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绵阳概况 > 绵阳年鉴 > 绵阳年鉴2010

灾后重建与对口援建

发布日期:2011-08-23 10:28文章来源: 绵阳市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概   述

【完成绵阳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经国家、省审定,绵阳纳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的项目共6999个(含城乡住房建设),估算总投资2608.4亿元,其中:城乡住房重建、加固和维修估算总投资1050.6亿元,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生态恢复和土地利用等估算投资1557.8亿元。

经中期评估调整,绵阳市三年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共7318个,估算总投资2266.26亿元。其中:城乡住房项目18个,规划总投资728.29亿元,开工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693.3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5.2%;城镇体系建设项目207个,规划总投资303.06亿元,累计开工68个,累计完成投资51.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7.02%;农村建设项目42个,规划总投资182.56亿元,累计开工42个,累计完成投资40.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21.97%;公共服务建设项目3871个,规划总投资254.56亿元,累计开工2513个,累计完成投资105.64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41.5%;基础设施项目146个,规划总投资286.40亿元,累计开工146个,累计完成投资104.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6.49%。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项目1459个,规划总投资391.30亿元,累计开工1174个,累计完成投资145.2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7.12%;市场服务体系项目1492个,总投资37.99亿元,累计开工1382个,累计完成投资12.54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3%;土地整理复垦项目9个,规划总投资31.93亿元,累计开工3个,累计完成投资3.03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49%;防灾减灾项目44个,规划总投资22.54亿元,累计开工17个,累计完成投资0.87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86%;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项目19个,规划总投资26.08亿元,累计开工17个,累计完成投资1.54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9%;精神家园项目10个,规划总投资1.46亿元,累计开工1个,累计完成投资0.0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0.75%。 (谯   萍)

【完成灾后重建投资976亿元】   2009年计划建设项目4836个,计划完成投资868.73亿元。截至2009年12月底,开工项目4832个,开工率99.92%;累计完成投资976.65亿元(含城镇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完成工作目标(800亿元)的122.08%,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2.42%。其中: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完成投资171.32亿元,农房建设截至12月31日完成投资290.19亿元,其他项目完成投资515.14亿元。学校项目开工744个,开工率为99.07%,完成投资57.22亿元,投资完成率为49.75%;医院项目开工309个,开工率为96.56%,完成投资15.4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3.63%;敬老院、福利院项目开工218个,开工率为100%,完成投资9.01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3.39%;文化项目开工391个,开工率为97.75%,完成投资3.63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0.08%;体育项目开工19个,开工率为76.0%,完成投资1.65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1.56%;交通项目开工1175个,开工率为100%,完成投资117.45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29.52%;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开工58个,开工率为100%,完成投资58.38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9.33%;工业项目开工149个,开工率为99.33%,完成投资97.16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1.10%;其他系统项目开工399个,开工率为89.46%,完成投资122.05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00.55%。(姚芝春)

【灾后重建项目审批管理】   省发改委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规范灾后重建项目管理权限的通知》,对灾后重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管理权限做了进一步规范。一是纳入国家和省灾后重建规划的政府投资项目,除国家和省明确规定及需省协调平衡外部条件外,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市(州)、县级。二是纳入国家和省灾后重建规划、实行核准管理的投资项目,在省级权限内,下放六大类21小类投资项目核准权限。三是纳入国家和省灾后重建规划,不需省、市协调平衡外部条件的备案项目在项目所在县(市、区)投资主管部门备案。除此之外,《通知》还针对项目审批权限、项目招投标以及监督检查等方面做了进一步要求,一是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按规定范围执行灾后重建项目管理权限,不得超出国家和省灾后重建规划范围。各级投资主管部门按规定权限审核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各项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国家、省灾后重建规划要求,不得超出重建规划核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确需调整规模的,须严格遵循相关程序。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灾后重建项目管理权限执行情况的稽查,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严格监督检查。对超出规定范围、越权审核项目等行为,取消下放的项目审核权限,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各实施主体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各类强制性标准规范,严格遵循招投标规定,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灾后重建项目质量、工期及投资目标的实现。明确为“市(州)、县级”审核的项目,由各市(州)具体划分市(州)及县(市、区)的项目审核权限。各扩权县(市)执行市(州)级项目审核权限。

【完善灾后重建工作规章制度】   制定《绵阳市抗震救灾“特殊党费”使用管理监督办法》、《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开标评标场所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关于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招标文件编制和发售、招投标过程管理、招投标交易纪律、标后巡查等关键环节,以及强化招标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监管,严格招标文件备案审查等重大问题,从政策层面上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从10月起,针对个别招标代理机构和招标人存在的设置障碍限制投标人报名购买标书和一些招标企业围标、串标、买标等问题,凡公开招标的全市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相关的重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等,统一实施了网上发售标书制度。11月起,全市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九公开”制度,实现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管,这一创新做法被省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领导小组向全省推广。同时,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工程电子评标工作。

【健全灾后重建协调机制】   建立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分析梳理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实施重大项目巡查制度,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备案、招标方式核准、招标文件公告和发售、招标结果落实进行定期巡查。由市级相关责任部门的领导牵头组成10个督查组,对分片包干责任片区进行定期督查,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和突发性问题。

【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监督检查】   强化对关键环节、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检察机关全程介入,建立和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监督检查工作长效机制,对重建项目、资金旁站式监理、全程跟踪审计。集中力量加大对北川新县城等民生项目、对口援建项目、港澳援建项目、社会捐赠项目以及特殊党费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全市组织266个审计组,完成投资审计项目315个,审减金额4.11亿元。

【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严格执行招投标等工程建设制度规范,通过“白+黑”、“5+2”,使工程招投标“时间缩短、程序不减、提速不越轨”。 发挥好市、县两级灾后工程建设案件查处领导小组作用,协调有关部门,结合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11家分别有弄虚作假骗取中标资格、低价中标后放弃中标资格和违规出让企业资质、违规代理招标业务等行为的企业和中介机构,依法对其实施严厉的惩处、通报和市场禁入,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对个别监督人员和评标专家严重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何   凯)

北川羌族自治县灾后重建

【农业重建】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灾损土地的复垦整理力度,全面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按照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一园多点、辐射全县”的模式,引进山东寿光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北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农业科技展示园,引进山东丰煜公司等10家国内知名龙头企业,支持北川五星茶业等11家传统企业恢复生产。按照“扶龙头―壮基地―兴特色”的思路,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以优质高山蔬菜、优质无性系良种茶叶、玫瑰花、红树莓、猕猴桃、白山羊为代表的新兴特色农业正在逐步发展。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力度,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林地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逐步恢复。200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7亿元,同比增长8%。粮食产量4.54万吨,比上年有所增长。出栏生猪15.96万头,同比增长4.2%,存栏母猪2.47万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30%。

【工业重建 】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北川工业全面受灾,所有企业不同程度受损,规模企业更是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31户企业共有在职职工3886人,地震造成86人遇难,306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8.54亿元。地震后,北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的重建及规划工作,制定北川灾后工业重建总体规划,明确工业发展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产品、农特产品加工。到2009年底,县内工业经济逐步回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四川北川经济开发区(北川―山东产业园)通过国家三部委的联合审查。经济开发区首期启动1.4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首批入园签约企业24家,开工建设19家,协议资金15.72亿元,到位资金3.74亿元。全县3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7户恢复生产,复产率为87.1%。2009年12月28日,绵阳灾后首个投资过亿工业项目――北川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8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竣工点火。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亿元,增长77.4%。

【交通重建】   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2009年,全县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开工率达98%;省道105线、205线、302线,灾后重建桂墩路、渡改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北松路、墩青路顺利竣工,山东大道路基工程大部分完工。全力保通擂禹路、邓永路、都开路,通行制约灾后重建的情况有较大改善。全县恢复和新修公路通车里程145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40公里、二级公路69公里、三级公路300公里、四级公路498公里、等外级公路543公里。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增长63.7%,公路客运周转量增长12.2%。

【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县委、县政府协调山东17个市对口援建20个乡镇,先后分五批下达包括学校、医院、文化站、敬老院、市政设施、人畜饮水等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158个,到2009年底全部完工。除援建外,还通过吸纳社会资金、争取捐赠资金等形式,改善和提升全县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到2009年底,全县42所学校全部开工建设,其中擂鼓初级中学、中科院希望小学等22所中小学、幼儿园竣工投入使用,学生进入永久性校舍学习。新建7个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开工3个,22个乡(镇)卫生院竣工19个并交付使用。20个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全部竣工,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重建】   2009年,全县解决12个乡镇8万余人的饮水问题;恢复蓄水量11.5万立方米,新增恢复水方1.81万方。采取工程措施对多处河道进行疏浚排险,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方电力建设持续发展,恢复发电量3.1亿千瓦时。恢复、新增变电站324处,完成桂溪、通口、擂鼓等输变电工程建设。

【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重建】   按照“一个基地、三大工程、三条走廊”的思路,结合震后旅游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编撰完成《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坚持科学规划与重点推进并举,扎实推进灾后旅游产业恢复重建。启动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作,加大对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力度;药王谷景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寻龙山景区恢复旅游接待能力,2009年运营情况良好,并顺利通过国家AAA级景区复查验收;猿王洞等景区的恢复与提升工作有序推进。高度重视文化创意工作,积极探索实践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凭吊、纪念、宗教活动及爱心文化等在新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育新型配套产业。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编撰出版《羌族知识简明读本》,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荣获四川省新剧目展演“最佳剧目奖”。及时抢救和修复一大批重要的文物和文化典籍,积极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及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抓好市场体系的恢复、建设和服务工作,组织个体工商户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领导,加强市场监管,改善和提高全县农村商贸流通服务水平。2009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57亿元,增长14.1%;接待旅游人数24.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1亿元。

【乡镇重建】   2009年,完成全县23个乡镇总体规划和13个乡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组织力量编写出版具有指导意义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建筑风貌研究》,完成部分乡镇和部分城乡居民住房的风貌改造,全县城镇功能、容量水平和民族风貌得到显著提升。由山东省17个市对口援建北川的22个乡镇,先后确定学校、医院、文化站、敬老院、乡镇街道、安全饮水工程等16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3亿元。截至年底,除因堰塞湖影响开工较晚的禹里乡和因区划调整下达计划较晚的永安镇两个乡镇外,其他乡镇共计153个项目全部完成并交付使用。

【北川新县城建设】   2008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审查通过北川新县城选址,确定新县城位于安昌镇以东约两公里处。12月中旬,北川新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上报绵阳市委、市政府审查;12月20日报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评审;12月30日提交省政府常务办公会审查通过后再报省委常委会审查。2008年12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川省建设厅组织专家对北川新县城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进行联合技术审查。2009年1月6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成立北川新县城和北川―山东工业园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北委〔2009〕4号)。2009年2月1日,民政部《关于四川省调整北川羌族自治县行政区划的批复》(民函〔2009〕41号),将安县的安昌镇、永安镇,黄土镇的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管辖;2009年2月5日,北川新县城暨北川―山东工业园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动员大会在北川县重建工作党工委大礼堂召开。标志着世人瞩目的北川新县城建设工作拉开帷幕;2009年2月下旬,省重建委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北川新县城总体规划;3月30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新县城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随即,山东省援建北川大军进驻北川新县城驻地永昌镇,北川新县城建设的战斗正式打响。2009年4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北川羌族自治县和安县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川府函〔2009〕70号),将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划归安昌镇管辖。2009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北川新县城时强调:北川新县城的重建首先要做到精心规划、科学规划,不仅要把总规做好,还要做好修建性规划,包括每一个单体建筑都要设计好;第二要创造城市特色;第三要精心组织力量施工;第四要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又好又快的推进灾后重建工作。2009年11月9日,省政府批准设立永昌镇。

