猪收购均价8.91元/500克,较1月份下跌21.59%,同比下跌22.52%。全市生猪收购价格承接上年的跌势,上半年连续下跌6个月,4月初猪粮比价低于盈亏平衡点。进入7月,因启动生猪储备计划,生猪价格止跌,8月反弹,9月延续上涨态势,10~11月回稳,11月底受传统消费需求旺季影响,价格再次上涨,猪粮比价回到盈亏平衡点之上。12月生猪收购均价8.06元/500克,较6月上涨21.57%,同比下降9.64%。12月鲜猪肉(一级)零售均价13.00元/500克,较6月上涨15.56%,同比下跌7.14%。


【牛肉价格】 2012年,受肉牛产量不足、饲养成本走高等因素影响,牛肉价格在上行通道中运行,12月份鲜牛肉(牛腩)零售均价26.00元/500克,较1月份上涨15.56%;同比上涨30.00%。


【禽蛋价格】 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鸡蛋价格波动较大,总的趋势是震荡上行。2月,快速下跌,3~5月底部徘徊,养殖户出现亏损,减少蛋鸡的饲养量,6月“端午节”鸡蛋需求量大增,鸡蛋供需失衡,导致短时间内价格大幅上涨。7月份价格小幅回落,8月受中秋制作月饼和学校开学需求增加影响,价格再次上涨。12月份鸡蛋零售均价6.00元/500克,较1月份上涨14.29%,同比上涨9.09%。


【淡水鱼价格】 2012年,全市淡水鱼价格整体上扬。12月草鱼8.00元/500克、花鲢10.00元/500克,同比分别上涨14.29%、11.11%。


【蔬菜价格】 2012年,气温反常,本地季节性蔬菜上市期推迟1月,使蔬菜价格4月底才开始回落,6月降幅较大,7月连降暴雨,蔬菜生产和供应受到影响,价格上扬,8月继续高位运行,9~11月中旬秋菜上市,价格回落,11月底天气转寒,价格再次上涨。12月30个蔬菜品种批发均价1.79元/500克,较1月下降29.25%;蔬菜零售均价与1月相比呈17降9升4平的态势,零售均价为3.71元/500克,较1月下跌12.09%,同比基本持平。


【日用品消费品价】 2012年,全市衣着类5个品种价格全面上涨,年底比年初零售均价上涨31.00%,其中高端品牌、时令服饰涨幅较大;日化类6个品种价格5涨1跌,年底比年初零售均价上涨5.61%;家用电器类14个品种价格8涨6跌,12月较1月零售均价略降1.38%;烟酒类9个品种价格3涨6平,12月较1月零售均价微涨0.60%。(熊小蓉)【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2012年以来,绵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呈现温和上涨运行态势。根据绵阳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绵阳CPI比2011年上涨2.8%,高于全国2.6%、全省2.5%水平。


【七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与上年同期相比,食品类价格上涨4.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9%、居住类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4%、衣着类价格上涨8.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7%。


【食品价格上涨】 食品类价格与2011年同比上涨4.1%,食品类价格的上涨直接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42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因素的50.7%。

主要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5%;油脂价格上涨6.4%;菜价格上涨16.9%;干鲜瓜果价格上涨5.9%;水产品价格上涨12.6%;糕点饼干价格上涨6.6%;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6.0%。


【居住类价格增长2.3%】 2012年绵阳居住类价格与2011年同比上涨2.3%。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0%;水、电、燃料价格上涨6.2%。


【服务项目价格增长1.9%】 2012年,绵阳市服务项目价格与2011年同比上涨1.9%,在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下,服务项目价格均呈涨势。其中,家庭服务价格上涨10.9%,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2.2%,缝纫价格上涨8.2%,清洗价格上涨3.8%,洗浴价格上涨5.4%,车辆修理服务价格上涨12.3%,专业技能培训价格上涨4.4%。(陈   俐)

城镇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755元,比上年增长15.3%,收入水平在全省排名第五,前四位分别是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阿坝州。其中绵阳市城区23054元,增长14.5%,收入水平在全省19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二,第一位是成都市城区。各县市区增幅均在13%以上。



【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11.7%】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520元,比上年增加936元,增长11.7%,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由上年的77.2%下降到74.8%,但仍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居民收入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主要增长因素,一是根据2012年四川省出台的最低工资标准,绵阳市对本地标准做相应的调整;二是四川省人社厅出台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3.0%;三是工资的正常晋级调整。


【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29%】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293元,增长29.0%,增幅居各类收入之首。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经营环境改善,城镇居民家庭从事个体私营经营人数增加;二是借助于“灾区发展振兴”“科技城建设”等特殊机遇,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尤其是减税减费政策使得家庭经营活动增加,个体私营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


