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农科院

2021年度绵阳市农科院决算公开

发布日期:2022-09-20 14:34文章来源: 农业科学研究院
字体:【    】 打印

2021年度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部门决算


目录

公开时间:2022920

 

第一部分 部门概况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二、机构设置

第二部分 2021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二、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三、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十、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

第四部分 附件

第五部分 附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

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九、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表

十、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十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十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十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注:请部门根据实际注明页码)

 

 

 

 

 

 

 

 

 

 

 

 

 

 

 

第一部分 部门概况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主要职能

主要开展农作物、经济作物、中药材、果树、水产、蔬菜、食用菌等新品种选育、产品贮藏加工、技术推广等综合性研究,以及农产品安全、农业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土肥与资源环境保护研究。

(二)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科研创新蓄势发力,科研成果有新突破。全年共计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农业农村部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四川省育种攻关、四川省创新团队等国家、省部级和市级各类科研项目121项,新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科技计划等科技项目49项,确保了项目申报“量”“质”并行的新态势。绵麦903、绵麦161、川优6139、绵两优2115、绵油32、绵油50、绵单53、绵单801、绵南紫18、绵紫芋1号等小麦、水稻、油菜、玉米、薯类27个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四川省审定(登记),其中绵单53是我省首个以绿色品种标准通过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川优6139入选2021年四川省优秀水稻品种,番茄品种绵番10845被第二十届广东种业大会推选为重点推荐品种,绵麦902在梓潼测产验收最高亩产达到684.67公斤,101.54亩连片示范片全收平均亩产达510.5公斤,创造了西南小麦百亩连片实收测产记录;绵麦905、绵恢857、绵289MA-2、绵766等11个新材料通过田间技术鉴定;获得品种权2项(绵恢919、内6优138),新申报品种权6项。主持的《白皮大粒多抗小麦品种国豪麦15和国豪麦18号选育推广》《优质抗逆杂交水稻蓉18优662的选育与应用》分别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完成的《猕猴桃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4篇;《一种提高马铃薯实生种子利用及筛选效率的方法》等8项技术获得专利授权,新申报《一种鱼苗孵化装置》《一种附子-豇豆-黄瓜-水稻间套轮作的种植栽培方法》《一种植物乳杆菌保护剂及其应用》等国家实用新型和国家发明专利16项,“甘薯早育早栽、蘸根节水栽培技术”被遴选为2020-2021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发布《川北平坝区秋作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高山(高原)芫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规范》《涪城麦冬病虫害防控技术》等地方(绵阳)标准9个,新申报技术规程8项。厅市共建作物特色资源创制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已公示,绵阳市畜禽种源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

产业支撑逐步提高,对外合作有新跨越。一是不断丰富对外合作模式,增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在绵阳全域建立了高产、高效、绿色、优质示范片50余个,集中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4万亩,组织召开培训会议78次,累计培训农技人员、种植大户、职业农民人数超过8000人。持续开展与游仙、安州、北川等县市区合作,与安州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北川县白什乡成立北川白山羊专家工作站,有力推动北川白山羊全产业链发展。成功举办院第一届科技成果推介会,面向省内40余家企业全方位展示我院的科技成果,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订单式成果培育服务和相关技术的研发,促进了产学研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与五粮液、台沃、国豪等公司在协同创新、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全年共转化推广8优6139等水稻、玉米新品种9个。持续深化与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农校、德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科研创新师资优势,构建“研-学-育”合作模式,协同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全年共接收培养本科及硕士实习生27人,完成毕业设计指导15人次。二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力支撑绵阳种业强市建设。制定了《绵阳市农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规划(2021-2025)》,坚持科技引领,进一步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形成乡村振兴科技供给和社会化科技服务新体系,累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次结合“科技下乡万里行”“科技特派团”“三区人才”等项目的实施,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帮扶活动,累计帮扶困难种、养殖户2000余人,带动了回乡创业人员和乡镇农业技术骨干人员的技术提升,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组织邀请赵振东院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专家共同为绵阳种业强市建设出谋划策,参与制定了绵阳市全国种业强市建设“1+3”行动方案、《关于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重点专项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和《绵阳市农科院科技支撑种业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种业强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积极服务绵阳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市、国家区域性良繁基地、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区域畜禽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分别在江油市、梓潼县、安州区组织召开了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观摩会,为杂交水稻制种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打下了基础。三是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作为农业科研支撑单位,参加了绵阳市发改委组织的“绵阳-北碚-西南大学”三方合作洽谈会,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与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联合培养学生、联合技术攻关等方面有了实质进展,作为校外培训基地接收西南大学8名本科生来院实习,与西南大学在植保、水稻稻曲病致病机理和蓝标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选育等方面合作取得进展。围绕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科技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智库优势,不断拓展、深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区域的院地合作、院(校)合作和院企合作。