新县城和四川北川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新县城各项建设加快推进。由中国侨联捐建的北川中学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主体工程于2009年5月12日开工奠基,这是北川新县城正式开工建设的首个项目。2009年12月28日,该工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确保2010年9月开学正式投入使用。山东省积极参与北川新县城的总体规划审批、详细规划编制和项目设计方案征集等工作,确定援建北川新县城和产业园区项目共6大类59个,估算投资43亿元。把“一轴”(新北川大道)、“两带”(永昌河景观带、安昌河景观带)、“七大工程”(体育中心、文化中心、新北川宾馆、人民医院、步行商业街、抗震纪念园、广电中心)共10个项目作为标志性建筑,集中力量,重点打造。2009年6月8日,举行第一批项目开工仪式,2009年底前所有项目开工。其中,40万平方米、154栋安居房项目135栋封顶,完成投资4.8亿元,占全部估算投资的60%以上,并开始内部装修。安昌河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齐心大道、新川路等市政道路即将完工,燃气、强弱电和“三水”管网建设、西羌北桥、禹王桥、中医院、县人民医院等项目加速推进。

【城乡居民住房重建】   县委、县政府坚持省委“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原则,按照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出台《北川羌族自治县因灾失地农民安置办法》和建材特供等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落实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帮扶机制,带动因灾失地农民安置和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到2009年底,全县需重建的45561户农村永久性住房全部开工建设,34397户竣工,20342户维修加固户全部完工。全县需重建的11499户城镇居民住房开工9193户,其中3697户完工;需维修加固的9454户城镇居民住房全部开工,8762户完工。

【北川中联水泥】   北川中联水泥有限公司48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由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联鸿建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项目总投资7.26亿元,年产高标号水泥200万吨。项目建成后年上缴税收7638万元,并带动2800多人就业。

该项目于2008年7月12日奠基;8月16日,场平开工; 2009年2月16日,土建第一铲开挖,北川中联48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建设正式开始;6月1日,安装工程正式开工;12月28日,举行点火仪式正式投产。工程建设历经短短十个月的时间,在地质条件、施工条件、自然环境条件都相当差的地方,建起了一条生产工艺具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现代化水泥熟料生产线。

【北川中学】   北川中学项目由中国侨联援建。该项目位于北川新县城驻地永昌镇,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建成后能容纳5200名学生学习和寄宿,总投资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

北川中学的援建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侨联组织的充分信任和重托,凝注着海内外侨胞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和深情。对于设计、施工、监理的选择,中国侨联秉承认真、严谨、公开、透明的原则,充分论证。怡海教育集团受中国侨联委托牵头邀请香港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设计团队为北川中学提供三个高水准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结合北川重建的整体规划和各方案的特点,经过专家和有关部门12次集体论证,形成北川中学最终设计方案。

2009年5月12日14时28分,由中国侨联捐建的北川中学在北川新县城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由中铁二局施工建设,四川振川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监理单位。2009年12月28日,新北川中学工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封顶之后,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室内装修,预计2010年9月1日交付使用。

新建的北川中学将充分体现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承载起党和人民的希望,将建设成为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国内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爱心丰碑。

【山东大道】   山东大道(省道105线安昌至任家坪段)全长共26公里,起于安昌镇,经永安镇、擂鼓镇,止于曲山镇任家坪。工程全部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建造,路面宽20~23米,大桥7座,中小桥6座。路面结构为柔性沥青混凝土,全线工程预算总投资5.7亿元,由山东对口援建。

山东大道工程被列入交通部灾后重建计划,是山东省对口援建北川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北川新老县城的重要纽带。山东大道是北川新县城连接全县各乡镇的必经要道和交通枢纽,又是北川永安工业园、擂鼓特大型干法水泥厂和香泉石材产业园等重要经济产业带的必经之路以及“再造一个新北川”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也是通往唐家山堰塞湖和北川地震博物馆及羌民族地区的旅游观光大道。对北川的未来发展和腾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山东大道与安县辽宁大道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路网结构。

根据设计规划,山东大道将打造成北川首条生态景观大道。建设中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主要选择树形美观、抗逆性强、寿命长、比较容易管护的乔木和花灌木,建成后的生态景观大道将形成“绿不断线、景不断链、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自然景观效果。同时对道路两侧零散地块,将进行绿化或硬化。道路红线外具备绿化条件的空间,也一并绿化并形成连续景观。形成和谐、明朗的建筑景观形象。

2009年9月4日,山东大道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1月30日,全面完成路基开挖及填筑;2010年1月15日前完成路基主体工程,包括挡防、桥涵、边沟、边坡防护等。工程预计2010年4月底全线贯通并交付使用。

【安居房项目】   北川新县城安居房项目由山东省济南、青岛、淄博、烟台等8个市对口援建。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154个单体,共3000余套,总投资达8亿多元。2009年7月中旬陆续开工建设;2009年11月14日,由山东省援建北川新县城40万平方米安居房项目全部实现主体封顶,从开工建设到整个安居房主体全部封顶仅4个月时间。主体封顶后,该项目全面转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2010年5月1日前竣工交付使用。

【北川新县城人民医院】   北川新县城人民医院项目由山东省潍坊市援建,该项目占地2.65公顷,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门诊楼、病房楼、办公楼等,设计床位200张,按二级甲等医院建设,计划投资1.2亿元。

北川新县城人民医院项目是山东省援建的重点工程之一,是新县城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重点抗震设防类工程,按8度设计,框架结构。门诊楼三层、办公楼四层,病房楼地下一层、地上九层。项目于2009年11月2日开工建设,经过潍坊市全体援建人员和建筑工人的艰苦奋战,设计三层的门诊大楼和四层的办公楼于2010年1月8日同时封顶,地下一层、地上九层的病房楼已完成主体工程,整个工程预计2010年10月1日前竣工并交付使用。

【文化项目】   山东省临沂市援建的影剧院、川剧团、艺校项目,初步设计由北京航空建筑设计院设计,建筑施工设计由临沂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山东天元建设集团公司承建,临沂华厦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建筑面积为10608.5平方米,其中影剧院长54米,宽42米,高20米,建筑面积4033平方米,川剧团、艺校长82米,宽60米,高19.5米,建筑面积6575.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000余万元。2009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工程预计2010年7月底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李永富)

平武县灾后重建

【概况】   平武县列入国家灾后重建项目共525个,总投资127.22亿元。截至12月30日,累计实现开工374个,开工率71.24%,其中完工项目199个;累计完成投资58.26亿元,完成估算总投资的45.79%。

【城乡居民住房重建】   全县农房需重建19619户,2009年底全部开工建设,累计竣工18952户,完成96.60%。全县城镇居民住房需重建4123户,累计开工3488户,占总数的84.6%,累计竣工3116户,完成75.6%。全县城镇居民住房需维修加固6578户,累计开工6565户,开工率99.8%,累计竣工6256户,完成95.10%。累计完成投资23.37亿元。城镇建设项目17个,总投资14亿元。开工项目11个,开工率64.71%,累计完成投资6.44亿元。农村建设项目5 个,总投资16.12亿元。开工项目5个,开工率100%;完成投资5.50亿元。

【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文化遗产、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项目337个,总投资17.04亿元。开工项目207个,开工率61.42%,其中完工项目85个;累计完成投资6.60亿元。包括教育项目55个,总投资7.33亿元,开工项目55个,开工率100%,其中完工项目45个;累计完成投资3.74亿元;医疗卫生项目45个,总投资3.21亿元,开工项目41个,开工率91.11%,其中完工项目30个,共完成投资2.03亿元。社会福利项目51个,总投资0.827亿元,开工项目18个,开工率35.29%,其中完工项目2个,共完成投资0.17亿元。

【基础设施重建】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项目共32个,总投资14.03亿元。开工项目28个,开工率87.5%,其中完工项目18个,共完成投资10.39亿元。

【产业重建及调整】   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包括工业、旅游、文化、商贸服务和粮食流通、金融服务)项目共124个,总投资15.51亿元。开工项目116个,开工率93.55%,其中完工项目94个,完成投资5.67亿元。防灾减灾项目4个,总投资5.95亿元。开工项目2个,开工率50%,完成投资0.46亿元。生态恢复项目3 个,总投资14.57亿元。开工项目2个,开工率66.67%,完成投资0.07亿元。精神家园安排项目1个,总投资0.14亿元。(何代华)

安县灾后重建

【概况】   围绕 “一年重点安民,两年全面恢复,三年建设新安县”的总体目标,按照“坚持科学重建、突出六大重点,抢抓三大机遇、推进三个升级”的基本思路,安县规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城乡住房)755个,总投资325.54亿元,其中中央基金45.45亿元。完成灾后重建立项598个,开工525个,竣工350个。其中,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的320个灾后重建项目和88个辽宁援建项目全部开工,21个扩大内需项目按要求顺利实施。

【农村住房重建进入尾声】   采取县、乡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级部门包重点村、乡镇及村组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政策,加强建材保障,强化质量监管,重点解决了7706户困难农户和4176户宅基地灭失农户的住房重建难题。99329户农房重建全部开工,完工97840户、占98.5%。

【城镇住房重建全面展开】   按照“试点带动、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工作思路,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产权、户籍、土地等具体问题,33349户维修加固全部完成,13588户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开工,完工11250户、占83%。

【基础设施重建成效明显】   2009年7月,投资4.13亿元的辽安路开工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51%;成青路改造已完成工程量的80%;墩秀路、秀茶路等11条道路全面开工;由永安北路改造升级的辽宁大道全面完工;子汉路塔清段、秀湖路、秀拱路、桑绵路晓坝绕线段、界青路全面完工;提高村道建设补助标准,由震前的每公里2万元增加至丘坝区20万元、山区30万元,新建通村道路86公里;已规划的成兰铁路将经过雎水、高川、茶坪3个乡镇,通过努力争取,拟在安县新建客货两站,前期工作已经启动。整治14座病险震损水库,恢复重建微型水利设施883处,整治山平塘1450口、渠系43公里,一大渠节水改造配套项目完成80%,二大渠取水枢纽工程顺利开工。新建和恢复农机提灌站707处、机耕道472公里。完成了500千伏德宝直流工程安县段建设,实施电力改造项目129个,完成了高川、茶坪两个极重灾乡镇的电网恢复工程,桑枣220千伏变电站顺利开工。

【社会事业重建进展顺利】   53个教育项目全部开工,47个基本完工。24个卫生项目全部开工,20个主体工程竣工,179个村卫生站开工建设。19个计生项目全部开工。31个民政项目全部开工,22个完工。县文化和职工活动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全部开工,县广播电视台业务用房投入使用。

【产业经济重建取得突破】   全县382户工业企业复产368户,其中70户规模企业复产67户。银河集团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已投入试生产、碳化红矾钠项目成功申报国家“863”重点项目。中联公司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投资已完成70%。华晨工业园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绵樱鸭业禽肉加工生产线竣工投产。圣康禽业3万套种鸡场项目全部建成。四川勇拓集团投资新建五星级酒店征地拆迁工作已近尾声,上海万生集团新建五星级酒店项目达成初步协议。

【生态环境重建稳步实施】   加快生态恢复重建,建设天保公益林1333.33公顷、恢复造林1000公顷。27处堰塞湖治理10处,其他的正在治理之中。完成土地整理1866.67公顷,新增耕地213.33公顷,应急治理地质灾害19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平方公里。(周   丹)

江油市灾后重建

【城乡住房重建基本完成】   坚持民生为重,安民为要,把城乡住房重建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规划选址,落实要素保障和各项政策,及时兑现农房重建补助资金22.14亿元(含“特殊党费”3.24亿元),为3.7万户农房重建户协调落实农房重建贷款7.5亿元;拨付城镇住房重建补助资金6.24亿元。全市93489户农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第一批100389 户农房重建全部完工,第二批17308户农房重建全部开工,完工15595户。101181套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部完工。9903套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开工,完工7421套。

【公共设施重建成效明显】   全市113所学校重建全部开工,至年底竣工107所。70个医疗卫生重建项目全部开工,竣工28个。31个民政福利事业项目开工29个,竣工25个。政权设施重建全面启动。建成后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更合理,使用更安全,设施更配套,功能更完善。