【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18.9%】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780元,增长28.9%。在所有分类收入中,增幅最大的是利息收入,人均246元,同比增长236.5%。据调查,2012年由于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变得比较困难,这些企业大多转向民间融资,部分居民将余钱用于民间借贷获取高额利息。


【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15.3%】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314元,增长15.3%,其中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3582元,增长18.6%;人均社会救济收入112元,增长49.9%。主要增长因素:一是从2012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上调;二是全市提高低保标准。并给困难户和低保户家庭发放一次性价格补贴和过节慰问费。


【高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20%的高收入家庭与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有所拉大。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791元,比上年增长12.1%,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35元,增长14.0%,高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3.83�1,缩小到2012年的3.77�1。


【家庭就业负担系数】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户均人口为2.91人,比2010年户均增加0.04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变化(家庭供养的在外就学子女计入家庭人口),户平均就业人口为1.61人,每个就业人者负担1.81人。


【城镇居民汽车拥有量增长45%】 至2012年底,全市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为15.2辆,比2011年增加4.7辆,增长45.0%。



【城镇居民居住面积与上年持平】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32.8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城镇居民消费全面增长】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5717元,比上年增长11.7%。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领域拓宽,消费支出同时增加。从消费构成看,八大类消费支出全部增加,衣着、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四类消费的增速高于总消费的增速;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三类消费的增速低于总消费的增速;食品类消费与总消费的增速持平。


【食品类消费】 2012年,全市居民家庭人均食品类支出6150元,比上年增长11.7%,恩格尔系数为39.1%,与上年持平。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在外用餐次数及支出明显增加,人均在外饮食消费1697元,增长27.4%。


【衣着消费】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997元,增长13.1%。主要增长因素,一是随着企业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衣着服饰价格逐渐走高;二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城市居民对穿着的追求也越来越注重品质、时尚、美观,衣着消费逐步潮流化,档次也有所提高。


【居住消费】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1207元,增长1.1%,增长较为缓慢。其中人均住房消费395元,下降8.5%。2012年购房者大多持观望态度,住房装修支出比上年下降13.5%;全年极端天气情况较多,居民的水电燃料及其他消费增长6.2%;居民的居住服务类消费同比增长8.6%。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1115元,增长8.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居民家庭耐用品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装饰意识不断增强,各种美化家居的饰品、床上用品和家庭日杂用品消费不断增加。


【医疗保健消费】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无病保健,有病及时就医,用于疾病治疗和滋补保健品的支出不断增加。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836元,增长9.0%。作为医疗保健消费主体的药品费和医疗费,人均消费分别为453元和278元,增长10.3%和11.8%。滋补保健品消费78元,增长16.4%。


【交通与通信消费】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1829元,增长15.8%。人均交通消费968元,增长27.8%,主要原因一是新增不少交通工具,人均购买交通工具消费支出增长24.7%;二是2012年国家出台的高速公路节日免收小型车过路费的政策,促使节假日自驾游出行大量增加,同时燃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得人均燃料消费支出增长51.9%。

人均通信消费861元,小幅增长4.8%。作为通信消费大头的通信服务类,人均消费724元,增长2.6%,其中人均电信费717元,增长2.2%,电信资费在过去一年中调整不大,是通信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1945元,增长11.9%。从构成来看,人均文娱用品消费380元,下降7.5%。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760元,同比增长19.0%,居民对团体旅游青睐有加,人均消费为482元,增长20.9%。人均教育消费805元,增长17.0%。其中非义务教育费及成人教育费的增幅最大,分别达到37.5%和115.2%,强烈的危机意识促使居民不仅增加对下一代教育消费的投入,还加大对自身教育的投入,终身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28.9%】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637元,增长28.9%。人均其他商品消费397元,增长34.5%,其中,人均金银珠宝饰品和化妆品消费292元,增长41.5%,对其他商品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4%。人均其他服务消费支出241元,增长20.6%,除美容费同比下降外,其他消费均有大幅度地增长。(杜   芳)

农村居民生活

【概况】 2012年,绵阳市农村居民收入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13元(位列全省第5位),同比增加1030元,名义增长14.3 %,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1.0 %,比上年回落4.6个百分点。

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72元,较上年增加258元,增长4.7%。八大消费类别中食品、衣着、交通和通讯消费略有上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下降。


【工资性收入】 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47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3 %,同比增加530元,增长18.0 %,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1.5%。其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同比增加171元,在乡外县内从业得到的收入增加 153元,两者合计增收324元,占工资性收入增长总额的61.1%。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各地工业园区项目陆续开建和投产后,就近务工机会增加,劳动力需求旺盛,工资水平提升,最低工资标准调高等因素。