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才兴院”有新作为。一是引才政策日趋完善,引才力度空前效果明显。制定出台了《引进及培养人才实施办法》,给予新引进博士每人30万元安家费和1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并积极赴各大院校进行宣讲招聘,全年共收到博士投递简历17份,8人到院实地考察,成功引进硕士3人、博士2人。目前,全院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承担项目数量已占全院总项目数的70%,不断壮大的青年人才队伍正逐步成为我院农业科研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二是坚持“引培”并举,人才层次显著提高。持续支持科研人才赴云南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定向深造提能,4人攻读博士学位,1人成功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完成了1名公招人员和2名选调人员的考察招录工作。成功邀请了荣廷昭院士、王汉中院士、康振生院士、李培武院士、宋宝安院士、黄凤洪研究员、郜亮亮研究员等国内知名专家来院或以视频方式开展学术交流。三是大力推荐人才,让各类人才干有所获。进一步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畅通人才推荐渠道,成功推荐绵阳市党代表2人,市人大代表1人,市政协代表2人;1人获得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完成1名中层干部聘用,2名科级干部岗位调整和2名副科级干部竞聘上岗;配合组织部门完成了1名拟任和1名调任县级干部的考察工作;1人获聘专业技术二级岗位,1人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人选。

二、构设置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无下属二级单位

第二部分 2021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 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21年度收、支总计13006.19万元。与2020年相比,收、支总计减少1317.90万元,下降9.20%。主要变动原因是承担的项目资金减少。

二、 入决算情况说明

2021年本年收入合计5427.2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3979.97万元,占73.33%;其他收入1447.30万元,占26.67%

三、 出决算情况说明

2021年本年支出合计5981.9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483.76万元,占41.52%;项目支出3498.18万元,占58.48%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21年财政拨款收、支总计8856.24万元。与2020年相比,财政拨款收、支总计减少2556.22万元,下降20.84%。主要变动原因是承担的财政项目资金减少。

五、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4217.28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96.38%。与2020年相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增加364.39万元,增长9.46%。主要变动原因是年初财政拨款结转资金增加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结构情况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4217.28万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科学技术(类)支出161.35万元,占3.83%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367.98万元,占8.73%卫生健康支出79.36万元,占1.87%农林水支出3410.40万元,占80.87%;住房保障支出198.20万元,占4.70%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数为4217.28完成预算96.38%。其中:

1.科学技术(类)应用研究(款)社会公益研究(项)支出决算为72.47万元科学技术(类)技术研究与开发(款)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项)支出决算为7.67万元科学技术(类)科学技术普及(款)其他科学技术普及支出(项)支出决算为24.41万元科学技术(类)科技重大项目(款)重点研发计划(项)支出决算为15.30万元科学技术(类)其他科学技术支出(款)其他科学技术支出(项)支出决算为41.50万元完成预算65.79%,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未结题,资金结转下年。

2.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款)行政单位离退休(项)支出决算为45.1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款)事业单位离退休(项)支出决算为13.5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支出决算为199.0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款)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项)支出决算为99.5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类) 抚恤(款) 死亡抚恤(项)支出决算为10.75万元完成预算100%

3.卫生健康(类)中医药(款)中医(民族医)药专项(项):支出决算为4.67万元卫生健康(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事业单位医疗(项):支出决算为74.69万元。完成预算99.60%,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未结题,资金结转下年。

4.农林水(类)农业农村(款)事业运行(项):支出决算为1842.90万元农林水(类)农业农村(款)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项):支出决算为765.62万元农林水(类)农业农村(款)其他农业农村支出(项):支出决算为801.88万元。完成预算97.87%,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未结题,资金结转下年。

5.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支出决算为198.20万元。完成预算100%

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2483.75万元,其中:

人员经费2308.62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职业年金缴费、其他社会保障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补助、奖励金、住房公积金、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
  公用经费175.13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税金及附加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其他资本性支出等。

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21“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为6.46万元,完成预算92.29%,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单位开展业务交流人数较预期减少。

(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说明

2021“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3.72万元,占57.59%;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2.74万元,占42.41%。具体情况如下:

1.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3.72万元,完成预算90.7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比2020年减少16.90万元,下降81.96%。主要原因是2021年未购置公务用车。

截至202112月底,单位共有公务用车1辆,其中:轿车1辆。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3.72万元。主要用于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

3.公务接待费支出2.74万元,完成预算94.48%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比2020年增加1.34万元,增长95.71%。主要原因是2021年到我院开展对接交流的科研院所等单位人数增加其中:

国内公务接待支出2.74万元,主要用于全国科研院所等单位到我院开展业务对接交流开支的用餐费等。国内公务接待20批次,250人次,共计支出2.74万元。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21.81万元。

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0万元。

 

十、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二)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截至20211231日,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有车辆1辆,其中:机要通信用车1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5台(套)。

(四)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本部门在2021年度预算编制阶段,组织对优质蔬菜新品种引育及绿色关键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绿色作物土壤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专项等3个项目开展了预算事前绩效评估,对3个项目编制了绩效目标,预算执行过程中,选取3个项目开展绩效监控,年终执行完毕后,对3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自评。同时,本部门对2021年部门整体开展绩效自评,《2021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报告》见附件(第四部分)。


第三部分 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2.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3.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4.其他收入:指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

5.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指事业单位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非财政拨款结余弥补当年收支差额的金额。

6.年初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7.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缴纳的所得税、提取的专用结余以及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的金额等。

8、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按有关规定结转到下年或以后年度继续使用的资金。

9.科学技术支出(类)应用研究(款)社会公益研究(项):指反映从事农业等社会公益专项科研方面的支出。

10.科学技术支出(类)科学技术普及(款)其他科学技术普及(项):指反映其他用于科学技术普及方面的支出。

11.科学技术支出(类)其他科学技术支出(款)其他科学技术支出(项):指反映其他科学技术支出中其他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

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事业单位离退休(项):指反映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经费。

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项):指反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后,用于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的支出。

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项):指反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后,用于职工职业年金缴费的支出。

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类)抚恤(款)死亡抚恤(项):指反映按规定用于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抚恤金以及丧葬补助费。

16.卫生健康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事业单位医疗(项):指反映财政部门安排的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经费。

17.节能环保支出(类)自然生态保护(款)生物及物种资源保护(项):指反映用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生物遗传资源管理及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管等支出。

18.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事业运行(项):指反映用于农业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事业单位设施、系统运行与资产维护等方面的支出。

19.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项):指反映用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20.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其他农业支出(项):指反映其他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

21.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指反映用于住房公积金缴费的收入和支出。

22.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23.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24.“三公”经费:指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四部分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于2021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单位概况

(一)机构组成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为财政全额拨款一级预算单位无下属二级预算单位

(二)机构职能

我单位主要开展农作物、经济作物、中药材、果树、水产、蔬菜、食用菌等新品种选育、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推广等综合性研究,以及农产品安全、农业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土壤与资源环境保护研究等工作。

(三)人员概况

单位现有编制数为126名。截止2021年底,实有人数114人,其中事业管理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101人,工勤人员6人。

二、部门财政资金收支情况

(一)部门财政资金收入情况

2021年收入年初预算2591.2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预算安排2591.21万元。上年收入年初预算2613.4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预算安排2613.45万元。财政拨款预算安排与上年同比减少22.24万元,主要是因为单位承担的财政预算科研项目经费减少

2021年收入调整预算数为7024.24万元,含财政拨款3979.97万元,其他收入1447.29万元,上年结转1596.97万元。

(二)部门财政资金支出情况

2021年支出年初预算安排2591.21万元,其中人员经费预算安排1803.17万元,公用经费预算安排202.04万元,项目经费预算安排586.00万元。

2021年支出调整预算数为5981.93万元,其中人员经费调整预算数2308.62万元,公用经费调整预算数175.13万元,项目经费调整预算数3496.18万元。

三、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一)部门预算管理 自评分51.27 

1.预算编制(自评分17分)。

1)编制完整情况。2021年,我院编制的部门整体资金预算方案内容符合相关性原则,目标任务的设定与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发展要求相符,与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安排相符,与我院职责中长期规划相符,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建设、科技扶贫等方面都将目标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和具体项目指标。因此,考核得分3分。

2)绩效目标制定情况。预算目标制定过程中,我院充分联系实际各项目标措施内容清晰明确,全面反映任务完成和预期效益情况,为确保我院顺利完成科技创新、科研平台及科研团队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培养等工作奠定了基础。因此,考核得分5分。