【基础设施重建全面推进】   按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超过灾前水平的目标要求,投资47.92亿元的211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投资13亿元的涪江大堤综合治理工程、投资2.9亿元的滨江路下穿隧道及绿化等项目进展顺利。加快建设绵阳交通次枢纽,28个交通重建项目全部开工,涪江三桥、江彰大道等16个项目陆续建成并部分投入使用。成(都)绵(阳)乐(山)客运专线(江油段)、九(寨沟)黄(龙)环线高速(江油段)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187座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开工,完工74座。完成修复水毁工程135处,渠道维修整治784公里。完工集中供水工程81处、分散供水工程125处,解决了16.76万人的饮水困难。硬化改造乡村道路122.5公里;新建沼气池8250口,维修2640口。新建提灌站71处。

【产业重建加快实施】   投资75.29亿元的139个工业重建项目开工136个,完工118个,完成投资42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全部开工复产,产能恢复至灾前水平。13个农业重建项目加快实施,完成投资310万元。李白纪念馆、窦山、中坝剧场、图书馆等376个文化旅游重建项目,开工322个,完工206个,完成投资1.55亿元。

【项目监管科学有力】   全面落实项目责任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严把项目建设招投标关、资金拨付关、工程质量关。坚持专门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做到责任人员、纪律规定、项目建设过程、举报投诉渠道“四公开”,构建立体监督网络,维护正常的建设秩序,对绵阳市正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绵阳市方园建筑工程公司、四川金峰公司、重庆宏耀公司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

【对口援建不断深化】   300个援建项目开工299个,完工221个,完成投资18.4亿元。援建3亿元的江油・河南工业园加快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豫蜀夜视利反光材料、六合汽轮机2万吨锻材、天丰节能板材、洛阳轴承等项目已入驻江油工业园区。深化对口援建,加强产业合作,先后组织开展了河南・江油项目推介会,郑州、洛阳、新乡产业援建项目座谈会等活动,与河南省签订26个项目合作协议,签约资金27亿元。(谢小东)

涪城区灾后重建

【概况】   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强化项目监管,又好又快推进灾后重建,429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开工,完工项目175个,累计完成投资135.52亿元。从实际出发调整重建思路,高水平完成灾后重建规划中期调整,优化形成项目330个(含打捆项目),规划投资62亿元。

【城乡住房重建取得重大突破】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全力加快农房重建,43457户维修加固全面完成,11914户重建全部竣工。强化资金帮扶、项目扶持,全面完成673户贫困户农房重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作用,坚持市区联动,强力推进城镇住房重建,46390户维修加固全面完工,2073户重建,开工率达91.3%。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以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关系民生的项目为重点,迅速展开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全区累计开工建设学校58所、完工42所。开工建设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机构25个、完工19个。开工建设乡镇敬老院13个、完工10个。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重建 103个、完工74个。6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重建全面启动。37个政法设施重建项目全部完工。通过灾后重建,极大提升全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有序展开】   顺利完成110公里道路重建,基本实现区、镇、村三级道路全贯通。实施震损水库除险加固17座,恢复建设堤防3.6公里,硬化主干渠86公里,修建沼气池7730口,新增耕地285.47公顷,实施生态修复700公顷,城乡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王   )

游仙区灾后重建

【概况】   全区重建项目总体规划806个,估算投资154.89亿元(含住房);当年列入目标考核的524个项目(投资34.56亿元)全面完成;开工116个工业类产业重建项目,其中竣工85个;开工83个道路交通项目,竣工60个;开工80个水利设施项目,竣工60个;重建竣工中小学32所;重建竣工卫生医疗项目23个;竣工民政福利事业项目19个;恢复震损农田5000多亩,修复禽畜圈舍8万余平方米。

【基础设施重建】   三次产业重建扎实推进,在恢复重建中奠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123个工业类产业重建项目开工116个,竣工85个;83个道路交通项目全部开工,竣工60个;115个水利设施重建项目开工80个,竣工60个;恢复震损农田5000多亩,修复圈舍8万余平方米。两所一庭、村居组织、文化、广电、计生等重建项目进展顺利。确立“安全、经济、适用、提升”的农房重建原则,突出抓好困难群众建房,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农村住房重建基本结束,城镇住房重建整体推进;严把政策界限,及时足额兑现各项灾后重建政策;妥善处理涉灾矛盾纠纷,社会和谐稳定;强化责任主体,优先推进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45所中小学竣工32所;30个卫生医疗项目竣工23个;62个民政福利事业重建项目建成19个。抢抓一切机遇争取重建资金,全年除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外,积极争取各方捐赠、援建资金4.88亿元。

【重建监管】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督并跟踪问效,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专款专用;优化设计方案,强化现场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工程量,大幅降低灾后重建资金缺口,全年调整灾后重建工程项目486个,节约资金8235万元;严格财政投资评审,全年送审额13.28亿元,审定额为11.09亿元,审减2.19亿元。(赵俊良)

三台县灾后重建

【概况】   纳入国家灾后重建项目1379个,总投资111.2亿元,首批448个灾后重建基金项目开工441个,完成投资22.4亿元。22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开工21个,完成投资2.1亿元。

【城乡住房重建】   农房开工重建79988户,竣工79492户,竣工率99.4%;城镇住房开工重建8413户,竣工7152户,竣工率85%。维修加固农房22.34余万户,城镇住房7.65万户。兑现农房重建补助资金11.38亿元、城镇住房重建3.69亿元、自建过渡房补助资金1.56亿元。设农房重建贷款担保基金4611万元,发放城乡住房重建贷款18.99亿元。

【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164所学校、68个医疗机构重建,分别完成投资10.8亿元、2.8亿元,占总投资的57.5%、70.9%。1219个社会管理重建项目开工1202个,完成投资4.7亿元,占总投资的69.1%。935个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完工530个。54所农村敬老院开工建设,完工40所,城乡敬老院基本覆盖全县。

【基础设施及产业重建】   231个交通重建项目开工201个,完工193个,完成投资1.6亿元。投资9665万元的19个水利重建项目和投资880万元的33个农机提灌站重建项目全部完工。工业、农业、商贸流通、旅游等445个产业重建项目开工440个,完成投资15.3亿元,占总投资的89.1%。

【生态环境重建】   争取灾后重建用地指标555.8公顷,整理复垦灾毁耕地103公顷。启动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7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3平方公里。完成林草植被恢复1466.67公顷

【外援重建】   争取港澳援建项目7个、总额3.14亿元,国外政府贷款项目8个、总额6.04亿元,红十字会援建项目34个、资金8189万元,慈善会援建资金5714万元,其他援建资金1744万元。资阳市对口援建新鲁镇37个项目全部完工,援建投资1246.9万元。

(蒲关新)

盐亭县灾后重建

【概况】   盐亭县列入国家灾后重建规划项目677个(含城乡住房恢复重建项目),总投资133.5亿元,已落实中央基金、港澳援建、“特殊党费”等44.3亿元,业主自筹89.2亿元,全年共开工灾后重建项目422个,占规划重建项目的62.3%,完工347个,完成投资76.4亿元,占总投资的57%。1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46个,完工24个。

【城乡住房重建】   项目总投资54.9亿元,完成投资45亿元。农房重建35352户全面开工,总投资39亿元,已落实国家补助、银行贷款、“特殊党费”、红十字会捐建12.23亿元,完工35047户、完工率99.1%、入住率85%;加固维修118109户全面完成,总投资3.5亿元。城镇住房重建5487户全面开工,总投资9.33亿元,已建成5089户、完工率92.7%;加固维修33500户全面开工,总投资3亿元,完工32949户、完工率98.4%。

【城镇建设重建】   规划项目21个,总投资16.42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5.1亿元。落实中央基金、国内贷款、世行优惠紧急贷款、对口援建等9亿元,自筹7.42亿元,开工13个,完工1个,完成投资8.3亿元。

【农村建设重建】   规划项目4个,总投资13.8亿元,落实中央基金3.93亿元,自筹9.87亿元,开工4个,已完成投资3.4亿元。

【公共服务重建】   规划项目463个,总投资17.97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总投资4.8亿元。落实中央基金、国外优惠紧急贷款、港澳援建、特殊党费、社会捐建、红十字会等资金13.4亿元,自筹资金4.57亿元,开工353个,占76.2%,完工222个,完成投资9亿元,其中教育重建完成3.4亿元,卫生重建完成0.4亿元,其余项目5.2亿元。

【基础设施重建】   规划项目6个,总投资13.37亿元,含1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6.7亿元。开工5个,完成投资4亿元。

【产业恢复重建】   规划项目174个,总投资14.56亿元,含1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落实中央基金、国内贷款2.15亿元,自筹12.41亿元,开工173个,完工147个,完成投资6.2亿元。安排基金0.41亿元,其余资金主要由业主自筹。

【防灾减灾项目重建】   规划项目4个,总投资0.78亿元,开工3个,完成投资0.1亿元。

【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项目重建】   规划项目3个,总投资1.67亿元,开工3个,完成投资0.75亿元。 (桑   悦)

梓潼县灾后重建

【概况】   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通过落实领导责任,完善管理机制、协调保障要素等措施,灾后重建全面推进,灾后重建成效显著。全县核准灾后重建项目644个(含城乡住房),计划总投资114.52亿元。共计开工项目462个,竣工329个,累计完成投资76.6亿元。

【灾后重建成效显著】   国道108线改扩建工程等13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47708户农村居民住房和16753户城镇居民住房维修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安排50766户农村居民和1845户城镇居民重建,农村居民重建年内基本完成,城镇居民重建完成1706户,占任务数的92%。累计兑现任务重建和维修加固补助资金10.3亿元(其中兑现城镇居民重建和维修加固补助资金1.24687亿元),发放居民过渡性安置费0.9074亿元。规划重建学校49所,已完成41所,完成投资3.2亿元;卫生系统重建项目37个,完工29个,完成投资0.76亿元。争取港澳援建项目5个,总投资2.4亿元;红十字会援建项目46个,总投资0.42亿元;申报国外银行紧急贷款项目40个,总投资3.69亿元;南充市对口援建百顷交易市场、许州小学等一期项目9个,完成投资2448万元;新增中央扩大内需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0.82亿元,开工19个,竣工10个,完成投资5955万元。

【推进城乡住房重建】   在2009年的灾后重建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农房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减灾安居行动有机结合。全县共规划3~10户的安置点10个,10~30户的安置点39个,30户以上的安置点9个,完成县级重建示范点5个。按照打造川西北民居特色的要求,设计出多种户型的图纸供重建户选择。在配套基础设施上,将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完善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电视、沼气、排污等基础设施。在提升发展能力上,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在重建过程中,严格质量监管,加强督察指导,层层签订《农房重建目标管理责任书》,从县级部门抽调217名工作人员驻扎农村指导重建,开展三期建筑工匠培训和二期安检培训。由县纪委牵头成立主要建村监管工作组,基本满足全县灾后重建农户建村需求和质量价格要求。到年底,全县农房重建全部开工,已竣工50614户,占总户数50766户的99.7%,整理复垦土地3383亩。城镇住房重建完成1706户,占总户数1845户的92%,应维修加固16753户,已全部完成。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按川发改投资〔2009〕280号文件下达的713个项目(不含城乡住房项目2个),规划总投资额58.18亿元,累计开工437个(其中2009年底竣工273个),开工率61.12%,累计完成投资74.60亿元(含城乡住房),占规划投资128.2%。市下达2009年灾后重建项目230个,已开工230个(年底竣工60个),计划总投资33.15亿元,已完成16.06亿元。

市下达梓潼县13个重点项目,开工28个,5个正在作前期准备。其中,建丰木业二期完成投资1亿元;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1亿元;县人民医院重建前期工程完成投资0.17亿元;东风小区管道工程完成投资0.96亿元;XB36梓演路建设工程完成工程量的60%,完成投资0.2亿元。