【家庭经营纯收入】 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381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4%,同比增加340元, 增长9.8%,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 33.0%。其中,农民从农村第一产业得到的纯收入达到3165元,同比增加250元,增长8.6%,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是农产品量价的稳定增长(粮食增长0.7%,油菜子增长3.7%,蔬菜增长5.2%,生猪出栏增长2.3%)。农村第三产业人均纯收入577元,同比增加98元,增长20.4%。表明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带动农村交通运输、邮电、批零贸易、餐饮和文教卫生等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


【财产性纯收入】 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83元,同比增加11元,增长6.2%,相比上年75.9%的增幅回落明显。其灾后重建任务结束后农房出租机会的减少,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财产性收入淡化,农户家庭农机具拥有率不断提高农机租金收入减少是重要的因素。


【转移性纯收入】 全市“三农”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741元,同比增加149元, 增长25.2%。其中各项补贴收入增长25.9 %,离退休金、养老金收入增长38.3 %,救济金、抚恤金、救灾款增长54.3%,各项赔款增长67.1%。


【现金收入】 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952元,同比增加1448元,增长 17.0%,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加 534元、家庭经营收入增加614元、财产性收入增加79元、转移性收入增加221元。年末农民人均金融资产余额6727元,同比增加 1149元,增长 20.6%。其中:手存现金1374元,同比下降45元,降幅3.2%;存款余额 5282元,同比增加1245元,增长30.8%。


【衣食、交通、通信消费】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基本消费质量逐步改善,食品、衣着、交通和通信支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食品人均支出2511元,增长1.6%,衣着人均支出405元,增长13.8%,交通通信人均支出557元,增长8.0%。恩格尔系数为43.5。


【文教娱乐与医疗保健消费】 全市农民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保持较高增速,其中文教娱乐人均支出363元,增长20.7%,医疗保健人均支出526元,增长29.6%,其他消费人均支出 144元,增长39.0%。


【耐用消费品】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理念的改变,农民主要耐用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和优化。每百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为:洗衣机91台、电冰箱82台、空调 19 台、热水器53台、摩托车58辆,彩色电视机112台,移动电话203部。(杨川秀)


创业就业

【概况】 2012年,围绕“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继续实施更加促进就业政策,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开展重点项目人力资源招募工作,实施就业服务、创业服务、就业援助和职业培训,着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市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6万余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4万余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276人,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614人,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低于四川省确定的4.3%控制目标 0.37个百分点。


【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全市组织4557名城镇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开展创业培训253 期,组织7574名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3500人的216.4%;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15835人(劳动预备制培训1368人,劳务输出培训14467人),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10000人的158.4%,实现就业13764人,就业率达86.9%。


【劳动关系管理】 全年规范用工合同管理,积极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彩虹计划”、“春暖行动”,签订工资集体协议7664户,覆盖企业1.49万家,覆盖职工72.4 万人。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各类小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1%,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集体合同覆盖率达95%。加强劳动监察,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专项行动,为劳动者追回工资、抵押金等经济损失2.04亿元,补签劳动合同1.2万份,补缴社会保险费710万余元。取缔非法职业介绍机构1个。加快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664件,涉及劳动者3845人,涉及金额3636.58万元。维持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就业失业登记录入管理】 全市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就业失业登记总人数60.3万人(就业登记入库56.5万人,失业登记入库3.8万人),比2011年末新增登记入库25.7万人,增幅达74.29%。累计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实物证”15.5万本。


【困难对象就业援助】 按照“精细化、长效化”的要求,扎实开展就业援助工作。把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农民等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巩固“户户有就业”成果,全年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137人(“4050”人员18551人、残疾人275人、低收入人员733人、被征地农民2889人、长期失业者1689人),其中自主创业989人、被企业吸纳就业2139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815人、实现灵活就业19194人。


【重点群体群众就业】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做好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全年帮助2300名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扎实开展藏区“9+3”学生就业工作,全市2012年毕业的636名2009级藏区“9+3”学生全部实现初次就业。统筹抓好城市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政策的落实;支持和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及企业吸纳就业;建立和完善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机制。全年全市为9.73万人次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涉及资金1.67亿元。其中岗位补贴 6590.33万元,社会保险补贴 6495.94万元,职业培训补贴2707.6万元,职业介绍补贴268.37 万元,其他609.07万元。(曾胜利)

社区建设

【“五零工作法”在全省推广】 绵州社区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创新推行社情民意“零盲点”、矛盾纠纷“零激化”、社区服务“零距离”、关爱帮扶“零缺失”、共驻共建“零障碍”,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在2012年年初召开的四川省民政工作会议上,代表绵阳市作《推行“五零”工作法,创新社区管理服务》的经验交流。“五零工作法”在全省社区中全面推广。


