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绵阳概况 > 绵阳年鉴 > 绵阳年鉴2003

社会调查

发布日期:2004-09-07 00:00文章来源: 绵阳市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绵阳市老年人口状况分析

李代惠

 

国际上通常把65岁及以上的人口规定为老年人口。按此标准,2000年人口普查时,绵阳市有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38.78万人,占登记总人口的7.5%,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进入老年型。现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对全市老龄化及老年人口现状予以分析。

一、人口类型已进入老年型社会

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表明:全市登记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3.85万人,占总人口的20.1%;1564岁人口为374.38万人,占总人口的72.4%;65岁以上人口为38.78万人,占总人口的7.5%。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下降2.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略有提高,上升0.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2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与全省相同,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在全省21个市州中居第11位。

按照国际上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标准,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在30%以下、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7%以上、年龄中位数超过30岁、老少比在30%以上时,为老年型结构,绵阳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上述指标分别为20.09%、7.5%、32.3岁和37.3%,由此衡量,标志着绵阳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年龄结构开始步入老年型社会。

 

绵阳市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单位:%

 

项目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1982 1990 2000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4以下 47 7以上 4.51 5.49 7.5

0-14岁人口比重 40以上 30-40 30以下 34.08 22.24 20.09

老少比 15以下 15-30 30以上 22.3 25.0 32.3

年龄中位数(岁) 20岁以下 20-30 30岁以上 13.23 24.66 37.3

 

二、老年人口特征

(一)老年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

绵阳市老年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主要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口数量逐渐减少,性别比都低于100,老年妇女占一半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增长较快,比重增加。2000111日零时,全市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有4.73万人,比1990年增长69.7%,年均增长5.2%,高于同时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5%的速度;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2.2%,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提高1.9个百分点。由于政通人和,旧时“人生七十古来稀”已变为“人生七十寻常事”,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市百岁老人有118人,比1990年增加56人。

 

绵阳市2002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分布及性别比

单位:人、%

 

年龄组 人数 比例 性别比(女=100

 

合计 387823 100 93.98

65-69 154156 39.75 107.39

70-74 116880 30.14 99.91

75-79 69437 17.90 85.19

80-84 31690 8.17 66.41

85-89 11941 3.08 51.54

90-94 2826 0.73 37.32

95-99 775 0.20 37.17

100岁及以上 118 0.03 31.11

 

(二)老年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

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状况,对老年人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全市老年人口婚姻家庭状况有以下两个特点:

1.一半以上老年人有配偶。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市老年人口有配偶和丧偶者居多数,占了98.25%,而未婚和离婚者只占了1.75%;有配偶的老年人占了55.83%,且初婚有配偶者占绝大部分。受人的寿命不断延长的影响,白头到老的夫妇逐渐增加,有配偶的老龄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中有配偶人口的比重就比1990年提高了24.15个百分点。老年人丧偶的比重虽比10年前降低25.5个百分点,但仍占42.42%,即五个老人中就有两个失去配偶。而由于男女寿命水平的差异,老年妇女丧偶的较多,全市老年妇女丧偶的比重为56.2%,比男性丧偶比重高出一倍。受婚姻观念、社会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再婚有配偶率仅为6.36%,处于较低水平。

 

绵阳市2000年分性别老年人口的婚姻状况

单位:%

 

性别 未婚 初婚有配偶 再婚有配偶 离婚 丧偶

 

合计 1.06 49.47 6.36 0.69 42.42

2.06 61.98 7.12 1.05 27.79

0.12 37.70 5.63 0.35 56.20

2.大部分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共同生活。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市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31.66万户,占全部家庭户的20.1%,即每6户家庭就有1户有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有老年人的家庭户中,单身老人户和只有一对夫妇户分别占9.5%和8.1%,大部分老年人都与子女或其他亲属一起生活,能享受基本的家庭照料。全市单身老人户和一对老夫妇户及老人与未成年人共同生活的人口有6万多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由老人们自己料理,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努力发展社区服务,子女们应“常回家看看”,给这个群体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绵阳市2000年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分布

单位:户、%

 

类别 合计 单身老人户 一个老年人与未成年的亲属户 只有一对老夫妇户 一对老夫妇户与未成年的亲属户 其他

家庭数 316648 30022 3436 25729 2537 254924

比重 100.00 9.48 1.09 8.13 0.80 80.50

(三)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年人口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在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了90.6%,其中未上过学的就占了43.2%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还反映,全市65岁及以上的文盲人口有16.82万人,老年人口文盲率为43.4%,且年龄越大文盲率越高;老年人口文化程度的性别差异也较明显,女性老年人口的文盲率达61.6%,比男性老年人口高37.5个百分点。