教育系统灾后重建规划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7.06亿元,年内已完成41所,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卫生系统规划重建项目37个,年内竣工29个,累计完成投资0.76亿元。观义、建新等20个乡镇政权项目和黎雅、仁和等51个“两所一庭”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对口援建进展顺利】   南充市首批对口援建许州镇9个项目已全面竣工,累计完成投资0.23亿元,援建许州文化站、电影院、新闻出版社区综合用房建设已完成规划设计。

港澳援建项目共计5个,总投资2.4亿元;红十字会援建项目46个,总投资0.42亿元;申报国外银行紧急贷款项目共计40个,总投资3.69亿元;新增中央扩大内需项目19个,已开工19个,其中年内竣工10个,计划总投资0.82亿元,其中年内已完成投资0.5955亿元。

【措施得力管理有序】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坚持“着眼长远、规划先行”的原则,将灾后重建与拉动内需紧密结合,编制《梓潼县灾后重建实施规划》,涉及住房重建、城市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发展、生态恢复、土地整理、政权建设等。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将项目争取、前期工作、推进实施、管理责任等落实到县级领导,明确到部门,细化到人头。扎实做好灾后重建项目所需的水、电、建材、资金等要素的协调保障,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三是扎实做好对口援建工作。南充市对口援建许州镇灾后重建,确定一名县委常委和一名副县长具体负责对口援建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南充市对口援建许州镇灾后重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四是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强化监督,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切实保证竞争有序、阳光操作。五是大力打造融资平台,在做好国家投入资金、省市配套资金、社会援建资金争取的同时,发挥聚源公司、土地储备公司作用,建好政府资源整合平台,着力壮大担保信用平台,加大县本级财政预算资金投入。(胥树发)

工业重建

【概况】   2009年,全市列入国家部委和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882个项目中,累计开工建设项目865个,开工率达98.07%,其中竣工611项,累计完成投资217.1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1.66%。

【积极落实灾后重建政策】   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好灾后重建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落实房产税、所得税等灾后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灾后贷款贴息资金、补助资金等扶持资金投放力度,对受灾重点企业优先落实“优惠电价”政策,扩大“直供电”试点范围。同时,在企业项目报建、规划、环评、人防等规费的收取上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减免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工业灾后重建项目建设。

【灾后重建项目调整】   按照国家、省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调整的要求,全市组织各县、市、区、园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对原列入国家灾后重建规划目录的项目及遗漏项目进行核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项目和投资进行了调整,共调整、删除、增补、归并405个项目,估算总投资300亿元,其中:归并项目5个,估算总投资56.7亿元,减少投资16.28亿元;删除项目41个,减少投资4.3亿元;增补项目235个,增加投资178亿元,调整项目124个,估算总投资65.5亿元,减少投资17.8亿元。调整后的绵阳市工业灾后重建规划项目882个,规划总投资调整为352亿元。 (邱   建)

【对口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开展】   加快以产业园区为重点的产业恢复重建,按照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北川县、安县、平武县、江油市分别与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四个援建省共同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四个对口合作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首批入园企业已达58户,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园区正式建成后将形成3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届时将成为主业突出、功能完善、支撑力强的新型化产业发展平台。  (李嘉玉)

农业重建

【农业重建项目规划】   全市农口系统正式列入国家三年灾后重建规划目录的投资项目共计5718个(含部分打捆项目),总投资370.77亿元。其中:市本级65个,总投资34.84亿元,县级5653个,总投资335.93亿元。规划投资主要包括:农村建设210.9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水利)69.1亿元,生态修复26.07亿元,产业恢复(粮食)14.3亿元,产业恢复(供销)5.52亿元,计生4.32亿元,民政40.51亿元。

【农业重建基金】   根据市政府《关于下达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包干总数和分类控制数的通知》(绵府函〔2009〕95号)文件精神,财政下达的农口系统控制数130.96亿元。其中:农村建设48.0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水利)45.42亿元,生态修复12.81亿元,粮食2.44亿元,计生2.07亿元,民政19.99亿元,供销0.19亿元。

中期调整后,财政下达的农口系统市、县两级财政控制总数没有变化,只是调减了市本级农口系统控制数,市本级农口系统控制数总额由过去19.19亿元调减为10.3亿元。其中:农村建设由过去7.63亿元调减为1.47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由过去9.82亿元调减为7.07亿元,生态修复0.08亿元没有变化,产业恢复中粮食由过去0.22亿元调减为0.19亿元、供销0.11亿元,计生0.2亿元没有变化,民政由过去1.13亿元调增为1.18亿元。

【农业重建项目】   2009年,市委、市政府下达农口系统目标任务为57.89亿元,至年底农口系统开工955个(民政329个),占全市灾后重建规划项目1983个(民政399个)的48.2%,实际完成项目投资119.57亿元(民政32.4亿元),占项目规划总投资218.68亿元(含民政32.88亿元)的54.7%,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农口系统目标任务。

其中:市级开工9个(民政3个),占灾后重建规划项目45个(民政9个)的20%,实际完成项目投资17.48亿元(民政0.34亿元),占项目规划总投资28.04亿元(民政1.34亿元)的62.3%。

县级开工946个(民政3个),占灾后重建规划项目1938个(民政390个)的48.8%,实际完成项目投资102.09亿元(民政32.06亿元),占项目规划总投资190.64亿元(民政31.54亿元)的53.55%。

【水利重建项目】   在农业项目建设中,水利建设进展较快。全市开工水利建设项目365个,完成投资8.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4平方公里,开(复)工整治震损水库289座,堰塞湖除险加固15处,唐家山堰塞湖一期明渠工程顺利完工;解决农村人饮安全13.7万人,建成农村沼气池5.6万口;完成标准良田建设113.33公顷,改造中低产田土10000公顷,均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武引二期灌区前期工作排序由全省第4跃居至第1位,《武引二期灌区项目建议书》已获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审查,预计总投资40.77亿元。

【畜牧业重建项目】   全市规划实施的双汇100万头优质生猪基地建设、现代乳业基地建设、生物发酵舍零排放生态养猪科技推广示范、原种猪繁育基地建设等10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投资98063万元。各县市区畜牧系统灾后重建申报项目187个,开工44个,完成投资5.82亿元,其中,中央重建资金16400万元。4个重灾县(市)畜牧业灾后重建得到大力支持,江油、安县、北川、平武分别申报中央重建基金2.48亿元、8800万元、9000余万元和4150万元。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绵阳市獭兔种兔场建设、绵阳市种蜂场建设、绵阳市樱桃谷鸭产业化基地建设等6个畜牧业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奶牛标准化小区建设、无公害蛋鸡养殖基地建设等3个新增重建项目,共申报中央重建资金9200万元。

(张晓谦)

教育重建

【规划编制及调整】   经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审定,全市教育灾后重建学校(单位)844所,规划投资总额110.9759亿元。2009年初调整为实施规划项目库的学校(单位)820所,规划总投资121.9727亿元。2009年8月底中期规划调整后,全市需实施恢复重建的学校(单位)751所,规划总投资115.03亿元。

【项目开工、竣工及完成投资】   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751个规划项目中,含14个港澳援建项目、12个特殊党费项目、101个省市对口援建项目、375个社会援建项目。截至年底,开工749个,开工率为99.73%(因北川教师进修校和北川教体局项目已列入政权建设板块);竣工652个,竣工率为86.82%。全市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总投资115.0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4.6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6.17%。

【确保2010年春季开学前全市学校告别板房】   全市原有板房学校59所,分别是北川19所、平武9所、涪城区8所、高新区1所、游仙区6所、盐亭县2所、安县2所、梓潼县3所、三台3所、直属2所、绵阳城区4所。为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所有学校2010年3月1日前告别板房的刚性任务,市、县两级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已确保告别板房阶段性工作年底顺利完成。

【接受社会援建教育项目386个】   截至年底,共签订社会援建项目协议386个,协议资金16.02亿元,到位社会援建资金9.985亿元,完成社会援建项目投资7.89亿元。(唐俊峰)

交通重建

【概况】   汶川特大地震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损毁公路6563公里,占当年全市公路总里程的56.9%,造成48个乡镇,1111个村交通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亿元。全市共1182个公路项目7610.44公里纳入《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规划》,总投资达142.4亿元,上级补助资金及国外优惠贷款资金总额超过60亿元。

2009年,是交通灾后重建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全市完成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03.01亿元,占市下达目标55.24亿元的186.5%,其中灾后重建投资89.2亿元,占省下达目标86.52亿元的103.1%。截至年底,全市开工灾后重建项目1175个,占总数1182个的99.4%;完工1057个,占总数的89.4%。一是绵遂高速公路绵阳段已累计完成投资11.3亿元,完成路基工程44.62%,完成桥涵工程23.02%,隧道完成14.06%。二是灾后国省干线与重要经济干线恢复重建19个项目全面开工,已完工项目9个,完成路基工程863.6公里、完成路面工程50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0.47亿元。2009年已完工国道108线磨家至德阳界段4.2公里、省道101线二级公路93.9公里、省道105线安昌至德阳界段36公里、省道205线黄土梁至平武南坝一阶段工程129.7公里、省道205线北川桂溪至江油32公里、省道302线梓潼段20公里、省道302线江油段16公里、县道平松路平武至松潘界段47.4公里、永安路安昌至绵阳永兴26.9公里等项目。三是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开工项目1067个、完工项目961个,完成路面工程5580.67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7.16亿元。四是完成客运站点恢复重建87个,总投资0.415亿元,其中完成县级客运站7个,农村客运站80个。五是完成非灾后恢复重建1612.07公里。完成投资13.67亿元。其中:水泥路1074.9公里、油路301.57公里、泥碎路235.58公里。六是全年完成县通乡油路(水泥路)420.75公里,完成通村公路1100.54公里(其中,全年完成乡通村公路249公里,全年完成乡通村油路水泥路851.54公里),累计实现252个乡镇通了油路水泥路,占总数的90.97%;累计实现3336个村通公路,占总数的97.6%;累计实现2308个村通油路水泥路,占总数的67.52%。

【建立健全重建保障机制】   以“三大目标”为指导(“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除亚行贷款农村断头路以外的农村公路恢复重建任务;九环东线于10月1日前恢复到震前水平,保证旅游客车通行);全面细化各项目任务,先后制发《关于市本级交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责任分工的通知》、《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先期启动项目实施方案》、《关于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灾后重建设计项目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为顺利推进灾后交通重建奠定基础。

【灾后交通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   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市政府制定《加快绵阳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到2009年底,全市灾后交通恢复重建项目计划完成1076个,完成投资86.52亿元。2010年底前,全市灾后交通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完成1176个,累计完成投资125.7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88.25%。到2011年,完成最后6个项目,累计完成灾后交通恢复重建项目1182个,累计完成投资142.4亿元,全面完成恢复重建工作目标。

【交通重建实施主体及责任】   1.国省干线与重要经济干线中对工程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北川至茂县公路、黄土梁隧道、九环东线等8个项目由市上直接组织实施;2.国省干线与重要经济干线中的大中修项目,如省道101中江界至南部界、省道302梓潼段和江油段等由县市为主体组织实施;3.农村公路由所在县市区为主体组织实施;4. 主枢纽站点项目和县级客站以站点单位为业主进行建设,农村客站由所在县市区为主体组织实施。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将项目的设计完成时间、评审时间、审批时间、招标时间、评标时间、进场时间、施工工期尽可能落实到具体时点上。每个国省干线公路项目都落实一名局领导重点联系。

【加强协调和人才队伍保障】   以“快”字为中心,加强对立项审批、设计审批、招投标等重要环节的协调,有效地缩短工作期限。为确保工程建设,从系统内抽调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1人,共计27名精干力量,作为业主代表分驻建设工地,切实加强对在建工程的现场管理。