3)预算编制准确性情况。年度预算配置控制较好,财政供养人员控制在预算编制以内;三公经费控制得当,按预算指标执行。支出总额控制在预算总额以内,除专项预算的追加和政策性工资绩效预算的追加外,本年部门预算未进行预算相关事项的调整;我院预算内专项资金在取得财政局的年度预算批复时,及时按预算批复执行;追加的项目专项资金在取得上级或同级财政批复后随批复及时按项目资金要求,建立专账,专款专用;不存在截留或滞留专项资金情况,无违规记录。因此,考核得分9分。

2.预算执行(自评分19分)

1)支出规范情况。我院预算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数据执行,不存在违规发放工资、奖金、津补贴现象,无超预算、超标准开支费用;对预算专项资金严格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并坚持按照《绵阳市市本级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绵委办发〔2020〕11号)规定程序报批。因此,考核得分5分。

    (2)支出控制情况。我院一般公共预算预算支出和部门预算项目支出中的“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物业管理费”等费用均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指标执行,未出现超预算、超标准开支情况。因此,考核得分5分。

    (3)动态管理情况。我院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坚持按照“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原则执行。事前,我院按照单位申报程序,对各项预算指标进行了核定,在参照2020年预算评估结果基础上,经院会议审议后实施;事中,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反馈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调整预算实施进度,为全年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提供保障;事后,及时开展自评并填报相关信息,做到了绩效目标内容完整、细化量化、标准合理、预算匹配。同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按时完成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和政策(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因此,考核得分9分。

3.完成情况(自评分15.27分)

1)预算完成情况。2021年我单位预算项目资金为586.00万元。因我单位实施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专项”需按照年终绩效考核结果执行,所以1-11月执行项目经费总数为276.00万元。经统计,2021年6月预算项目支出实际进度=47.08÷276.00×100%=17.05%,因此考核得分=17.05%÷40.00%×2=0.84分;2021年9月预算项目支出实际进度=107.39÷276.00×100%=38.91%,因此考核得分=107.39%÷67.50%×3=1.73分;2021年11月预算项目支出实际进度=193.67÷276.00×100%=70.17%,因此考核得分=70.17%÷82.50%×2=1.70分;2021年12月预算项目支出按照预算指标全部完成,执行进度为100.00%。因此。考核得分=3.00分

2)目标完成情况。我院科研项目坚持以市委市政府农业重点工作为指导,结合科研实际,采用“发布项目申报信息-科研人员自主申报-学术委员会评议审定-党政会议审议”的方式,明确研究路线确定绩效目标。项目实施计划中,绩效目标按照项目完成、项目效益、满意度指标填报。项目绩效目标详细反映了相应工作任务、经费预算的测算过程、达成的效果等,绩效目标的设定细化量化、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考核得分=6.00分。主要表现为:

科研创新蓄势发力,科研成果有新突破全年共计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农业农村部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四川省育种攻关、四川省创新团队等国家、省部级和市级各类科研项目121项,新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科技计划等科技项目49项,确保了项目申报“量”“质”并行的新态势。绵麦903、绵麦161、川优6139、绵两优2115、绵油32、绵油50、绵单53、绵单801、绵南紫18、绵紫芋1号等小麦、水稻、油菜、玉米、薯类27个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四川省审定(登记),其中绵单53是我省首个以绿色品种标准通过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川优6139入选2021年四川省优秀水稻品种,番茄品种绵番10845被第二十届广东种业大会推选为重点推荐品种,绵麦902在梓潼测产验收最高亩产达到684.67公斤,101.54亩连片示范片全收平均亩产达510.5公斤,创造了西南小麦百亩连片实收测产记录;绵麦905、绵恢857、绵289MA-2、绵766等11个新材料通过田间技术鉴定;获得品种权2项(绵恢919、内6优138),新申报品种权6项。主持的《白皮大粒多抗小麦品种国豪麦15和国豪麦18号选育推广》《优质抗逆杂交水稻蓉18优662的选育与应用》分别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完成的《猕猴桃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4篇;《一种提高马铃薯实生种子利用及筛选效率的方法》等8项技术获得专利授权,新申报《一种鱼苗孵化装置》《一种附子-豇豆-黄瓜-水稻间套轮作的种植栽培方法》《一种植物乳杆菌保护剂及其应用》等国家实用新型和国家发明专利16项,“甘薯早育早栽、蘸根节水栽培技术”被遴选为2020-2021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发布《川北平坝区秋作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高山(高原)芫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规范》《涪城麦冬病虫害防控技术》等地方(绵阳)标准9个,新申报技术规程8项。厅市共建作物特色资源创制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已公示,绵阳市畜禽种源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