绵阳市200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

单位:%

类别 未上过学 扫盲班 小学 初中 高中、中专 大学及以上

合计 43.17 14.58 32.84 5.95 2.6 0.86

23.84 11.57 48.71 10.36 4.05 1.47

61.35 17.40 17.93 1.80 1.23 0.29

(四)老年人口的城乡和地区分布

人口普查汇总资料表明,全市老年人口大部分生活在乡村,老年人口的城乡比例为27.172.9。与1990年相比,生活在城镇的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4.3个百分点。而我国目前的离退休、保险保障制度主要覆盖城镇区域,相对说来,生活在乡村的这部分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程度较低,他们的生活和养老状况值得关注。

从全市老年人口分布情况来看,三台县、江油市、盐亭县和涪城区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较多,占全市老年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9.1%、16%、12%和10.3%;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看,相同或高于全市水平的有5个县(区),分别是盐亭县(8.2%)、三台县(8.1%)、梓潼县(7.9%)、安县(7.8%)和游仙区(7.5%)。

(五)老年人口的就业情况

我国城市普遍实行离退休制度,而广大农村却普遍存在超过劳动年龄仍在劳动的情况。2000年人口普查抽样资料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中在业人口占41.6%,占全部15岁及以上在业人口的比重为5.2%,比1990年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安享晚年的情况比十年前有了一定改善。从老年劳动者从事的职业分析,基本上是从事第一产业,在农林牧渔水利业的人员占了老年劳动者的95.7%。此外,老年劳动者从事第三产业占了一定比重。绵阳市65岁及以上老年在业人口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主要是因为乡村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农村保障程度较低和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较多,老年人力所能及做一些农活的情况比较普遍所致。

绵阳市65岁及以上老年劳动者职业分布

单位:%

 

职业 2000 1990

合计 100 100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负责人 0.07 0.14

专业技术人员 0.65 0.98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0.42 0.17

商业服务人员 2.40 3.99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95.70 93.82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 0.76 9.90

(六)老年未工作者的主要生活来源

2000年人口普查抽样资料显示,全市59.4%的老年人口未工作,他们中的多数主要由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在未工作的老年人口中,由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占72.6%,靠退休金生活的占22%,领取基本生活费的占2.7%。此外,老年人口主要生活来源为财产性收入和保险方式的只占微小比例。

 

绵阳市2000年分性别的未工作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

单位:%

 

 生活来源 合计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退休金 22.00 38.81 9.77

领取基本生活费 2.66 3.08 2.35

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72.58 55.30 85.16

财产性收入 0.29 0.31 0.27

保险 0.02 0.02 0.02

其他 2.45 2.48 2.43

 

三、人口老龄化面临的问题

绵阳市人口老龄化同全国整体情况相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的,即“未富先老”,因而面临的问题也较多。

(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增加,从而加重社会负担。2000年人口普查汇总资料表明,全市老年抚养系数为10.4%,即十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一个老年人口。2001年,全市离退休职工有13万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的比例由1990年的5.831减少到2.761,离退休职工的保险福利费用为7.5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5.5倍。随着继续控制出生人口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抚养系数将趋于上升,社会养老负担将逐渐加重。

(二)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小,且养老保险主要集中在市镇,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基本上由家庭承担,成为老年人口中的困难群体。2001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有26.2万人、离退休人员9.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有29.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有18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10.2万人,只占乡村劳动年龄人口的4.4%。不同人群社会保障的差异很大。在城镇工资劳动者中,“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非工资劳动者参保较少或基本没有参加。据社保部门统计,到2001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仅786人;农村参保人员主要是近郊区或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人口的大部分地区还基本没有推行社会保障。

(三)社会保障资金缺乏。由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主要用于保证离退休人员逐渐增长的保险福利费和部分福利设施的修建,更多地用于优抚和社会救济困难较大,十多年来,从财政中支付的优抚救济费占财政总支出基本上保持在3%左右,2001年优抚救济费支出8927万元,比1990年增长了4.3倍。另一方面突出表现在保障资金筹集的社会化程度低,统筹难度大。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水平与职工身份、企业效益有很大关系,如公务员和大部分事业单位基本是全额保险,企业则因经济效益不同职工负责的比例也有区别。绵阳市1997年以来,国有破产企业达156户,涉及职工4.2万人,政府投入上亿资金解决兼并破产中的职工分流安置,目前许多企业效益较差,保障资金筹集就相对困难,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日益严重。

(四)养老设施不足和布局不合理。由于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全市养老设施少,保障能力低。2001年,全市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85个,共有床位2405张,每千个老人拥有6.2张床位,全市有社区服务机构253个,不能满足老年人口对服务的需求。从设施的分布来看,多集中在市镇区域,难以覆盖和辐射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广大农村。

四、应对老龄化的对策和建议

人口老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人口老化又对社会经济的运行产生相应的影响。新世纪,全市老年人口对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必将给全市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情况。研究和解决老龄问题,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进一步加大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工作力度。中国长期以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尤其是在农村,家庭养老更是普遍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种改革的深化,广大群众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已经建立,但还远远没有到位。因此,应下大力气营造、奠定社会舆论环境和思想认识基础。在宣传的内容上,要尽可能地贴近人民生活,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广大农民,要把政策讲透,使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健全和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应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经济供养体系,多渠道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面覆盖各类社会从业人员,确保老年人口生活水平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目前应提倡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农村养老保险要有别于城镇。要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农民志愿的原则,使社会保障在农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最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