【做好征地拆迁工作】   积极加强与项目所在地的协调,广泛宣传征地拆迁补助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较为顺利地解决少数拆迁户漫天要价和拖拉推诿的问题。积极协调电信、电力部门搞好杆管线拆迁工作的同时,积极为他们的拆迁工作想办法找措施,共同营造良好的拆迁氛围。

【解决在建项目通行保障】   出台工地现场管理办法,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努力做好在建工程的保通方案、加强交通管制和绕行车辆的协调工作,同时对保通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加强问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施工和通行的矛盾。

【施工环境整治】   成立在建工程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从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地质灾害施工环境整治、加强材料堆放管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防止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方面落实具体措施和办法。为创造良好的九环东线施工环境,市交通局与平武县一道,特别针对强做工程、强卖材料进行专项整治,效果明显。充分重视施工队伍反映的每一个问题,要求一线工程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对于施工队伍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时间解决,不能解决的要第一时间上报,努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完善健全监管制度】   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灾后重建项目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项目监督工作的通知》,市政府出台《绵阳市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绵阳市国家投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严格要求切实加强灾后重建的质量和安全工作。下发《关于明确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监督职责的通知》、《关于加强绵阳市重点公路工程监督抽样检测工作的通知》、《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办法》、《绵阳市公路工程质量投诉办法》、《关于重点工程质量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省干线公路灾后重建项目工程现场管理办法》、《关于加强2009年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安全保障措施的通知》等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要求项目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注重自检自查,切实保障质量和安全。同时,在日常质量巡查中,也要求项目参建单位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增强质量安全意识。

【加强交通重建质量监管】   为确保灾后公路重建项目建设质量,市交通局严格要求所有项目必须完善企业自检、社会监理、业主负责、政府监督四级质量保证体系。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工地自检试验室,监理单位和项目业主建立或委托中心试验室承担试验任务。进一步加强质量巡查,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开展灾后重建工程质量巡查150次,查处基层水稳层质量问题多起,要求报废陈家坝大桥1片25米T梁,并下发质量监督检查意见通知书16期,约见施工单位法人代表3起。从行业内抽调27名技术人员充实到各干线公路建设项目上,每个项目由市质监站落实质量联系人员加强质量监管,将兄弟市交通系统支援的5名技术干部派往极重灾县,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在市交通局与各单位签订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中,明确安全事故目标,要求做到安全生产。成立督导小组,对设计质量进行全过程跟踪,既优化设计方案,又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还节省建设资金,同时有利于后期的质量安全。下发《关于加强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感,高度重视公路桥梁和隧道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针对震后地质条件差、建设条件差和施工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市交通局还将工程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列为日常重点检查对象进行了严格检查。对生产现场的布置和防护,临时用电、大型模板、支架和脚手架的安装、设备用电“一机一闸一保护”、预应力张拉作业、升降和起重作业、高边坡和桥梁隧道施工等有针对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加强实施全程监督力度】   (一)加强教育,增强廉政意识。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和《绵阳市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监督在前,明确法纪“红线”,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出现腐败问题,做到警钟长鸣。(二)完善制度,明确招投标要求。下发《进一步加快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绵阳市交通系统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处理实施细则》、《灾后重建工程变更设计管理规定》等,提出“阳光操作,廉洁重建”,要求所有项目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科学透明选择施工队伍,着力打造“阳光工程”,所有项目必须签订施工、廉政、安全 “三合同”,针对易出现问题的工程款拨付、设计变更等环节,制定科学易行的管理办法,确保将灾后重建工程建设成为质量过硬工程和阳光工程。(三)积极处理各种招投标投诉。针对S105陈家坝大桥施工中标第一候选人重庆黔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有不良行为的投诉,市交通局立即与市检察院、市建设局监察支队、市重点办组成调查组,2月2~4日赴重庆对重庆黔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取证,证实该公司在巫神公路(当阳―九湖坪)新建公路二期工程IV合同段的投标过程中存在串通投标行为,根据该项目《施工招标文件》施工招标公告第四条“在最近三年内经查实有违法违规或不良记录的企业不能参加投标”的规定,立即取消该公司S105陈家坝大桥项目施工第一中标候选人资格。

【强化领导督查督办】   为加强对全市灾后重建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市委承担领导责任,市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和操作责任,市人大、市政协承担监督责任的项目工作领导机制,形成四大班子齐抓共管、同心协力的良好局面。市委书记吴靖平先后四次深入交通灾后重建项目现场,解决重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长曾万明主持会议研究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专题到九环东线协调解决征地拆迁问题;副市长林新到一线现场办公等。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市交通局与各县市区交通局签订《交通灾后重建目标责任书》,落实质量责任、进度责任和资金筹集责任。2009年,制订《汶川特大地震灾后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督导方案》,印发《关于实行国省干线和重要经济干线恢复重建领导联系制度的通知》,实行局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和分片督导制度。截至年底,市政府项目推进办督导交通工作6次、市交通局督导公路建设工作56次、通报情况5期、发督办通知3期。(张   霜)

文化・体育重建

【概况】   全市列入国家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文化、文物、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精神家园项目共1445个,规划总投资19.8804亿元,主要涉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出版发行机构、文物保护、“非遗”等项目,基本实现文化项目的全覆盖。山东省全部负责北川文化灾后重建,在建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同时,将给每个文化站配备8万元的设施设备,现有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竣工;辽宁省将投入1亿元支持安县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竣工;河南省将投入4000万元支持江油李白纪念馆的恢复重建;河北省将全部援建平通、南坝等4个乡镇的文化项目。截至2009年底,全市累计开工文化、文物、新闻出版、文化产业、精神家园项目885个,开工率62.68%,完工项目608个。其中市级项目开工率达到了92.65%。

【辽安广场】   “辽安广场”又称安县文化和职工活动中心,占地面积约5.67公顷,建筑面积24000余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其中辽宁援建资金7603万元,中央重建基金4276万元。援建项目包括文化馆(1160万元)、图书馆(1280万元)、文化宫(2333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1320万元)、剧团(680万元)、文化广场(830万元);中央基金项目包括安县室内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3000万元)、老年活动中心(410万元)、新华书店(696万元)、文物管理所(170万元),总投资为11879万元。后期追加文化健身馆及设备购置灾后重建项目,其投资1500万,文化和职工活动中心总投资最终为13379万元,其中辽宁援建资金9103万元,中央资金4276万元。该项目归属辽宁交钥匙工程,灾后重建重点工程。

【李白纪念馆】   李白纪念馆作为李白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建筑及基础设施重建纳入河南省援建交钥匙工程项目,河南省文物局负责援建项目实施,河南省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设计,河南省古建园林技术开发公司施工。5月12日,河南援建李白纪念馆恢复重建开工仪式在太白堂举行,项目投资4000万元,截至目前,馆内建筑及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工。

李白纪念馆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进行重建,在原有的基础上,李白纪念馆的建筑风格较之过去更为唐风,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为完善,扩大陈列展厅面积。新增“历史文物陈列”、“李白文化普及区”、“游客服务中心”、“杜甫堂”。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5月。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设施全部损毁。2009年9月10日,澳门基金会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签订《澳门基金会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北川于澳门基金会援助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专案的合作协议》,由澳门基金会援助一亿澳元(约合人民币8588万元)重建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新建的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于新县城永昌镇,占地面积1.3公顷,建筑面积8002平方米,包括展示演播区、库房储蓄区、研究管理区、接待服务区、及其他辅助设施区部分,现主体工程完工,预计2011年7月底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建成后的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将成为全国羌族文化遗产展示传播的重要视窗,区域性的容貌文化研究中心。

【北川抗震救灾纪念园】   北川抗震纪念园位于新县城景观轴线上,主要包括静思园、英雄园、幸福园三部分,总占地面积5.6公顷,总投资4292万元。该园由山东省青岛市援建。截至目前,园内大部分工程基本完工。

【北川体育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

由山东省青岛市援建的北川新县城体育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位于北川新县城南端,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

体育中心项目分为体育场和体育馆两个单体,总建筑面积14387平方米,投资约1亿。体育场内设标准八道400米跑道,看台分东西两部分,共设席位8135个,体育馆为室内综合体育馆,三层框架结构,屋面为空间网架结构,共设席位2088个。根据规划,建成后的体育中心将北川开展体育活动及大型观、演活动的重要场所,也将是新县城居民面临特殊灾难时的良好避难场所。

青少年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约5797平方米,投资约3000万元。包括摔跤练习场、台球室、乒乓球场、武术室、舞蹈室、文化室、健身室以及室外篮球场,游泳池等。(王   伟)

卫生重建

【概况】   全市卫生系统实施重建项目381个,占全省项目总数的27.9%;计划投资37.13亿元,占全省项目总投资的29.3%。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市落实资金35.80亿元,开工项目353个,完工297个,超额完成省政府2009年度下达的民生工程目标任务9个,超额完成省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任务19个,超额完成绵阳市目标督查办年度考核任务6个。总结出的灾后重建管理“十项制度”受到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彭   浩)

【人口计生灾后重建项目】   中期调整后,全市计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为161个(其中:县级服务机构11个,中心乡镇站96个,普通乡镇站54个),重建资金为2.87亿元。规划内的161个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立项,已开工建设90个,完成投资8793万元。市人口计生服务中心项目挂网招标。同时,市政府还出台文件,规定村级计生服务用房40~50平方米,并纳入村级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一建设。为此,全市将新建村级计生、卫生服务站(室)3670个,修复加固54个。 (殷雪梅)

旅游重建

【概况】   2009年,全市旅游产业30个灾后重建项目共开工建设27个;投入资金总计共9.65亿元。特别是在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和援建省市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旅游通道建设、A级景区内文物恢复建设、旅游集镇建设、乡村旅游建设、景区水库建设等涉旅灾后重建项目进展顺利,极大地提升了绵阳市的旅游形象和接待能力,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灾后乡村旅游建设蓬勃发展】   全市现有农家乐和乡村酒店533个,直接从业人员5995人,年接待游客人数531万人次,乡村旅游年总收入33113万元,实现年税收3000多万元。其中游仙区老龙山观光农业旅游区和涪城区龙门镇小桥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小桥村和碧水蓝天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抓住灾后重建机遇,绵阳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计划打造建设平武南坝镇、平通镇、白马藏族乡,北川擂鼓镇、禹里乡,安县晓坝镇等18个乡村旅游乡镇和绵江景观大道李白文化乡村旅游带,游仙梓潼三国文化乡村旅游带,安县北川羌文化和温泉休闲乡村旅游带,平武白马藏族乡村旅游带,三台汉文化乡村旅游带,盐亭嫘祖文化乡村旅游带等六大乡村旅游带。2009年建成的北川曲山镇石椅羌寨、擂鼓镇吉娜羌寨,平武平通镇牛飞村羌寨、白马藏族乡稿史脑寨等藏羌寨落,展现了浓郁的羌寨风情和白马藏族风情;涪城龙门镇涪龙苑、丰谷镇晨曦森林休闲庄,江油青莲镇九天唐园等,充分展示乡村风貌、特色餐饮文化;涪城龙门镇小桥村生态观光农业园、游仙区老龙山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佳昊生态观光农业园等特色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区已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西羌九皇山猿王洞景区】   西羌九皇山猿王洞(原名九黄山猿王洞)景区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乡境内,开发于1998年6月6日2006年9月30日,国家旅游局授予西羌九皇山猿王洞景区为AAAA级旅游景区,是九环线的一颗璀璨明珠。汶川特大地震使景区自然景观资源遭遇毁灭性破坏,经济损失达9.8亿元。地震后,由北川云中羌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竞买的方式投资2.8亿元进行景区重建。现景区公路、上山索道、至险山景区的滑道、景区水电、通讯、西羌大酒店、演艺中心等基础设施全面恢复;溶洞、情人桥、羌情园、、西羌第一碉、滑雪场、温泉洗浴中心、溜索等景观也得到恢复;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新建的滑草场正在培植草坪。