【社区管理服务】 2012年,在推进社区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试点,取得较好的成效。涪城区在2010年首批补充社区专职干部69名的基础上,招收71名社区专职干部,组织195名社区干部参加社工师培训和考试,新增社工师13人,助理社工师26人,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得到大力提升。涪城区南河路社区通过校地合作,建立社工实习基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专业社会服务。北川羌族自治县探索社区 “三社(社区居委会+社工组织+志愿者)联动”管理服务机制建设,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开办4个社区市民学校,建立起11个社工服务中心和站点,1个社区志愿者协会组织,社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得到凸显。


【启动社区布点规划】 在全省率先启动社区布点规划工作。争取市政府拿出40余万元财政专款,邀请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绵阳市中心城区社区布点专项规划》工作,规划进入最后审定阶段。


【社区阵地建设】 通过开发商免费移交、政府出资购买、国有闲置资产移交、“特殊党费”援建等方式,着力解决城市社区办公用房。2012年,市政府下拨100万元社区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开发商无偿为全市主城区6个社区提供房屋782平方米,还有1200平方米正在积极落实和完善手续之中;9处共计3482平方米市国有闲置资产移交给主城区9个社区使用;盐亭县将4000余平方米闲置的国有资产划拨给10个县城社区;江油市财政拨付290.5万元用于改善社区办公用房设施建设;“特殊党费”援助77个社区办公服务项目完成。2012年底,全市511个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

(黄   佳)

社会团体

【概况】 2012年全市社会团体成立登记219个、变更114个、注销45个、撤销7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112个、变更129个、注销10个、撤销54个。其中:市本级办理社会组织成立登记22个(社会团体1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6个)、变更登记33个(社会团体2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个)、注销4个(社会团体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撤销11个(社会团体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办结率均为100%,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依法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加强与市级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的联系沟通,督促市级社会组织依法参加年检。全市社会组织年检率达到100%,超额完成四川省民政厅下达的年检率95%的目标。


【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工作】 加强执法监察力度,查处违规行为。和区市县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物价等相关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一道,深入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遵纪守法、遵守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工作程序、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检查。对违法社会组织查处率达100%,非法社会组织取缔率达100%,地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贯彻落实《四川省社会组织行为失信惩戒制度》,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和社会监督体系等方面工作。全市社会组织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内部规章制度的已达95%,部分县已达100%。


【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 贯彻执行《四川省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开展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工作。制订《绵阳市行业协会(商会)评估评指标》,印发《绵阳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市属行业协会(商会)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部分县市区召开社会组织评估动员大会,出台《社会组织评估实施方案》等,全市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正有序进行。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扶持发展基层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登记备案双轨制,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程序、完善备案管理,在民政部门备案的基层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63个。


【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 强化政府监管。加强日常监管,严把票据审核关;加强同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协同配合,对部分市本级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规范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对全市登记管理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重新进行清理摸底,建立完整的社会组织数据台账,规范和完善社会组织档案管理工作。强化优质服务。完善便民措施,提高服务能力,严格实行服务质量“零差错”,实行受理服务“零积压”,服务受理“零推诿” ,热情、高效的服务受到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联系协调省民政厅,为全市慈善总会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项目资金30万元。做好社会组织信息宣传工作。(黄   佳)


人口和计划生育

【概况】 2012年,重点抓低生育、促统筹、强服务、惠民生,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92.49%,超目标任务7.49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7‰以内,超目标任务0.63个千分点;全年审核确认“三金”奖励对象64.5万人,兑现资金8699.22万元,兑现率100%;新增“三结合”帮扶户4115户,超目标任务116%,新建帮扶基地512个,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计划生育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2012年1月17日,市计划生育协会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审查市计划生育协会筹备工作报告和五年工作计划;审议通过《绵阳市计划生育协会章程》;选举产生市计划生育协会第一届理事、常务理事和会长、副会长。副市长赵琪当选市计生协会会长。绵阳市计划生育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绵阳市计划生育协会正式成立。2010年8月,市委批准设立绵阳市计划生育协会,2011年11月,省委组织部批准市计划生育协会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组织。


【优化计划生育政策】 2012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绵委发〔2012〕3号)、《绵阳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绵府发〔2012〕19号)、《关于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绵委办发〔2012〕19号)、《绵阳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绵府办函〔2012〕130号)等文件,优化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政策环境。


【开展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督查评估】 市人口计生委、卫生局、公安局、药监局、妇联对全市集中整治“两非”第二阶段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6个县市区。据统计,在为期半年的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中,全市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1079人次,检查医疗保健机构384家。其中,县直医疗保健机构33家,乡镇医疗机构238家,民营医疗机构26家,个体医疗机构87家,市药监局对49家医药公司作重点检查,均未发现非法开展胎儿性别比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等违法行为。