产业支撑逐步提高,对外合作有新跨越。一是不断丰富对外合作模式,增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在绵阳全域建立了高产、高效、绿色、优质示范片50余个,集中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4万亩,组织召开培训会议78次,累计培训农技人员、种植大户、职业农民人数超过8000人。持续开展与游仙、安州、北川等县市区合作,与安州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北川县白什乡成立北川白山羊专家工作站,有力推动北川白山羊全产业链发展。成功举办院第一届科技成果推介会,面向省内40余家企业全方位展示我院的科技成果,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订单式成果培育服务和相关技术的研发,促进了产学研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与五粮液、台沃、国豪等公司在协同创新、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全年共转化推广8优6139等水稻、玉米新品种9个。持续深化与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农校、德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科研创新师资优势,构建“研-学-育”合作模式,协同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全年共接收培养本科及硕士实习生27人,完成毕业设计指导15人次。二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力支撑绵阳种业强市建设。制定了《绵阳市农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规划(2021-2025)》,坚持科技引领,进一步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形成乡村振兴科技供给和社会化科技服务新体系,累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次结合“科技下乡万里行”“科技特派团”“三区人才”等项目的实施,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帮扶活动,累计帮扶困难种、养殖户2000余人,带动了回乡创业人员和乡镇农业技术骨干人员的技术提升,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组织邀请赵振东院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专家共同为绵阳种业强市建设出谋划策,参与制定了绵阳市全国种业强市建设“1+3”行动方案、《关于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重点专项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和《绵阳市农科院科技支撑种业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种业强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积极服务绵阳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市、国家区域性良繁基地、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区域畜禽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分别在江油市、梓潼县、安州区组织召开了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观摩会,为杂交水稻制种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打下了基础。三是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作为农业科研支撑单位,参加了绵阳市发改委组织的“绵阳-北碚-西南大学”三方合作洽谈会,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与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联合培养学生、联合技术攻关等方面有了实质进展,作为校外培训基地接收西南大学8名本科生来院实习,与西南大学在植保、水稻稻曲病致病机理和蓝标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选育等方面合作取得进展。围绕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科技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智库优势,不断拓展、深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区域的院地合作、院(校)合作和院企合作。

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才兴院”有新作为一是引才政策日趋完善,引才力度空前效果明显。制定出台了《引进及培养人才实施办法》,给予新引进博士每人30万元安家费和1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并积极赴各大院校进行宣讲招聘,全年共收到博士投递简历17份,8人到院实地考察,成功引进硕士3人、博士2人。目前,全院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承担项目数量已占全院总项目数的70%,不断壮大的青年人才队伍正逐步成为我院农业科研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二是坚持“引培”并举,人才层次显著提高。持续支持科研人才赴云南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定向深造提能,4人攻读博士学位,1人成功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完成了1名公招人员和2名选调人员的考察招录工作。成功邀请了荣廷昭院士、王汉中院士、康振生院士、李培武院士、宋宝安院士、黄凤洪研究员、郜亮亮研究员等国内知名专家来院或以视频方式开展学术交流。三是大力推荐人才,让各类人才干有所获。进一步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畅通人才推荐渠道,成功推荐绵阳市党代表2人,市人大代表1人,市政协代表2人;1人获得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完成1名中层干部聘用,2名科级干部岗位调整和2名副科级干部竞聘上岗;配合组织部门完成了1名拟任和1名调任县级干部的考察工作;1人获聘专业技术二级岗位,1人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人选。

3)违规违纪律情况。根据巡视(察)、审计、财政监督检查结果反馈,2021年度我单位在预算管理、财务收支等方面不存在违规违纪问题。因此,考核得分=2分。

(二)综合管理(自评分35.5分

    1.非税收入管理(自评分8分

    (1)政策执行情况。我院坚持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政策,按照规定认真开展非税上缴工作。因此,考核得分=2分。

    (2)及时更新情况。我院非税收入为农作物品种权转让、科技服务、兼职等费用,不涉及行政收费相关情况。每笔非税上缴及时录入财务系统,做好信息更新。因此,考核得分=2分。

    (3)收入解缴纳情况。我院非税收入做到了及收及缴,未发生非税应缴未缴情况。因此,考核得分=4分。

2.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自评分8分)