【重建后的七曲山风景区获国际大奖】   4月26日,恢复重建后的七曲山风景区被2009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组委会授予“国际旅游王牌”景区称号,国际旅游营销协会吸纳为“白金”会员,并颁了证书。七曲山风景区旅游资质极高,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等多项殊荣于一身。有文昌文化、古柏林、洞经音乐、金牛蜀道四大亮点。

(张文清)

通信重建

【广播电视重建】   2009年,绵阳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根据川发改〔2009〕1225号精神,对广播电影电视灾后重建中期项目进行调整,将重建项目由原来的346个调整为159个,投资总额为100089万元。其中,广播电视灾后重建项目52个,估算投资70326万元;电影灾后重建项目107个,估算投资29763万元。

截至2009年12月29日,绵阳市广播影视灾后重建项目共开工74个,完工8个,完成投资39248.4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08.6%。其中,广播电视灾后重建项目开工46个,完工5个,在建41个,完成投资35873.1万元;电影灾后重建项目开工28个,完工3个,在建25个,完成投资3375.3万元。(按区域统计:梓潼县完成155.3%,平武县完成152.9%,三台县完成148.3%,盐亭县完成128.5%,涪城区完成110.6%,安县完成110.3%,北川县完成107.7%,江油市完成107.0%,游仙区完成100.1%,市本级完成18.5%。  (张兴明)

【移动通信灾后重建】   2008~2009年,移动通信灾后重建项目共计52个,投资总额为6.19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31个,完成投资4.9亿元,在建项目进度达到95%;在坚持务实重建上,本着灾后重建不是简单恢复,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夯实网络基础,既满足现网需求,又兼顾长远发展。通过灾后重建项目,交换容量较震前增长18%,基站数量较震前增长近1倍,绵阳到各县基本形成两条以上多路由传输组网能力,网络安全进一步提升。  (高莺莺)

【电信灾后重建】   完成投资预算14395万元,基本完成交换、传输、电源等专业的重建任务,光缆、小灵通正根据政府道路拆迁的改造进度同步实施,预计10年全部完成。三个极重灾县共建设环网9个,每县均增加市到县出口一个。

三个极重灾县64个受灾乡镇共有窄带用户6万余线,灾后恢复窄带容量7万余线,恢复用户4.6万余户,恢复比例76%;震前宽带用户0.65万户,震后恢复宽带容量1.8万余线,恢复宽带用户1.5万余户,恢复比例230.7%。

北川羌族自治县通过骨干10G环网、本地2.5G环网的建设,网络得到全面恢复,宽带用户数超震前水平。14个乡镇(含松潘白羊、平武泗洱)较为困难,因道路不畅等问题,仍有200余公里光缆属于临时布放,构成较大的通信保障隐患。在省公司大力支持下,北川建成墩上至茂县光缆(该光缆路由较安全),随着后续设备方案的完成,通信保障必将得到较大提升。

完成北川新县城54管程公里管道的建设,建成3个3G基站,形成新县城移动网络全能力。建设有线ONU9处,满足新县城各指挥部的通信需求。至年底,完成新县城16个光交接箱及光缆网络的施工设计。(强   强)

水利设施重建

【水利灾后重建开工项目580个】   全市水利灾后重建规划项目细化后共796个,开工项目580个,开工率72.86%,完工299个,在建281个。615座震损病险水库开工502座,完工290座,占年度计划262座的110.7%;需进行后期整治的29处堰塞湖已开工21处,完工10处;震损堤防整治开工26处;农村人饮安全县市区打捆项目开工9个,解决101.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水土保持县市区打捆项目开工5个;灌区工程项目开工17个。

【完成水利灾后重建投资17.75亿元】   全市水利灾后重建共完成投资17.75亿元,其中市、县水务局完成投资14.84亿元,武引局完成投资2.91亿元。中央重建基金9.48亿元,对口援建资金2.81亿元(规划内项目),信贷1.83亿元,其他3.63亿元。按工程类别划分,震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7.51亿元,震损堤防除险加固完成投资4亿元,堰塞湖后期整治完成投资8671万元,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完成投资3.57亿元,灌区工程完成投资1.56亿元,水土保持工程完成投资2487万元。

(左东明)

城市基础设施重建

【城区桥梁维修加固工程】   2009年共有城区桥梁灾后维修加固工程19个,主要对梁体加固补强,修补桥面板裂缝,恢复梁体截面,更换伸缩缝,部分更换支座,吊杆检修,支墩防护处理,桥面铺装拆除及恢复,修补裂纹,车行道、人行道、破损栏杆等进行处理。工程包括:富临人行天桥维修加固、天津人行天桥维修加固、代家湾立交桥维修加固、安昌河大桥维修加固、滨河广场桥维修加固、西山立交桥维修加固、三汇高架桥维修加固、花园人行天桥维修加固、科技大楼立交桥维修加固、董家沟安昌河大桥维修加固、双马大桥维修加固、三里桥维修加固、汉龙人行天桥维修加固、汉仙桥维修加固、南河大桥维修加固拓宽、樊华大桥维修加固、南山大桥维修加固、飞云大桥维修加固、涪江二桥维修加固。项目总投资13422万元,2009年8月开始进行施工,计划2010年12月全面完成。

【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塘汛、永兴污水处理工程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2009年3月,永兴污水处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完成工程投资近4000万元,项目将按照市政府要求如期建成投产;2009年9月,塘汛污水处理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各项基建施工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全年完成工程投资2800万元。

【城市供气灾后重建】   2009年,城市供气灾后重建主要完成对断裂管网进行更换,对泄漏管道进行临时封堵,对因地震断裂倒塌的东、西门站加臭系统进行更换,对西门站2、3号断裂流程进行更换,对各门站倒塌围墙进行修复。

对担负绵阳城区主要供气任务的梓绵线过潼江干管损坏,按管径D200(长0.06公里)完成置换;完成对有严重隐患的永绵线进行置换,新建7.8公里D325永绵复线取代原管线;完成对受损的赵家坝干管(长1.3公里)按管径D250进行置换;完成对龙门镇因地震造成道路塌方等损坏的三段干管(共计长0.95公里)按管径D200进行置换。 (谢   锐)

对口援建

山东省援建北川羌族自治县

【概况】   汶川特大地震,北川遭受毁灭性灾难,全县因灾遇难15645人,失踪4311人,受伤26916人,基础设施全面毁损,县城夷为废墟,直接经济损失585.7亿元。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再造一个新北川”。2008年5月21日,中央决定: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从2008年5月开始,山东省围绕“再造一个新北川”的目标,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集中力量支援北川羌族自治县进行城乡重建、产业重组、社会再造,完成灾后重建的规划任务,使灾区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和超过震前水平,建设起一个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科学发展、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科教文卫事业比较健全、羌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北川,为“十二五”期间的进一步巩固发展奠定基础。2008年5月22日,山东省对口支援联络组进入北川,了解受灾情况。随后,17个对口援建市的援建队伍赶赴北川开展援建工作。至2008年8月底,各对口援建市共搭建活动板房32876套。配合援建乡镇党委、政府修建农村永久性住房。截至2009年底,全县需重建的45561户农村永久性住房全部开工建设,竣工34397户,20342户维修加固全部完工。全县需重建的11499户城镇居民住房开工9193户,完工3697户;需维修加固的9454户城镇居民住房全部开工,完工8762户。截至2009年底,山东省共安排投资计划94.1亿元(包括抗震救灾和灾民过渡安置阶段资金支出),其中安排各类援建项目228个、总投资约80亿元,建成援建项目159个、完成投资46.4亿元。

【援建北川组织领导及机构】   中央把对口援建北川的任务交给山东后,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对口援建领导机构,安排部署17个市对口援建北川22个乡镇。5月24日,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省委常委会上指出:“要把北川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县来重建,要举全省之力来援建北川。”5月24日,山东省副省长郭兆信率教育、通信、电力等单位负责人赶赴北川实地考察。5月25日下午,郭兆信在擂鼓镇的草地上组织山东七部门的援助人员召开会议。他要求山东省民政、交通、建设、教育、卫生、电力、通信等部门,要迅速与北川当地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接,摸清灾害损失、灾民安置工作计划及进度等方面的情况。安置点建设要打破常规,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充分考虑灾民实际生活需要,综合考虑学校、卫生室、粮站、供水点、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布局和建设。2008年5月29日,山东省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副省长郭兆信在绵阳前线指挥部,召开由山东省各市分管副市长和建委主任参加的对口援建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对口援建北川工作。2008年6月20日和7月12日,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先后到北川视察、指导援建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省委副书记刘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群等山东省领导,先后到北川灾区检查指导援建工作,分管副省长郭兆信先后6次到北川。山东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口援建工作。山东省领导随时关注援建工作进展情况,每周都作出重要批示,指导援建工作顺利开展。2008年6月27日,山东省成立由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任组长的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北川工作指挥部,分别设在济南和北川,全面负责山东省对口援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山东省委组织部从省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市抽调50名精干人员组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北川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和指挥部总指挥由正厅级干部担任。办公室下设综合组、计划组、资金组、协调组和信息组,有25名工作人员;北川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新县城建设组、园区建设组、乡(镇)村建设组,共25人组成。17个市和省直有关部门也参照省里的做法成立援川领导小组和相关办事机构,形成“援地”协同、“前后”联动、“上下”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起高效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创造了“六个第一”,即第一个成立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协调领导小组;第一个进入灾区开展对口衔接援建工作;第一个派出分管副省长现场督导;第一个在灾区召开分管市长、建设局长援建工作会议;第一个展开大面积过渡安置房建设安装;援建完成绵阳市震后第一所“板房小学”并在6月1日复课。

【援建农村】   建设和修复农村永久性住房是援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户住房建设和修复,配套建设和修复农村饮用水、沼气、卫生室、村村通电视等设施。建设和修复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建设和修复项目,由山东省全额投资或给予资金补助,由北川负责组织实施,山东省给予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理。

【援建乡镇】   按照规划和统一的标准,重点建设修复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社会福利、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乡镇街道、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码头、客运站等基础设施。恢复改建县乡公路,山东省原则上不直接参与建设,给予适当资金补助。乡镇建设要根据就地建设和修复、异地重建等不同情况,以及道路通达情况,区别对待,科学确定建设和修复任务,合理安排建设进度。乡镇援建工作由对口支援市负责。

【北川新县城援建】   北川新县城建设要坚持高标准,突出羌族文化特色,突出节能环保,努力建成规模适中、特色明显、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山东重点援建新县城道路主干线、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援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设施。给予城镇居民住房建设适当补贴。新县城建设项目可由山东省全额投资建设,待中央、四川有关补助资金到位后,再置换出山东省的这部分资金用于北川其他项目建设。

【工业园区援建】   高起点建设北川工业园区,搞好园区“七通一平”建设。组织和引导山东省企业到北川羌族自治县工业园投资兴业。积极开展园区招商,抓好项目储备,力争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进园落地。

【其他援建】   积极接收并按国家政策援助达到录取线、自愿到山东上大学的北川高考生;选派各类师资支援北川,组织医务人员支援北川防疫和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人才培训、劳务输入输出、农业科技等服务;协助北川编制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建筑设计、专家咨询、工程建设和监理等服务。提供机械设备、器材工具、建筑材料等支持。

【援建工作机制】   山东省建立17个市包22个乡镇的对口援建机制,动员山东省全省力量参与援建北川。在工作中坚持统筹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各市的积极性、创造性。农村永久性住房和乡镇驻地援建安排各市分线作战,每个市对口援建一至两个乡镇。新县城和产业园区援建,组织各市集中会战,山东省统一政策标准、统一计划管理、统一拨付资金,项目分配到各市,由山东省各市组织招投标、建设施工和管理,省市责任清晰,建设主体明确。在具体援建项目运作机制上,坚持“交钥匙工程”和“交支票工程”相结合,对乡镇驻地和新县城援建项目实行“交钥匙工程”,发挥山东省在施工和管理上的优势;对农房建设、种养殖基地等涉及千家万户的项目实行“交支票工程”,给予资金补助和技术指导,发挥当地了解民情、熟悉民意的优势。