【出生宣传】 为纪念第23个世界人口日,副市长赵琪在《绵阳日报》发表题为《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署名文章。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围绕“让家庭健康、和谐”主题,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宣传活动。


【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 建立公安、计生联动机制,坚持婴儿户口登记“三联单”制度。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立灾后再生育“五个一”全程服务机制。全面推广“两委总负责、专干抓落实、协会为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工作机制。江油市、涪城区、梓潼县创建为省级群众自治示范县,江油市、安县、三台县、梓潼县、仙海区创建为省级综合改革示范县,仙海区“服务生命全程、构建幸福家庭”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 2012年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县扩大到江油市、游仙区、安县、梓潼县、盐亭县、平武县6个县市区,占全市66.7%,累计为2.9万人提供服务,目标人群参检率达105%,超目标任务2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北川羌族自治县创“国优”顺利通过,全市有5个县市区创建为“国优”,4个县创建为“省优”,实现“国优”、“省优”全覆盖。全市无一例技术服务安全事故发生,夺得全省科技岗位大练兵第二名。总结推广安县秀水计生服务站“技术兴站、管理强站、创新活站、文化塑站”经验,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的肯定。继续做好灾后再生育全程免费技术服务,全市拟再生育家庭怀孕1492人,生育1268人,怀孕率达73%,生育率达62%。全市药具应用率达95%,综合节育率达89.14%。


【强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树立“计生即民生”理念,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和促进就业就学,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和计生家庭贫困学生助学工程。创新利益导向工作思路,统筹协调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出台《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意见》《关于认真做好2012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和《绵阳市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实施方案》,完善计生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完成计生“三结合”帮扶任务19871户,基本完成独生子女0~6 周岁平安保险、计划生育手术安康保险为主的计划生育参保工作。


【剖析全市人口计生目标执行情况】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文件精神和省政府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要求,2012年11月19~23日,省人口计生委重点剖析组一行30余人,组成4个工作组对绵阳市9个县市区2008年以来的计划生育和财政投入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综合评估,发现典型,查找问题,总结经验。

(张   兵)

民族宗教

【争取资金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全年向省政府争取“三州”开发资金300万元,省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160万元,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39万元,省散杂居少数民族资金30万元,省机动金10万元。向市政府争取两项配套资金350万元,其中,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旅游发展资金10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投向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盐亭县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能源、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助推民族地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推进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对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全年接待少数民族群众各类咨询3100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7件,审批更改民族成分567人。建设城市少数民族电子化动态管理体系。


【实施少数民族帮扶工程】 坚持民生投向,精心筛选上报各类民生工程项目,全年争取并落实60个涉及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乡村能源和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总计投入资金1139万元,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举办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 9月,会同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举办全市第8期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来自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和盐亭县乡镇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40人参加培训学习。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通过巩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北川羌族自治县通口镇茶园村、盐亭县大兴回族乡松柏村,被命名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民俗博物馆被命名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为满足信教群众宗教生活需要,按照“疏堵结合、纳入管理”的原则,年内新批准设立宗教活动场所3处。即: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黎山寺为佛教固定活动场所;设立三台县金翔寺为佛教活动场所;设立三台县东林寺为佛教活动场所。


【创建和谐寺观教堂】 为贯彻国家宗教事务局相关文件精神,市民宗局以“安全”为主题开展和谐寺观教堂现创建活动,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全市90%的宗教活动场所达到创建标准。


【组织开展宗教慈善活动】 指导市级五大爱国宗教团体开展“慈善周”活动,动员全市宗教界为全省“慈善周”暨“关爱活动”捐款10.2万元,各级宗教协会分别在扶贫、济困、助残、养老、义诊等方面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全市宗教界共计捐助善款68.8万元。


【做好宗教教职人员社保工作】 2012年,贯彻省政府宗教事务局相关文件精神,协调解决教职人员社保问题。全市524名宗教教职人员中,473人参加社会保险,医保参保率为100%,养保参保率为85%。


【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 6月1~30日,在全市宗教界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组织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深入学习宪法及有关法律、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推动宗教界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宗教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吴   东)

老龄工作

【概况】 2012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1011026人,占全市总人口18.54%。其中,农村老年人717127人,占70.9%(部分老年人由农村进入城市居住未转户口);城市老年人293899人,占29.1%;80周岁以上老年人152026人,占15.04%;纯老年人家庭人口264861人,占26.13%;100周岁以上老年人198人。