(三)努力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要逐步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目前,享受国家医疗保险待遇的老年人为城镇离退休职工,约占老年人口的20%。有关测算资料表明,一个人一生的医疗费用80%用在55岁以后,因此,在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必须重视和解决老年医疗保障机制问题,特别要更多地关注农村老年人口医疗问题。

(四)努力发展老年产业。一是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不仅可以使他们精神有所寄托,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二是开发和拓展老年服务领域,积极培育和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利用社区构建老年服务网络,满足社会养老助老、健康医护、旅游休闲及教育等需求。三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会养老福利事业,鼓励私营企业开办养老院,既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困难,也满足一些新兴阶层照顾老人的需要。

 

绵阳企业对加入WTO的看法和反映

苏永松

 

0029月,绵阳市企业调查队在全市抽选了30户较有影响的重点优势企业,对其经营者进行了一次题为“企业对加入WTO的看法和反应”的专项调查。

普遍关心WTO

绵阳企业家对中国加入WTO关注度非常高。在30户企业中,53.3%的企业非常关心,46.7%的企业比较关心。对WTO规则和条款,96.7%的企业家表示有所了解。但在对条款表示有所了解的29个企业家中,仅有4人表示“有较全面的了解”,占13.8%,另25人都只是“有一定了解”,占86.2%

为了进一步考证企业家对WTO条款的熟悉程度,市企调队列举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子网络、有关培训、政府有关文件、其他共6个渠道。结果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政府有关文件”的认同率分别达到83.3%76.7%73.3%,而对“有关培训”的认同率只有40%。这表明,绵阳企业家尽管对WTO高度关注,对其条款也有所了解,但多是通过传媒、文件等得到的一些肤浅的、表面的、不系统的、零星的认识,真正通过高质量培训和学习,从而对WTO规则比较熟悉、深入了解的还较少。

清醒认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1.调查表明,绵阳市73.4%的企业家将入世后的主要竞争对手锁定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国外企业。可以预见,随着有限的保护期渐渐过去,进入中国的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将越来越多,进入国内市场的外企产品将越来越丰富,绵阳企业将直接或间接地在全球市场面临国内外同行的比拼。国有、私营等内资企业数量多,但由于历史原因,竞争力总体较弱,而进入中国的外商独资企业虽然竞争力强,毕竟数量有限,因此当调查问及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时,各有36.7%的企业选择了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国外企业。

2.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管理、实力和科技创新力方面。调查给出了9个选项,要求每个被调查企业选择三个主要方面。结果90%的企业选择了“人才与管理”,73.7%的企业选择了“资金与实力”,66.7%的企业选择了“科技创新力”,40%的企业选择了“产品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绵阳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与非内资企业,特别是国外一些跨国公司、大集团相比,在管理机制、人才使用、技术能力、资金、品牌、信息、国际市场竞争经验等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绵阳企业与其竞争,就必须通过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等措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建立灵活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水平;整合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增强竞争实力;以技术开发为手段,提高产品竞争力为根本,熟悉世贸规则,逐步积累竞争经验,主动出击,挑战对手。

3.企业家对入世后企业的处境看法各异,但乐观者居多。入世以后,企业将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差距明显。面对现实,绵阳企业家对本企业入世后的处境看法差异较大。30%的企业家认为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营环境恶化,比较悲观;10%的企业家认为自身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加入WTO对本企业的影响不大,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36.7%的企业家认为,市场将更加公平、规范,企业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23.3%的企业家认为自身将在与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中实现双赢,共同发展。这两部分企业家都比较乐观,占被调查企业的60%

尚未作好充分准备

入世给企业带来机遇,但机遇不会垂青毫无准备的人。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是目前,绵阳企业尚未作好充分准备。在被调查的30户企业中,仅有2户企业采取了应对措施,有15户企业正在行动,尚有13户企业还在考虑或准备阶段,基本处于观望状态。企业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措施,按调查给出选项的认同率高低排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86.7%);2.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76.7%);3.加快改制步伐,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73.3%);4.培养熟悉WTO规则的人才,促进企业运作与国际接轨(70%)。这表明,绵阳企业应对准备主要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竞争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积累竞争经验为主攻方向,这其实也是绵阳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主要差距所在。

对政府的主要要求

WTO是政府间组织,加入WTO,微观的企业可以没有动静,但政府必须多方面作出反应。而作为企业,他们对政府又有些什么要求呢?调查表明,按认同率高低排队,企业要求重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80%);2.简化行政手续,提高办事效率(76.7%);3.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加强引导与服务(70%);4.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70%)。这些要求实质上集中反映在一点上,那就是政府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社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