1)预算管理情况。我院位坚持贯彻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要求,对应纳入政府采购的事项,均在年初部门预算中予以编制。因此,考核得分=4分。

2)预算实施情况。经自查,2021年我院不存在无预算采购、超预算采购情况。因此,考核得分=4分。

    3.资产管理(自评分8分)

    (1)配置使用管理情况(自评分6分)。我院国有资产已纳入四川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单位新增资产的配置,在部门预算编制时,同步编制,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因此,考核得分=6分。

    (2)收益核算情况(自评分2分)。我院固定资产处置按程序报批,2021年固定资产处置收益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因此,考核得分=2分。

    4.内控制度管理(自评分7.5分)

    (1)制度建设情况(自评分4.5分)。为顺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2021年,我院先后修改完善了《招标管理办法》、《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培训费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度,《财务管理办法》拟于2022年修订。因此,考核得分=4.5分。

    (2制度执行情况(自评分3分)。我院重大事项严格按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执行,同时,按照“分事分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做好了内部不相容岗位分离和定期轮岗等制度建设。因此,考核得分=3分。

    5.三公经费管理(自评分4分)。

    经自查,我单位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年初部门预算编制较上年实现“零增长”,“三公”经费决算数未突破年初预算数。因此,考核得分=4

    (三)绩效结果应用(自评分10分

    1.信息公开(自评分4分)

    (1)预算公开情况。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我院及时将单位绩效目标与部门年初预算同步进行了公开因此,考核得分=2

2)决算公开情况。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我院及时将单位决算报告在指定网站进行公开。因此,考核得分=2

2.整改反馈(自评分6分)。

    (1)结果整改情况。单位积极配合评价组开展绩效评价等绩效管理工作,对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因此,考核得分=3

2)应用反馈情况。我院按时报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自查报告及相关材料。因此,考核得分=3

四、评价结论及建议

(一)评价结论

我院按照《绵阳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绵财绩〔20204号)、《绵阳市市本级2021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点(绵财绩〔20216号)等文件精神认真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在预算编制环节,对申报的每一项项目资金认真制定绩效目标。在预算执行环节,对预算项目和资金实行全监控、全覆盖。项目完成后开展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预算调整、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存在问题

一是项目经费预算指标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二是项目经费拨付进度未达到绩效评价要求。

三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相关制度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改进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按照有关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和市财政局工作安排,结合单位实际,持续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和科(室、中心)绩效管理工作责任,形成预算与绩效、“花钱”和“办事”深度融合。合理使用绩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申请预算资金、调整预算项目,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21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表.doc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21年度政策(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绵阳市财政局:

2021年,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和绵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创新工作方法,以“讲政治、谋创新、强服务、重绩效”的工作措施,在科技创新、服务三农、产业扶贫、疫情防控等方面主动作为,为加速建设绵阳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推动绵阳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农科”力量。根据《关于开展2021年度财政政策(项目)支出绩效自评的通知》(绵财绩[2022]5号)文件精神,现我单位财政政策(项目)资金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绩效目标情况

2021年,我院继续围绕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地市级农业科研强院目标,以“解决市场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大改革力度,狠抓农业科技创新,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聚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0+3”现代农业产业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重点产业、十大主导产品”需求,完善学科结构和研究体系,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抓好理论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的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要求;持续改善科研生活条件,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效。全年实施项目80项以上、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15个(次)、发表科研论文30篇以上,全面系统制定“十四五”规划,修订完善人才引进办法,力争今年新引进博士生2至3名。

(二)资金安排情况。

2021年财政拨款预算安排2591.21万元。本年财政拨款调整预算数为3979.97万元。财政拨款收入年初预算数与财政拨款年底决算数差异率为53.59%。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2021年新增财政追加项目资金,所以、财政拨款年底决算数高于年初预算数。

2021年支出年初预算安排2591.21万元,其中人员经费预算安排1803.17万元,公用经费预算安排202.04万元,项目经费预算安排586.00万元。本年支出调整预算数为3979.97万元,其中人员经费调整预算数2308.62万元,公用经费调整预算数175.13万元,项目经费调整预算数1496.22万元。

2021年实际支出3979.97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2308.62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75.13万元,项目经费支出1496.22万元。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预算执行进度情况分析

按照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1年度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的通知》(绵财绩〔20222号)文件要求我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在党政会议上专题学习了《绵阳市市本级2021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点》(绵财绩〔20216号)、《绵阳市市本级财政预算绩效结果应用管理办法》(绵财绩〔20219号)等文件精神,并按照相关要求切实提升全院干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和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同时我院积极履行职责,加强预算收支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内部管理流程,单位整体支出管理得到了提升。