【老龄宣传】 2012年,市老龄办将老龄宣传工作和老年报刊征订发行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在市级新闻媒体开办宣传专栏。全年各级老龄工作部门为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提供信息稿件300多件。其中,市老龄办58件,江油市老龄办71件,三台县老龄办27件,游仙区老龄办26件。盐亭县老龄办全年印发老年法规政策宣传资料3万余份。通过广泛宣传,全市敬老氛围更加浓厚,各级各部门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


【敬老模范创建】 2012年,全市开展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单位、乡(镇)、村(社)工作。江油市、盐亭县被省政府认定为四川省第三轮省级敬老模范市(县)。全市各县市区新增和命名敬老模范单位169个,乡(镇)74个,社区34个。省老龄委《关于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的通知》下发后,市老龄委成立绵阳市“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的通知》和《绵阳市“敬老文明号”创建和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


【老龄工作调研】 2012年,全市完成老龄专题政策调研文章11篇。市老龄办撰写《绵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经市政府常务办公会议审定印发,《绵阳市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报告》引起省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盐亭县老龄办撰写的《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的几点思考》,游仙区老龄办撰写的《加强老龄机构队伍建设,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三台县老龄办撰写的《加强“两项”建设,实现老年协会和阵地全覆盖》获得一等奖。


【老年文化建设】 2012年,全市有老年大学2所、老年活动中心4个、1个敬老院列入“幸福养老大课堂”西部援建计划。江油市老年大学、三台县老年大学被省委老干部局、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老龄办、省老年大学协会评定为《四川省A级老年大学》。市老龄办和市老年大学联办川渝地区老年大学协作会和川东北片区老年教育经验交流会,市老龄办成功取得“第三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在北川举办。三台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报名参加“第三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分别获得银奖和大赛风采奖。科学城、北川羌族自治县两个老年舞蹈团队报名参加省老龄办、省民政厅等五部门举办的四川省中老年舞蹈大赛,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2012年,市老年大学老年艺术团、涪城区百凤朝凰艺术团等深入基层参加各种慰问演出活动50多场次,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敬老月”活动】 全市在国际老人节和“九・九”重阳敬老节期间,市老龄办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敬老月”活动的通知》;市老龄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中国绵阳新闻网联合开展“关爱老人、奉献爱心”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在绵阳城区铁牛广场举办启动仪式。市委书记罗强、市政府副市长李亚莲,在国际老人节当天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江油市光荣院看望慰问住院老人。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组织20多名专家志愿服务队到红星街社区、仙人路社区为老年人义诊,现场发敬老宣传资料1700多份,盐亭县老龄办组织县医院、县中医院、县肿瘤医院、县疾控中心医护人员在县城鸿宇广场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义诊400多人,发放《癌症预防指南》500余册;三台县在“敬老月”期间,召开报告会101场,座谈会220场,表彰先进集体110个,先进个人346名,社会各界为老年人捐款捐物价值8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敬老月”活动期间,全市共计慰问高龄贫困老人7100多户,发放慰问金90多万元。


【老年服务】 2012年,市老龄办制定出台《市老龄办对各县(市、区)老龄办绩效管理实施办法》,首次对各县市区老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分,充分调动各县市区老龄工作部门积极性。三台县老龄工作首次挤进县上目标考核,老龄工作同其他政府工作一道,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促进全县老龄开作的开展。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老龄工作部门与市、区文明办一道,组织志愿者对年满70周岁、子女不在身边一年以上,享受低保待遇的空巢老人开展“一对一”志愿服务,让接受帮护的空巢老人倍感温暖。2012年,全市老龄工作部门为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四川省老年人优待证》58000多个,为年满65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绵阳市高龄老人优待证》7000多个,为年满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500多万元,为年满100周岁以上百岁老人发放长寿补贴40多万元,全年接待处理来信来访1700多件次,均给予认真办理,全年保持“零”投诉。(黄   佳)

扶贫移民

【北川县、平武县收入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2012年,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3867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项目覆盖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16个贫困村。通过新建、改造贫困村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及能力建设培训等项目实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603人。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 2012年,全市7个县市53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全部启动实施,项目总投入9522万元,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改造村社道路187.5公里,维修整治水库、塘堰、蓄水池90口(座)。农村种养殖业项目发展,养殖种猪、商品猪520头,种植核桃、猕猴桃、金银花、藤椒等特色水果、蔬菜等598公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1500人次。


【劳务扶贫培训】 全年实施定向劳务培训826人,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13.7%。通过与用工单位签订用工合同,实现农民工输出转移的目标,达到培训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


【产业扶贫项目】 2012年产业扶贫项目资金600万元,其中平武县、安县和三台县各200万元。项目覆盖平武县、安县和三台县3个乡镇5个贫困村,人口2258户6874人,其中贫困户544户1633人。发展优质果蔬基地88公顷,建通村社道路3.1公里,改建山坪塘7口,排灌渠5000米,建设23公顷无滴膜竹结构大棚和5000平方米温室育苗连栋大棚。