【援建工作进度安排】   2008年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乡镇驻地建设,参与北川新县城和工业园详细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设计,道路通达的乡镇本年度完成建设任务;2009年上半年启动新县城和工业园区建设;2009年,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2010年底基本完成各类援建任务,2010年8月前做好完善收尾工作。

【援建措施保障】   为落实各项援建措施,山东省根据国务院灾后恢复重建一系列方针政策,在与绵阳市和北川县充分对接、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明确经过3年努力“再造一个新北川”的总体工作目标,制定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区分急缓、突出重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力支援、讲求实效;加快援建、规范方式六大基本原则,提出农村援建、乡镇援建、新县城援建、工业园援建、其他援建五项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要求。根据《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山东省将在3年内,投入各类资金近200亿元,在2009年9月1日前,力争完成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0年底基本完成各类援建任务;2011年8月底前做好收尾工作,通过3年援建,使北川总体水平超过震前水平。

【完成2009年度援建任务】   2009年山东省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截至2009年底,山东省共安排投资计划94.1亿元(包括抗震救灾和灾民过渡安置阶段资金支出),其中安排各类援建项目228个、总投资约80亿元,建成援建项目159个、完成投资46.4亿元。

【农村援建基本结束】   山东省先后拨付北川农村永久性住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7.2亿元,并积极为北川群众重建和加固农房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到2009年底,受灾农户基本上住进永久性住房。

【乡镇援建基本完成】   由17市对口援建北川22个乡镇,先后确定了学校、医院、文化站、敬老院、乡镇街道、安全饮水工程等16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3亿元。截至2009年底,除因堰塞湖影响开工较晚的禹里乡和因区划调整下达计划较晚的永安镇两个乡镇外,其他乡镇共计153个项目全部完成并交付使用。2009年启动了援建北川县乡道路和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确定对北川县重点道路建设工程补助资金7.5亿元,第一批资金2亿元拨付到位,并在道路规划设计、勘测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安排北川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资金2亿元,重点援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特色种养殖基地、农村饮水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组织实施。

【北川新县城援建全面铺开】   山东省积极参与北川新县城的总体规划审批、详细规划编制和项目设计方案征集等工作,确定援建新县城和产业园区项目共6大类59个,估算投资43亿元。把“一轴”(新北川大道)、“两带”(永昌河景观带、安昌河景观带)、“七大工程”(体育中心、文化中心、新北川宾馆、人民医院、步行商业街、抗震纪念园、广电中心)共10个项目作为标志性建筑,集中力量,重点打造。2009年6月8日,举行了第一批项目开工仪式,2009年底前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其中,40万平方米、154栋安居房项目135栋封顶,完成投资4.8亿元,占全部估算投资的60%以上,并开始内部装修。路网及市政道路建设工程量完成过半,有20公里城区道路已完成水稳层,有12公里已铺设第一层沥青。同时,应北川县的请求,山东省还承建了北川17个自建项目,双方签署了承建备忘录,有关项目分配落实到各市,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产业园区招商成效显著】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山东省结合北川县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基础与资源状况、市场容量及发展空间,确定北川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设备制造、食品药品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5大产业,研究提出园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40个。同时,认真梳理国家、省各类优惠政策的基础,配合北川县政府制定下发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政策,从税收、规费、土地、用电、信贷、劳动用工、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八个方面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北川投资。积极开展招商活动,成功举办“四川省暨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推介会”,组织参加西博会的100多家山东企业赴北川召开北川灾后重建项目推介座谈会,组织协调山东省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厅、农业厅、旅游局和国资委等6部门,率65家企业分10批赴北川开展专项投资项目考察洽谈,围绕与长虹集团产业配套,组织山东省企业与长虹集团进行专题对接。截至2009年底,共吸引24家企业落户产业园区,总投资14.1亿元,其中山东企业21家,总投资12.5亿元。所有签约项目全部确定用地界址,园区道路等“六通一平”工作基本完成,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企业注册登记、项目设计、勘探以及备案、环评、安评等工作都跟步推进,有 6家企业开工建设。

【人力智力支持】   山东省为北川党政干部举办农业产业化、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培训班4期,计生、教育、农业、林业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干部300多名。安排10名北川党政干部到山东省有关市、县、乡挂职锻炼,并从山东省内有关部门选派25名党政干部、5名专业技术干部到北川相关部门挂职工作。组织山东医学专家到北川开展医疗培训,共培训4个班(次)300余人,先后组织1300多人(次)医疗卫生人员到北川支医,至今仍有80名医疗卫生人员坚守在北川一线,援建了北川县级临时医疗保健中心,安排15名北川医疗人员赴山东进修一年。从山东省抽调20名优秀中学教师到北川工作,安排40名北川教师到山东培训,接收北川职业中专学生400名在山东完成学业,组织北川中小学生200多名到山东省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另外,山东省还组织农技人员为北川提供农业技术引进、指导、推广等相关服务。

(李永富)

辽宁省援建安县

【概况】   2009年,援建累计开工项目88个,开工率为100%,其中完工项目57个,完工率64.8%。到位援建资金26.8479亿元, 占援建资金的86.6%。未完工的31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并将陆续在2010年5月12日前完工。新增两个项目,新农村示范点安置小区基础设施项目,正在规划设计。安县罗浮山环山公路,在做前期工作的同时正在进行招标。

【农村住房援建基本完成】   农房援建4个项目,援建资金56072万元。开工4个,完工4个。农房重建补贴,援建资金48634万元。全县99329户农房重建,完工98769户,占任务数的99.5%,项目基本完工;高川、茶坪集中农房重建基础设施建设,援建资金4000万元,基本完工;农房风貌提升,援建资金2500万元,基本完工;宅基地灭失农户补贴,援建资金938万元,基本完工。

【城镇住房援建进展顺利】   城镇住房重建项目,援建资金7790万元。开工1个。累计完成投资4167万元。其中,安康民居已完工;民生家园、康居小区、阳光小区黄土1#~6#(住宅楼)等主体完工、进行内部装修;幸福小区基础完成。

【教育援建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10个教育项目,援建资金30947万元。已开工10个,完工10个。累计完成投资24058万元。其中,花镇初级中学、沸水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桑枣初级中学校、黄土九年一贯制学校主体和附属工程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秀水中学、实验初级中学校、睢水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茶坪乡小学校、花幼儿园完工并投入使用,附属工程正进入扫尾阶段;安县职业中专学校主体框架完工,进入装饰施工阶段。

【卫生、计生项目顺利实施】   卫生、计生共14个项目,辽宁援建资金29433万元。开工14个,完工12个。累计完成投资22202万元。其中,安县中医院、安县人民医院主体已完工,进入附属工程施工阶段;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安县妇幼保健院、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饰。

【文化、广电项目进展顺利】   文化、广电项目共3个,援建资金11490万元。已开工3个,完工3个。累计完成投资11080万元。其中,安县文化和职工活动中心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安县广播电视台业务用房及台内设备,主体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晓坝镇建设成效显著】   晓坝镇建设项目共14个,援建资金22786万元。开工14个,完工5个。累计完成投资15002万元。其中,晓坝镇卫生院、晓坝镇场地回填平整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晓坝镇敬老院工程已竣工,准备竣工验收;晓坝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主体已竣工并投入使用,附属工程正进入扫尾阶段;晓坝场镇道路设施一期道路完成95%,二期完成50%;晓坝镇场镇堤防建设正在堤坝混凝土浇筑,晓坝镇防洪沟正在进行堵水闸坝施工,晓坝镇污水处理正在进行土建施工。

【社会福利项目稳步推进】   社会福利项目共10个,援建资金7651万元。已开工10个,完工10个。累计完成投资7472万元。其中,安县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完工,进行附属设施施工同,花镇敬老院、乐兴镇敬老院、宝林镇敬老院、安县皮肤病院、界牌镇敬老院、塔水敬老院、秀水镇敬老院、高川乡敬老院、黄土镇敬老院主体完工,进行内外装饰。

【城镇基础设施援建】   城镇基础设施共11个项目,援建资金10779万元。开工11个,完工1个。累计完成投资7670.47万元。其中,金鸿路中段道路及雨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完成工程量的100%、广元街道路及雨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完成工程量的77%;滨河路道路建设工程正在进行雨污水管道施工(项目业主为安县投资公司)、玉林路道路建设工程(项目业主为安县投资公司)正在进行路面施工。

【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援建】   农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共4个项目,援建资金70925万元,开工4个,完工2个,累计完成投资48327万元。其中,全长26.9公里,双向六车道,总宽51米的辽宁大道建成通车。全长30公里,双向四车道,总宽21.5米的辽安路进展顺利,2010年5月12日前可竣工通车。通往茶坪的秀茶路已完成工程量近80%。

【产业援建】   产业重建共7个项目,援建资金31703万元。已开工7个,已完工1个。累计完成投资26164万元。其中,安县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的1#、2#、4#、5#、6#、7#、8#厂房现已完成主体工程的施工,3#基础施工,综合楼主体已完工;花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工程量的50%;桑枣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主体施工。

【防灾减灾项目】   防灾减灾项目,辽宁援建资金667万元。开工1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万元。其中,观测业务用房,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观测仪器房,完成造价,准备财评。

【其他援建项目】   辽宁援建其他项目共9个,援建资金29757万元。已开工9个,完工9个。累计完成投资29657万元。除安县科级干部到辽宁交流上挂和教师、卫生人员培训费用项目外,安县板房建设、全县18个乡镇测绘和规划费用等项目已完成。 (杨   剑)

河北省援建平武县

【援建项目总体情况】   2008年至2009年,河北省下达平武县援建项目共计110个,总投资23亿元,其中:河北省援建资金22.5亿元,其他资金0.6亿元。截至2009年12月30日,完成项目41个,正在实施项目66个,未开工项目3个。累计完成投资19.19亿元,占投资计划的83.3%。河北援建到位资金22.033亿元。

【“交支票”项目进展情况】   2008年至2009年,河北省下达平武县对口援建“交支票”项目42个,计划总投资112980万元,截至12月30日,已完成和交付使用项目19个,在建项目21个,未开工项目2个,累计完成投资87170万元,占总投资的77.16%。2个未开工项目为:高村乡场镇基础设施项目12月22日第二次开标;县城供水工程补助资金,正在做施工图设计。

【“交钥匙”项目进展情况】   2008年至2009年,河北省下达平武县对口援建“交钥匙”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117400万元。截至12月30日,已完成和交付使用项目22个,在建项目45个,未开工项目1个,累计完成投资104724万元, 占总投资的89.21%。1个未开工项目为:南坝武家道角河堤。

【援建组织领导】   河北省委副书记车俊、常委副省长杨崇勇多次召集会议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对口援建工作,并亲临灾区调研指导工作,省政府副秘书长王会勇及建设厅、审计厅、发改委、纪委监察厅、交通厅、各对口援建市主要领导先后分赴平武县督导、检查对口援建工作。河北省发改委先后多次派专业人员深入平武县各个援建乡镇调研、考察,与平武相关职能部门座谈,共同探讨、分析每一个拟定援建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并根据项目的推进与所反映出的各类矛盾情况,及时安排部署援建项目中期评估审查相关工作;为确保援建项目质量安全,河北省派驻建设厅工作组对援建项目质量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厅长朱正举亲临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企业管理工作;随着援建工作“面”的拓展和援建项目向纵深推进,审计、纪检监察工作全面跟进,变事后审计监督为事中全过程跟踪、全覆盖审计监督。“科学重建、务实重建”原则在河北对口援建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大力支持平武重建】   2009年,河北省考虑平武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派遣28名优秀教师(平武中学12名,平通小学16名)到平武支教,分两批选派59名卫生防疫人员到灾区问诊,接纳7名教师15名医务人员赴河北培训学习,接纳300余名中职学生异地就读,选派5名规划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挂职业务部门指导工作,安置转移劳动力2158人。