一是认真编制预算方案。我院编制的年度资金预算方案内容符合相关性原则,目标任务的设定与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发展要求相符,与我院职责相符,与我院中长期规划相符,与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安排相符,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建设、科技扶贫等方面都将目标分解成了具体工作任务和具体项目。项目资金使用符合客观实际,目标、措施内容清晰明确,能全面反映任务完成和预期效益情况。2021年我院财政资源配置合理,在科技创新、科研平台及科研团队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年度预算配置控制较好,财政供养人员控制在预算编制以内;三公经费控制得当,相比年初预算有所减少。支出总额控制在预算总额以内,除专项预算的追加和政策性工资绩效预算的追加外,本年部门预算未进行预算相关事项的调整;我院预算内专项资金在取得财政局的年度预算批复时,及时按预算批复执行;追加的项目专项资金在取得上级或同级财政批复后随批复及时按项目资金要求,建立专账,专款专用;不存在截留或滞留专项资金情况,无违规记录。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我院科研项目坚持以市委市政府农业重点工作为指导,结合单位科研实际,采用“发布项目申报信息-科研人员自主申报-学术委员会评议审定-党政会议审议”的方式,明确研究路线确定绩效目标。项目实施计划中,绩效目标按照项目完成、项目效益、满意度指标填报。项目绩效目标详细反映了相应工作任务、经费预算的测算过程、达成的效果等,绩效目标的设定细化量化、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主要表现为:

1.科研创新蓄势发力,科研成果有新突破全年共计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农业农村部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四川省育种攻关、四川省创新团队等国家、省部级和市级各类科研项目121项,新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科技计划等科技项目49项,确保了项目申报“量”“质”并行的新态势。绵麦903、绵麦161、川优6139、绵两优2115、绵油32、绵油50、绵单53、绵单801、绵南紫18、绵紫芋1号等小麦、水稻、油菜、玉米、薯类27个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四川省审定(登记),其中绵单53是我省首个以绿色品种标准通过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川优6139入选2021年四川省优秀水稻品种,番茄品种绵番10845被第二十届广东种业大会推选为重点推荐品种,绵麦902在梓潼测产验收最高亩产达到684.67公斤,101.54亩连片示范片全收平均亩产达510.5公斤,创造了西南小麦百亩连片实收测产记录;绵麦905、绵恢857、绵289MA-2、绵766等11个新材料通过田间技术鉴定;获得品种权2项(绵恢919、内6优138),新申报品种权6项。主持的《白皮大粒多抗小麦品种国豪麦15和国豪麦18号选育推广》《优质抗逆杂交水稻蓉18优662的选育与应用》分别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完成的《猕猴桃优质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35篇,其中SCI论文4篇;《一种提高马铃薯实生种子利用及筛选效率的方法》等8项技术获得专利授权,新申报《一种鱼苗孵化装置》《一种附子-豇豆-黄瓜-水稻间套轮作的种植栽培方法》《一种植物乳杆菌保护剂及其应用》等国家实用新型和国家发明专利16项,“甘薯早育早栽、蘸根节水栽培技术”被遴选为2020-2021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发布《川北平坝区秋作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高山(高原)芫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规范》《涪城麦冬病虫害防控技术》等地方(绵阳)标准9个,新申报技术规程8项。厅市共建作物特色资源创制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已公示,绵阳市畜禽种源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