【民生工程建设】 全年以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为目标,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25万人,超市目标任务2.2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2.5%。


【金峰水库和开茂水库移民】 2012年,完成盐亭金峰水库工程区移民搬迁226人,完成移民投资998万元。北川开茂水库完成安昌镇沙金村1、2、7组和开茂村5、6、8组征地移民工作,签订“移民安置合同书”354份;“移民安置销号合同书”277份;“开茂水库工程建设征收土地协议书”6份;搬迁安置移民277户741人,征收土地178.83公顷。兑付征地补偿补助资金7400余万元,占协议金额的88%。


【水电工程移民】 2012年,积极推进涪江流域水电开发项目,移民建房基本完成。完成平武县小河沟、仙女堡水电站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竣工验收,电站投产发电。三台县冬瓜山电航、平武高坪铺电站由省政府下发《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知》,江油市香水水库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经省扶贫移民局审查批准。


【移民后期扶持】 全年核实水库移民总数45599人,兑现落实直发直补后期扶持资金2731.845万元,兑现落实农转非移民生活困难补助330万元。实施2012年库区基金项目98个,落实资金1567万元,受益移民达1.56万人。完成移民生产生活技能培训3200人次。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 2012年根据省政府要求,落实绵阳市无偿支援重庆开县资金300万元,确保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任务的完成。


【移民信访维稳办结率100%】 全年组织各县市区移民部门进行稳定风险评估,排查影响稳定的不利因素,限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移民干部始终坚持带着感情做工作,认真对待移民群众的诉求,确保移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失。做好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工作行为,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水平。对来信来访做到件件落实,办结率100%,确保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稳定。(邓   君)

残疾人事业

【出台残疾新政策】 2012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印发绵阳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重度残疾人(以第二代残疾证为准,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由各县市区财政按每人每年100元的缴费档次全部代其缴纳。2012年,市残联先后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绵阳市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2012年残疾人民生工程教育就业项目实施方案》;与市教育体育局等10家单位联合出台印发《绵阳市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实施办法》,新政的不断出台,为扩大和保障残疾人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实施助残民生工程】 2012,全市实施助残民生工程,全市7项残疾人民生工程落实经费1267.4637 万元,惠及上万名残疾人。

扶持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129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1240人的104.3%,落实经费142.82万元;

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完成570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3720人的153%,落实经费370.08万元;

居家托养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176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1620人的109%,落实经费177.46万元;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三台县新建的2家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托养服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2家的100%,落实经费14.2万元;

为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598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500户的119.6%,落实经费155.9037万元;

救助贫困家庭脑瘫儿童305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300名的101.7%,落实资金379万元;

救助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20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20户的100%,落实资金28万元。


【残疾人康复训练】 2012年,通过彩票公益金专项项目,对24名贫困智力残疾人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对76名成年听力残疾人进行助听器验配;对30名聋儿进行康复训练,其中“七彩梦行动计划”项目训练20人;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3142例,其中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1500例;装配假肢195例,其中市红十字红基金会援助140万元装配131例。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共接受15名伤残人员康复训练,其中10名为地震伤残人员。为各类贫困残疾人赠送辅助器具1364件,对6所学校和社区进行无障碍改造。实施“世界宣明会集善援川项目”,该项目自2009年开始在绵阳市实施,2012年10月全部完成,项目总实施金额78.91万元。


【特教队伍整体能力建设】 选送13名教师参加联合国援助项目――特校教师生活技能培训;推进“医教结合”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的实施,选送4名特校康复骨干教师,参加省特教康复师资培训。


【推动残疾学生公益助学教育】 涪城区特校学前教育首批进入全省试点城市,该校30名学前教育残疾学生将连续三年每人享受到3000元彩票公益金资助。认真做好残疾高考学生的摸底调查和录取工作,确保上线学生全部录取,同时协助教育部门全面落实残疾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认真开展助学活动。通过金秋助学,对全市79名残疾考生和贫困残疾家庭子女进行扶持,发放助学金15.8万元。投入96.36万元,扶助730名在校就读的贫困残疾人子女和残疾人学生。


【推进残疾人就业模式多元化】 全年市残联与市工会、妇联、人社局共同举办6场就业招聘会,帮助340名残疾人与用工企业签订意向性协议。建立残疾人幸福创业基地,通过对创业基地进行无偿扶持和对基地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大户进行贴息扶持,引领带动当地残疾人脱贫致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重点帮助城乡残疾人自主创业,发放创业扶持资金64.9万元,扶持377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加大技能培训,先后开展盲人初中级按摩、盲人电脑、手工编织、绣品加工、修鞋、缝纫、维修、家庭服务、种植养殖、烹饪等多项培训,全市累计培训5271名残疾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创历史新高,全市全年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110万元,为推动残疾人就业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支撑。