【“7・14”抗洪抢险救灾】   7月14~17日,平武县普降暴雨、大暴雨,全县25个乡镇全部遭受暴雨袭击,直接经济损失1.69亿元。危急时刻,河北省前线指挥部,河北省建设厅、交通厅及四市对口援建工作组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组建指挥机构,积极主动配合地方党委、政府组织人员、调运机械参与抗洪抢险救灾。河北省委、省政府从河北省2400万元专项救灾资金中拨付100万元,帮助平武县解决抗洪救灾急需的食物、饮用水等应急事项,并选派28名卫生防疫人员奔赴平武,帮助开展灾害卫生防疫工作。

【完善援建工作对接机制】   随着河北省对口援建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平武县及时调整援建工作对接班子,加强河北援建工作的对接力量。平武县组建由县委书记、县长、县级分管领导及县级业务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地乡镇共同参与的援建工作对接机构,由县对口援建办牵头具体负责对接工作。为确保援建对接工作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针对河北对接工作所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重点问题,专题研究、妥善解决,各分管县级领导深入援建项目实施地督导检查,县对口援建办公室切实履行职责,全面了解、及时跟进、准确把握援建工作中的各类情况,及时汇报,为县委、县政府妥善解决问题提供充足的依据。在乡镇,对口援建的四镇与援建四市分别组建联合工作推进小组,深入了解援建项目实施中的具体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具体做法:一是建立健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和各包镇及分管领导参加的援建工作总结、交流及问题查找会议;二是针对援建项目对接、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召开项目工作协商调度会,针对问题、困难查找原因、分析症结、落实责任;三是援建工作开展情况、项目对接推进进程及时互通信息,对内加强沟通协调、对外统一口径,以保证援建宣传工作的一致性;四是对援建项目进行联合监督检查,从项目的招投标、组织实施、质量安全、资金管理及拨付、验收移交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监督检查。

【加大援建项目推进力度】   2008~2009年,河北省先后分两批次下达平武县投资计划共计项目110个。为确保项目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县项目中心牵头发改局、县对口办参与分乡镇、分部门、分系统从项目的提出、建设内容、工程造价等各个环节反复核实,在此基础上会同河北前线指挥部多次召集乡镇、部门专题研究项目工作,对河北下达投资计划且项目实施有较大变动的,及时书面报请河北对口支援办公室予以调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诸多制约因素阻碍项目推进困难重重,河北省充分考虑平武县实际,开展了对口援建项目中期评估审查工作,中介公司评审、专家论证、发改统筹协调,使援建项目实施更具科学性。

为加快项目工作进程,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河北对口援建对接工作的意见》(平委发〔2009〕2号)、《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河北省对口援建平武县项目相关工作的通知》(平府办发〔2009〕36号)文件,从组建领导机构、明确职能职责、加强监督检查、严格逗硬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对“交支票”工程已开工项目,各责任部门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严格检查;对援建项目前期工作,县级各业务主管部门均开辟了绿色通道,落实专人全力协助项目主管部门强力推进,目前,110个项目开工107个。 (何代华)

河南省援建江油市

【援建组织领导和总体规划】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援建工作,省领导先后22次亲临援建前线,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江油实地考察、看望慰问,研究确定援建项目,协商援建方式,签订总体框架协议,参加开工仪式,具体指导援建工作。河南省专门成立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副省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口支援江油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河南省对口支援江油市恢复重建前线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党委”,常驻江油,具体负责前线对口援建的组织协调及其相关工作。同时,建立18个省辖市对口支援江油市40个乡镇恢复重建工作机制和省辖市前线指挥部,派驻江油挂职干部42名,其中市级领导2名、乡镇党委副书记40名。中共江油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对口支援办公室,负责协调配合、对接会商河南对口支援事宜,确保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确定对口援建项目】   河南省确定对口援建项目300个,3年安排援建资金30亿元。援建项目主要包括城乡居民住房、城乡道路、市政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等方面。按项目隶属关系分类,江油市市属项目47个,安排援建资金20.91亿元;乡镇项目253个,安排援建资金8.50亿元。按项目建设领域分布,城乡居民住房(含农房重建补助和城市居民安置房)项目6个,援建资金5.36亿元;教育、卫生、广播电视、文物保护、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87个,援建资金5.63亿元;城市道路、桥梁、河堤整治等市政公用设施项目7个,援建资金5.61亿元;农村居民集中安置点和场镇、提灌站、安全饮水等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项目170个,援建资金6.53亿元;城乡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24个,援建资金3.02亿元;工业园区等产业重建基础设施项目1个,援建资金3亿元;震损水库、文物、建筑物安全鉴定与维修加固规划等技术服务和设备援助等项目5个,援助资金2560万元。

【第一批192个援建项目】   包括“十件实事”、“八项工程”和174个乡镇民生项目,河南援建资金11.28亿元。规划2008年9月底全面启动,2009年9月底建成投入使用。援建模式采取以江油市为主组织实施、双方合作共建。项目竣工后,“十件实事”、“八项工程”由江油市政府或江油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组织验收,河南省前线指挥部配合参与;乡镇项目由江油市各乡镇政府组织验收,江油市有关部门、河南省对口支援省辖市前指和乡镇挂职干部配合参与。

【第二批103个援建项目】   主要包括城乡居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农村生活生产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等,河南援建资金16.29亿元。规划2009年3月底全面启动,2010年5月12日前建成投用。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17项重大工程采用“交钥匙”方式,由河南省对口厅局组织实施,江油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其他项目采取“交支票”方式,由江油市组织实施,河南省前线指挥部、对口支援厅局、省辖市前线指挥部和乡镇挂职干部参与监管。项目竣工后,“交钥匙”工程由河南前线指挥部会同江油市政府验收,对口援建责任厅局参与验收组织;“交支票”项目中的乡镇项目由江油市各乡镇政府组织验收,江油市政府有关部门、河南对口省辖市前指和挂职干部参与验收;其他项目由业主组织验收,江油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河南省前线指挥部参与验收。

【第三批5个援建项目】   主要安排河南援建项目的配套完善工程和江油市重点恢复重建项目,河南援建资金1.84亿元。规划2009年9月底前启动,2010年5月12日前建成投入使用。援建方式主要采用 “交钥匙”方式,项目建设、监管、竣工验收等按照“交钥匙”工程管理办法实施。

【鼓励河南省企业投资江油】   河南省、江油市积极按照“企业自愿、市场运作、政府协调、互惠共赢”原则,搭建平台、营造环境,鼓励引导河南优势企业以多种合作方式在江油投资办厂、兴建经营性基础设施,参与江油市产业发展。通过双方努力,积极争取河南煤化集团轴承加工项目、河南义煤集团反光材料项目、河南天丰外墙保温装饰板生产研发项目和河南燕南实业钢结构生产项目、河南双汇集团生猪养殖项目、洛阳一拖集团与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合作项目、河南白象集团和河南邮政物流等企业和项目在江油落户。

【严格援建项目建设程序】   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江油市与河南省前指制定了《河南省援建项目管理办法》、《交钥匙项目管理办法》、《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等制度。对于交支票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审批权限立项,组织专家评审《初步设计方案》,严格审查施工图、评审项目预算控制价、组织项目招投标活动,严格按图施工、竣工验收、结审计算。对于“交钥匙”项目,按照四川省政府文件规定,由河南省建设单位直接承建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从推进情况看,河南省各厅局交钥匙项目由于相关程序较简化,技术力量强,项目推进较快,质量较好。

【依法开展项目招标投标】   所有对口援建项目全部采用委托招标或比选,公开比选产生代理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和四川省关于招投标的法律法规核准项目招投标方案,严把招标(比选)公告和招标(比选)文件备案审查关;招标公告在省上指定的《四川建设网》发布,比选公告中《四川日报网》发布;项目评标专家在省专家库随机抽取,开标统一在市建设局交易中心进行。整个招投标活动由河南省前线指挥部和江油市纪委招监办全程监督。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江油市与河南省前线指挥部共同制定了《对口援建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和《河南援建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实施方案》等制度。由河南省前指和江油市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加,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检查。2009年共开展专项检查9次,召开所有项目业主、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参加的情况通报会4次,对项目推进较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奖励并颁发流动红旗,对存在问题的单位通报批评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并予以经济处罚。

【项目资金管理】   河南省对口支援项目资金由河南省对口支援江油市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拨付到江油市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专人专账。对项目业主的资金按照《四方协议》和审批文件分阶段拨付。

【援建项目督查考核】   江油市委、市政府将河南援建项目纳入各乡镇和市级部门的年终考核目标。每月组织召开援建项目建设工作会议(重点项目每周一次),专题督促项目推进进度;每月进行一次专题调研,仔细排查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问题。每周与河南省前线指挥部召开一次工作对接例会,协调援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半月汇总项目进度,每月进行一次项目督查检查,对各业主单位项目进展进行排位,向全市进行通报。

【援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截至2009年底,到位资金23.2亿元,占总投资的78%,开工建设项目299个,占99.7%;基本竣工221个,占73.6%。

第一批项目192个项目,总投资11.3亿元,基本完工176个。其中:“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八项工程”竣工6个,爱心医院已进入室内装饰装修,中原大道(江彰大道)已进入铺设人行道路面工程阶段。174个乡镇民生项目中,学校项目竣工28个,1个项目(雁门中学)正在加快建设,其余全部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36个项目,竣工24个;安全饮水项目27个,竣工24个;24个乡镇提灌站打捆项目和12个道路工程全部竣工。

第二批103个项目,总投资16.3亿元,全面开工,4个项目完工。其中,“交钥匙”项目17个,分别由河南省住房和建设厅、交通厅、卫生厅、文物局承建,有9个已基本完成,有4个项目完成工程量的60%以上。单项投资额最大的江油・河南工业园3亿元投资完成1.63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4%。86个“交支票”项目全部开工,完工4个。

第三批5个项目,总投资2亿元,开工4个,爱心小区三期项目已挂网招标。

【豫江产业合作扎实推进】   深化对口援建,加强产业合作。先后组织开展河南・江油项目推介会、郑州、洛阳、新乡产业援建项目座谈会等活动,河南省与江油市签订15个项目合作协议,签约资金16.22亿元,签约项目数量、金额在绵阳受援县市中名列第一。其中:郑州落实签约项目6个,协议引资6亿元;洛阳落实签约项目3个,协议引资3.2亿元;新乡落实签约项目4个,协议引资1.28亿元。豫蜀夜视利反光材料、六合汽轮机2万吨锻材、天丰节能板材等项目已入驻江油市工业园区。

【中原江油连心桥竣工】   河南省对口援建的江油涪江三桥(中原江油连心桥)是连接太平镇和彰明镇的重要交通枢纽,该桥主桥长377米、宽29米,引桥长501.4米、宽29米,投资9800万元。工程于2009年10月竣工。

【豫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   工程位于江油市区涪江一桥与二桥之间、一桥下游右岸及二桥上游部分河段,由河南省水利厅负责实施。工程主要包括防洪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滨河景观工程三部分。其中:防洪工程包括涪江堤防整治6.015公里、河道疏浚1.5公里;生态修复工程分为河道岸缘和堤防边坡生态修复;滨河景观工程包括滨江湿地公园、豫江友谊园、江湾休闲园和防洪堤顶外侧景观绿地工程。工程总投资25000万元,计划于2010年4月底完工。

【江油・河南工业园】   位于江油工业园扩展区启动区9.87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控制面积6.7平方公里,援建核心区2.5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河南援建资金3亿元,江油市配套资金2亿元。河南援建项目内容:道路9条15.64公里及配套管网、绿化工程,投资25721.48万元;雨水、污水泵站,投资639.59万元;标准厂房,投资2339.123万元;创业中心,投资1299.81万元。计划于2010年5月建成投用。 (谢小东)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灾后重建与对口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