2.产业支撑逐步提高,对外合作有新跨越。一是不断丰富对外合作模式,增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在绵阳全域建立了高产、高效、绿色、优质示范片50余个,集中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4万亩,组织召开培训会议78次,累计培训农技人员、种植大户、职业农民人数超过8000人。持续开展与游仙、安州、北川等县市区合作,与安州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北川县白什乡成立北川白山羊专家工作站,有力推动北川白山羊全产业链发展。成功举办院第一届科技成果推介会,面向省内40余家企业全方位展示我院的科技成果,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订单式成果培育服务和相关技术的研发,促进了产学研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与五粮液、台沃、国豪等公司在协同创新、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全年共转化推广8优6139等水稻、玉米新品种9个。持续深化与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农校、德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科研创新师资优势,构建“研-学-育”合作模式,协同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全年共接收培养本科及硕士实习生27人,完成毕业设计指导15人次。二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力支撑绵阳种业强市建设。制定了《绵阳市农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规划(2021-2025)》,坚持科技引领,进一步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形成乡村振兴科技供给和社会化科技服务新体系,累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次结合“科技下乡万里行”“科技特派团”“三区人才”等项目的实施,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帮扶活动,累计帮扶困难种、养殖户2000余人,带动了回乡创业人员和乡镇农业技术骨干人员的技术提升,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组织邀请赵振东院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专家共同为绵阳种业强市建设出谋划策,参与制定了绵阳市全国种业强市建设“1+3”行动方案、《关于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重点专项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和《绵阳市农科院科技支撑种业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种业强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积极服务绵阳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市、国家区域性良繁基地、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区域畜禽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分别在江油市、梓潼县、安州区组织召开了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观摩会,为杂交水稻制种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打下了基础。三是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作为农业科研支撑单位,参加了绵阳市发改委组织的“绵阳-北碚-西南大学”三方合作洽谈会,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与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联合培养学生、联合技术攻关等方面有了实质进展,作为校外培训基地接收西南大学8名本科生来院实习,与西南大学在植保、水稻稻曲病致病机理和蓝标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选育等方面合作取得进展。围绕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科技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智库优势,不断拓展、深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区域的院地合作、院(校)合作和院企合作。

3.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才兴院”有新作为。一是引才政策日趋完善,引才力度空前效果明显。制定出台了《引进及培养人才实施办法》,给予新引进博士每人30万元安家费和1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并积极赴各大院校进行宣讲招聘,全年共收到博士投递简历17份,8人到院实地考察,成功引进硕士3人、博士2人。目前,全院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承担项目数量已占全院总项目数的70%,不断壮大的青年人才队伍正逐步成为我院农业科研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二是坚持“引培”并举,人才层次显著提高。持续支持科研人才赴云南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定向深造提能,4人攻读博士学位,1人成功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完成了1名公招人员和2名选调人员的考察招录工作。成功邀请了荣廷昭院士、王汉中院士、康振生院士、李培武院士、宋宝安院士、黄凤洪研究员、郜亮亮研究员等国内知名专家来院或以视频方式开展学术交流。三是大力推荐人才,让各类人才干有所获。进一步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畅通人才推荐渠道,成功推荐绵阳市党代表2人,市人大代表1人,市政协代表2人;1人获得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完成1名中层干部聘用,2名科级干部岗位调整和2名副科级干部竞聘上岗;配合组织部门完成了1名拟任和1名调任县级干部的考察工作;1人获聘专业技术二级岗位,1人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人选。

(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优质蔬菜新品种引育及绿色关键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项目全年预算数48.00万元,执行数为48.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0%。通过项目实施,全年引进20个蔬菜新品种,示范300亩,指导培训种植户2500人次,制定生产技术规程1套,示范带动3000亩,为绵阳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绿肥作物土壤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项目全年预算数18.00万元,执行数为18.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0%。通过项目实施,全年继续在安县示范2个可作为青贮饲料的小麦新品种,示范面积150亩,带动3000亩,为积极推广农业“双减”(减少化肥、减少农药使用量)措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供助力。

3.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专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项目全年预算数140.00万元,执行数为14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0%。全年在水产、麦冬和附子、魔芋、畜禽、食用菌等研究方面完成引进新材料、新品种30个,推广示范面积12000亩,指导培训种养殖户6000人次,推广带动种植养殖大户2000户,带动龙头企业3家,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助力。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按照《关于开展2021年度财政政策(项目)支出绩效自评的通知》(绵财绩[2022]5号)文件精神,我院对照上级预算批复的指标和绩效目标认真开展自评工作。自评认为我院2021年度在预算编制环节,对申报的每一项项目资金认真制定绩效目标。在预算执行环节,对预算项目和资金实行全监控、全覆盖。项目完成后开展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预算调整、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仍存在项目经费预算指标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一定差异、项目经费拨付进度未达到绩效评价要求、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相关制度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财政政策(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项目绩效指标顺利完成,下一步的改进措施为: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按照有关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和市财政局工作安排,结合单位实际,持续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和科(室、中心)绩效管理工作责任,形成预算与绩效、“花钱”和“办事”深度融合。合理使用绩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申请预算资金、调整预算项目,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我院项目绩效指标均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按时在指定网站予以公开。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021年度项目绩效自评表.doc


五部分 附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

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九、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表

十、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十一、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十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十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十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2021年绵阳市农科院决算公开.xls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2021年度绵阳市农科院决算公开