【开展残疾人扶贫作】 全市50467名贫困残疾人录入扶贫信息平台和中国残联贫困残疾人信息平台。开展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项目,开展结对帮扶749人,稳定脱贫374人,投入帮扶资金46.35万元。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完成18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项目,户均投入改造资金3万余元,有效改善贫困残疾人的居住环境。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全市开办残疾人农家店数6个,其中残疾人开办的村级店5个。开展“温暖万家行”活动,全市投入慰问资金203.125万元,慰问9408户残疾人。


【残疾人社会保障】 2012年,全市城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8693人,农村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39831人。全市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1011人,残疾人居民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6366人,残疾人居民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3065人。农村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68466人,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2066人。积极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投入资金177.46万元,资助1769名残疾人。 积极做好无障碍改造工作,全年为598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投入资金155.9037万元,受益残疾人达1311人。


【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与技能比赛】 9月7~8日,绵阳市首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河体育中心举行。来自全市的11支代表队,120名运动员参加田径、滚球、轮滑、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举重8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产生金牌77枚、银牌46枚、铜牌29枚。组织推广手语活动,举办绵阳市手语选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四川省首届电视手语大赛活动,在预赛中获业余组第5名。


【残疾人事业宣传】 开展“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等活动,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市残工委在铁牛广场成功举办第22次“全国助残日”暨残疾人辅助器具捐赠、残疾人就业招聘、义诊、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等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全市向肢体、视力、听力残疾朋友捐赠价值20多万元的轮椅车80辆及盲杖、拐杖、助听器等辅助器具。全年,在中、省、市各类宣传媒体报道市残疾人事业相关内容500余条,其中,中央级媒体新闻13条、省级媒体新闻82条,市级媒体新闻433条。


【残疾人信访维权】 全年办理残疾人来信来访923人次,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9771人。向21名持有C5驾照的残疾人,一次性发放辅助装置改造暨培训费补贴费1.05万元。为814名下肢肢残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29.71万元。认真处理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运营及残疾人异地维权问题。参与市“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工作,办理书记市长信箱及局长信箱来信9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件。


【残疾人状况监测】 2012年,在安县、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开展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共涉及227名残疾人。监测内容涉及残疾人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社区服务、无障碍环境、法律服务、心理健康等方面。监测的数据为各级党委、政府出台涉及残疾人的优惠政策提供数据支撑。10月,绵阳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四川省2011年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并在通报表彰的10个市中名列第一。


【援助藏区残联】 2012年,按照省残联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对口支援阿坝州壤塘县、红原县残联工作。本着真诚帮扶,量力而行、携手发展的原则,与两县分别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投资10万元帮助两县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协同绵阳市发改委分别起草两县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社会保障、特殊教育、康复、就业、文化体育方面逐一进行规划,并规划投资500万元新建2000 平方米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 按照中残联《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全市9个县市区全面落实定级、定编、定职、定责、定位和计划单列,全部达标。全市293个乡(镇、街道)按照规定程序选举产生残疾人联合会,配设专、兼职理事长,3755个村(社区)均组建残协,残疾人基层组织已实现全覆盖。残联系统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2012年,统一安排6个区县残联理事长及机关干部11人参加全省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残联系统市县两级组织干部培训、业务集训56次,参加人员2109人次。


【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2012年,市以及各县市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推进。绵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完成地勘进入初设计阶段。各县市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灾后重建项目有力推进,2012年9月,游仙区、江油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其他7个康复中心均在年内投用。(熊玉杰)

殡葬工作

【概况】 全市有殡仪馆7个,2012年火化遗体33019具,火化率84% 。全市有经营性公墓12个,农村公益性公墓26个。2012年,全市享受惠民殡葬政策人数1728人。


【殡仪馆迁建】 3月7日,市委财经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绵阳市殡仪馆迁建项目投资规划初步方案》后,市民政局和市殡仪馆开展迁建项目的前期工作,依照工程基本建设的规定程序,有计划的逐步推进。

【殡葬管理与服务】 2012年,各级殡葬机构严格落实殡仪服务“七项”标准,不断提升殡仪服务水平。4月24日,绵阳市殡仪馆通过国内尚属前沿探索的国际质量(ISO 9001 ∶ 2000)、环境(ISO 14001 ∶ 2000)和职业健康安全(GB/T28001 ∶ 2001)“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资格证书,成为四川省殡葬行业首家实行“三标一体化”的管理单位,成为国内同行业中同时通过3个体系认证的少数殡仪馆之一。(黄   佳)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